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

當前位置 /首頁/醫學醫藥/執業醫師/列表

2017中醫執業醫師婦科證型《妊娠合併病》方劑

導語:在未孕之前或妊娠期間發生的非妊娠直接引起的疾病稱為妊娠合併症。又稱妊娠加雜症。妊娠終止,疾病也不一定隨之消失。常見的`影響較大的妊娠合併症有心臟病、慢性高血壓病、糖尿病、肝炎、貧血等。

2017中醫執業醫師婦科證型《妊娠合併病》方劑

  1、 心臟病(妊娠32-34周心臟負擔高峰)

心氣虛——養心湯

心血虛——歸脾湯

陽虛水泛證——真武湯合五苓散

氣虛血瘀證——補陽還五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

  2、急性病毒性肝炎

溼熱蘊結證——茵陳蒿湯

溼邪困脾證——胃苓湯

肝鬱脾虛證——逍遙散

熱毒內陷證——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

3、 糖尿病

肺熱津傷證——消渴方

胃熱熾盛證——玉女煎

腎陰虧虛證——六味地黃丸

陰陽兩虛證——金匱腎氣丸

4、 慢性腎炎

脾虛溼盛證——白朮散

腎陽虛證——真武湯

5、 急性腎盂腎炎

陰虛火旺證——知柏地黃丸

心火偏亢證——導赤散

溼熱下注證——加味五淋散

6、 肝內膽汁鬱積症(瘙癢,手掌首發,黃疸。皮疹)

肝鬱氣滯證——柴胡疏肝散

肝膽溼熱證——茵陳蒿湯

熱入營血證——犀角散

③產時併發症 產後出血 血虛氣脫證——參附湯

瘀阻氣閉證——奪命散加當歸,川芎

  【相關知識】

妊娠合併心臟病 因妊娠和分娩給心臟的額外負擔,可造成心功能進一步減退,甚至引起嚴重後果。妊娠期總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明顯增加,心臟作功高峰在32~34周,心率加快,而且子宮增大,橫膈上升,心向上向左移位,都機械地增加心臟負擔。分娩期宮縮使心臟排血量陣發性增加 ,尤其第二產程,產婦屏氣,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內臟血湧向心臟,心臟負擔最重,原來心功能不全的孕婦,易發生心力衰竭。產後24~48小時,子宮逐漸縮小,多量血液進入體迴圈,且組織內液體也開始回到血迴圈,加重心臟負擔,也易發生心力衰竭。

處理原則:①正確估計孕婦能否繼續妊娠。心功能Ⅲ~Ⅳ級,有過心衰史、活動風溼、肺動脈高壓等均不宜妊娠 ,應在妊娠12周內行人工流產。②可以妊娠者應從妊娠早期開始產前保健檢查,除查產科情況如胎位、胎心外,根據心臟情況,安排孕婦的工作與生活,避免感冒,糾正貧血,預防和治療早期心力衰竭,並提前入院待產。③分娩期。心功能Ⅰ~Ⅱ級可選擇陰道分娩,而心功能Ⅲ~Ⅳ級以擇期剖宮產為宜,臨產後保證供氧,安靜,減少屏氣,必要時陰道手術助產,產後抗生素預防感染。心功能Ⅱ級以上不宜哺育嬰兒。凡屬不宜妊娠者,產後嚴格避孕或行絕育術。

妊娠合併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期間肝臟負擔加重,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或促使原來的肝病惡化。孕婦患肝炎的病情較非孕期重,且妊娠期限越晚,越易發展為重症肝炎。肝炎對妊娠最主要的影響為母嬰傳播,即患有急、慢性肝炎或肝炎病毒攜帶者(HBsAg陽性)在妊娠、分娩期可將病毒傳播給胎、嬰兒。HBsAg陽性孕婦傳播機率平均為40%~50%,其中雙抗原(HBsAg、HBeAg)陽性的母親傳播機率為90%~100%。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屏障感染宮內胎兒(5%),但90%~95%傳播途徑為分娩過程胎兒通過產道時吸入含有病毒的陰道分泌物或產母血液受染。少數情況下新生兒通過母乳或乳母乳頭皸裂出血受染,故患乙肝產母不應哺乳。HBsAg陽性或雙抗原陽性孕婦所生小兒可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或乙肝疫苗加以阻斷。

處理原則:爭取陰道分娩,注意預防產後出血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