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

當前位置 /首頁/醫學醫藥/臨床執業醫師/列表

2016年臨床執業醫師解剖學考試資料

臨床醫師資格綜合筆試全部採用選擇題紙筆考試形式。採用A型和B型題,共有A1、A2、A3、A4、B1五種題型。為幫助各位考生更好通過考試,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的考試複習資料,僅供參考!

2016年臨床執業醫師解剖學考試資料

  1.前列腺和尿道的關係

前列腺屬於男性生殖系統,尿道屬於泌尿系統,但由於男性泌尿生殖器官的解剖位置十分貼近,二者的關係十分密切。

前列腺位於膀胱之下,尿生殖隔之上。尿道從前列腺中央穿過,前列腺包繞於尿道周圍。被前列腺包繞的這段尿道稱為尿道前列腺部,它起自膀胱頸,直達尿生殖隔,平均長度約為3釐米。這段尿道從底至尖貫穿整個前列腺,位於前列腺實質內,兩端稍窄,中部增寬,是男性尿道管徑最大處。在尿道前列腺部的後壁上,其正中線為一縱行的隆起,稱為尿道嵴。尿道嵴的中部突起膨大成圓丘,稱為精阜。精阜的中央有一圓形或細長的縱裂狀小孔,叫前列腺囊。前列腺囊的下方為兩個射精管開口之處。尿道嵴兩側的溝,稱為前列腺竇,有許多前列腺排洩管的開口,前列腺液可由此排入尿道。

前列腺增生時,增大的前列腺可壓迫尿道前列腺部,使之迂曲、狹窄,導致排尿困難。前列腺發生炎症時,常常合併尿道前列腺部發炎。同樣,尿道前列腺部的疾患也可影響前列腺。因此,前列腺和尿道無論在解剖上、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有密切的關係。

  2.前列腺與精囊腺及射精管的關係

前列腺包繞尿道後部,後面緊貼於直腸前壁。在前列腺上方,膀胱底和直腸之間,有兩對器官斜向下穿入前列腺內,即成對的精囊腺和射精管。

精囊腺左右各一,長約4~5釐米,前後扁平,呈分葉狀,近似倒八字形緊貼於膀胱後壁與直腸之間。精囊腺內含大量復管泡狀腺,腺腔較大,其排洩管與輸精管末端匯合,穿過前列腺進入尿道前列腺部,開口於尿道嵴上。射精管極短,僅2釐米長,左右成對,為左右精囊腺與左右輸精管末端匯合而成。兩側射精管穿入前列腺,開口於後尿道阜上。射精管為前列腺後葉及中葉之分界線。

可見前列腺與精囊腺、射精管的關係十分密切,患前列腺炎時,常可累及精囊腺而導致精囊炎。三者在生理、病理方面可互相影響。

  3.冠狀動脈的'解剖學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肌血、氧的血管,它的解剖形態頗多變異。在正常情況下冠狀動脈有左、右兩支,分別開口於升主動脈的左、右冠狀動脈瓣竇,有時從主動脈發出另一支較小的副冠狀動脈。

左冠狀動脈主幹約徑4~5mm,長度約0.5~2cm,從升主動脈發出後,在肺動脈總幹後方向左下方行走,在肺動脈總乾和左心耳之間沿左側房室溝向前向下分為前降支和迴旋支。

前降支為左冠狀動脈主幹的延續,沿前室間溝下行,再繞過心尖切跡到達心臟後壁,在後室間溝下1/3處與右冠狀動脈的後降支相吻合。前降支發出左圓錐支、斜角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和室間隔前支等分支,供血區域有主動脈和肺動脈總幹根部,部分左心房壁,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大部分心室間隔(上部和前部),心尖區和前乳頭肌等。

迴旋支從左冠狀動脈主幹發出後,沿左房室溝前方緊貼左心耳底部,向左向後行走,再經心臟左緣下行到達膈面。迴旋支發出的分支頗多變異,主要分支有數支左緣支,左室後側支和沿左房室溝的房室支。房室支有時(約佔10%)較長,並從其末端發出後降支和房室結動脈。30%的人體迴旋支尚發出竇房結動脈。迴旋支的供血區域有左心室側壁和後壁,左心房,有時還供血到心室膈面、前乳頭肌、後乳頭肌,部分心室間隔,房室結、房室束和竇房結。

右冠狀動脈自右冠狀動脈瓣竇發出後貼近右心耳底部,沿右房室溝向外向下行。到達房室溝的心室、心房及心房間隔與心室間隔後方交接處,分成兩支,右後降支在後心室間溝走向心尖區,另一支較小的房室結動脈轉向上方。右冠狀動脈的主要分支有右圓錐支、右房支、竇房結支、右室前支、右室後側支、後心室間隔支、後降支和房室結動脈等。右冠狀動脈供血區域包括右心房、竇房結、右心室流出道、肺動脈圓錐、右心室前壁、右心室後壁、心室間隔下1/3和房室結。右冠狀動脈佔優勢的病人尚供血到部分左心室和心尖部。左右冠狀動脈在心肌膈面分布區域頗多變異,供血範圍較大的冠狀動脈分支發生狹窄病變時,心肌缺血損傷的區域就較廣,病情更為嚴重。

  4.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解剖

病理解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大多數發生在冠狀動脈主要分支的近段,距主動脈開口約5cm的範圍內,常位於房室溝內,四周包繞以脂肪組織的冠狀動脈主支,病變部位為手術治療提供有利條件。伴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者,則病變範圍廣,可累及冠狀動脈小分支。粥樣硬化病變主要累及冠狀動脈內膜,在病變早期內膜和中層細胞內出現脂質和含脂質的巨吞噬細胞浸潤,內膜增厚呈現黃色斑點。

隨著多種原因引起的內膜細胞損傷和內膜滲透性增高,脂質浸潤增多,斑點也逐漸增多擴大,形成斑塊或條紋。內膜也出現局灶性緻密的層狀膠原,病變累及內膜全周即引致血管腔狹窄或梗阻。病變的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運動時甚或靜息時區域性心肌供血供氧量不足,嚴重者可產生心肌梗死。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灶可併發出血、血栓形成和動脈瘤。粥樣硬化病灶破裂出血時脂質進入血管腔,易引起遠側血管栓塞和誘發血栓形成,血管壁血腫又可逐漸形成肉芽組織和纖維化。內膜出血急性期可能促使冠狀動脈和側支迴圈分支痙攣,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血栓形成常與出血合餅存在,亦可引致遠側血管栓塞和血管壁纖維化。冠狀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下血管壁中層壞死並發動脈瘤者非常罕見,大多數病例僅一處血管發生動脈瘤,直徑可達2.5cm,腔內可含有血塊,但血管腔仍保持通暢。粥樣硬化病變引致的冠狀動脈狹窄,如僅侷限於冠狀動脈一個分支,且發展過程緩慢,則病變血管與鄰近冠狀動脈之間的交通支顯著擴張,可建立有效的側支迴圈,受累區域的心肌仍能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病變累及多根血管,或狹窄病變進展過程較快,側支迴圈未及充分建立或餅發出血、血腫、血栓形成、血管壁痙攣等情況,則可引致嚴重心肌缺血,甚或心肌梗塞。病變區域心肌組織萎縮,甚或壞死以至於破裂或日後形成纖維疤痕,心肌收縮功能受到嚴重損害,則可發生心律失常或心臟泵血功能衰竭。心肌缺血的範圍越大,造成的危害逾嚴重。

左冠狀動脈供應的冠迴圈血流量最多,因此,左冠狀動脈及其分支梗阻造成的心臟病變較右冠狀動脈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