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

當前位置 /首頁/升學畢業/會考/列表

如何應對北京新會考改革方案

近期,教育部公佈了會考改革方案。北京新會考改革方案將從2018年實施,現在的八年級年級以及八年級以下年級的學生及家長該如何應對新會考?以下是YJBYS小編搜尋整理的相關應對方法,供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如何應對北京新會考改革方案

2018年北京會考起,英語將開考聽力和口語,實行一年兩考;學生不再只考語、數、外、物、化5科,選擇範圍大大增加,可以從9種方案中按強弱項選考;所有選考科目中每科都包含10分開放性科學實踐或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分數……

  應對1:

  選考科目增加“小科”

北京會考改革後,考試科目和分值較以往有了較大調整。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體育9門。

除語、數、外3科必考外,其餘5科進行選考是此次北京會考改革一大亮點。之前,北京市會考科目相對固定,考試科目為語、數、英、物、化5科。新會考改革,將之前所謂的“小科”——歷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學)全部納入考試科目,考生可在這些科目中5選3。

選考時,考生需從物理和生物(化學)中選擇1或2門,歷史、地理和思想品德中選擇1或2門。所選的3科成績,由高到低分別按照100%、80%、60%的係數折算成最後分數。3科折算後的實際滿分為100分、80分、60分。

  支招兒: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英語教師李欣表示,北京市現行的會考方案對於許多不太擅長理科、但人文功底深厚的孩子來說,不僅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且他們在若干次的模擬考試中被遠遠地落在了理科突出的孩子們後面,這樣容易讓他們失去自信,嚴重的甚至會自暴自棄,損害其身心健康。會考改革方案將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三科納入會考備選科目範疇。會考新政的出臺,相信各中國小會把重心也放在歷史、地理、政治上,這些大家口中的“副科”將逐漸引起學校、學生、家長的重視,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

北京教育考試院新聞發言人臧鐵軍解釋說,會考選科肯定不能全部選擇文科,這一點也是為了和將來高中以後學理科的學生比較多對接。生物和化學將作為一張試卷,具體每科所佔的比例還需具體研究。

109中學校長封學英認為,會考的作用不僅僅是考試本身,而是這種導向性作用,向下延伸到國小階段,注重對學生全科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而到國中以後,在全科培養的基礎上,又鼓勵學生有所專長。

  應對2:

  命題更凸顯傳統文化

北京新會考方案明確指出,今後的會考將注重考查學生9年義務教育的積累,注重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在各科目考試內容中融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考查。

  支招兒:

門頭溝區教研中心語文教研員李玉蘭建議,考生想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素質,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閱讀量。教師可依據課程標準和會考說明整理、列舉合理的閱讀篇目,在課上與學生共同閱讀分析,交流讀書體會。學生在課後多關注重陽節、端午節等相關傳統節日資訊。二是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如參觀孔廟、祭祀大典等,學生在參加活動前可以準備一份任務單,在參觀過程中完成,活動結束後也可與同學分享心得和感受。三是今年的會考試題中,有很多題目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考查,遙相呼應。如鑑別牌匾上的錯字,規範書寫、設定專門的名著閱讀板塊。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新的會考招生政策背景下,考試內容的.變化和選擇的豐富也會給予文科優勢考生及學校更多機會和空間,在政史地學科突出的國中校更容易在會考中“出彩”。

  應對3:

  英語聽力口語一年兩考

2018年新會考,外語科目改革力度最大,100分中聽力和口語佔到40分,與統考筆試分離,學生可以有兩次考試機會。

  支招兒: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新聞發言人臧鐵軍表示,未來會考的口語和聽力考試將更偏重於應用,讓學生在學習之後能夠有興趣將其用起來,助力和推動學生的學習。臧鐵軍還表示,目前考試題庫正在建設當中。由於本市會考考生數量眾多,學生將在一定時間內分批進行機考,在分批過程中將會更換考題,每批考生的考題都將不同。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英語教師趙潔晶說,聽力和口語考試的要點是要聽得懂、說得對。要提高聽說能力就要重視朗讀。英語能力較好的考生要勤學基本語法,增加語法訓練,提高表達準確程度。未來有出國學習計劃的考生要多參加課外拓展活動,全方位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應對4:

  實踐活動成績將納入會考

北京新會考方案中規定,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思想品德5門選考科目中,每科都包含10分開放性科學實踐或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分數。

根據新會考方案,會考命題將注重與社會實踐的“對接”,與“四個一”工程和10%的學科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實踐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紀念館等社會資源等,在社會課堂中學有收穫。

今後,各科都將在社會實踐中選材,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及其包含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也將引起教學方式的變化,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

  支招兒:

北京十二中科豐校區教學主任關文君表示,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將在七、八年級開展,共20分。大部分課程由學生根據興趣選擇。根據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情況累計,每次活動1分,兩個學年累計參加20次。學生最終獲得的總分除以2,得到的分數可加在會考選擇的物理或生物(化學)上。

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在國中三年持續進行。三個學年累計參加30次活動。學生獲得的總分除以3,所得分數可加在會考選擇的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上。

北京市龍潭中學劉麗燁認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到社會課堂中去學習,鼓勵學生到教室學校外面去實踐,積累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京源學校副校長孫清亞表示,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學校一直有所嘗試,每一次外出實踐都是幾個學科並行設計教學方案和任務單,保證每次外出學習都有收穫。把課堂搬到校園外,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將成為新會考改革後未來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一項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