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狼圖騰》讀書筆記(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狼圖騰》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狼圖騰》讀書筆記(15篇)

《狼圖騰》讀書筆記1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題記

我小時候非常淘氣,每天晚上都不願意按時睡覺,媽媽常常嚇唬我:“快睡,再不聽話就會有‘大灰狼’來吃掉你”,我總是笑著跳著,朝媽媽做個鬼臉,說:“現在的狼都在動物園裡關著呢,跑不出來!”反正我是不怕狼的。

再大一些,我在好多地方的動物園裡都看到過狼,那裡的狼從一出生就呆在鐵籠裡,吃被人類加工過的食物,被人類觀賞。百科書中對狼的描寫:凶惡、狡詐、勇敢、團結等這樣的詞語在我心中彷彿只是個虛影,根本不能把它們與動物園裡大狗一樣的狼聯絡在一起。但是,在我讀完《狼圖騰》後,我的.心被書中蒙古草原狼所表現出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凶猛進取、威武不屈、追求自由、剛毅堅強……這樣的精神一直支撐著蒙古草原狼走過無數個世紀,存活了幾百年,也是因為這種精神,使狼成為了蒙古人古往今來的圖騰。

蒙古人對狼又愛又恨。

他們視打死狼的人為勇士,卻又施行XX,抱著以肉還肉的心態將自己死後的身體奉獻給狼。他們常常殺狼,卻將狼看為真神騰格里最忠實的夥伴。在他們看來,草原母親最愛的孩子不是馬,不是羊,而是草原狼,她賦予了狼完美的體型、尖利的爪牙、厚實的皮毛、敏銳的嗅覺……

蒙古人的忍耐是狼教的。

草原狼能忍,它們可以在零下30多度的時候,在冰天雪地裡圍獵黃羊,整整兩天兩夜不動聲色,在黃羊群吃得很飽,跑不快的時候猛衝上去,幾乎每隻狼都能抓到羊。

蒙古人的責任感是狼教的。

《狼圖騰》讀書筆記2

最近讀了姜戎的《狼圖騰》,從翻開第一頁起就被這本書給深深的吸引了,那些文字把我帶進了廣袤的額侖草原。讓我和那裡的人,那裡的狼,那裡的一切親密接觸。起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藉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凶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

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排程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鋒?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裡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於是有了成吉思汗,有了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朝鮮戰爭結束後,艾森豪威爾告誡美國軍人永遠不要做兩件事,一是永遠不要進攻莫斯科,二是永遠不要和中國軍隊在陸地作戰。然而,他可能忘記了這種矛盾其實在一千年前就有了答案,當年火燒莫斯科的正是這幫狼圖騰般血性的中國人。說起草原,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湛藍的天空下可以豪情萬丈的縱馬馳騁、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無忌憚的呼吸那裡的新鮮空氣。但又有幾人知道狼為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勞?

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和黃羊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因為草原鼠和黃羊數量過多會破壞草原,進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著旱獺的數量,旱獺厚厚的皮毛是蚊蟲寄生過冬的場所,所以狼也間接的控制著蚊蟲的數量。可見,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裡文明的起點,那裡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係。毫無誇張的說,那裡的生機勃勃和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抗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裡的草原狼。當我看到一匹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仍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卑劣的動物。

草原狼,千萬年來倔強草原民族的精神圖騰,它具有太多讓人感到羞愧和敬仰的精神力量。沒有多少人能夠像草原狼那樣不屈不撓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抗擊幾乎不可抗拒的外來力量。草原狼,教會了我們關於熱愛自由和生命的真理。

《狼圖騰》對我來說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地方是陳陣養狼的那一段開始,就很精彩,不過就是太倉促。

近年的長篇小說,它算是不錯的一本。故事很好,想法也不錯。這是一部關於蒙古草原小狼的奇書。全書由幾十個世人難以猜度的'神祕的“狼的故事”一氣呵成,精靈一般的草原小狼隨時隨處都能從書中呼嘯而出。

姜戎筆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大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因此,這是一部狼的讚歌,也是一部狼的輓歌。

蒙古人和蒙古狼本來可以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是由於中國大力發展農業,大批農工從東北湧向蒙古草原,把草原變成了耕地;大力發展牲畜數量,大大超過了草原的承載量;打狼,殺狼嚴重破壞了草原的生物鏈。額侖草原的草場百分之八十已經沙化,人們已不能生活,草原的蒙古狼和狼文化也從此消失了。

我感受到了草原,真真切切的草原,它變了,真的變了。草原沙化情況嚴重,牧民也不再過著遊牧生活,看不到飛奔的駿馬,也看不到展翅的雄鷹了,而草原美麗的飛鳥,也都被獵手打光了,但置身於草原中,草原的景色還是很美,人們依然能領略它的廣闊,威武,雖然已無往日的雄壯,卻仍擁有著不屈的靈魂!

作者是滿懷著深深的懺悔之情來敘述小狼,呼喚小狼,讚美小狼的,從此,小狼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天上飛翔著展翅雄鷹,地上狂奔著威武駿馬,魚兒在清澈的河水中暢遊。晨曦的朝陽,落日的餘暉,一切都映襯著這美麗的草原,處處美景,無不讓人心曠神怡。草原以他自身的魅力,牢牢的牽住了我的思緒,讓我熱愛這塊土地,嚮往這塊土地。

讀完這本書,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草原民族的狼圖騰文化,它是實實在在的,人們可以從它身上汲取一些東西。這本書就像一場宴會,我享受到了作者帶給我的狼圖騰的精神盛宴!

《狼圖騰》讀書筆記3

狼,在漢人眼裡,是天下最壞最凶惡最殘忍的動物。但是,當我看了《狼圖騰小狼小狼》之後,讓我徹底改變了對狼的看法。

主人公陳陣一直想養一隻狼,一來可以摸透狼的習性幫助打狼,二來可以等小狼長大後配狼狗。陳陣經過老人的指點和楊克一起帶了二條狗——二郎和黃黃上山掏狼崽去了。他們見一隻母狼進了一個洞,就以為裡面有狼崽,就想去打母狼,然後好掏狼崽。誰知道里面一隻狼崽也沒有。

原來母狼在山包上發現了人影,突然改變了線路,把他們騙到了空洞。還裝了真的一樣與兩隻狗拼命,好像是在捨命護犢子。狼的凶殘讓他們恐懼,狼的智慧卻讓他們震驚。最後靠黃黃靈敏的鼻子找到了真洞。找到了7只狼崽。陳陣留下了一隻,其它6只被送到了騰格里。

為了養活小狼,陳陣用母狗的奶來餵養小狼。小狼一進狗窩就佔有了母狗伊勒兩個最大的奶頭。把肚子吃了圓滾滾,把正在一邊吃奶的小狗一個個擠倒,就這霸道充分體現了狼的競爭能力和凶殘、頑強的性格。

小狼慢慢長大了,陳陣為了小狼不咬傷羊、狗、人。小狼小狼開飯了“時候,小狼就會竄出來吃飯。在搬家之時,陳陣只能把小狼關在籠子裡,不然誰也拉不動。小狼的脖子被牛車拉出血來。半夜,小狼的狼嚎聲嚎出了狼的`野性。為了不再讓小狼受苦,陳陣只好把小狼打死。

每次翻開此書,我的心與小說中的情節跌宕起伏。天獸人草合一,哪個動物沒有了,都會帶來災難。狼,一隻為自由而奮鬥的動物,是蒙古人最尊重的動物,狼身上的許多高尚的品德,是我們漢人需要學習的,我們恨狼,不接觸狼,讓狼的很多優點被我們拋棄,而蒙古人天天與狼”共舞“在與狼奮鬥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狼的優點,這一定是遊牧民族比華夏民族更勝一籌的原因!

如果我們華夏民族真的有龍圖騰也有狼圖騰,那我們會更加堅強,更加獨立,更加有勇氣!我覺得我們學生要向狼學習:有一個學習的目標,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取向這個方向前進。

學習狼的團隊精神,不參與無謂的紛爭與衝突,與身邊的夥伴共同進步。

《狼圖騰》讀書筆記4

茫茫大草原上,溫差大、天氣多變惡劣,冬時有白毛風作怪,沒人無數,而在這個惡劣的環境中,狼利用它捕猶獵物。不僅如此,狼還能觀天氣象、預天氣,善利地形地貌。我族學狼、吃狼食知狼性,從而得以生存。狼威猛轉勇,我族才是,狼無畏無情,我族亦是。我族定是狼之子!

嘿,初冬了,該打狼了。這時候狼剛換冬毛,一身皮毛好的很,更好的是打的狼越多、掏的狼窩越多,越能揚名越有利。大隊的人可說了,狼是有害的,會破壞我們的財產,現在這群東西可以物盡所值了,這多有利啊。狼再凶狠又能怎樣?最後還不是要被殺掉,做成衣服、裝飾。而我就是懲惡揚善的大英雄。狼啊,快來吧,來行攻擊人、畜,這樣,那群煩人、落後的老傢伙可說不了什麼了。狼,就該被殺,一群牲畜罷了,也就那群老傢伙守舊、迷信。

很少見到狼了,但狼一定很厲害。聽阿爸他們講,狼會將病羊、弱羊吃掉,那時候,他們的羊群裡沒有一匹羊是像現在這樣瘦弱的。而且,狼善戰、團結,不會丟下隊伍成員自己跑路,還有很多很多,反正邦客超聰明、超厲害,或許狼也是個孩子吧,大人們說狼調皮的很!他們說那時候青草依依,就像那句詩中“風吹草地見牛羊”那時候的草可以把牛羊都藏起來。他們說因為盜獵,狼才越來越少,盜是偷,是不對的,為什麼要偷偷殺掉狼呢?

今天,我的'同桌和我叨叨了她的“童年回憶”:啊拉啦啦,嗑吧嗑,老狼來了我打它……我的和她不太一樣,是小紅帽動畫片和狼吃手的故事。狼聽起來好可怕啊!可我沒有見過狼。他們說狼是狡作的、貪楚的、凶狠的,狼在草原草原的人怕狼嗎?狼來了他們要怎麼辦?

《狼圖騰》讀書筆記5

似乎每當提起狼,大家都會感到恐懼或是憎惡;想到的成語總跟狼心狗肺、狼狽為奸有關;想到的故事有小紅帽,以及國小低年級學到的狼和小羊等等。可見在多數人的眼裡,狼已經成了“貪婪”“狡猾”的代名詞。我之前也這樣認為,直到我接觸了《狼圖騰》一書——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描繪草原狼的“曠世奇書”。

此書之所以能夠吸引我,是因為它的真實性。作者姜戎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願到額侖草原插隊。本書依他的第一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十一年間的經歷: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他曾為殺死過幾匹大狼而感到高興,也曾為殺死自己養的小狼而感到內疚。等他回到北京後,為了繼續研究草原狼,他加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進行了三十多年的研究。最終為他的這一部傾其半生心血的鴻篇鉅製畫上了句號,完成了他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為了“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

在書中,作者用一個個事實打擊著漢文化中存在著的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是智慧的,他們可以“飛入”幾米高的羊圈,其方法是讓狼踩著另一隻狼的背飛躍進去。等在裡面吃飽了,再把羊的屍體堆起來,飛出去,這樣的智慧連我們都難想到。狼是頑強的,在最後漢人用汽車追殺狼,人們不急著殺它,直到那狼累的口吐白沫,卻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目視遠方,正如一座高山,當人們走進,才發現它已經死了,如一座山一樣轟然倒地;狼是有尊嚴的,當狼群中的'老弱病殘走不動,吃不了時,它就甘心讓同伴把它吃掉,作者養的小狼也是不願像狗一樣受著鐵鏈的羈絆,以致喉嚨因掙脫磨出了血,終於被作者用鐵釺打死,做了一次真正的草原狼。寫到這裡,我想問,狼真的那麼可惡嗎?他們有智慧、頑強,有尊嚴,懂得作戰時機,與人們鬥智鬥勇,有團隊精神,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正需要這樣的人嗎?勇於拼搏,不放棄,有智慧,或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團結起來,懂的合作,什麼事做不成?我們可以想想從前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也是他們,為我們的廣大疆土奠定了基礎,也正是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不斷碰撞,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到今天。我認為,狼圖騰完全可以與我們的龍圖騰相提並論。

《狼圖騰》在表達對草原狼的讚美之時,也表達了對草原狼以及草原的思念。我們現在是看不到草原上黃羊奔跑,狼群圍攻的壯觀情景了。我想:這也是很難再有一個描寫草原狼的奇書出現的原因。

我讀此書也不過兩三遍,我相信書中還有很多內容值得分析。而狼圖騰的精神,也會永遠伴我前行!

《狼圖騰》讀書筆記6

草原狼從不獨吞獵物,總是與家族的每一匹狼分享,它們會承擔狼崽和老狼的撫養,它們對家族有著不可磨滅的責任感。 蒙古人的冷靜是狼教的。

草原狼不管在多麼危急的'時候,都能冷靜的“調兵遣將”殺出重圍,頭狼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一頭老狼的鎮定,足以挽救整個狼群。

蒙古人的寧死不屈是狼教的。

草原狼是無法馴服的,自由是它們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它們寧意戰死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也不肯在鐵鏈下安穩度過一生。 蒙古人是狼的徒弟,狼是蒙古人的精神圖騰。

在蒙古人心中,狼、草、人、畜是一個整體,狼吃黃羊和黃鼠,使草原不受破壞,人才能在草原活下來,牲畜吃草,狼吃牲畜,為了控制狼的數量,人又要殺狼。這是大自然千古流傳的草原鐵律。

但這一切都在人類開始想要征服自然時改變了。

獵人大量捕殺狼,漸漸的,狼在草原上銷聲匿跡了。人們肆意養殖牛羊,將草原變成了麥田、菜園…… 讀完《狼圖騰》,我的心情很沉重!!!

《狼圖騰》讀書筆記7

對於一個從小生活在江南的年輕人來說,夢想中的內蒙古是草原、是駿馬,是心中的翅膀可以飛翔的地方。在未看《狼圖騰》之前,我承認我對內蒙古的瞭解很少,在看了《狼圖騰》之後,我對內蒙古的瞭解還是很少,可是卻激發了我更迫切想去那片土地上走走的衝動,那裡有美麗的額倫草原,有虔誠的牧民,有望不到邊的綿羊,在那片騰格里掌控的聖土,誕生了許多或者雄偉、或者悽美、或者悲壯的草原之歌。

拿到書之後的我便不屑地丟到桌上,幾天之後我撿起書一頁頁地看完的,感覺很厚,很久後才完結,看後感覺心神煥然一新,又一次加速了青春的激情燃燒。草原文化、遊牧民族,騰格里,狼,,這些都是讓人一看就能眼前一亮的陌生片語,而這些又是跟農耕文化,漢民族,龍,土葬等這些我們很熟悉的片語相互印襯,陌生與熟悉的一次次撞擊,碰撞出一個個新鮮的思維和態度。

草原文化是什麼呢?文中給出的答案就是“狼文化”,可是我更覺得是生態文化,為什麼呢?因為草原的自然環境更趨惡劣,所謂白災、黑災,聽來讓人恐怖,而正是這樣的生態,決定了所有生存在它屬地的生物的性格,為了生存,它(他)們便開始了性格上的分化,狼、人是主體,狗、馬、綿羊是重要組成,再加上天、地、萬物,於是乎,在這片以草為載體的領地上,狼鍛煉出了它成群、嗜血的本領,羊鍛煉出善於奔跑的本領,而人則鍛煉出他勤勞,細心、粗獷、遊動的性格。由此,天地催生萬物,萬物造就文明。

遊牧民族是什麼呢?是匈奴,還是蒙古帝國呢?從世界歷史看,遊牧民族在人類的長河中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在亞歐大陸廣闊的草原上,他們縱橫馳騁,演義了眾多讓人至今記憶猶存的故事,單就中國而言,從最初秦始皇修築長城開始,一代代帝業的偉大功績都是與北方相聯絡的.,漢武帝時期退匈奴五千餘里,唐太宗時期活捉匈奴首領頡利,被北方民族尊稱為“天可汗”,而後來的建立的元朝,更是整個蒙古帝國的一部分,當然,還有美麗的王昭君出塞,可以說,整個中華的歷史,很大部分是與遊牧民族的代表匈奴、突厥、鮮卑等部落相聯絡的。可是,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裡,遊牧民族似乎是敵人,侵略的象徵。也許,歷史本來就是有侵略與被侵略組成的吧。今天的蒙古人,有多少在研究自己先祖的呢?

最後,不管書裡有多少過分的渲染和說辭,我想我們只要汲取其中的有用之處就OK了!畢竟,文化的東西多少會讓人產生不同的對立的!

《狼圖騰》讀書筆記8

自古以來,狼被祖先刻畫成了一種陰險狡詐、殘暴貪心的可怕形象,從“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詞語把信奉龍圖騰的農耕民族對狼的痛恨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當我讀完了《狼圖騰》這本著作時,狼的形象在我心中瞬間高大起來。 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主人公陳陣來到了廣闊無垠、神祕靜謐的額倫大草原,認識了仁慈的畢利格老人,當了一名羊倌。和農耕民族不同,在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世世代代信奉的圖騰是與漢人有“深仇大恨”的狼、地地道道的蒙古草原狼。更讓陳陣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睿智的蒙古人竟自喻為狼!可是當陳陣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差點兒“把膽囊嚇破”的和狼群相遇事件,一場又一場蒙古草原狼和野生黃羊群的大戰,使得他對狼有了新的認識。

狼在陳陣——這位特殊的漢人心中不再凶殘。在長達兩年的草原生活中,他發現,狼群的每一次行動都經典、完美、無可挑剔。狼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包圍、堵截、防禦、撤退,無論什麼情況,都井然有序,處變不驚。為了使狼群免遭獵人毒手,單獨行動的狼往往在被人發現後往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狂奔。人們常說狡兔三窟,而狼窩一“窟”就有不下五個洞口。狼從不怕死,為了擊垮馬群,它們不惜掛在正在奔跑的馬的肚子上,和馬同歸於盡。狼從不各自為戰,狼王只要一下令,狼群就會以排山倒海之勢發起衝鋒。在草原上,狼是不可取代的王者,是“有神助、有鬼幫”的王者。陳陣被狼的智慧、果斷、英勇和團結所折服,對狼有了敬畏之情。

我讀過很多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窗邊的小豆豆》、《老人與海》等等,可是讓我受益匪淺的卻是我國作家姜戎寫的《狼圖騰》。

這本書主要講一個北京知青陳陣下鄉到蒙古草原放羊,可是受到了蒙古草原上的人的影響,陳陣對狼產生了濃重的興趣。於是陳陣與其他知青一起去掏了一隻狼崽,隨著小狼的不斷長大,陳陣與其他知青天對狼卻束手無策,管不住它了。在換草場時,小狼無論大家怎麼拖它,它就是無動於衷。最後,小狼因為鐵鏈太緊勒到了喉嚨,最後因流血過多而身亡。

讀了《狼圖騰》這本書後,我覺得草原狼是草原上的神,正可謂獅可牽,熊可牽,虎可牽,蒙古草原狼不可牽。蒙古草原狼是一種懂得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大集體,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草原狼這種團結友愛的精神。正是因為草原狼是一種倔強的動物,人們是不能征服它的,所以陳陣才會把小狼養死。假設是我,我會在大自然中認真觀察狼,理解它的習性,而不會去養它。

在我們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草原狼這種團強合作的精神。正如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後,它卻比花崗岩還堅韌。但是我們也不能像草原狼那樣倔強,我們對大自然只能順其自然,而不能強求,否那麼也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災難。

是的,草原狼的這種團結的`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們眾所周知的,兩彈之父錢學森先生創造兩彈一星,但兩彈一星工程絕不是靠錢學森先生一個人的力量所能成功的,而是一個團隊團結協作的成果。正所謂一人難唱一臺戲,這正是這個道理。 草原狼是一個團結在一起的強大的團體,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班級也是這樣一個團結的強大的集體。我們堅信,團結力量大。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凶惡狡詐的角色,什麼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吞虎嚥、狼狽不堪、鬼哭狼嚎,似乎只有用“狼”這個字才能解釋什麼是“壞”。而《狼圖騰小狼小狼》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想法來對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雖然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歎的草原精靈。 這本書講述了插隊到內蒙古的年輕漢族知青——羊倌陳陣和一隻蒙古小狼的故事。我很喜歡小狼的聰明,雖然它總是“狼性不改”。書中有個一個章節叫“毒日下的小狼”。那時正是內蒙古乾旱炎熱的時候,強烈的陽光把許多青草晒卷,每根草葉子都被晒成了空心的綠針。因為小狼的身體不斷長大,主人羊倌陳陣怕小狼傷害牛羊,就把小狼拴在了蒙古包不遠處一塊空曠的草地上。可是如今烈日當空,小狼就像一個大個的炒毛栗子,幾乎被烤焦烤糊了,眼看就要開裂炸殼。但是小狼想出了個方法。它在草地下面挖了一個洞,洞裡明顯比外面陰涼得多。小狼躲在洞裡“悠閒”地躺著,再也不用怕炎熱的天氣了!真聰明呀! 以前不太懂“馴養”和“狼性不改”到底是什麼意思,看了這本書我懂了。陳陣把小狼崽從狼窩裡抱來,想要征服它;儘管他每天都為小狼準備了的食物。可是每當陳陣把裝滿食物的食盆遞給小狼,想要接近小狼時,小狼就像這食物是它自己獲得的一樣,齜牙咧嘴地趕走陳陣,真是狼性不改呀,真像人們常說的“狼心狗肺“!但是我想這應該就是野生動物的天性,像小狼這樣的草原精靈是不會輕易被征服的。

只是很可惜,這隻聰明、倔強,又讓人驚歎的小狼最後悲壯地死去了。我想,假設小狼沒有和羊倌陳陣在一起,也許小狼如今已是一條威武的草原狼王了……唉,真可憐啊。

《狼圖騰》讀書筆記9

《狼圖騰》,五十餘萬字的厚重的一本書,寫得相當精彩,每每讀到激動時,總會拍案而起,驚曰:“寫的太妙了!”

從小喜歡狼,那挺拔健美的身軀總能讓人羨慕不已。看了《狼圖騰》,如同遇到一個知音,每當捧起這本書總不忍心放下。書中對狼的行為的刻畫十分細緻,場面描寫也相當有畫面感,我最喜歡看的那段狼群追趕廝殺馬群的描寫,眼前似乎浮現出當時的情景。可見作者到草原插隊沒白過,把草原的生活觀察的細緻入微,除了狼,作者還描寫了其他草原動物如草原鼠、黃羊、獺子等,對草原人的生活狀況的描寫也十分出色,全書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幅蒙古草原生活的圖景。

除了對作者的描寫表示認可外,我還對作者淵博的文化知識感到驚歎,全書每章都有援引各種古籍中關於狼的故事原文,在具體描寫的時候,主人公陳陣也是沒看到一件小事就會浮想聯翩,尤其在其養狼的過程中,幾乎小狼的每一個舉動都足以讓他思考一整個晚上,並且思考得相當有深度。但這種在故事中穿插大段道理的方法有時會讓人感覺過於生硬、說教。開始讀者會沉浸在狼的英勇善戰的故事中,越看到後面讀者往往會陷在痛苦中——草原被破壞、狼的數量不斷減少,這時那隻活潑可愛的小狼的死更是雪上加霜。農區來的人卻完全沒有一點環保概念,不停地開墾新的草場、過度放牧,尤其看到全書最後幾段,其中那一句“額侖寶力格蘇木(鄉)百分之八十的草場已經沙化”更是讓人心如刀絞。或許正是本書給我們呈現的是最後一場狼文化的盛宴,所以該書才如此令人著迷、如此珍貴吧。

本書也會讓讀者思考一個民族性格以及民族信仰的問題。例如著名出版策劃人安波舜在卷首語中提到的那個疑問“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我漢人一直在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龍只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而狼卻是帶有錚錚鐵骨的草原霸主,它代表一種英勇無畏的'性格。

不過,作者似乎有些過火了,他過於喜愛狼、鍾愛草原民族,以至於把所有積極的事情都歸功於狼性格,而漢人代表的羊性格一直是作者批判的物件,說得它一無是處。

全書最後一章是講陳陣回城後再次回到草原探望的情景,它的題目叫《理性探掘——關於狼圖騰的講座與對話》,這部分花了近四十頁的紙張,但流於說教,理論太多,枯燥無味。全章以陳陣和楊克的對話構成,但頗有生硬地將硬演講稿改成對話的感覺。該講座幾乎把中國歷史講了一遍,每一段歷史都被作者從狼與羊的角度重新分析了一遍,並重復提到應該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說得好像我們現在接觸的歷史都是錯的一樣。

無論怎樣,這實在是一本“奇書”,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惟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只有在這本書裡,你才能如此暢快地與狼共舞。

《狼圖騰》讀書筆記10

它就是姜戎筆下的狼。

這是一個豪邁的生命,在人類追求的世界裡,它毫不起眼。它在漸漸向人類證明自己的存在。

它頑強的鬥志力遠遠的超出了人類的想象,能形容它的,只有兩個詞語:豪邁,不羈。

它,不畏懼死亡,為了生存,為了希望,它們能夠與同伴完好合作,戰勝一切撲面而來的困難,它是英雄的,是智慧的。是的,在那片草原上,它就是王者,誰能與其爭鋒?

在姜戎筆下,我才深知草原上的狼,有多麼的不易,是這本《狼圖騰》讓我瞭解草原,讓我瞭解所謂的狼性。狼性,並不是簡簡單單字面上的意思,它代表著這個頑強生命的勇敢,智慧,團結。這本書讓我完全脫離了教科書上大灰狼、狼外婆的愚昧認知,讓我明白了狼的精神。之所以,人類馴服得了馬,豬,狗,牛等生物,可是,人類永遠也馴服不了狼,狼是永遠不會向任何人低頭的.!因為它們有狼性。狼性使它們變得如此具有王者風範。

以前的我以為狼只是愚昧無知的野獸,憑藉著自己的一點點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活在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狡猾的,愚蠢的,而又邪惡的。沒有獅子凶狠,也沒有狐狸狡猾。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讀了《狼圖騰》之後,我覺得自己以前對狼的看法幾乎是非常的愚昧。它不是苟活的生命,它是靠自己努力頑強存活的生命!

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裡文明的起點,那裡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係。毫無誇張的說,那裡的生機勃勃,那裡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

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抗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裡的草原狼,並樂此不疲。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費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

同樣的,我們在生活當中,時刻不能忘記,草原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狼的勇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它能基於每個人生的希望,處於泥金的時候,我們只要想起它們,就會鼓起勇氣,向前方馳騁。

我們生活在集體社會中,是否也能學習狼一樣的團隊精神呢?

狼圖騰的精神,在其深層意義上來講,也從側面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心聲,中國人若是向狼一樣做事,一定可以成為世界的佼佼者。

狼這一充滿生氣的生命,這一充滿奧妙的生命,一經揣摩,發現狼是那麼偉大的,神奇的生命!

狼圖騰精神,會在我的心中紮根,逐漸成長,讓我也變成充滿“狼性‘’的中華人!

大家也向狼學習吧,讓我們充分發揮狼的精髓。

《狼圖騰》讀書筆記11

《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曾經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艱難、豐富而又讓我們覺得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幾年的知青生活,使得這些故事讀來娓娓動人,躍然紙上。真實的故事最能打動人,親身經歷的事也才最能寫出感情,我們讀了也才會深受震撼。

隨著作者的描述,我彷彿也身在大草原,感覺草原的廣闊,人民群眾的熱情好客。以及人與狼之間的那種微妙關係,那種生在草原,死後軀體還於草原的高尚的情懷。一種對死的無所畏懼,和對死後的那種從容處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即便是同一本書,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不同。誠然作者對中國歷史以及民族性以狼為標準進行了反思。

“圖騰”,知道它的意思但是不太清晰,查了下漢典,源出印第安語,意為“他的家族”。人們以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物體作為家族或部族的標誌。

我對於洋洋灑灑的闡述,沒有興趣。我只希望能讓現在的人,有一個具體的信仰,有一種圖騰,能成為其精神的積極動力,現在的人迷茫的原因,就是沒有具體的方向,就像很多人讚美的唯美的霧,其實就是灰塵沾上水汽的外衣,是一種見不得陽光的意境。

我還是很喜歡裡面的狼和人的鬥智鬥勇,感受著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讀來振奮。這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是優勝劣汰的法則的詮釋,是殘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時髦的和諧的另一種解釋吧!

和對手一起成長,感謝對手,感謝在激烈環境下的競爭。即使體無完膚,也心甘情願。活出一種坦然,也就是所謂的“亮劍”精神。即使面臨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終會戰勝自己,而主宰自己。撇開一些極具爭議的觀點不談,僅談一談我從狼身上感悟的一些東西。

其一,認識自己的周圍環境。只有像狼一樣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聲音,才能因勢利導地運用各種戰術來捕獲自己的獵物,躲避敵人的攻擊。狼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群,能借白毛風的勢全殲軍馬群,能利用地形給小狼崽選擇最安全的洞穴,這些無不是建立在它們對草原環境極其熟悉的'基礎上。而做事情也必須先沉下心來好好熟悉自己的周圍環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如果對工作環境都不熟悉,那即使你能力再強,也只能“龍遊淺灘遭蝦戲”了。

其二,講究策略。《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群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人不是狼,狼的種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

其三,危機意識。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其四,團隊精神。讀《狼圖騰》,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的精神是無窮無盡的,一一列舉出來也不現實。《狼圖騰》帶給了我們一個壯麗的視覺享受,我為之讚歎!

《狼圖騰》讀書筆記12

狼戰前的充分準備,佈局,埋伏,控制住貪婪,這種耐性,這種找準時機是我們要學習的。

這本書已經出來很久,我記得在幾年前看一部電視劇《DA師》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本書,並且知道狼是偉大的軍事家,可是一直已自己太忙或者沒有時間為理由沒有去接觸這本書,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他來的這麼突然,來得這麼時機。讓我在具備這樣的思想狀態去理解這本意義深刻的書。在《大國崛起》裡面很多的專家和學者都有這樣的認識,影響大國崛起的一個重大的因素是文化。英國首相丘吉爾這樣說過: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脊髓,是影響世界的號角,英國就是用他的自由市場經濟和莎士比亞影響著世界,當然還有他不可以缺少的堅利炮成就了日不落帝國。

我們華夏民族僅存的狼性在哪裡?我們一直崇尚的儒家文化還真正的適合我們嗎?應該去趨炎附勢嗎?如果追述歷史,儒家文化創造在封建社會,之所以保留到今天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封建統治王朝需要這樣的文化統治國家。他確實有些地方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但是他也從某些方面束縛了我們的思考模式。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世界上最大的王朝---大元朝,他橫掃整個歐洲,打到了波南、匈牙利的家門口、今天法國的奧爾良。

是什麼原因蘊育了這樣的王朝,難道是歷史的偶然嗎?歷史告訴我們它存在偶然嗎?歷史從來就沒有偶然,它只會因為特定的條件而成為必然。在《狼圖騰》裡面我尋找到了原因之一---狼性。草原的殘酷蘊育了草原人,也培養了草原狼,也成就了成吉思汗。他們一生下來就要同殘酷的生存環境做鬥爭,不做狼,就是羊,這就是他們的生存原則。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學狼、打狼,殺狼,以狼為師,以狼為敵,以狼為友,在狼文化裡鍛造出來的成吉思汗怎麼不強大。但是他們在取得江山以後確用安逸的農耕文化所取代,在安逸的生活中狼性被逐漸泯滅了,沒有了狼性的民族就是羊。儒家孔學千年教導:其為人也,溫柔敦厚,然兒普天之下羊牛的性格是最溫柔敦厚的',儒家教義具有最鮮明的崇羊滅狼的農耕性質,經過千年的教化羊性幾乎成了華夏的國民性,當然敦厚華夏文明羊遇見了西方的文明狼,東洋的白眼狼,其結果就不言而遇的,這就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過去。歷史往往是具有倆面性的,他雖然是昨天,但是啟迪著今天,影響著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懂得怎麼去思考,正所謂大道行思。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民族性格來自於我們的歷史和文化,站在今天的歷史舞臺上我們應該用什麼眼光來看待我們的文化?我們又應該站在什麼角度去體會西方文化?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區別又在什麼地方?這是我們的錯嗎?我們是不是還應該繼續這樣的過去?

《狼圖騰》讀書筆記13

狼,這個名字是聖神的;狼,這個名字代表的是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狼,代表的是強悍卓越和自由獨立。

當我懷著崇拜的心情去讀這本書時,時間老人彷彿把我帶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一夥知青把一窩眼睛還沒睜開的小狼給掏出來,一個叫陳陣的知青把一隻小狼帶了回來,並且悉心照顧。在人和狼之間從相知到最後結下了生死之情。陳陣驚歎額侖草原狼的智慧和威武不屈的'精神。但是後來形勢有變——打狼的人來了,草原狼快被打光了。小狼的喉嚨也因受傷大出血,陳陣為了讓小狼像所有草原狼一樣有尊嚴地死去,忍痛親手將它打死。

無疑,小狼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的心滴血。我們捫心自問,是什麼釀造了這樣的悲劇?是人的無情和貪婪。如果不是陳陣去掏狼窩,那小狼現在可能已經有一個快樂的家庭,與家人和睦相處;如果不是那些打狼的人,額侖草原狼就不可能快滅絕,現在可能已經在草原上獨領風騷,成為王者;如果不是人類肆意地去破壞大草原,那大草原也不會一年一年地退化,失去了以往的生機 。人類這樣的回報自然,傷害自然,自然終究有一天會讓人類受到應有的懲罰。就像蒙古老人經常說:“狼是騰格里(天)派下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就保不住;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上不了天!草原的狼圖騰是草原的靈魂,更是草原民族的剛毅之魂”!但人類為什麼要去抹殺這種生靈自由和生命呢?

動物的靈性不比並人類差,甚至比人類更高一籌。他們也有親情和感情,也知道團圓相聚,千里相隨。可是人類卻利用它們的這種感情佈置陷阱來獵殺它們,使多少動物瀕臨滅絕。這讓我想起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樹獺,這種樹獺相親相愛,特別是兩個樹獺之間的感情更是情同手足、情深似海,就像魚兒和水的關係一樣,親密無間!如果一隻樹獺受傷或者被困住的話,那麼另外一隻樹獺不會逃之夭夭,而是寸步不離地在那受傷的樹獺旁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它,一直到那隻受傷的樹獺完全康復,這兩隻樹獺才會一起離開,雙宿雙棲。這幾乎成為了每一隻樹獺的習慣!而人類則利用它們的習慣,用陰毒的方法來獵殺他們,用他們的皮毛去賣錢。人類先用樹膠將一隻樹獺粘住,使他無法動彈,只要過了一會兒,兩隻樹獺好像心有靈犀似的,不用誰發出通知,另外一隻樹獺就會來尋找受傷的樹獺,自投羅網。就這樣,沒過幾年樹獺已全部滅絕!就因為樹獺有感情,它們才招來了殺生之禍。難到有感情也是一種罪過嗎?

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請不要再傷害他們了,請不要再讓他們從這個美好的世界上消失了,請不要再讓小狼的悲劇上演了,好嗎?

《狼圖騰》讀書筆記14

前日晚在電影《狼圖騰》全球首映禮上先睹為快,著實心生敬畏。這敬畏一來是對生命的尊嚴肅然起敬,二來是對自然的平衡法則歎為觀止,三來是對“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頂禮膜拜。我始終相信,一部蕩氣迴腸的佳作不僅會在細節上做足功夫,更會令觀眾在欣賞之餘接受價值觀的'傳遞。這些,該片都完美地做到了。

我印象深刻的記得,電影正片結束時,大廳裡的燈光並未如往常那般亮起,觀眾們在黑暗中靜靜地看完了所有主創人員字幕。其間,全場爆發過一陣掌聲,那是因為螢幕上出現了每一隻“狼演員”的名字。的確,在這部片子裡,“狼馬大戰”之類的段落讓人震撼不已。也許不是導演“駕馭”了狼,而是一如這部影片想要傳遞的哲學——是狼與人平等協作,共同完成了出這部傑作。

《狼圖騰》讀書筆記15

前段日子裡,我第四次拜讀了姜戎所著的《狼圖騰》,回味了這本曠世奇書所帶給我的震撼。

這一曲草原狼的頌歌,唱出的是尊重自然的曲調、唱出的是人狼有情的詞句、更唱出了敢爭敢搏的精神內涵。狼之魂給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與震動,合上書後,我彷彿一抬頭就可以望見在風中舞動的狼皮筒旗幟,聽到來自草原深處的野性呼喚、來自遠古的野性禮讚。

我認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中應有狼性。所謂狼性,並不是指野蠻的動物性,而是值得去學習、研究、崇敬的“不息、不移、不淫、不屈”的強韌精神。用儒家之言來概括狼性並不奇怪,從一開始儒家就不是軟弱精神的代言,它是先秦時民族交融的激盪中迸發的有力火花,而正是先秦時秦國的征伐把西戎狼性擴散到整個中原。秦後之漢,“漢承秦制”,農耕添國力、狼性添豪情,又令中華達到了一個振奮期;中國第一盛世唐,從血統上來講即是遊牧鮮卑族,這是從骨子裡流露出的霸氣狼性。而到了宋代,這是一個很好的反面例證:重文輕武的統治方針改變了整個中華的民族性,有學者所認為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我是贊同的,當一個民族失了拼搏心與血性,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放眼看歷史上的四大古國,只有中國靠著遊牧民族帶著狼性一次次的`融合才至今仍站在世界上。

魯迅先生對舊中國的人民發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慨,也提出了中國“家畜病”的概念。前幾天我也讀到李漢榮的《說羊》,正是這一病症的絕好例證。他說羊“以和平立身,以溫柔為德”、“角是和平的裝飾”。可悲啊!喪失了血性與韌性即是善了嗎?你和平、你繳械,你就安全了嗎?羊性帶來了安逸舒適,同時也帶來了致命的懈怠與軟弱!自然即是優勝劣汰,金滅宋、日侵華,還是一場場血淋淋的教訓最終使人走出軟弱、激發狼性。一切都說明了時代需要競爭力,不需要軟弱來侵蝕強悍的民族精神。

狼性並不能完全替代我們追求的民族性,但它勢必改變我們的民族性。當人們真正理解了狼之魂的深遠影響後,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性格、改變世界。

中華魂的覺醒須靠狼之魂。

TAG標籤:讀書筆記 狼圖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