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六年級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數學教案15篇

六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答。458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C=r3.14223.144=6.28(釐米)=83.14=25.12(釐米)

二、新課。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麼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麼?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麼?

C=r

(3)根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築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已知:c=3.77m求:d=?

解:設直徑是x米。

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已知:c=1.2米R=c(2)求:r=?

解:設半徑為x米。

3.142x=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著一隻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週所走的路程是125.6釐米,它的分針長多少釐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⑴3.148

⑵3.1482

⑶3.1482+8

3、一隻掛鐘分針長20cm,經過30分後,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釐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釐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釐米)

45分鐘走了多少釐米?125.6=94.2(釐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四、作業。P65-66第3、6、7、9題

教學追記: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不複雜,但這個公式如何得來,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來的,都是值得學生研究的'問題。因次,教學中,我著力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驗證猜測等過程來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因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課中介紹了一些相關資料及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學生對的含義就理解得特別透徹,也學得有興趣。

六年級數學教案2

學材分析

教學重點:

面積計算公式的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情分析

學生對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學習目標

1.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會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導學策略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圓的面積模型、圓規、投影儀、投影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1.什麼叫做圓面積?

2.出示大小略有不同的兩個圓,讓學生比較哪個圓的面積大?大多少?(學生口答後把兩圓重疊,比較大小。)相差多少呢?

3.引出課題。

二.推導

1.問:小正方形面積怎樣計算?(半徑半徑)圓面積與小正方形面積的3倍誰大誰小?圓面積與小正方形面積的4倍呢?2倍呢?

2.師生共同操作: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按要求對摺4次(注意第4次折的折法,是按角對分地折),然後拿尺量出一等腰三角形剪一刀,展開,得到一個近似於圓的紙片。

3.教師操作:拿一張正方形紙,對摺5次,剪一刀展開。與前一次剪的'作比較,使學生知道,隨著折的次數不斷增加,剪下的圖形也就越接近圓。

4.分析推導。師生共同拿出剪好的圖形分析:這個圖形等分成若干塊,每一塊都是什麼形狀?(等腰三角形)這個圖形的面積怎麼求?隨著折的次數不斷增加,剪下的圖形的面積也就越接近什麼圖形的面積?

板書:圖形面積=等腰三角形面積n=底高2n=Cr2n

=2rn

圓的面積=r2

邊板書邊提問:等腰三角形的底是多少?(C)等腰三角形的高相當於圓的什麼?(半徑r)

5.在上面推導的基礎上,讓學生分4人小組動手把準備的圓分成相等的16個小扇形,再拼成其他圖形,推匯出圓面積公式。教師巡視,取學生拼成的各式各樣的圖形,貼在黑板上,選其中兩個進行分析。

三.鞏固

試一試。

四.總結

五.作業

學生口答

師生共同操作

師生共同操作

教學反思

已經是第2次教畢業班了記得第1次教的時候,還是幼兒園的院長一早每天都要過去一下,課前準備就不夠充分,上課就照本宣科。而現在教這個知識的時候,不僅教具演示而且學生實際操作,所以教學效果就好多了,可以說連中下生都能靈活應用這個知識。

六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綠色出行。

【教學目的】

通過計算,設計調查表,分析調查結果聯絡交通現狀,體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進一步應用代數及統計等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講授】

教師:同學們今天都是怎麼來到學校的呀?是坐汽車的多呢還是騎自行車或者步行的多呢?翻開課本105頁,我們一起

來學習一下綠色出行。

1.組織學生閱讀綠色出行相關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學生彙報對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

2.講授第1題。

教師:根據題中要求的資料,我們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舉手回答。

學生:①xxxx年末汽車數量;②一輛汽車平均每年行駛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轎車數量。

教師:很好,那麼請同學們用上述資料求出第1題的結果。

汽車: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噸

7932.2×15000=119088000噸

私人轎車: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噸,

6915.2×15000=103728000噸

3.講授第2題。

教師:剛才我們求出了全國的排放量,下面我們幫小明算一下,他們家的排放量。

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檢查,教師評講。

板書:小明爸爸從家到單位的距離: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駛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師:根據前面的資訊,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①媽媽的單位和爸爸的單位一樣遠;

②媽媽坐地鐵比爸爸開車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環保。

5.組織學生設計調查表,調查本班學生及家長的交通出行方式。

6.講解第106頁閱讀材料“你知道嗎?”。

組織學生就“綠色出行”展開小組討論,相互交流。

教師講解統計材料中的同比和環比。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綠色出行

小明爸爸從家到單位距離: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駛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六年級數學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章《圓》的第一課時。

內容結構: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麵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的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教材先講圓的認識,通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徵,掌握畫圓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圓及各部分的名稱,圓的特徵,半徑和直徑。

2.能力訓練點:圓規作圖能力,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德美育滲透點:知識的魅力,美與生活。

三、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藉助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自主探索,積極參與,互相討論,合作學習。讓其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並體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種數學思想。

四、教具學具

教具: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聲、像並茂,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增添課堂教學的魅力。

學具:要求學生準備硬幣、毛線、筆、圖釘、硬紙條、圓規、圓片等,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動手操作。

五、設計思想

1.從生活實踐引入新課。

2.按知識形成發展過程展開新課

3.運用教具學具直觀感受,建立空間概念,突破難點。

4.通過實踐訓練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一、複習匯入

1.用多媒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提問學生:

(1)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2)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

通過學生回答明確:這些圖形都叫作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2.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哦!今天天氣真好,刺蝟媽媽叫小刺蝟們到草地上一起做遊戲,媽媽要求寶寶們圍在媽媽的周圍,並且每個寶寶離媽的距離要同樣遠。瞧,小刺蝟們圍成了怎樣的圖形。

3.學生回答後,教師用一根系有小球的細繩旋轉演示,讓學生觀察小球所執行的路線,將會形成怎樣的圖形,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共同研究的新知識——圓的認識。

第二:探究新知

1.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上有圓?

2.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和圓的特徵。

3.圓的畫法

(1)自選材料畫圓

用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同桌合作自選工具畫圓,並分組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交流自己是採用了什麼材料怎樣畫圓的。

在這時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強調說“我是這樣畫的”或“我的想法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2)按要求作圓

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按要求作圓,那這個圓的大小和位置是由什麼來確定的?

讓幾位學生向全班彙報想法後,再讓學生開啟課本87頁閱讀圓的畫法,歸納、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週。(在這裡主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畫法實踐

問題:活動課上,老師要畫一個大圓圈做遊戲,沒有這麼大的圓規怎麼辦。鼓勵學生想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第三:歸納總結

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圓及其特徵的認識,明確畫法步驟。從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第四:實踐運用

1.隨堂練習

設計判斷和作圖題,以教材習題為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改編練習形式,並注意針對新課後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

2.鞏固練習

設計問題:

(1)車輪如果不是圓的,會怎麼樣?

(2) 圓的車輪有什麼好處?

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不但有利於學生對圓的特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5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麵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啟用已經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徵,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圓是在學生呢過學過了直線圖形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這一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它到底有什麼特徵呢?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己獲取一些有關圓的特徵的知識,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順利完成本節內容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一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讓學生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能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第119頁的應用廣角,第27~31題,及自我評價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絡,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應用廣角

1、問:你在生活中發現過哪些數學問題嗎?

你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嗎?

2、完成第27題

(1)課前預先佈置學生按要求去調查

(2)課上,讓學生分組彙報調查得到的資料

學生根據資料計算,完成填空

(3)分析:從這些資訊中,你們知道了什麼?

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相關的資訊有什麼好處?

3、完成第28題

收集一些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的資訊,在小組裡交流

4、完成第29題

根據本校一年級的班級數,讓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讓每個小組調查一個班級的資料。

全班交流,統計分別知道三個應急電話號碼的'人數,再讓學生按要求計算。

5、完成第30題

(1)每位學生帶一張長8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硬紙板

讀題,思考:剪去的每個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幾釐米?

(2)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這個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製作這個紙盒用了多少硬紙板?

這個紙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評價

1、回顧自己本學期學習的表現,對照書上的幾個要求,給自己評一評,看看分別能得幾顆星。

2、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別成功的?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和經驗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穫和進步?還有什麼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進和努力的?

六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比較、驗證等環節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課件出示情景圖: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資訊?這裡的 個表示什麼?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生成問題)

小組自主研究計算方法,交流彙報。

預設:(1) (個);(2) (個);(3) (個);(4)3個 就是6個 就是 ,再約分得到 (個)。(根據學生髮言依次板書)

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

生1:每個人吃 個,3個人就是3個 相加。

生2:3個 個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為 。

提出質疑:3個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嗎?為什麼?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裡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麼?

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 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裡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六年級數學教案8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比例這個單元的知識後,教材安排了一節整理複習的內容,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學生通過學習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關係、以及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必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教師在組織整理複習時,要緊緊圍繞著本單元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容易出錯的、易混淆的概念,要加強對比複習,使學生明確它們的區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明確比和比例的聯絡與區別,能正確熟練地解比例。

2.通過複習,進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3.通過複習,熟練掌握應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4.在複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理複習意識,體會整理複習的好處,逐步掌握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掌握應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整理和複習,對比例知識有系統的認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教法:教師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指導學生整理和複習。

學法:學生回憶整理,練習鞏固知識。

設計說明:

根據我們的《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教案。有兩個要達成的目標,一是老師帶著學生邊複習便邊整理知識,在對知識之間的聯絡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初步形成知識網路。二是通過收集錯題,典型題,對本單元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的複習,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把握。從學法層面來說,向學生展示一種好的複習方法——用思維導圖對本單元進行整理和複習,旨在讓學生通過該節課的學習,掌握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和複習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比例這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應用等】

2.學習的內容那麼多,你是如何整理和複習的?有什麼好方法與大家分享?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用思維導圖對這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

揭示課題:比例的.整理和複習

二、看書歸納整理

1、看書整理比例的意義

(1)師指導學生看書(第40至42頁),邊複習邊整理。

老師帶著學生看書整理和複習比例的意義。

(2)複習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比和比例的區別。

說一說:什麼是比?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比: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看書整理複習正比例和反比例

(1)讓學生看書第45至49頁,嘗試整理本節知識。

3、整理比例的應用讓學生看書第53至62頁,嘗試整理本節知識,老師個別輔導。

4、彙報分享交流整理的成果。

注意事項:

1、將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和縮小時要注意什麼?教師強調:圖形的放大和縮小都是把圖形的邊長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

2、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有哪些步驟?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各表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能否組成比例?如果能,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說明理由。

(1)總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總頁數一定,看了的頁數和剩下的頁數。

(3)購買鉛筆的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六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瞭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結構特徵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並藉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係。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並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彙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彙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並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彙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後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並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後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後,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答:每天讀9頁。

六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麼樣的比例關係,並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從而正確利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二)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還學過了解比例,應用這些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例的應用.

教師板書:比例的應用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1.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1)思考: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

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麼比例關係?

教師板書: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教師追問: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什麼相等?

怎麼列出等式?

解:設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 千米.

答: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

3.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

4.變式練習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駛多少小時?

(二)教學例2(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要4小時到達,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2.那麼,這道題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呢?請大家思考討論:(投影出示)

這道題裡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兩次行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設每小時需要行駛 千米,根據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六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重點:

運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同學們,百分數單元的新課學習已經結束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百分數單元整理和複習二、整理複習,形成網路1、小組合作,系統整理(1)獨立整理。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百分數單元知識整理在作業本上,注意突出所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絡。

學生整理,教師巡視,對不會整理的學生給予指導。

(2)小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學請在小組中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整理的。

2、彙報展示,交流評價。

3、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三、複習鞏固:

1、練習六第2題。

(1)說一說:百分數和分數、小數是怎樣互化的?(2)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彙報,全班交流。

2、練習六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彙報,並說一說是怎樣做的`?3、練習六第5題。

(1)說一說:上座率指什麼?(2)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彙報,全班交流。

4、練習六第6題。

(1)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全班交流。

(3)說一說:選擇哪類土壤比較合適,為什麼?5、23頁算一算:

(1)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並說一說解題思路。

6、練習六第7題。

(1)學生讀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強調“一成”表示的含義。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麼意思?(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並說一說解題思路。

四、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整理和複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2、關於百分數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2

課題:分數乘分數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第11頁例4以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3、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重難點、關鍵: 1、重難點: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 關鍵: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或者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計算下面各題。

12 32 15 12

2、說一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步驟。

(1) 整數與分子相乘的乘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 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3、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1) 一袋大米,每天用去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2) 某修路隊,每天修路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3)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全程的,4小時行駛全程的幾分之幾?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題目:

問題一: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

(1) 你想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

①表示什麼?

經過討論,使學生理解,就是求的是多少,也就是說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

③ 畫示意圖分析。

每小時粉刷 這面牆的

這面牆的 的

③從圖上可以看出,這面牆的的,是佔整面牆的

板書:

④ 發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⑤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和結果,看一看其中的聯絡。

板書:

想一想:虛線框中,應該是怎樣的一個計算過程呢?

學生經過思考交流,不難發現其中的計算過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補充其中的.計算過程。

然後,聯絡以上的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學生不難發現: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教師可不急於作出歸納,再提出問題,繼續驗證學生自己的發現。

問題二:小時粉刷多少呢?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2) 你認為計算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 畫示意圖加以驗證。

注意:畫示意圖時,要緊密結合的意義加以分析。

(4)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教師板書:

分數乘分數,應該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教學例4

4、 出示教材例題,學生簡要了解蜂鳥。

(1)分鐘能飛行多少千米?

①列出算式

②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課堂瞭解學生計算情況。

完成後,選擇兩位不同計算過程的學生上臺板演。

③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2)5分鐘能飛行多少千米?

①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② 教師出示算式,學生判斷可以不可以。

③ 說明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約分的方法。

強調:整數約分後的結果要寫在整數的上面,並與分子相乘。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題後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第3、4題

四、課後作業設計

一、計算

4 10 14 15

二、列式計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時的是多少?

三、解答下列問題。

1、高山村農民開荒,每小時開墾荒地公頃,小時能開墾荒地多少公頃?

2、一個長方形長dm,寬dm,它的面積是多少dm2?

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第87頁例1、例2,88頁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瞭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為什麼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螢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裡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麼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國際數學界都是採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並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佈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教科書第87頁的左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麼?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教科書第87頁的右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麼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後教師將數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資料,(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麼,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提出疑問:0到底歸於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於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於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於。但對於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麼?

最後,讓學生看書勾劃,並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讓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並舉例說說是什麼意思?全班訂正後,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說說。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後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

正數: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2、-30、-10、-15、-155…

六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0-61頁,練一練,練習十一11-18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除裡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認識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絡與區別,能應用概念進行分析,判斷,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

2、使學生正確掌握分解質因數和求兩個數的公約數,求兩個或三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並能按照方法分解質因數和求出兩個數的公約數,兩個或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指名口算課本第64頁第11題)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複習了整小數的`意義,今天覆習數的整除(板書課題),通過複習,加深對整數特性的認識,掌握好數的整除的意義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認識概念之間的聯絡和區別,能熟練地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和求公約數最小公倍數。

二、複習約數和倍數

1、提問:什麼是整除(板書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當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時,還可以怎樣說?板書:

約數

倍數

2、做“練一練”第1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說明倍數和約數的依存關係。

3、學生練習

(1)從小到大寫出9的五個倍數

複習約數倍數相關知識(略)

(2)寫出18的所有約數

三、複習質數合數

1、提問按照一個數約數的個數分類,除0以外的自然數可以分為幾類:

板書:1

質數

合數

怎樣的數是質數?怎樣的數是合數?1為什麼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口答:

(1)說出比10小的質數和合數。

(2)最小的質數和最小的合數各是幾?

(3)下面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785123579190

3、提問:你能把90寫成質數相科乘的形式嗎(板書)這裡的因數叫做90的什麼數?(板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

4、做“練一練”第3題

練後指名口答,集體訂正。

四、複習公約數和公倍數。

1、學生練習

(1)寫出18和24所有的公約數,指出公約數。

(2)從小到大寫出4和6的五個公倍數,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數。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什麼叫做公約數和公約數?什麼叫做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板書——公約數、公約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2、“練一練”第4題

集體練習,指名口答,說一說方法怎樣歸納三種關係?

追問:用短除法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五、複習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麼特徵

1、提問:能被2、5、3整除各有什麼特徵。

(板書:——能被2、5、3整除的數)

2、“練一練”第5題

提問:這裡能被2整除的數都是什麼數?不能被整數的數都是什麼數,

板書:偶數

奇數

想一想,自然數可以分為哪幾類?

六、課堂小結

根據板書內容,說說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絡。

七、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和12題

2、課堂作業

八、課外作業:練習十一第18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5

一、教學內容

化簡比。(教材第50~51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

3、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滲透類比思想。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難點:理解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課件出示題目)

4/8 6/30 12/18 14/56

點名學生回答,並說一說什麼是最簡分數。

2、六二班共有學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數為46,總人數與出勤人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點名學生回答)

3、師:比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4、引出新課。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係更明確,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誰知道什麼樣的比可以稱作最簡單的整數比?

引導學生聯絡最簡分數的概念,討論什麼叫做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公因數只有1。

指名學生舉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TAG標籤:數學教案 六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