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

當前位置 /首頁/醫學醫藥/執業醫師/列表

2017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考點

導語:咳嗽病名最早見於《內經》 ,對咳嗽病因的認識,《素問·咳論》 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下文是詳細內容介紹。

2017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考點

  第二單元 咳嗽

  細目一:概述

  一、咳嗽的概念及源流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的源流

咳嗽病名最早見於《內經》 ,對咳嗽病因的認識,《素問·咳論》 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二、咳嗽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的.病因

外因:六淫之邪,侵襲肺系。 常以風為先導,或夾寒,或夾熱,或夾燥,表現為風寒、風熱、風燥相合為病。

內因: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幹肺。 分其他臟腑病變涉及於肺和肺臟自病。他髒及肺有飲食不調、情志不遂。肺臟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遷延不愈,陰傷氣耗。

  二、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的病機及轉化

咳嗽病變主髒在肺,與肝、脾有關,久則及腎。

基本病機為邪犯於肺,肺氣上逆。

  細目三:辨證論治

  一、咳嗽的辨證要點

1.辨外感內傷: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惡寒、發熱、頭痛等肺衛表證。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覆發作,病程長,可伴他髒見證。

2.辨證候虛實:外感咳嗽一般均屬邪實;而內傷咳嗽多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其中痰溼、痰熱、肝火多為邪實正虛;肺陰虧耗咳嗽則屬正虛,或虛中夾實。

  二、咳嗽的治療原則

外感咳嗽屬於邪實,治以祛邪利肺。內傷咳嗽,多屬邪實正虛,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須牢記的架構圖】

  三、風寒、風熱、風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1.風寒襲肺證

主症:咳嗽聲重,氣急,咽癢, 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 頭痛,肢體酸楚,或見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

常用藥:麻黃、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

  2.風熱犯肺證

主症: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 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黃, 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身痛,或見惡風,身熱 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飲加減。

常用藥:桑葉、菊花、薄荷、連翹、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貝母、枇杷葉。

  3.風燥傷肺證

主症: 乾咳,連聲作嗆, 喉癢,咽喉幹痛,脣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黏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乾,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 等表證,舌質紅幹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湯加減。

常用藥:桑葉、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蔘、大貝母、天花粉、梨皮、蘆根。

另有涼燥證,乃燥證與風寒並見,表現乾咳少痰或無痰,咽乾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乾等症。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 加減。

  四、痰溼蘊肺、痰熱鬱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1.痰溼蘊肺證

主症:咳嗽反覆發作, 咳聲重濁, 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於早晨或食後則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治法:燥溼化痰,理氣止咳。

代表方: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常用藥:法半夏、陳皮、茯苓、蒼朮、川樸、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

  2.痰熱鬱肺證

主症: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 痰多質黏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乾而黏,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湯加減。

常用藥: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杏仁、大貝母、瓜蔞、海蛤殼、竹瀝半夏、射干。

  3.肝火犯肺證

主症:上氣 咳逆陣作,咳時面赤, 咽乾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黏,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引痛。症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 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肺瀉肝,順氣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減瀉白散加減。

常用藥:桑白皮、地骨皮、黃芩、山梔、丹皮、青黛、海蛤殼、粳米、甘草、蘇子、竹茹、枇杷葉。

  4.肺陰虧耗證

主症: 乾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 或聲音逐漸嘶啞,口乾咽燥,或午後潮熱,顴紅,盜汗, 口乾,日漸消瘦,神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蔘麥冬湯加減。

常用藥:沙蔘、麥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川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