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六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六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章《圓》的第一課時。

內容結構: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麵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的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教材先講圓的認識,通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徵,掌握畫圓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圓及各部分的'名稱,圓的特徵,半徑和直徑。

2.能力訓練點:圓規作圖能力,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德美育滲透點:知識的魅力,美與生活。

三、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藉助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自主探索,積極參與,互相討論,合作學習。讓其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並體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種數學思想。

四、教具學具

教具: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聲、像並茂,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增添課堂教學的魅力。

學具:要求學生準備硬幣、毛線、筆、圖釘、硬紙條、圓規、圓片等,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動手操作。

五、設計思想

1.從生活實踐引入新課。

2.按知識形成發展過程展開新課

3.運用教具學具直觀感受,建立空間概念,突破難點。

4.通過實踐訓練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一、複習匯入

1.用多媒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提問學生:

(1)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2)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

通過學生回答明確:這些圖形都叫作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2.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哦!今天天氣真好,刺蝟媽媽叫小刺蝟們到草地上一起做遊戲,媽媽要求寶寶們圍在媽媽的周圍,並且每個寶寶離媽的距離要同樣遠。瞧,小刺蝟們圍成了怎樣的圖形。

3.學生回答後,教師用一根系有小球的細繩旋轉演示,讓學生觀察小球所執行的路線,將會形成怎樣的圖形,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共同研究的新知識——圓的認識。

第二:探究新知

1.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上有圓?

2.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和圓的特徵。

3.圓的畫法

(1)自選材料畫圓

用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同桌合作自選工具畫圓,並分組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交流自己是採用了什麼材料怎樣畫圓的。

在這時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強調說“我是這樣畫的”或“我的想法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2)按要求作圓

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按要求作圓,那這個圓的大小和位置是由什麼來確定的?

讓幾位學生向全班彙報想法後,再讓學生開啟課本87頁閱讀圓的畫法,歸納、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週。(在這裡主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畫法實踐

問題:活動課上,老師要畫一個大圓圈做遊戲,沒有這麼大的圓規怎麼辦。鼓勵學生想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第三:歸納總結

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圓及其特徵的認識,明確畫法步驟。從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第四:實踐運用

1.隨堂練習

設計判斷和作圖題,以教材習題為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改編練習形式,並注意針對新課後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

2.鞏固練習

設計問題:

(1)車輪如果不是圓的,會怎麼樣?

(2) 圓的車輪有什麼好處?

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不但有利於學生對圓的特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2

學情分析

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資料的方法。

 學習目標

11、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資料的方法,加深對條形和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資料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

2.聯絡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導學策略

導學法、嘗試法

教學準備

利用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導學流程設計:

教師預設

學 生活動

一.複習

(1)複習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二、學生實踐活動

1、請學生測量全班的身高,並把資料記錄下來。

2、學生完成書中表格。

3、師生核對。小結。

4、完成書中複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資料並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

5.做P63練習四實踐活動第(3)小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裡知道了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合作研究,派代表發言。

2.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資料,然後對資料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三.實踐性練習

1.做補充練習。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影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資料。要求在課本上製成複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

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複式折線

統計圖有什麼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資料,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製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製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麼不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麼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五.作業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體重統計圖)

六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2)(教材第3頁例2)。

教學目標

通過呈現存摺上的明確資料,讓學生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負數的含義。

重點難點

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負數的含義。

新課講授

1.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摺明細示意圖。(教材第3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後指名彙報。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像20xx,500這樣的數表示的是存入的錢數;而前面有“-”號的數,像-500,-132這樣的數表示的是支出的錢數。

(3)教師:上述資料中500和-500意義相同嗎?(500和-500意義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快速而又準確地表示出向東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後退25步嗎?說說你是怎麼表示的?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歸納正數和負數。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像+8,+4,+20xx,+500,+1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前面的+號也可以省略不寫。像-8,-4,-5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負數。

(3)那麼0應該歸為哪一類呢?組織學生討論,相互發表意見。師設難:“我認為0應該歸為正數一類。”

歸納: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4)你在什麼地方見過負數?教師鼓勵學生注意聯絡實際舉出更多的例子。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2題。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六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一)口答下列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圓的半徑是5釐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三)回憶圓柱體的特徵.

二、探究新知

(一)圓柱的側面積.

1.學生討論: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長、寬和圓柱底面周長、高的關係.

2.小結: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高.

(二)教學例1.

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側面積約是2.83平方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94.2釐米,高是25釐米,求它的側面積.

(三)圓柱的表面積.

1.教師說明: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比較圓柱體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區別.

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側面積是指圓柱側面的面積;表面積包含著側面積.

(四)教學例2.

1.出示例2

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15釐米,底面半徑是5釐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解答

側面積:23.14515=471(平方釐米)

底面積:3.14 =78.5(平方釐米)

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釐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釐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五)教學例3.

1.出示例3

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釐米,底面直徑是20釐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釐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釐米)

2.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應注意什麼?

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釐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裡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3.學生解答,教師板書.

水桶的側面積:3.142024=1507.2(平方釐米)

水桶的底面積:3.14

=3.14

=3.14100

=314(平方釐米)

需要鐵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釐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1900平方釐米.

4.教師說明:這裡不能用四捨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釐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5.四捨五入法與進一法有什麼不同.

(1)四捨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時,看要保留位數的後一位,是5或比5大的捨去尾數後向前一位進一,是4或比4小的捨去.

(2)進一法看要保留位數的後一位,是4或比4小的捨去尾數後都向前一位進一.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關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麼呢?

歸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採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六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決方法,並能用來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

3、樹立用自己學來的知識幫忙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對於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課前調查

奶茶中牛奶和紅茶的比是2∶9。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麼?

牛奶是紅茶的2/9,紅茶是牛奶的9/2,紅茶是奶茶的/9/11,牛奶是奶茶的2/11。

2、實際操作

要配置220毫升奶茶,需要多少牛奶和多少紅茶?

學生討論,研究不同演算法。

解法一:220/(2+9)=20ml,20*2=40ml,20*9=180ml

解法二:2+9=11220*(9/11)=180ml220*(2/11)=40ml

討論出幾種就是集中不強求,比較後找出自己認為的最簡單的解法。

學生配置奶茶,共同品嚐。

活動二

1、教學例2

書上例2,列式計算

2、生活中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比的應用。(板書:比的應用)接下來希望大家能夠學以致用,來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活動三:

1、請幫忙配糖:

一種什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3:5:2混合成的,要配製這樣的什錦糖5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酥糖各多少千克?(鼓勵求異思維)

3、幫劉爺爺收電費

劉爺爺管收四家電費,四家合用一個總電錶,四月份供付電費83.2元,按每家分電錶的度數分攤電費,每家各應收多少錢?

住戶王家張家趙家李家

分電錶度數40382953

3、陸老師和高老師合租一套房,高老師住30平方米的房間,陸老師住20平方米的房間,客廳廚房等公用部分的面積是30平方米,每月房租1000元,房租怎樣分配才合理?

4、總結全課

比的應用廣泛,在工業、農業、醫藥......用途很廣,同學們今後要留心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案點評:

採用遊戲引入的形式,寓教於樂,即感知了圓的形成過程,滲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領悟了畫圓的要領,同時密切了師生情感。根據幾何知識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看、想、說、畫、議等形式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實踐活動。不但從感性到理性認識了圓,同時還發展了空間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教師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圖形

1.教師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

2.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二)教師演示

一個小球,小球上還繫著一段繩子,老師用手拽著繩子的一端,將小球甩起來.

1.教師提問:你們看小球畫出了一個什麼圖形?(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小結引入:(出示鐵絲圍成的圓)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

2.教師:你們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彎曲的)

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3.通過具體操作,來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先把圓對摺、開啟,換個方向,再對摺,再開啟這樣反覆折幾次.

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並板書:半徑 )

教師提問:根據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3)同學繼續觀察:剛才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

教師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 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 )

教師提問:根據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麼條件?

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裡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

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

(5)討論:在同一個圓裡,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反過來,在同一個圓裡,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幾分之幾?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裡,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六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80頁~第81頁。

教學目標:

1、同學們要經歷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

2、我們還要理解觀察點、遮擋點、可視區域等詞語的意思。

3、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能運用“觀察的範圍”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古詩引入,匯入課題。

1.我們在國小學了五年的古詩,那麼你們積累了那些古詩呢?誰能說一說。誰還記得王之渙寫的詩《登鸛鵲樓》?齊讀。

這首詩中哪一句描述詩人登高遠望時的感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為什麼要說:欲窮千里目,須“更上一層樓 ”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 範圍”,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

2.引入課題:觀察的範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秋天到了,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聞到香味,在牆外向裡張望 。可是前面一堵牆,小猴子能看到牆內的桃子嗎?

2、看,小猴子爬到了這個位置,能看見地上全部的桃子嗎?你猜想小猴看見多少個桃子?看來,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準確找到猴子看到多少桃子呢?說說你的想法。

3、在A點時,我們把猴子的眼睛看作“觀察點”,(板書:眼睛 觀察點)。

4、阻礙小猴子觀察視線的是什麼?(牆) 它的最高處在哪裡?(牆的右上角 )

5、我們把阻礙視線的這個最高點叫“阻礙點“(板書:阻礙點)。

6、觀察點和阻礙點進行連線,這條連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離牆最近的點。

連線觀察點、牆的右上角、到地面的交點的線是一條什麼線?(虛線) 這條虛線就是觀察的視線。為什麼要把視線畫成虛線?(視線是看不見的,所以要畫虛線)

7、這條線能往上畫一點嗎?往上畫會怎麼樣?(觀察範圍變小)

這條線能往下畫嗎?往上畫會怎麼樣?看來,這條線必須穿過圍牆的右上角 。

8、小猴子想看得更多桃子,該怎麼辦?(再往上爬)

9、如果小猴子繼續往上爬,爬到B處、C處,你能找到牆內離牆最近的點嗎?(開啟課本第80頁,畫一畫)

10、彙報

11、觀察點的變化,直接影響觀察範圍 的變化。那麼,怎樣確定觀察範圍 呢?

先看( 觀察點),再找(阻礙點),連線這兩點,延長到(地面的交點)確定觀察範圍(齊讀一遍)。

12、我們把三次觀察的結果放在一起,你發現了什麼?

觀察的範圍與觀察的高度有關,還與什麼有關?

(觀察的範圍與觀察的高度、觀察的角度有關)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多 ;說明小猴看到的範圍就越 大 。

可見,觀察點越高,觀察的範圍越大。(板書:觀察點越高,觀察的範圍越大。)

13、聯絡古詩:現在你明白王之渙為什麼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嗎?

你能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究其中的道理嗎?說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1.完成課本80頁試一試第1題。

2.課本80頁試一試第2題。變化的樓房。

(1) 如果客車繼續向前行駛,那麼他所能看到B樓的部分是如何變化呢?生:逐漸縮小

(2) 客車行駛到位置2時,司機還能看到建築物B嗎?為什麼?

3.小貓捉老鼠。一天小花貓出來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殘牆,有一隻聰明的小老鼠就躲在這堵殘牆的後面。

(1)請你在圖中畫出小老鼠可以活動的'區域。(學生在課本上操作)

(2)如果你是小貓,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樣變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貓的位置怎樣變化?

(3)比一比:小貓的位置改變後,它的觀察區域分別有什麼變化?說一說你的發現。

4.(1)在黑夜裡把一個球向電燈移動時,球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2)晚上與家長在路燈下散步,當走向路燈時,你的影子是如何變化的?遠離路燈 時呢?

5、在城市建設中,規定兩幢樓的距離不能太近。為什麼?

6、小麗能看到甲樓上的A點嗎?能看到甲樓上的B點嗎?

7、填空

(1)觀看物體時,站的越( ),觀察到的範圍就越( )。

(2)路燈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離路燈越近,物體的影子就越( );離路燈越遠,物體的影子就越( )。

(3)紅紅和芳芳分別住在同一棟房的4樓和8樓,她們觀看夜景,( )比 ( )觀察的範圍要大。

8、判斷題

(1) 同樣的電線杆離路燈越遠,它的影子就越長。( )

(2)人遠離窗子時,看到窗外的範圍變大。 ( )

四、歸納整理,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你認為觀察的範圍與什麼有關?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你認為觀察的範圍與什麼有關?怎樣確定觀察範圍?

六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第,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的。

3、通過主動發現的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合作意識,培養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養成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

教學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表格、四幅比例不同的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四幅畫,(A、頭身一樣長 B、頭:身=2:3 C、頭:身=1:5 D、頭:身=1:6)選出你認為最美的人物速寫。

師: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也做過這樣一個類似的實驗,而評選的結果與我們剛剛的評選竟驚人地不謀而合。那這些人物畫為什麼會被大家公認為是最美的,其中的奧祕到底又在哪裡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

師:根據經驗,你覺得一幅人物速寫美不美,主要跟它的什麼有關?

師:確實,人物畫的美與所畫的頭與身之間的關係有密切的聯絡。想想怎樣比較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探索規律,揭示意義

(一)出示:

1、一個鏡框長5分米,寬3分米。長是寬的幾倍?

還可以怎樣表示長與寬的關係?

像這種表示長與寬的關係有時也說成長與寬的比是5比3,

寬與長的比是3比5。這兩個長度的`比屬於同類的量相比。

2、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90千米。

已知什麼?可以求什麼?

路程與時間兩個不同類的量,表示它們的關係時可以用速度來表示,也可以說成:汽車所行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比2。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看書自學,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的意義,在課本的46~47頁還涉及到一些關於比的其他知識,你們想自己研究、探索嗎?那麼就請你們先獨立自學,自學完了在四人小組裡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開始吧!

(2)彙報。(允許學生無序彙報,注意讓學生舉例說明,並即時練習)

①寫法。

我學會了比的寫法,5比3記作5∶3。(讓學生板演)

問:這個∶叫做什麼呢?誰願意給它起個名字?(強調:寫∶應該注意上下對齊,點要圓一點,它不同於冒號。)那麼4比3、110比12.51又記作什麼?(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3∶4 4∶3 110∶12.91又怎樣讀呢?

思考:剛才大家學會了用∶的形式來寫出兩個數的比,除了這種形式,還可以寫成什麼形式呢?(指名板演)讀作什麼?還可以讀作二分之三嗎?為什麼?(把3∶4改寫成分數形式的比,並齊讀。)

②各部分名稱。(結合板書)

③比值。

我學會了什麼叫做比值。(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問:那麼怎樣求比值呢?(前項除以後項的商)

練習: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8∶4

0.2∶

讓學生觀察求比值的過程,想想比與除法有什麼聯絡?

(四)探討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區別

根據分數與除法的聯絡想想比與分數有什麼聯絡?

小組合作,讓學生拿出所發表格進行填寫。

展示學生整理的內容:

聯 系 區 別

比 前項 比號(:) 後項 比值 兩數之間的關係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商 一個算式

分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分數值 兩數之間的關係或具體的量

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數,想想比、除法、分數的關係可以怎樣表示呢? (a:b=ab=(b0))

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如3:5也可寫成。。。。

【1】第一層練習

1、填空:

(1)小華家養了12只雞,9只鴨。

雞和鴨只數的比是 ( ),比值是( )。

鴨和雞隻數的比是 ( ),比值是( )

(2)買3千克蘋果用了7.5元。買蘋果的總價和數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把下面的比改寫成分數形式、

25∶100 21∶18

這裡注意:改寫成分數形式後讀法還是和比的讀法一樣,讀做誰比誰。

並且不能約分,因為約分後的結果是比值,不是比。這裡要區分

3、選擇

買4支鋼筆是12元,鋼筆總價和數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為什麼B和C的答案都對呢?(因為比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但是讀還是讀做幾比幾。)

4、判斷:

(1)小明今年10歲,爸爸37歲,父親和兒子的年齡比是10∶37。

(2)一項工程,甲單獨做要7天完成,乙單獨做要5天完成,甲乙兩人的工作效率比是7∶5。

(3)大卡車的載重量是6噸,小卡車的載重量是3噸,大小卡車載重量的比是2。

【2】第二層練習

1、寫出比值是2的比。

【3】隨機練習(看時間情況定)

陳俊明今年12歲,是六年(4)班學生,該班共有48個學生,小明爸爸今年38歲,在科技公司上班,每月工資5000元,年薪60000元,小明媽媽每月工資800元,年薪9600元,她所在單位有職工24人。

要求: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條件,尋找合適的量,說出兩個數之間的比。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你能說出一些生活中的關於比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師:同學們,其實,比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松下高清晰數字彩電有4:3的寬螢幕,與未來標準接軌,超 值影院享受。

(2)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2:5混合而成的,香氣濃郁,味道好極了!

(3)在雅典奧運會上,共32次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它的寬和長的比是著名的黃金比 1:1.618.。

(4)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拳頭翻滾一週,它的長度與腳的比大約是:1︰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很有用,如果你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底在你的拳頭上繞一週,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

課後,希望同學們能繼續調查比在生活中的應用,並且把你的發現寫成一篇數學日記。

六年級數學教案9

學習內容:“分梨”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2.嘗試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欣賞並學習同伴身上的優點。

4.提高加減乘除的口算能力。

學習重點: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過程:

1.老師考勤學生,點名。

2.認識新同學,每個同學進行1分鐘介紹自己。

3.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座位。

4.講解解決“分梨”的問題:一隻籃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其餘一半又一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後所餘的一半又三個給第三個人.那麼籃內的'梨就沒有剩餘,籃中原有梨多少個?

⑴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⑵小組內交流

⑶反饋交流,老師引導啟發思維。

⑷小結策略:逆推的解題策略就是從結果倒著推回去,在逆推過程中總數是不變的,我們要能找出關鍵條件,即最後得到的數量入手分析。

5.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對應例題的反饋練習:一隻籃子裡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餘下梨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二個人;最後只剩下2個梨。問籃子裡原來有多少個梨?最後集體交流反饋。

6.進行撲克牌“24點”小遊戲。

學習內容:“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並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徵,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於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讚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祕呢?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路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後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後老師會繼續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於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六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教材第58頁例4,練習十一第9~1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數除以分數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歸納、總結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並能總結、歸納出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1、出示例4,學生讀題,列式。

提問:這是已知什麼,要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

追問:為什麼用除法計算?怎樣列式?

板書:9/103/10 =

2、引導探索:分數除以整數怎麼算呢?

(1)請大家畫圖探索一下9/103/10得多少?

各自在書上的長方形裡分一分,畫一畫。

(2)指名到黑板上畫一畫,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討論:分數除以整數,能不能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來計算呢?

板書::9/1010/3

請大家計算一下它的.積,看得數與我們畫圖的結果是不是一樣?(一樣)

得數相同,你能猜想到什麼?

板書::9/103/10

=9/1010/3

3、練習,驗證猜想

完成練一練第1題:先再長方形中塗色表示3/5,看看3/5裡有幾個1/5,有幾個3/10,再計算。

你發現了什麼?

4、概括方法

聯絡前面學習的分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你能說出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嗎?

根據學生的討論,板書:甲乙=甲1/乙(乙0)

二、練習

1、做練一練第2題。

各自練習,並指名板演,練習後評議交流。

2、完成練習十一第10題。

各自獨立完成,並指名板演,練習後評議交流。

3、討論練習十一第11題。

獨立計算後,引導比較,啟發思考:什麼情況下,除得商比被除數小?什麼情況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數大?

4、討論練習十一第12題:

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判斷左邊的式子和右邊數的大小。

各自判斷後指名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三、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練習十一第9、13、14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頁例2、例3及練習八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過程中使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重點難點】

1、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2、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帶未知數的比例改寫成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彙報。

師: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就是解比例。

板書課題:解比例。

【新課講授】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第1、2行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什麼叫做解比例?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中交流並說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師:想一想,怎樣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質。

2、教學例2。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根據題意,描述兩個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實際高度=1∶10。

讓學生列出比例,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並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教師板書∶320=1∶10,你能試著計算出來嗎?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餘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做完後,師問:怎樣把比例式轉化為方程式?學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轉化。師接著板書:10x=320×1。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來。注意:解方程要寫“解”,那麼解比例也要寫“解”。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

生: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把x看做一個因數,根據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可以求出x。

小結:從剛才的解比例過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然後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項x。

3、教學例3。

解比例:

過程要求: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問:還可以用其他的知識解比例嗎?

學生交流後,可能會說出:根據比例的意義,等號左邊的`比值是,要使等號右邊的比值也是,x應等於。

4、總結解比例的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學習瞭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麼?轉化成方程後再怎麼做?

學生回憶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

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42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頁第6、7、8、9、10、11、12、13題。

答案:1、x=7、5x=x=0、6

2、第6題:判斷小紅說得是否正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計算1分鐘(60秒)心跳的次數,看是不是72次,因為45秒跳54次,1分鐘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斷小紅說得對。方法二:運用比例的知識。計算54∶45與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說明小紅說得對。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說明心跳速度沒變。

第7題:組織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第8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解題思路,再動手算一算。學生彙報。

第9題: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並獨立練習。

第10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指名彙報。

第11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後相互交流。

第12題:組織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等式,在小組中交流訂正。

第13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相互驗證。此題答案不唯一。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六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彙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麼放?(課件)

把座點陣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麼?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2)探究新知。

在這張座點陣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個)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2,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3)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錶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麼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後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麼?

(49個,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遊戲:接龍。

老師先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說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D、尋找新位置。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節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裡有兩個特殊設計:(3,

)和(,3)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請你用數對說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麼發現?

週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遊玩路線如下

請你說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1)從南門進,從北門出。(2)經過所有的景點。(3)不走重複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隻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塗色。

介紹經驗:這麼多數對,你是怎麼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彆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樣,一組數對錶示一個方格,而不是一個點)

3.第5頁第4題第(2)小題:描出下列各點並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麼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才的心行構圖有什麼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分數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除法應用題以它為基礎,很多複合的分數應用題也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充套件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咎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對他們今後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分數應用題具有重要的意義。例1只涉一個數量,要求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數量的'一部分,屬於部分與整體的問題。在這裡用線段圖幫助學生題意,明確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從而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單位1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已經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本課讓學生分清把誰看作單位1。藉助線段圖分析題意,學生在畫線段圖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教師要適時指導。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實際問題的探究的過程,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並能正確地解答。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正確地解答。

【教學難點】正確地確定單位1

教學過程備註

活動一: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係。

教師出示例1:20xx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是什麼意思?(是把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佔其中的2份。)

教師然後讓學生試著畫一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全班與教師一起畫線段圖,藉助於線段圖理解題意,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為:2500=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活動二: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做一做。

這是一道關於兩個量之間的,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答時,教師也先讓學生畫線段圖分析。

然後再獨立解答。

2、完成練習四中的部分練習。

活動三:課堂小結。

板書:

六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初步彙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採用一系列遊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接一環,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束,意猶為盡,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後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

4、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境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啟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資訊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啟發學生利用經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麼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於城市,教室裡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於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

六年級數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麵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啟用已經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徵,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圓是在學生呢過學過了直線圖形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這一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它到底有什麼特徵呢?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己獲取一些有關圓的特徵的知識,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順利完成本節內容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一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讓學生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能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