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再見了親人優秀教案一等獎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再見了親人優秀教案一等獎,歡迎大家分享。

再見了親人優秀教案一等獎

再見了親人優秀教案一等獎1

一、 教材分析

《再見了,親人》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的第十四課。這篇課文講述了1958年最後一批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撤離朝鮮時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這篇課文是第四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學習的主題是讓學生體會一些感人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瞭解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情,體會課文中表達的令人震撼的情,並且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因此,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結成的友誼,感受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二是學習文章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根據國小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如下。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學習文章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反覆有感情朗讀,並結合相關的資料體會文章表達的真情。

(2) 舉一反三,遷移學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

三、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用具體事例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四、 教學難點

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

五、 課前準備

1、 學生課前瞭解抗美援朝戰爭,收集志願軍戰士與崇安縣人民之間發生的故事。

2、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 教學流程

1、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抗美援朝戰爭歷史背景的相關資料,學生交流後總結介紹。

(2) 播放《志願軍軍歌》和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戰鬥的圖片,一邊語言匯入: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在這個過程中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戰士撤離朝鮮時與朝鮮人民揮淚告別的情景。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有個大概的瞭解,認識到中國人民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從而為學生體會本文的情感營造情景。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例如“親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的親人指誰?這句離別的話是誰對誰說的?)

(2)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解決讀課題後所提出的問題。

這個環節以課題設疑,主要是為了激起學生探究文字的興趣,讓學生迅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個全面的瞭解。

3、 研讀課文,體會真情

(1) 研讀第一自然段

①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從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大娘是“親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洗補衣服,幾夜未眠;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唯一親人)

②再讀第一自然段,找出讓你感動的語句。根據學生的交流彙報,課件出示下列語句:

A、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a、齊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從哪些詞中讀懂的?(大娘冒著生命危險送打糕,可見她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從“冒、穿”等詞可以看出。)

b、結合課文說說“雪中送炭”是誰在什麼情況下送去什麼?從而加深對“雪中送炭”這個詞語意思的理解和大娘對志願軍戰士的愛。

c、指導有感情朗讀。

d、你從大娘為救傷員失去孫子的語句中讀懂了什麼?是從哪些關鍵詞中體會到的?(“丟、背”,丟掉的是自己唯一的親人,揹回的是志願軍傷員。一丟一背之間反映的是大娘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

B、你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a、“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說明了什麼?(軍民之間的情誼之深)

b、這是個什麼句?(反問句)把它改成陳述句。(課件出示)兩句話比較,哪一個句子好?好在哪裡?(反問句加強了肯定的語氣)

c、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句話。

③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稱大娘為親人了嗎?

④總結學法。(課件出示:讀課文,找出最能反映志願軍深情厚誼的句子;尋找事例,抓住重點詞體會思想感情;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2) 用同樣的學習方法研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習後重點引導學生從“可是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落淚了呢?”和“你為我們付出了這麼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著兩句話引導學生重點體味朝鮮人民為志願軍戰士所付出得巨大代價,並完成相應的板書。

(3) 研讀四至六自然段,體會“親人”“親愛的土地”

①課件出示四至六自然段內容,播放背景音樂,師生一起深情朗讀。

②為什麼稱為“親人”,為什麼叫“親愛的土地”?(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是經受過戰火洗禮的。有36萬志願軍戰士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土地上,朝鮮人民關心愛護志願軍,甚至為他們付出了生命,所以,他們相互之間是親人,朝鮮的土地在志願軍心中就是“親愛的土地”。)

(4) 回顧整體,感受“親人”

①指名講黃繼光等志願軍戰士的感人事蹟

②課件出示填空題,填後全班齊讀。

在朝鮮戰場上,------(誰)為了------(誰)浴血奮戰,----(誰)為了----(誰)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兩國人民用----凝成了----的情誼,因此兩國人民不是----勝似----。

這個環節是本堂課的主要環節,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並通過第一自然的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節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4、 比較閱讀,領悟課文表達方法

(1) 快速默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想想在表達上有什麼共同點。

(2) 學生交流彙報後進行總結。(課件出示)

開頭都是志願軍戰士強烈的懇求;結尾都是反問句,都強烈地表達了志願軍戰士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捨之情;中間用了大量的朝鮮人民用生命為志願軍戰士做的具體事例來表達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一中心。強調讓學生在以後的習作中學習用這些寫作方法來表達中心,體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課文的表達方法,從而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讓學生學會表達。

5、 課堂作業

(1) 想一想,分別時,朝鮮人民會對志願軍戰士說些什麼?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中的一個角色,以她的口氣,運用課文的寫作方法寫一個片段,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

(2) 抄寫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再次讓學生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練習運用課文的表達方法。

七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洗補衣服 幾夜未眠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傷員 失去孫孫

小金花 救老王 犧牲媽媽

大嫂 挖野菜 失去雙腿

再見了親人優秀教案一等獎2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討論,理解課內容,體會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能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3、深刻領會並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4、結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義,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分別場面圖)、磁帶(二胡曲《還鄉行》)、火車汽笛聲錄音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提示訓練點。

1、學生讀書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板書:中朝友誼鮮血凝成)

2、快讀全文思考:作者圍繞這個中心選擇了哪些材料?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只選擇了這幾個材料來寫?

(板書:圍繞選擇典型材料)

二、研讀課文,體會訓練點。

1、引導學第一段,體會學習方法。

指讀課文,出示思考題(投影)

聽讀要求:

A、用簡潔的話,說這段寫了幾件事?

B、認真思考,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寫?

C、邊聽邊劃,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出來。

學生聽讀後討論,教師啟發生回答問題。

(板書:洗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結合思考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娘與志願軍戰士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擇材料的用意)

齊讀本段的最後一句(這比山還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懷?)進行句式的變換(變成陳述句)體會反問句的表達作用。

結合句子讓學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練習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問難。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配樂範讀----學生練讀----個別讀文)

2、結合學第一段的思考題,遵循學習第一段的思路,分組自學第二、第三段。

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出小金花和大嫂與志願軍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材上的特點。(板書:救老王挖野菜)

抓住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師在前三段學習的基礎上,運用激情語言,放錄音,投影,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齊讀第四段。通過感情誦讀,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4、針對全文進行置疑問難。

三、概括學習過程,深悟訓練點。

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認識這一寫作方法的好處。(板書:突出中心)

四、課外延伸,指導背誦。片段練習,運用訓練點。

1、向學生介紹《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書,選讀精彩段落,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讓學生自由選擇背誦。

2、結合課後的練筆內容,讓學生進行構思。

再見了親人優秀教案一等獎3

教學要求:

1. 瞭解課文寫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發了志願軍對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能有層次地讀出課文中的感情變化,正確地表達志願軍與朝鮮人民惜別的依依深情。

2. 學會“役、暫、糕”14個生字,掌握“難、累、盡強”等多音字,會讀寫“硝煙、噩耗,崎嶇”等詞語,理解它們的意思,能聯絡上下文說說“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的意思。

3. 能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的作用,並能把反問句改寫為陳述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範讀課文,匯入新課

⒈板書:【*5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⒉簡介課文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的情景。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組成,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年10月乃日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打敗了美國侵略軍及其幫凶,迫使美國於1953年7月刀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了字。停戰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了朝鮮的戰後恢復和建設工作。在完成了祖國人民賦予的光榮任務後,於1958年10月全部撤離朝鮮。

範讀課文,並請同學們思考問題。文中是誰對誰說“再見了,親人”?

(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時朝鮮人民說“再見了,親人”。)

二、自學課文

⒈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

⑵完成課後練習3,然後同桌交流。

⑶課題中的“親人”是指誰?

⒉自讀課文(10分鐘)

⒊交流自學:

回答問題:課題中的“親人”是指朝鮮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導學

⒈指名讀1-3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為志願軍戰士作出的犧牲,付出的代價。

出示填空:

大娘: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⒉學習第一節,按“勸慰——回憶——抒情”把第一節分為三層,並指導朗讀,體會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

⒊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學習第二、三節:

學習方法:⑴默讀分層;

⑵朗讀體會;

⑶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組自學4-6節,討論該怎樣朗讀。

四、總結

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⒉課文抒發了怎樣一種感情?

板書出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抒發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 用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深厚情誼

鮮血凝成的

五、完成課後習題

六、佈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⒉熟讀課文。

10、再見了,親人教案-教學教案

再見了,親人 教案

一、教學內容:

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開朝鮮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告別的情景,表達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深情,讚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3課時)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從而培養學生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

2、理解詞語,讀懂每句話,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和中心,並學習文章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要求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和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並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難點:學習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來表達一箇中心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情境教學,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板書課題。

審題:親人指的是誰?

二、介紹時代背景。

1、介紹中朝兩國人民共同抗擊美帝國主義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美帝唆使李承晚進攻北朝鮮。兩天後美國第七艦隊侵佔我臺灣海峽。1950年9月15日,美國入侵朝鮮,並轟炸我安東等地,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近3年,中朝人民浴血奮戰,很多志願軍戰士光榮犧牲在異國他鄉。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協約。1958年志願軍全部回國。

2、本文選自隨軍記者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三、範讀課文,學生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四、學生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

1、讀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利用熟字記生字的方法記清字形。

2、讀通課文,劃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上下句理解詞義,不理解的做記號。

3、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出現了幾個人物?(劃出來)他們分別為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五、檢查自學情況。

1、 拼讀生字表,糾正讀音。

指出音易錯字:暫,誼,混

2、拿出生字卡片,讀字、詞:

指出哪個字字形易錯,重點說一說。

暫時昏倒 情誼 搗米謠 偵察員 混進

區別:謠、瑤、搖。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討論理解:(或查字典,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生活實際。)

4、理解“暫時”、“雪中送炭”的意思,並練習用兩個詞語造句。

5、指名讀課文,回答思考題。

①課文寫了三個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

②大娘:送打糕;為救傷員失去小孫孫。小金花:媽媽為救老王而犧牲。大嫂:挖野菜失去雙腿。

六、朗讀全文,讀熟。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引入本課時。

1、課題引用的是誰說的話?親人指誰?課文寫了幾個親人?(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那麼,我們的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

二、指名三人分別讀第一、二、三自然段,齊讀後三自然段。思考:

1、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集中表達了志願軍戰士怎樣的思想感情?(依依惜別、戀戀不捨。)

2、指名朗讀,體會感情。

三、為什麼這麼戀戀不捨呢?(因為中朝人民在戰鬥中結下了深情厚誼,而且這種深情厚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板書: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

從哪兒體現出來的呢?課文列舉了幾個具體事例。

自己朗讀前3個自然段,讀後說說三個人分別做了哪些事?(老師板書:送打糕;為救傷員失去小孫孫;媽媽為救老王而犧牲;挖野菜失去雙腿。)

四、朗讀課文理解含義。

找出並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

1、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劃出重點語句。

2、大家討論,談自己是從哪句話、哪個重點詞語體會到的。

3、投影出示重點句:(1)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①讀這句話;②說說什麼叫“雪中送炭”?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③朗讀,體會其中感情。

4、指名朗讀,體會感情。

5、總結學法:①默讀,劃句子;②談體會;③投影分析重點句;④朗讀,體會。

6、按剛才學法學習第2自然段。

投影出示的重點句是:(2)你回到村裡,焦急地等待著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

(什麼叫“噩耗”、“同歸於盡”?“同歸於盡”說明了什麼?)

7、按剛才學法學習第3自然段。

投影出示的重點句是:(3)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這樣高的代價指什麼?(失去雙腿,永遠殘疾。)這句話是什麼句式,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反問。)

8、指名3位朗讀前3個自然段,讀後綜合以上所學內容,說說為什麼要稱“親人”?(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一同生活,一同戰鬥,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不惜流血犧牲,因而像“親人”一樣。)

五、老師提示:

是啊,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朝鮮人民稱我們志願軍戰士為“世界上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戰士稱朝鮮人民為親人。1958年,志願軍戰士要回國了,朝鮮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與志願軍揮淚告別。(看插圖)志願軍戰士也流著熱淚,揮著手說:“再見了,親人!”多麼感人啊!(板書:再見了,親人)一齊朗讀最後3個自然段。

1、讀後投影出示:(4)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字在這裡蘊含著怎樣的感情?)

2、朗讀訓練。

六、朗讀全文(有感情朗讀),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再說說課文是用哪些材料表達中心的。(三個人物,四件具體事例)

中心:本文表達了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讚美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

七、看板書,課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分、總)。

八、總結,思考:

你學習本文後,在寫作方法上有什麼收穫(

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2.先分述後總結的表達方式。)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複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讀後說說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再說說課文是用什麼具體事例來表達這個中心的?(參考第2課時板書)[用幾個具體事例表達一箇中心。]

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練筆:想想你周圍的同學是怎樣講禮貌的?然後寫一篇短文

要求:要做到有中心,內容具體,語句通順、連貫。

1、討論;列舉你周圍的同學講禮貌的小故事。

2、確定中心:讚揚同學們講文明講禮貌的風尚。

選材:從眾多故事中精選兩三個新穎別緻、能突出中心的事例。

3、構思後寫下來。

▲教學小結:

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他記敘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歸國時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表達了志願軍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留戀,讚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TAG標籤:一等獎 親人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