書信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書信函/列表

給教師的建議73批註

隨著年級的升高,青年期學生的抽象思維即概念思維能力日益提高,這一點已表現得十分明顯,並且成為青年期學生的有代表性的特點。

給教師的建議73批註

如果說在研究某種現象的時候,許多少年對於確定因果聯絡還感到有些困難,那麼在青年期,確定所研究的事物或現象中的邏輯關係所需要的證明性思維,在學生身上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

對於感知、判斷和推理的物件,學生已經能夠運用自己的思維從各個方面進行考察,找出其中相互矛盾的特徵,形成全新的概括,這些概括常常離開了思考的物件而把人引入另一個境界中去。對於判斷的絕對性的態度也有了轉變:判斷的絕對性日益讓位給假說性(成年人喜歡把青年的這種傾向稱為“講究哲學”),同時青年已能把在證明過程中的矛盾著的判斷的鬥爭作為某種假說得到證明的標準。在實踐中,這種情況表現為下面的有趣的規律性:一項真理得到證明所花的努力越大,學生就越加相信這項真理。[木舟:相對於少年期而言,學生的抽象性思維得到了發展,判斷的絕對性也得到了轉變。辨證思維正在逐步的形成之中。]

學生在學習科學基礎學科的過程中對事實做出唯物主義的說明,這在實際上就是學習運用辯證邏輯的概念和範疇:他們從運動、發展、量變和質變、對立面的鬥爭和統一中來考察事實、現象和事件。

青年對於各種事實、現象、相互聯絡的解釋和說明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的獨立閱讀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那種缺乏深刻的思想而只有曲折的情節的文藝作品,已經不能使高年級學生感到滿意。而對優秀作品中那些闡明社會關係或者人們精神生活的哲理的、世界觀的問題的地方,青年們則不僅反覆閱讀,摘抄在日記裡,而且加以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學生經常在書的頁邊上寫下一些有關的批語,好像在跟作者進行爭論。

青年們喜歡利用任何事實和現象來揭示隱藏在人的思想中的最意想不到的因果聯絡。例如,大綱中的一個最無足輕重的問題,也往往會成為爭論的物件。在三角課上學習《到不能到達的點的距離測量》這一節時,青年們發生了爭論:只瞭解教材的理論部分,是否能進行上述的測量。有幾個高年級學生指出:早在三角學公式形成以前,就有人使用另一種方法進行過測量,這種方法也是以數學的規律性為依據的。個別學生甚至提出了自己想出的測量方法。應當指出的是:在青年期學習數學的'時候,學生們力求理解的已經不僅是習題、公式的內容,而且包括自己的思路和思維的方向性。

青年對於那些跟人的社會關係和內心世界有關的問題進行著特別深入的分析。他們竭力要弄清楚事實、現象和事件中的矛盾的各個方面,以便得出客觀的結論。[木舟:這也就是說青年的整體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學習文學和歷史時,在談話、辯論和報告中,青年們十分注意這樣一些問題,如:歷史事件的客觀性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個人和社會、權利和義務的相互關係,幸福和義務、紀律和自由這些概念的相互聯絡,人要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願望,等等。

由此可見,學生在中學裡已經掌握了辯證思維的一系列特點。辯證思維是智力發展的高階階段,它合乎規律地完成著由情感形象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木舟:大部分的青年還沒有進入辨證思維的階段,但是他們在向辨證思維過渡。當然,也有人可能使用一生的時間都無法完成這樣的過渡。青年期的教學,需要的也許正是對辨證思維的引導。]

到中學畢業的時候,學生已經懂得了自然界和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性。在以後的年代裡(升入高等學校或參加工作以後),他們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已經能夠解釋、說明或者獨立地研究任何一種事實、現象和事件了。這就向中學提出了一項重大的職責:一個人在日後的精神發展,就要看他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所獲得的知識如何了。[木舟;一是獲得知識的數量,二是獲得這些知識的方法,這些方法決定了獲得知識的質量。]

青年不僅能夠靠思維深入到事物、現象、相互依存性的實質中去,而且能在思考的過程中從記憶的儲備裡挖掘材料,把以前已知的東西跟新的東西進行對比和比較。教師常常感到驚奇的是,高年級學生能夠援引大量的補充材料,用來證明或反駁某種提法或思想。

在高年級學生當中,總有一批發展水平很高、特別聰明和愛好鑽研的學生,他們在精神發展方面走在同年級同學的前頭。這些學生對人類思維特別感興趣,竭力想弄懂它的實質和奧祕。起初,這些學生喜歡閱讀關於高階神經活動和人類認識過程的科學普及讀物,後來又去鑽研這方面的專著。他們貪婪地傾聽教師講的每一句話,他們所做的判斷的假說性加強了,並且很注意研究本人的思維。這些學生竭力自覺地把他們已知的辯證邏輯的法則運用於具體場合,利用它們去掌握知識。非必修的、大綱以外的材料在他們的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一般青年所特有的那種在爭論中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的需要,在這些學生身上表現得特別強烈。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準備和宣讀有關世界觀和認識問題的報告,組織辯論會,把觀察實際現象的結果寫進記錄簿。

我們在十年期間對這些發展水平最高的、最先進的學生進行了觀察(年齡在這裡不起決定作用,他們有些人是16歲,有些人是18歲)。觀察結果表明,這些學生在人文學科(特別是歷史、文學、心理學)方面的非必修的、大綱外的知識量,要比大綱規定的知識量超過好幾倍。值得密切注意的是,在這些學生中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最喜愛文科,相反地,他們的大多數人表現的愛好是研究自然科學和掌握這方面的專業。這些學生在班上起著主導作用,他們以其對知識的渴求、好學的和肯鑽研的精神感染著其他同學,從而對集體的整個精神生活發生著巨大的影響。[木舟:這一點也許是班級授課制的優勢,但目前的重點中學制度似乎又掩蓋了這一優勢,因為在有些班級可能根本沒有這樣的學生。其實,這是不公平的。]

雖然青年在作判斷時帶有假說性,喜歡“講究哲理”,要求通過分析矛盾著的動因的鬥爭來證明真理,但是他們對思維的原則性的要求,遠比少年來得敏感而且嚴格。青年對於社會政治生活、道德、藝術方面的重大問題提出特別嚴格的要求。

青年們看不起那些不堅定的、“隨風倒”的人,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缺乏原則性和堅定性,而且是因為他們不會思考。用高年級學生們的話來說,無原則的、不堅定的人,不僅是道德上有毛病的人,而且是“不能把任何嚴肅的事情託付給他的混蛋”。在青年們看來,由於世界觀的不徹底性而產生的不正確的活動(包括所說的話和思想),就是一種不道德的現象(在他們看來,“不正確的”簡直就等於“不道德的”)。在這種觀點裡,反映了我們的青年的道德純潔性和世界觀的崇高性。因此,青年們常常滿腔熱情地捍衛自己的觀點,憤怒地譴責不正確的行為和思想,這本來就是不足為奇的。因此,辯論會、讀書討論會、問答晚會等,才那麼有力地吸引著他們。從青年們的觀點來看,跟不正確的思想妥協,就等於是對不道德的行為無動於衷、視而不見。[木舟:青年是追求真理的一族,同時也是代表著正義的一族。]

[木舟總評:在72條論述了少年期的主要思維特點後,在這條中,蘇翁又在探討青年人的思維特點。在青年人中,和少年期相比,他們的抽象思維獲得進一步的提高,有能力分析隱藏在事實背後的原因,並對他們進行分析。同時,青年人的辨證思維能力開始出現,並逐步發展。他們能在思考的過程中挖掘儲備的資訊材料,併合理的運用他們。還有,在青年期,學生具有很強的正義感。

TAG標籤:批註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