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

當前位置 /首頁/醫學醫藥/執業醫師/列表

2016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熱點:毒理學定義

毒理學(toxicology)是一門研究外源因素(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對生物系統的有害作用的應用學科。是一門研究化學物質對生物體的毒性反應、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和毒性作用機制的科學,也是對毒性作用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的科學。

2016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熱點:毒理學定義

  理論基礎

主要應用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病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動物實驗、臨床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方法,研究外來物質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洩、毒性作用及其機制和中毒治療,不僅為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免遭化學物質的有害作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而且也是直接為研製有良好選擇作用的毒物,通過比較毒性和選擇毒法,研製出更具選擇性的藥物和農藥等,並進行化學物質的安全性評價或危險性評價,制訂衛生標準,提供科學依據。毒理學與藥理學密切相關,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基礎理論和實驗手段的獨立學科,並逐漸形成了一些新的毒理學分支。

  作用

目前公認的毒理學定義是研究外源性化學物質對生物體的危害的科學。由於毒理學的研究目的是為保護生物體的健康或安全提供科學依據的一門學科,因此從學科性質上毒理學屬於預防醫學,貫穿了預防為主的思想。由於毒理學的研究物件廣泛,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生物體包括人、動物、植物,因此毒理學與藥理學、生理學、病理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學有聯絡;與工業、農業、經濟有聯絡;與法醫學、臨床醫學、生態學及環境保護有聯絡;可以說,它與地球上生命的整個未來有聯絡。因而,毒理學在臨床醫學、藥學、環境保護、動物學、優生優育、職業勞動保護和食品衛生等領域中均有廣泛用途。也因此毒理學的分類非常複雜,可從不同角度分類,並不完全一致。

  分類

從研究內容上可分為:描述性毒理學、機制性毒理學和管理毒理學(也有稱為法規毒理學)三部分。

從依照標準學科劃分可分為:法醫毒理學、臨床毒理學、管理毒理學或法規毒理學、研究毒理學等。

從應用毒理學可分為:食品毒理學、工業毒理學、農藥毒理學、軍事毒理學、放射毒理學、環境毒理學、生態毒理學等分支。

從研究物件可分為:昆蟲毒理學、獸醫毒理學、人體毒理學和植物毒理學。

從研究領域可分為:藥物毒理學、環境毒理學、食品毒理學、工業毒理學、臨床毒理學、法醫毒理學、分析毒理學、軍事毒理學、管理毒理學等。

從研究的靶器官或系統可分為:器官毒理學、肝臟毒理學、腎臟毒理學、眼毒理學、耳毒理學、神經毒理學、生殖毒理學、免疫毒理學等。

  一、概念

一 毒理學 是從醫學角度研究化學物質對生物機體的損害作用及其作用機理的科學。但近些年來,毒理學的研究範圍已擴大到各種有害因素,如核素、微波等物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不只限於化學物質;但經典的毒理學主要研究內容仍然是化學物質對機體的生物學作用及其機理。

二 衛生毒理學 是從預防醫學的`角度,研究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可能接觸的外來化合物對機體損害作用及其機理的學科。它是毒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亦是預防醫學的基礎學科,為勞動衛生、環境衛生和食品衛生等學科提供毒理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是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 外來化合物 是存在於人類生活和外界環境中,可能與機體接觸並進入機體的一些化學物質。外來化合物並非人體的組成成分,也非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且也不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質,但它們可由外界環境通過一定的環節和途徑與機體接觸並進入機體,在機體內呈現一定的生物學作用。常見的外來化合物有農用化學品、工業化學品、藥物、食物新增劑、日用化學品、各種環境汙染物及黴菌毒素等。

  二、衛生毒理學研究任務

在預防醫學領域中,衛生毒理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有三,一是研究機體與外來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規律即中毒機理;二是對外來化合物進行安全性評價;三是為制訂有關衛生標準和管理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三、衛生毒理學研究方法

一 動物實驗

1、體內實驗法

通常在整體動物進行,使實驗動物在一定時間內,按人體實際接觸方式接觸一定劑量的受試外來化合物,然後觀察動物可能出現的形態或功能變化。實驗多采用哺乳動物,例如大鼠、小鼠、豚鼠、家兔、倉鼠、狗和猴等。通常檢測外來化合物一般毒性,例如急性毒性試驗、亞慢性毒性試驗和慢性毒性試驗等。

2、體外實驗法

大多利用遊離器官、原代培養細胞、細胞系和細胞器等進行。利用器官灌流技術可對肝臟、腎臟、肺和腦等進行灌流,藉此可使離體臟器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生活狀態,與受試外來化合物接觸,觀察臟器出現的形態和功能變化,同時還可觀察受試物在臟器中的代謝情況;遊離細胞和細胞器多用於外來化合物對機體各種損害作用的初步篩檢、作用機理和代謝轉化過程的深入研究,有許多優點。

上述整體、器官、細胞和亞細胞水平的研究,各自都有一定的特點和侷限性,在實際工作中,應主要根據實驗研究目的和要求,採用最適當的方法,並且相互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