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通用10篇)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誇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重點:

(l)學習通過對話描寫、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學習對比寫法。

難點: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設計

1、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麼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2、比較匯入: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麼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也可以運用對聯等形式匯入:

3、對聯匯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枯竭,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

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古人云: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

(二)檢查預習

1 作者簡介。

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吳敬樣(1701-1754),字敏軒,安徽省全椒縣人,清代小說家。

2.關於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峰,給後世的譴責小說以直接影響。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物件,以不同型別的封建知識分子為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一群“儒林”的醜惡形象。

3.注音

作揖(yī) 帶挈(qiè) 相(xiàng)公 醺醺(xūn) 行(háng)事

長(zhǎng)親 腆(tiǎn)著 啐(cuì)拋(pāo) 嗑(kē) 亞(yà)元

解(jiè)元 綰(wǎn) 桑梓(zǐ) 軒(xuān)敞 錠(dìng)子

拙(zhuō)病 商酌(zhuó)

4.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相”讀xiàng,不讀xiāng;“中”讀zhòng,不讀zhōng。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5、為什麼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麼多難懂的詞?

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

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三)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全文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3~結束):寫范進中舉後情景。

2.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

討論並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第一層寫昏厥。 第二層寫瘋跑。 第三層寫跌倒。 第四層寫瘋走集上。。

3.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初探討論

1. 范進為什麼會發瘋?

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錮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牙,藉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2)個人原因:范進20歲開始應試,前後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從病理學分析: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後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2.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開啟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4.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於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5.范進是本文著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 范進的人物形象。

討論並歸納: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賙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態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的“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政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病被胡屠戶一罵一打治好後,他回憶瘋額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6.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第二課時

(一)討論人物形象在文章情節中的步步轉變:

1.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這些變化?表現胡屠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

(1)語言描寫,

(2)動作描寫,

范進的境況:

家境——第一段結尾處、第二段開頭、第二段結尾、第三段開頭、第十一段結尾。

地位——連買肉的都瞧不起。岳父任意辱罵到不敢打,連做過知縣的鄉紳也來巴結(為什麼?預備官員)

本人態度——唯唯諾諾,老實巴交,對胡屠夫的稱呼(岳父——老爹),發瘋的過程(層次感),很快與張鄉紳打成一片,補充第四回有關內容

他人態度(岳父、張鄉紳、鄰居))

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的言行前倨後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後恭謙)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物件,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後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後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胡屠戶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 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於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小議:

小說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倔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2. 張鄉紳張靜齋是作者刻畫的一個次要人物,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為什麼來拜會,又送銀又送房?

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型別的熱衷於勢利的人。首先,看他拉攏范進的目的,無外乎四個方面:如果范進能“京報連登黃甲”,青雲直上,張鄉紳就攀上一個大靠山;考不上進士,當個“大挑知縣”或教官,也能算個小靠山;當不成官,仍可結交官府,成為同謀、幫手;通過范進,還能和跟他同樣中舉的其他人勾結,擴大關係網。再看張鄉紳採用的手腕:先謝罪,爾後敘說師門,繼而贈禮。此人居心叵測,是個善於耍手腕的官場高手。

作者安排這場拜訪,形象地顯示出范進中舉等於一步登天。一隻“癩蝦蟆”,一旦中了舉,就儼然成了“天鵝”——人本身的價值已經抽空了,代之以“中舉”的價值、金錢權勢的價值,這就是科舉制度形成的價值觀。其實,發瘋的不只范進一人,他也不只是瘋了那麼短的一段時間。人們圍繞著“科舉”團團轉,轉得如醉如痴,喪失了人性、人格、良知,這個社會不是陷入了“瘋”狀嗎?

討論並歸納: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3. 概括人物形象特徵

范進——猥瑣懦弱而又圓滑世故。(可從范進對待胡屠戶及張鄉紳的態度判斷),熱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舉前唯唯諾諾,中舉後則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張鄉紳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會的新貴,特權階級的人員。(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後鎮定的提出瞭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

胡屠戶: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後)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早已中舉,做過知縣,是地方上的一霸。范進中舉的當天就來拉攏,送銀送房,與范進稱兄道弟。這就表明他急於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4.提問:范進未中舉前,家裡斷糧有沒有鄉鄰來接濟?中舉後鄉鄰有拿雞奎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范進瘋了都是眾鄰居來幫忙這表現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眾鄉鄰對權勢者或敬畏或滔媚,對不幸者冷酷無情。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5.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6.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著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笑的背後隱含著作者對科舉制度懷著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賞析本文寫作藝術,師生共同討論: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和誇張的?對比和誇張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題中兩個小問題聯絡得比較緊密,我們可以從“藝術效果”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後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後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範老爺:“抱著雞,手裡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醜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醜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髮,滿臉汙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著掌,口裡叫道:‘中了!中了!’”(醜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語言行動前倨後恭的表現分析見一中的1題。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後,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麼當初,當初范進“家裡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裡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醜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對比的方法對於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麼作用?

(范進先賤後貴,胡屠戶前倨後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3.除此對比外,作品還運用了大量的誇張,請找出來,說說其效果。

如:范進中舉驚喜的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誇張的手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驚喜若狂。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加以誇張的描寫,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少頃,範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哩。”(誇張) 如“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誇張?

4.本文大量的描寫在文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試找出幾例分析:

人物語言刻畫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誇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佔了很大的篇幅。

(2)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著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地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後,他不再稱胡屠戶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奸巨滑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寫文章,特別是寫小說,講究選用典型材料來刻畫人物形象。課文為塑造范進這個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形象,精心選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進進學、胡屠戶賀喜一段,主要寫胡屠戶將范進訓得唯唯諾諾;范進借錢、胡屠戶唾罵一段,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胡屠戶的欺貧愛富;范進中舉,樂極發瘋一段把范進的瘋態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們從中看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胡屠戶壯膽掌打范進一段則和前文唾罵范進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刻畫了胡屠戶的市儈形象;張靜齋拜會范進一段,與上文的情節相得益彰,點明範進發瘋的真正原因,使人們明白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

(1)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於瘋。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覆手法作了安排。反覆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後一處只用一個“好”字,衝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2)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後。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在完成上述分析後,由學生概括、歸納,做“課堂練習”7;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三)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瞼,批判的鋒芒不僅對著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四)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題。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2

教學主題:

賞析古代白話小說之諷刺藝術

教學內容及分析:

本文主要內容是范進中舉前後主要人物范進的變化對比、胡屠戶對待范進的不同態度的敘寫,表現當時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及社會的深遠影響,世態人情,揭示其腐朽。對比與誇張充分諷刺了人物與社會。

教學物件及特點:學生對科舉一知半解,主要是金榜題名等知識,前面學的《故鄉》提到過中舉,而對科舉的負面毒害瞭解不多。對小說三要素掌握較好,但獨立分析的.能力較差,人物形象的刻畫方法基本濱握,對比手法在《故鄉》中能理解,在本文要讓學生能運用。諷刺手法藝術是小說的一種重要特色,要在閱讀與分析及表演中體會。

教學目標:

1、瞭解常識及基礎知識

2、理清情節概括大意,領會理解作者運用對比誇張諷刺刻畫人物形象。

3、充分認識到科舉制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會世態炎涼,珍愛當下美好。

教學重難點:

目標2、3

教學方法:

課件填表對比、賽讀與課本劇表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人人生三大幸事之一:金榜題名及相關的故事引入本課教學

二、預習展示

先讓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從二個方面展示:一是常識與生字生詞;二是主要內容即故事概括

三、整體感知

1、讓學生先速讀,再交流,再說一說

2、以中舉為線索,理清故事清節

四、賞析人物

側重於人物的誇張與對比的理解與運用

對比填表:范進胡屠戶

表格略

五、精彩重現

情節:范進中舉發瘋

先找出,個人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

此片斷課本劇表演以小組為單位比賽

六、類文拓展

練習冊《周進中舉》

七、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回顧重難點,放一放“電影”

2、寫一寫課後“讀讀寫寫”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背景】

自科舉制度開始,讀書人便有了強烈的讀書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挑燈夜戰為光宗耀組,讀書人忙得不亦樂乎。隨著封建專制的不斷強化和日趨酷烈,科舉制度墮落成禁錮知識分子思想自由和創造精神的桎梏。范進中舉發瘋,就充分暴露了封建專制的黑暗和對國家民族的殘害。

范進發瘋是必然的。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會對鮮明鄉形象的人物語言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六下深刻印象,會認識猥瑣而悲哀的范進、粗俗市儈的胡屠戶、以及張鄉紳眾鄉鄰等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學習本文,我們既要認清封建社會的黑暗與陳腐,又要看到我們所出社會的光明和幸福。擺正我們的進取心態,高揚自己的理想大旗,創造出屬於自己也屬於社會的幸福樂園。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語言、動作描寫和對比、誇張的修辭手法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全社會的毒害,使自己受到啟迪和教育。

【方法、手段】

跳讀、精讀、討論(結合課件)。

【主要過程】

1、介紹封建科舉制度,匯入新課。

2、快速瀏覽課文,捕捉文中資訊。

3、賞讀細節,品味人物性格。

4、評價范進及其科考歷程。

5、想像范進中舉後的語言、神態。

6、小結。

7、作業。

【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師: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大凡能求得功名必須苦讀後經科考後才能成為“人上人”,有哪位同學來介紹介紹古代的科考制度?

生:很麻煩,先初試取得資格,再鄉試、會試而殿試。

師:的確。但仍有不少讀書人對此趨之若騖。讓我們今天看看本課中大喜大悲的人物:范進。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並將自己覺得好笑的地方做上標記。

(學生快速瀏覽,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一處最好笑,說一說再想想笑的背後隱含著什麼?

生:笑范進的猥瑣,笑胡屠戶的粗鄙。

師:作者只是要笑范進、胡屠戶嗎?

生:不是。是要我們認清當時的社會制度對人的摧殘和迫害。這都是社會造成的。

師:對。這正是本文的主旨。作者通過誇張的手法對封建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抨擊和鞭撻,反映了他憤世嫉俗的感情。那我們來討論討論范進這個人物吧。

生:他很可悲,考到50多歲,在一棵樹上吊死,實在不可取。

生:他也讓人敬佩,他十年寒窗苦讀,家裡又不支援他,無經濟來源還堅持到最後,終達目標。

師:請大家把范進、胡屠戶、張鄉紳所說的話分三組仿一仿,中間再結合點人物的動作、表情等。

(過程略。)

師:現在我們來討論討論范進、胡屠戶、張鄉紳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語言、動作?各個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生:范進中舉是悲哀,他會成為封建統治忠實的維護者。

生:胡屠戶說話雖尖酸刻薄,但他是長輩,說話難聽了些,目的是為了激勵范進。這是在教育孩子。不過手段方式不好。

生:我家長可不這樣教育孩子。

生:胡屠戶是一個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小人。

師:大家再想想,范進中舉後會有什麼樣的言行心態?

生:蹺二郎腿、釣一支香菸、寫文章……

生:會體察民情,為百姓做點實事……

師:大家說的都不錯。請發揮想象把它寫下來。

(學生寫,老師巡視。)

師:大家寫的下課交上來。現在同學們能說說自己讀書的目的嗎?

生:學以成才,報答父母。

生:考大學,將來為國服務。

生:出人頭地,做事方便。

師:好。通過本課學習,大家收穫不少:認識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也知道描畫人物的方法,還明白了讀書的目的。希望我們大家擺好心態去奮發努力,為將來成為新時代的人才而奮鬥。

【教學反思】

“教師非謂滔滔不絕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於引導啟迪。”老師要改變角色,學生在平等、自主中渾然不絕地感受知識的甘甜,悄然實現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昇華,從而在感興趣的方法中自主學習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注重調動學生自由自主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范進中舉》的作者在其作品中還表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因而我必須引導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擺正讀書的心態,讓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薰陶。注重情感與思想的薰陶是非常重要的。

本課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兩個問題上大膽敘說,培養了學生對人事物的看法,樹立了優良的讀書觀,同時也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也存在缺點。如學生練筆倉促,說明本人在課堂上對此類問題投放的時間過少,也就是還不夠重視課堂上的訓練。今後一定加強改觀。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比較閱讀,從比較中欣賞文學作品,感知藝術形象。

2、瞭解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的藝術。

能力目標:

1、以培養自讀能力為主,訓練學生運用'比較法'進行分析的能力。

2、採用引伸法,讓學生變換思維角度,培養他們用聯絡、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思想及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有進一步瞭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進中舉》是國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這是一個小說教學單元。本文承接魯迅的短篇小說《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對讀書人殘害的名著。節選自《儒林外史》,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角有更深的瞭解,同時還有利於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欣賞、感知藝術形象。為提高學生閱讀和鑑賞文學名著的能力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運用'比較法'閱讀分析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進和胡屠戶的人物形象。

2、難點:理解范進發瘋的原因及對科舉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處理:

這篇文章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在一課時教完,學生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而不容易著眼於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斷髮展興趣,領會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長課文尤其要注意精講,講求適當的取捨。本文的關鍵在'中'字上,要抓住這一關節點生髮開來,以收'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效,重點分析范進和胡屠戶兩個人物,並注意處理好與《孔乙己》一文的比較閱讀。

三、教學模式程式:

(一)模式:學生主動參與型

(二)程式:

1、通過與《孔乙己》的比較引入對《范進中舉》的學習,利用電腦課件簡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吳敬梓。(5分鐘)

2、利用電腦課件展示比較閱讀圖表,重點分析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戶對他的不同態度,瞭解誇張、對比手法在本文中具體運用所達到的強烈的諷刺效果,並運用電腦課件對人物形象進行歸納總結。(20分鐘)

3、採用引伸法,讓學生假想孔乙己中舉後將會出現的情景,既訓練了口頭表述能力,又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10分鐘)

4、利用電腦課件對全文的寫作特色及中心進行歸納總結。(5分鐘)

5、佈置作業,進行鞏固訓練。(5分鐘)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採用學生主動手參與型教學模式,訓練運用'比較法

'進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師適當的引導、點拔下,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討論來共同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並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效果反饋及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

1、以學生主動參與型教學方式授課,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主主動性,並較好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解答問題的能力。

2、練習口頭改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有利於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習慣,樹立聯絡,全面看問題的辯證觀點。

六、板書設計:

范進 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

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

胡屠戶 欺貧愛富,趨炎附勢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4、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凶鬧捷報”。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物件,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小說雖以明朝為背景,反映的卻是清朝的社會現實。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二、整體感知

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以下問題。

1、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小說可分成哪兩個部分?

中舉前中舉後

2、說說中舉前、中舉後各寫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

屠戶賀喜范進借錢范進發瘋屠戶治瘋鄉紳拜訪

3、讀這篇小說中,你覺得哪個人物最可笑又可厭?

胡屠戶

4、胡屠戶可笑在哪裡?找出課文句子來回答,並歸類。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一一“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著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一一“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思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對女兒婚姻的態度:“倒運”,“累了我多少”,“可憐可憐”—女兒像有些福氣

5、胡屠戶的表現可用四個字概括,哪四個字?

前倨後恭。

6、小說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出胡屠戶怎樣的性格?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戶欺貧愛富、嗜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偽的市儈性格。

7、鄉鄰們的變化說明了他們是一群什麼樣的人?表現了什麼樣的社會風氣?

嫌貧攀富,冷漠勢利,整個社會都瀰漫著冷漠炎涼的氣息。

8、張鄉紳是個怎麼樣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他和范進稱兄道弟,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好為將來仕途發展作鋪墊。

9、張鄉紳對待范進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什麼?

反映了當時官場結黨營私、官官勾結、相互舞弊的事實

三、課堂小結

從小說中三類人的變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奉承,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表現出了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這正是范進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那麼,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們自己先自讀分析。

四、佈置作業

1、自讀分析范進的形象。

2、體會小說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二、講授新課

1、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說說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私虛偽,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

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置老母和妻子捱餓於不顧,可見他急切地豔羨功名富貴。

2、范進為什麼會發瘋?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這是喜極而瘋。范進中了舉,幾十年來的貧苦屈辱一旦改變就驚喜得發瘋了。

說明他的靈魂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

從中舉之後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圓滑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同流合汙。

3、范進中舉,喜極而瘋,那麼中舉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范進中舉,從一個人的命運看,是於他有利,改變了他的命運,但是透過范進看當時的讀書人,悲劇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舉或中舉後變成瘋子、傻子,就是一場真正的悲劇,表面看來是喜劇,本質看來是悲劇,從個人來看,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場中,是范進的人生悲劇,把知識分子束縛在科舉制度框架內,扼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悲劇,

4、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諷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誇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本文主要用了對比、誇張和細節描寫直接寫實三種。

(1)對比:上節課分析的圍繞著范進中舉前後在貧富、哀樂、榮辱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在人物關係上是“冷”和“熱”的鮮明對比,以及范進本人從唯唯諾諾到圓滑世故的變化。

(2)誇張: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戶一巴掌居然能治瘋。

(3)細節描寫直接寫實:白描式的細節描寫,如“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十幾回。”“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了過來。”前後矛盾的細節描寫,如范進中舉前,胡屠戶離開范進家“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范進中舉後,胡屠戶離開范進家“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地去了。”誇張性的細節描寫,屠戶打了一巴掌後,手掌彎不過來。范進的細節描寫。賣雞時和發瘋時的表現,讓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態和畸形的心理。

三、課堂小結

小說以范進中舉為中心事件,對范進中舉前後的境遇進行了對比刻畫,形象生動的刻畫了他周圍的人,尤其是對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和范進“中舉後”的不同表現,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世態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

2、預習《香菱學詩》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深入剖析人物內心活動,瞭解小說主題;

2、探究小說的喜劇性與悲劇性,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表演和討論等方式來分析探究人物內心世界,瞭解小說主題;

2、結合現實生活,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與價值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瞭解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同時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與價值觀。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對於小說的學習已經不陌生了,對於故事情節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寫作手法的探究也是駕輕就熟。但雖然他們的認知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情感世界也很豐富,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可是對小說的主題挖掘上還是有所欠缺,不能認識范進及范進那個時代的悲劇性。而且九年級的學生即將面臨會考,這是決定前途命運的時候,那種無助與渺茫感使一部分同學對學習產生了懈怠,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瞭解小說的深刻內涵,形成正確、健康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對人物內心的剖析,瞭解小說主題;

2、結合社會現狀分析范進的心理活動

難點:小說的悲劇性與喜劇性的探討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出本節課文內容

范進中了舉人,高興得瘋了,他的醜態在作者的描述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位既可憐又可悲的人物形象。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人物的心靈,瞭解小說所要表現的主題。(板書課題)

二、走進范進,瞭解人物內心世界

1、當范進看到報帖時,他說了一句:“噫!好了!我中了!”為什麼說“中了”就“好了”呢?在這一瞬間,范進想了些什麼,你能說出他的內心活動嗎?

(先請學生說一說,然後讓學生演一演,模仿范進的口吻,以第一人稱來演出人物的內心獨白)

2、范進的“瘋”病治好了,他就有官做了,試想一下,他會如何做官?

(請深入范進的靈魂,代他說說他的“為官”之路)

三、合作交流,探究小說主題思想

4、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展示給人看。”那麼,范進中舉是悲劇還是喜劇?他“中了”真的“好了”嗎?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是一場喜劇,理由是:

(1)文中寫范進發瘋和胡屠戶打嘴巴都運用了誇張手法;

(2)揭露了當時士人熱中功名的醜惡靈魂和市儈的趨炎附勢的嘴臉;

(3)范進終於清醒過來,結局圓滿。

范進喜極而瘋是一場悲劇,從人物命運的角度說這是一場悲劇,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場中,是范進的人生悲劇;把知識分子束縛在科舉制度的框架內,扼殺他的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悲劇)

5、文章著重刻畫范進的癲狂醜態及眾生相,是什麼目的?

(明確:是作家對腐朽的科舉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等人的無情揭露和諷刺,抨擊和鞭撻,輕蔑和否定,是作家憤世嫉俗的感情。)

6、小結:瘋了的范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清醒後的范進。他時來運轉,得到眾人的簇擁,得到了精神和物質上的滿足,而且,他的靈魂已經扭曲,他會變本加厲,把這些年的貧窮和屈辱加聚在老百姓身上,會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走狗。這才是最荒謬的。這樣的現實、這樣的社會、這樣的制度、這樣的人生、這樣的民族心態,這不僅僅是范進一個人的悲劇,而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民族的悲劇。一個民族的知識分子,應該是這個民族思想上的靈魂,這個靈魂被窒息扼殺,這個民族也就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

四、拓展延伸,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那麼,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你覺得怎樣讀書才算是真正的“好”,你想給范進一點忠告嗎?請以“范進,讓我告訴你”為開頭,寫一段話,奉勸范進該如何讀書、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寫一段話,來談談自己的讀書觀、人生觀)

(師:是的,讀書不應該是為了一己私利,為了謀求榮華富貴,而應該讓情操得到陶冶,修養得以提高,讓視野得到拓展,才能得以增加,能為國家、民族做出貢獻,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會讀書、讀好書,成為國家的棟樑,民族的希望!)

五、佈置作業,課後深入思考探索

1、小練筆:假如范進沒有中舉,他該怎麼辦?請發揮想象,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2、課後閱讀魯迅的《孔乙己》,將范進與孔乙己比較,探究人物形象的異同。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第三課時,第一二節課瞭解了故事情節、分析了人物形象、把握寫作手法。此節課通過對范進的內心活動的剖析,來探究作品的主題,期望挖掘更多更深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正確的讀書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說‘中了’就‘好了’”?讓學生揣摩范進的內心活動,再通過范進的“為官”之路的分析,看到他被扭曲的靈魂,再探討“‘中了’真的‘好了’嗎?”來分析范進中舉的喜劇性與悲劇性,揭示小說主題,抨擊、鞭撻封建科舉制度對於個人、社會、民族的悲劇性。在拓展延伸環節,又問,如何讀書才是真正的“好”?自然過渡到當今社會我們如何讀書,如何樹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方面的認識。這樣一線貫穿,思路很明確,而且層層深入,幫助學生很好的瞭解文章思想內涵,並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課上,我採用了說和寫結合的活動方式,說有表演內心獨白,有合作探究與交流;寫分課內練筆與課外練筆。這些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分析探究中獲得收穫。

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們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在樹立正確的讀書觀上,學生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分別從讀書的目的與價值上來發表看法,並結合當今社會現實,認為讀書是為了陶冶情操、提高修養,是為了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讀書不應該死讀書,要培養能力,要為社會做出貢獻、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些健康、積極的觀點,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讀書觀與人生觀價值觀。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小說中人物語言、動作、行為的能力,分析范進、胡屠戶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重點】

品味學習以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和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過程】

一、匯入(直接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對《范進中舉》這篇小說的基本情節有了大致的瞭解,對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體會。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等同學的表演。 二、課本劇表演

生表演課本劇。

讓學生組織並參與表演,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因為只有認真研讀了課本,才能體會其中人物性格特點,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帶給其他同學享受語文的快樂。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進中舉發瘋”作為鋪墊:

師:讀了課文,又看了表演,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生:“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師:它為什麼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師:(肯定生的答案,並作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著手大笑──拍著笑著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為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了中舉報帖後,為什麼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

(生爭執,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於三個短句上。)

師: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啟示?

生: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師:你認為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說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為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生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範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為“中”了以後,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師肯定,抓住這個“好”字,分三路先後追問。)

2、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戶、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師:那麼,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為什麼?

生:沒有說“好”字,沒有發瘋。因為中相公並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師: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生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

生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戶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師: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麼?

生: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師:以上是范進中舉前的種種表現,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說“好”,也沒有發瘋。下面看問題二、范進中舉後有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兩方面來分析。

生1: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胡屠戶“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張鄉紳送銀贈房。

生2:社會地位也有顯著提高:鄰居都來幫忙,稱之為“範老爺”;胡屠戶稱之為“文曲星”“賢婿老爺”;張鄉紳與之稱兄道弟。

師:(肯定生的答案,並作簡單小結)特別是胡屠戶前後判若兩人,素未謀面的張鄉紳也贈銀贈房,你認為他們是虛偽的,還是真心的?為什麼?

生:虛偽的。他們巴結范進,是因為范進“中了”“好了”,對他們自身都有好處。

師:我們可以用些什麼詞來形容他們?

生: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師:此時,范進對於這些人的巴結,態度又如何?

生: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以前與家門口那些做田的、扒糞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現在與張鄉紳迎逢自如。

師:看來,范進也並不是一個老實的角色!而是一個……

生:虛偽、圓滑。

師: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中舉後,范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說說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到底是什麼?(請注意表格前後對比)

生:內涵就是:只要中舉了,從此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改變。以前貧困潦倒,萬人唾罵,現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好多人巴結。

師:原來如此。那麼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麼?

(生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師注意引導,不要太過分。)

師:歸根到底,一個“好”字,表明那一瞬間,范進曾產生過多少思想活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熱望,下半世即將紛沓而至的榮華富貴,都隨著一聲“好”風馳電掣似地捲過范進的腦海。一個“好”字,將范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財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3、分析本文的主題:

師:基於以上分析,你認為是誰使范進受人奚落,又是誰使范進平步青雲?這一切都告訴了你一個什麼問題?

生: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師:(追問)僅僅使知識分子?胡屠戶他們呢?

生:還毒害了人民。

師: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這說明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導致讀書人為之瘋狂,而且導致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

師:有一副對聯為證,請看:“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寫得入木三分,毫不誇張。

一個“好”字,集中體現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題旨。這是作者的點睛之筆。因此,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十分恰當。

首先,圍繞“好”字提出問題,讓學生細細地從研究范進中舉前後地位變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認識。體現了提問的針對性和具體性,給學生的思維指明瞭方向,是掌握課文的切入點。

其次,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好”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范進的形象超出課本文字之外,更為豐滿。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引導學生更深刻的領悟課文的主題。

最後,由於教學目的中所涉及的內容已大致解決,學生依據這個設問可以較快地歸結本篇的主題思想。體現了教學中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主題的歸納水到渠成。

該對聯引用得恰到好處,既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又有力地結束了本課教學。 四、拓展練習

1、有人認為:范進中舉,大家一片歡喜。而所謂的“大喜”,其實是他個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國家的“大悲”。就這一觀點,發表你的看法。

2、當代應試教育的種種現象與封建科舉制度是不是一回事?為什麼? 拓展練習有梯度和新意。分別針對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和現代社會應試教育提出了很尖銳的問題,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點評】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選擇能夠最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的突破點,是整個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設計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我們常說課堂教學中的“牛鼻子”。《范進中舉》是一篇難度較大的長課文,要“牽”準“牛鼻子”只有抓住范進中舉時的一段語言進行突破。即可以以“好”字為主線,通過三個問題把前後情節(中舉前、中舉時、中舉後)貫穿起來,這樣既渾然一體,又突出重點,主次分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至於胡屠戶的前倨後恭,鄉鄰們的趨炎附勢,張鄉紳的巴結攀親,這一封建社會各階層的病態心理和世態炎涼的現實,稍加提示,學生即可通過熟讀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對比,進行歸納、總結。在一串連環套式的提問討論之後,學生可以較快地聯貫全篇,揭示本文反對封建科舉制的深刻主題。

總之,全篇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主線分明,重點突出;問題的設計既有梯度性,又有針對性,能較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范進中舉》是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從單元教學內容看,第六單元選擇了中國明清白話小說中的經典章節,意在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魅力並學會運用歷史眼光分析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瞭解它們的思想和藝術成就。范進是小說中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的典型,深入分析理解其形象就能讓學生對《儒林外史》這部小說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有一定的認識與理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八年級兩年通過對《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兩部名著的閱讀,對明清白話小說的語言風格已經比較熟悉,又因為第四單元已經學習了閱讀小說的方法——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和典型環境,所以在閱讀《范進中舉》時,不會在理解基本內容上感覺到難度。但是,學生面對本文這樣偏長的閱讀篇幅,容易讀得比較粗略,並且缺乏對整部作品的背景認識,對人物的分析理解就會比較表面化,甚至誤讀范進的形象。

三、教學目標

(一)瞭解小說中的誇張、對比手法形成的諷刺效果

(二)通過分析小說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在中舉前後的變化,感知和評價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三)感悟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四、教學重點

分析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境遇和中舉後喜極而瘋的醜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探究人物的典型意義。

五、教學難點

從受科舉制度毒害這一背景出發,正確認識范進這一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環節一—梳理情節

教師引導:

1.找出小說三要素,理清課文故事情節。

2.說說下面幾幅圖分別表現的是文中的哪個情節?

3.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複述這篇小說的情節。

學生活動:按照要求從多個角度完成情節的梳理,從整體上抓住本篇小說的核心——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和周圍人對他的不同態度並從不同層次上理清情節的發展過程:范進中了秀才,胡屠戶賀喜;范進借盤費,遭到拒絕和辱罵。范進中舉發瘋,胡屠戶治瘋;范進清醒後,張鄉紳拜會,胡屠戶受贈。

(二)環節二——深入探究

1.教師引導:將課後研討第一題的討論內容稍作調整——有人說范進中舉是一部喜劇,有人說范進中舉是一部悲劇,你覺得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達成共識,明確小說的兩個學習重點,即從范進中舉後境遇的改善來看,故事是一個喜劇,但是從范進對考取功名付出的代價來看,故事是一個悲劇。

2.教師引導:我們這節課先來體會一下小說的喜劇性,文章著力刻畫那一人物中范進中舉前後的巨大變化?仔細閱讀相關段落,說一說他都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

學生活動:仔細閱讀小說對於胡屠戶的刻畫,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在中舉前後的鮮明對比,分析胡屠戶“前倨後恭”的變化,在誇張可笑的喜劇效果中理解胡屠戶的主要形象特點——嗜錢如命、嫌貧愛富、庸俗自私。

3.教師引導:除去胡屠戶,范進中舉後,還有哪些人對待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結合相關內容,具體說說他們又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活動:仔細研讀小說對眾鄉鄰和張鄉紳的刻畫,通過對比手法的分析,體會范進中舉後眾鄉鄰對他的巴結和張鄉紳對他的拉攏。

(三)環節三——小結

教師引導:胡屠戶、眾鄉鄰和張鄉紳代表范進生活的整個社會環境,從他們在范進中舉前後對待他的態度的鮮明對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借這樣一個看似喜劇性的變化,諷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學生活動:對主題有進一步認識。

第二課時

(一)環節一—複習匯入

教師引導:我們在第一節課研討了《范進中舉》的喜劇性,從社會風氣中認識了本文主題的一個層面——諷刺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這節課,我們就來從悲劇角度看一看范進一生的命運。

(二)環節二——分析范進的形象

1.教師引導:范進得知中舉的表現是“喜極而瘋”,這個反應令人意外卻不讓人覺得突兀。你認為這個反應設計的合理性有哪些?結合文章對范進的描寫,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活動:抓住范進面對胡屠戶羞辱的反應,面對困頓生活的無助等內容體會范進在幾十年的科舉考試中因想要改變命運的心理壓力和屢次受挫的打擊之重的悲劇性。

2.教師引導:面對這種境遇的范進,作者是否給予了憐憫同情?你從哪些描寫最能體會到作者的態度?

學生活動:重點品讀范進發瘋的一段細節描寫,抓住反覆出現的“拍手”“大叫”,狼狽的樣貌,體會其神魂顛倒、亦痴亦狂的醜態。

3.教師引導:補充吳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關資料,討論范進不被同情的原因。

學生活動:結合整部小說的主題進一步閱讀范進中舉後對待周圍人的態度,理解作者對其醉心功名、虛偽世故的揭露。

(三)環節三——總結

教師引導:提供清閒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中的相關評論,進一步總結《儒林外史》的主題。

“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

學生活動:閱讀評論,深入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

七、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科舉制度

社會:世態炎涼

個人:醉心功名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

1、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對比和諷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分析范進、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難點:

1、理解范進中舉反而喜極發瘋這一現象。

2、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語: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提問的同時亮出彩 票)

是的,彩 票!小小彩 票。現代社會,多少人憑藉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 票呢?(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藉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進

1、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 請學生簡要複述這一情節。

討論並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明確: 昏厥 → 瘋跑 → 跌倒 → 瘋走集上

2 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提問:你認為主人公范進是怎樣一個人?

貧困潦倒、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圓滑、虛偽、世故、猥瑣懦弱、熱衷功名

4、提問:刻畫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

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5、提問、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說對比描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三、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著什麼?

在笑的背後隱含著作者對科舉制度懷著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主題

范進中舉前後狀況的變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勢利關係和世態的炎涼。

五、結合對文字內容和范進的理解,請你為“范進中舉”擬一副對聯。

六、作業: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就在胡屠戶剛笑咪 咪地走出范進家門,沒多久,來了四報說,前三報弄錯了,中舉的不是現在的范進,而是鄰莊范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不少於200字。

《范進中舉》九年級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瞭解故事情節,學習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體會誇張、對比手法的巧妙,認識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及封建科舉制對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欣賞諷刺藝術,感知藝術形象。

【教學難點】

范進發瘋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查──熟知字詞

1、點名讀:

挈;腆;綰;摜;醺;菩薩;啐;皁靴

2、點名解:

唯唯連聲;謹具賀儀;果不其然;桑梓;軒敞;渾家;華居;兀自

二、導──走近作者、作品

1、導言: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卻因此歡喜而瘋。這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呢。一起進入課文《范進中舉》。

2、作者、作品:

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他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儒林群醜的爾虞我詐、趨炎附勢,使他洞察了世態炎涼,看透了科舉制度的腐朽。於是便創作了一部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的長篇諷刺小說,共55回,本文選自第3回。

三、講──走進故事

1、欣賞《范進中舉》的圖片故事。

2、速讀,概括大致情節。

預案:整體上由范進中舉前和中舉後兩部分構成。具體體現在:范進進學,岳丈祝賀;借錢遭罵,范進偷試;范進賣雞,捷報到家;范進發瘋,屠戶治病;鄉紳造訪,饋銀贈屋;范進送銀,屠戶回家。

四、找──走近人物

1、尋讀:

思考:中舉前後范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周圍的人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同桌討論後全班交流:

預案:以胡屠戶為例。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對范進的外貌評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動作:腆著肚子,啐在臉上,罵個狗血噴頭──手顫抖,扯衣襟,千恩萬謝,低頭,笑迷迷。范進、眾鄉鄰、張鄉紳的變化點名讀文中相關詞句。

3、發現人物:綜合描寫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動的基礎上,歸納人物特點。

小組活動:分四小組分別歸納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眾鄉鄰。

預案:范進──熱衷功名,迂腐無能,中舉前卑怯畏縮,逆來順受。胡屠戶──前倨後恭,嗜錢如命,庸俗自私,趨炎附勢,貪婪虛偽。張鄉紳──老奸巨滑,善於拉攏、攀附權貴。眾鄉鄰──趨炎附勢,巴結討好。

五、議

深思范進喜極發瘋、探究眾人前後變化的原因。

自由交流,暢所欲言。預案:一旦中舉便飛黃騰達,這與范進之前的貧窮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將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經受不了如此大的變化。范進的發瘋是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諷刺。另外,封建科舉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貴熱”不僅毒害了知識分子,也毒化了整個社會,毒化了所有人的靈魂。

六、賞──精段賞析

齊讀第五段。

1、賞析角度一:層次感。

預案:昏厥,瘋跑,跌倒,瘋跑上集。

2、賞析角度二:描寫方式。

預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如老太太的慌,報錄人和眾鄰居的嚇一跳,眾人拉不住等均屬於側面描寫。

3、賞析角度三:細節描寫。

預案:“踹”、“掙”、“跌”、“拍”、“笑”體現了瘋勁十足。

4、賞析角度四:誇張手法。

預案:有生活的真實感。

自讀末段,自由品味。

七、移──知識遷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時代的讀書人,你會像范進一樣去考科舉嗎?

你怎麼看封建社會的科舉?你又怎麼看現在的大學聯考,兩者有區別嗎?

自由交流。

八、談──暢談讀此文後的感受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本文主題、寫法或其他角度展開。

九、比──比較閱讀

教師下發《孔乙己》文字資料。

教師提示:兩文均把批判矛頭對準了封建科舉,但一個受人嘲笑,遭人凌辱,窮困而死,一個卻終於叩開了功名利祿的大門。可從人物特點、寫作手法等展開對比。(課外可收集資料後完成)

【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前;後

生活貧窮;對;生活富有

地位卑微;比;生活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