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

當前位置 /首頁/醫學醫藥/執業醫師/列表

2017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自汗、盜汗

導語:自汗、盜汗的辨證要點是什麼?自汗、盜汗的概念又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複習中關於自汗、盜汗的內容。

2017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自汗、盜汗

  細目一:概述

一、白汗、盜汗的概念及源流

1.自汗、盜汗的概念

自汗、盜汗是指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洩失常的病證。其中,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亦稱為寢汗。

2.自汗、盜汗的源流

二、自汗、盜汗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自汗、盜汗的常見病因

內因:病後體虛,表虛受風,思慮煩勞過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外因:風邪外襲。

二、自汗、盜汗的主要病機及轉化

自汗、盜汗的病位主要在肺衛,與肝有關 。

基本病機,一是肺氣不足或營衛不和,衛外失司;二是陰虛火旺或邪熱鬱蒸,逼津外洩。

理性質多屬虛證,一般自汗多為氣虛,盜汗多為陰虛 。自汗日久,陰液虧虛,易併發盜汗。屬實證者,多由肝火或溼熱鬱蒸所致。

  細目三:診斷和類證鑑別

一、自汗、盜汗的.診斷要點

二、自汗與脫汗的鑑別

脫汗表現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 常同時出現聲低息微,精神疲憊,四肢厥冷,脈微欲絕或散大無力,多在疾病危重時出現,為病勢危急的徵象 ,故脫汗又稱為絕汗。

三、自汗與戰汗的鑑別

戰汗主要出現於急性熱病過程中,表現為突然惡寒戰慄,全身汗出 ,發熱,口渴,煩躁不安,為邪正交爭的徵象 。若汗出之後,熱退脈靜,氣息調暢,為正氣拒邪,病趨好轉。

  細目四:辨證論治

一、自汗、盜汗的辨證要點

辨陰陽虛實。自汗多屬氣虛不固;盜汗多屬陰虛內熱;因肝火、溼熱等邪熱鬱蒸所致者,則屬實證。

二、自汗、盜汗的治療原則

三、肺衛不固、心血不足、陰虛火旺、邪熱鬱蒸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須牢記的架構圖】

1.肺衛不固證

主症:汗出惡風 ,稍勞汗出尤甚,易於感冒 ,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脈細弱,苔薄白。

治法:益氣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黃芪湯或玉屏風散加減。

常用藥:炙桂枝、芍藥、甘草、大棗、黃芪、白朮、防風。

2.心血不足證

主症: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 ,舌質淡,脈細。

治法:養血補心。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常用藥:人蔘、黃芪、白朮、茯苓、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木香、甘草、生薑、大棗。

3.陰虛火旺證

主症:夜寐盜汗或有自汗 ,五心煩熱,或兼午後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降火。

代表方:當歸六黃湯加減。

常用藥: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黃芪。

4.邪熱鬱蒸證

主症:蒸蒸汗出 ,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洩熱,化溼和營。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常用藥: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澤瀉、車前子、當歸、生地、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