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國中的物理槓桿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國中的物理槓桿教學設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物理第十三章的內容是力和機械。第四節“槓桿”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實用性,槓桿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源於生活,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槓桿平衡條件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這一結論。三是基礎性,這一節是學習滑輪和其他機械以及機械效率的重要基礎。本節內容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槓桿,知道槓桿的.幾個概念,會確認並畫出力臂;

2.知道槓桿平衡條件;

3.瞭解槓桿的一些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中的幾個概念。

2.經歷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學會提出問題,分析歸納實驗資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社會生產、生活,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 並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逐步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得出槓桿平衡條件。

難點:1.通過實驗,理解力臂概念。

2.槓桿平衡條件的運用。

實驗器材及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鐵架臺,木棍,磚塊,繩子,彈簧測力計,鉤碼,槓桿原理演示器(教材圖13.4-5),三角板,多媒體裝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用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匯入;

2.出示磚塊、鐵架臺、木棍、細繩等,請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調動學生激情。

二、認識槓桿

用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的實物,介紹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圖)。

三、探究:槓桿平衡條件

1.用上圖實物,演示並講解什麼叫槓桿平衡。

2.提出問題:如果將支點右移,觀察L1、L2如何變化?F1又會如何變化?反之,又會怎樣變化呢?(學生憑經驗應該說能回答正確)。

3.探究:槓桿平衡條件

(1)參照教材圖13.4-5,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為什麼要改變幾次鉤碼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迴指導。

(4)學生填寫資料,並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實驗資料,找出規律。

(5)學生交流發言,最後總結得出槓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5.鞏固與拓展

(1)在上面實驗中,如果將兩個鉤碼(質量均為50g)掛在右端8cm處,則在右端20cm處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槓桿處於平衡狀態?方向如何?

(2)用彈簧測力計演示、驗證。

(3)設問:如果將彈簧測力計改為斜向上拉,則讀數會如何變化?

(4)學生猜想,教師演示,設問:為什麼會這樣變化?

(5)引導學生找出斜向上拉時,F1、F2以及L1、L2在哪裡?F2與L2的乘積變了沒有?比較L1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四、槓桿的應用

1.引導學生畫出以下幾個槓桿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錘拔釘子 (2) 收漁網

(3) 天平

2、比較以上三種槓桿中的動力、動力臂的大小,學習三種類型的槓桿。

省力槓桿:L1>L2,省力但費距離,如(1)

費力槓桿:L1<L2,費力但省距離,如(2)<L2,費力但省距離,如(2)< p>

等臂槓桿:L1=L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如(3)

3.請同學們舉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槓桿,分別屬於什麼型別?有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槓桿呢?

五、設計練習

閱讀科學世界,思考並討論如何算出大象的重量?

TAG標籤:物理 教學 槓桿 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