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九年級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浮力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力,是國中物理重點內容之一,為了方便老師們對這一章節的教學設計,下面是應屆畢業生考試網為您提供的九年級浮力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九年級物理浮力教學設計

  九年級浮力教學設計一:

  一匯入

教師出示兩個橡皮泥(一個成球形狀,一個成船形狀),將其放入透明水槽中,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為什麼船形狀的橡皮泥就漂在水面呢?那麼它受到了什麼力?

好,我們今天一塊來研究一下。

  二知識詳解

出示前面學習過的彈簧測力計,大家重新認識一下。請同學發言,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來使用它,還應注意什麼。

學生回答:量程、分度值、指標是否指到零刻線、使用之前沿軸方向拉動幾下。

好,大家來測一下小鐵塊的重力,請讀出示數。

那請大家在想一想如果我現在將小鐵塊放入水中,會有什麼變化,學生會看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了。那麼是不是小鐵塊的放入水中後,重力減小了?

學生回答:不是,是水給了小鐵塊一個向上的浮力,所以示數會減小。

師:對,是水給小鐵塊的一個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豎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一)、浮力的定義,方向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2.方向:豎直向上

剛才這種是直接測量法,(F浮==G–F拉)先測出空力中小鐵塊的重力,然後將小鐵塊放入水中讀出示數。

  (二)、浮力產生原因

師: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浮力產生的原因。請看圖正方體是一個有6個面,它的前後面、左右面在水中的壓力是相等的。只有上下兩個面壓力不一樣(浸入水中深度不一樣,受到的壓強不一樣,那麼它的受力面積相等所以壓力就不一樣)。通過壓力差法來計算浮力的大小F浮==F向上--F向下。

師:大家注意,如果一個物體沉底了,那麼它受到水的浮力了嗎?思考一下。如果下表面與其它物體緊密結合在一起,就沒有受到了浮力。例如在水中的橋墩。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學生實驗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造船比賽: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貨物,看一看,誰做的船載的貨物多?並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遊戲:造“船”比賽。學生每組一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設計造船。並觀察交流船隻的差異,討論,大膽猜測,交流討論: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體驗: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啟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按下列要求設計實驗報告: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步驟。

學生分組探究:

(1)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請同學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分小組合作探究。

對小組的實驗資料分析,得出粗略結論:即: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驗證:利用溢水杯、彈簧測力計驗證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然後說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各種氣體。

讓同學們找找,感知生活哪些地方存在浮力。

  最後對課堂小結。

  九年級浮力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浮力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力,是國中物理重點內容之一,浮力的研究是在國小自然課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前幾節所學知識來展開的。正因為浮力比較常見,學生往往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認識浮力,在這些認識中有些是不科學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又要糾正那些錯誤的認識。

設計思想:新的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創設了探究情景,為後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所以我在這節課主要採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相結合,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為保證實驗過程合理、有序,使學生在頭腦中清楚地認識到如何進行實驗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實驗前留有充分的時間小組進行設計、討論實驗方案,在相互啟迪交流中形成共識,使學生確實明確實驗應如何進行後再分組實驗。這樣做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實驗中減少盲目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於觀察思考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探究認識浮力,會測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重力關係的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將氣球和鐵塊分別扔到水裡會怎樣?但同樣用鋼鐵製造的輪船為什麼就不會下沉?如果製成潛艇卻還可以浮沉自如,又是為什麼呢?

(設計意圖:以創設問題情境匯入新課。對於九年級的學生對浮力已有一些瞭解,通過情景啟用學生腦海裡的知識。學生通過蒐集生活中的浮力現象,使思維發散。通過所列舉的現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講授新課1.研究什麼是浮力

【學生研究】:把乒乓球壓入水中。觀察乒乓球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有什麼感覺?

(設計意圖:不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還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力是豎直向上的,對浮力方向有一個初步認識,為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入液體後排開的液體的多少有關做好鋪墊。)

過渡:在水中上浮的物體,顯然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但是,像石塊這樣的東西在水中下沉,是否也受浮力的作用呢?

【學生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實驗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測量方法。

(設計意圖: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驗,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排除錯誤觀點“只有上浮的物體才受浮力,下沉物體不受浮力”。通過實驗學會測量、計算浮力的一種方法,並通過觀察再次發現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水的多少有關,為下面的探究做鋪墊。)

過渡:水會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浮力,那麼空氣會不會也對其中的物體有浮力呢?

【演示1】:放飛的氣球(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都受到向上的託力。)

【演示2】:把一物體放入水中用稱重法測量浮力得到

F浮=G–F’(多媒體展示,增強可見度。)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稱重測量浮力的方法)

2.阿基米德原理

過渡:小的物體可以用稱重法求浮力,那麼像輪船這樣的大傢伙又該怎麼測浮力呢?

【演示3】:阿基米德原理(結合課件展示,幫助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這一重要原理,同時採用新老教材兩實驗相結合的辦法,突破學生理解上的障礙。)

  【隨堂練習】

1.將一物體系在彈簧測力計上,稱得其重為100牛頓,將它放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80牛頓。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100牛頓;B、80牛頓;C、20牛頓;D、120牛頓

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後,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後漂浮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

A、浮力變大,重力變小;B、浮力不變,重力不變

C、浮力變小,重力變小;D、浮力變小,重力不變。

(設計意圖:鞏固新知識,掌握重點。)

  【小結】

最後,由學生交流本節課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穫、哪些遺憾。通過交流、回顧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對學生的見解,教師都應予以肯定。教師最後畫龍點睛,簡要概括。

  【佈置作業】

1、P97動手動腦學物理3、4、5。

2、課後查閱資料瞭解浮力的利用。

  【板書設計】

五、浮力

1.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向上的託力稱為浮力。

2.稱重法測量浮力的大小:F浮=G–F’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為:F浮=G排=ρ液gv排

TAG標籤:九年級 教學 浮力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