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係。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摩擦力:

1.遊戲匯入:看誰的力氣大(一根圓棒,一人一頭,手抓住向相反的方向轉,看誰的力氣大。)遊戲結束。

2.體驗摩擦力:(下面就進入今天的學習任務)

讓我們一起來作個運動

(出示"運動"),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再慢慢用力往前推?你會有什麼感覺?(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板書

"摩擦力"。今天就來學習運動和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怎樣知道怎樣測量呢?教師講解並演示。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

1、講述:生活中到處都有摩擦現象,產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請同學們先猜測一下。

2、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這麼多的因素一起研究會互相干擾,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對比比較明顯的幾組問題先進行研究。今天老師先幫助大家選擇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

"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我們就研究這二個問題好嗎?

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學生彙報設計方案,教師給以指導:哪些因素要改變,哪些因素不改變。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一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粗糙的關係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5、學生實驗。並填寫好實驗記錄表一。

6、研究摩擦力與物體重量的關係(有了第一個實驗做鋪墊,這裡只需要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做實驗)。實驗記錄單如下: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二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係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

小結:被拉動的物體重,摩擦力大;被拉動的物體輕,摩擦力小,教案《《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三)、課堂小結。

1.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同時板書課題)

2、教師幫前面輸的那位同學想出個辦法來,然後重新比賽,結果反敗為勝了,同學都很驚奇。(此時輸的那位同學叫著:這上面有油,很滑,抓不住。)這時其他同學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運動和摩擦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觸面的光滑度

2、物體的重量

3、運動的方式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反思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5課。在前幾課中,學生們已經利用小車和彈簧測力計對運動和力作了探究。因此,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探究性課。通過引導,討論,實驗操作,觀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經過分析交流,認識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響。通過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實施實驗,在小組共同探究分享中獲得知識。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學生反饋情況,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在課堂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認知摩擦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匯入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比賽:看誰的力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感知摩擦力、測量摩擦力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體驗摩擦力,手放在桌面上拖動的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真實感覺,在充分描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時候感受到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定義,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然後指出,摩擦力不僅能感受到,它的大小還是可以測量的。將如何測量,測量方法進行指導,並演示。

3.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首先讓學生大膽想象和猜測: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根據學生的猜測,然後選出兩個猜測進行研究。記錄單填寫由易到難。

4.總結延伸應用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學習收穫,對課進行小結,然後在遊戲中應用。

整堂課,教學流暢,教學目標達成,但反觀課堂覺得也有缺憾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富有激情,這樣整個課堂顯得缺少一種激情。適當的評價會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但在課堂上,我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也較少,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或彙報後,老師沒有及時跟上評價,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2、對教材還沒有吃透,在匯入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時,還是按照書本上的,更科學,學生更能感受到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

3、在板書設計上也有缺陷,學生探究的結論(科學概念)沒有寫在黑板上,只是投影一下就過了。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2

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瞭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一兩步連續運算,並通過計算探索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2、讓學生體驗用計算器計算的方便與快捷,進一步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計算器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瞭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級運算的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通過計算髮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帶了什麼呀?(計算器)今天計算器要和大家一起上一節特殊而有趣的數學課。出示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認識計算器

1、大家在哪些地方見過計算器?人們為什麼要用計算器計算?

指名交流。

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現:計算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幫助人們進行計算。當人們遇到比較複雜的計算時,使用計算器計算不僅準確而且速度快、節省時間,因此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2、很多同學已經使用過計算器了,對它一定有所瞭解,想不想把你知道的和其他同學來交流一下。

小組交流。

誰願意當一回計算器推銷員,介紹一下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

指名學生在投影上介紹,其他學生補充。(重點讓學生一起來操作一下開機和關機以及改錯鍵的使用)

教師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計算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計算器外型不一樣,功能也不全都一樣,但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它們都是具備的。計算器一般包括顯示屏、鍵盤(數字鍵、運算子號鍵、功能鍵)。在國小階段,我們只要掌加減乘除這些最基本的運算就可以了。

三、學用計算器

1、教學例題。(1)、出示題目,請學生說說運算順序。(2)、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3)、學生彙報計算過程。(4)、教師用計算器演示計算過程

2、用計算器解決問題

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了,有幾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忙解決。我們一起來看:

(1)太平洋的面積是17968萬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積是9336萬平方千米。它們的面積一共是()萬平方千米。

(2)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計算,這個水龍頭一年會浪費()千克的水。

(3)學校9月份用電3496千瓦時,10月份用電3485千瓦時,11月份用電3502千瓦時,三個月一共用電()千瓦時。

讓學生先列式再用計算器計算。

3、辨證看待計算器

大家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計算器了,現在我們來進行一次比賽,看看誰最快算出這些得數。

3363÷27=

0×4586×23=

300—3=

25×77×4=

72+129+28=

比賽結束後,讓獲得第一名的同學介紹得勝祕訣。

通過這輪比賽,你對使用計算器又有了什麼新的認識呢?(什麼情況下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到計算器呢?)

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給你一個小小的提示:根據情況、靈活運用。

當我們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資料,可以用學過的口算和簡便運算來解決,遇到數目比較大的計算可以請計算器幫忙。

四、利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有了計算器,可以讓人們從繁瑣的計算中擺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去從事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用計算器去探索數學中的一些奧祕,大家願意嗎?

1、用計算器算出下面各題,看看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小祕密?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分別算出結果,

再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142857乘上不同的數,積還是1、4、2、8、5、7這幾個數字組成,只不過它們的排列發生了變化,這個規律是不是很有趣呢?142857是一個特別的數,大家留心一下,以後我們還會遇到!

2、數字“1”也給我們帶來了一道題目:1111111×1111111=?

讓學生試著用計算器算一算。

交流結果

提問:為什麼你們得到的結果有不同呢?是不是計算器出錯了呢?

指出:計算器也有它的侷限性,當遇到很大的數目它可能顯示不出,即使顯示也不是正確的結果。一般只能顯示8到10位的數。

出示:

1×1=

11×11=

111×111=

教師:這個算式的特點是7個1乘7個1,我們可以先研究一些和它類似的、比較簡單的算式,再想辦法得到它的結果。

算一算這幾個算式,看看有什麼發現?

交流得數,說說發現。

提問:如果是6個1乘6個1結果會是多少?8個1乘8個呢?

指出:當我們遇到一些複雜問題的時候,可以從簡單入手,化難為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這樣去思考。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嗎?

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使用計算器,還能運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數學規律,相信只要你們勇於探索、勤于思考,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體會到更大的樂趣!

教學反思:

計算器給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計算問題帶來了方便,使用計算器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在課的開始,讓學生交流生活中見到的使用計算器的場景,體會計算器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並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指名介紹來初步認識計算器的基本構造和基本功能。

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利用計算器計算後,設計了一組競賽題,裡面有資料較大需要計算器計算的、有直介面算、有簡便運算。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會辨證地看待計算器。認識到要根據資料的特點靈活運用。<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時《小數乘整數》。

【教學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積的變化規律,小數的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再來進行學習的,它將為後面繼續學習小數乘法的應用及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在本課中,學生要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情境引入,充分體現數學源於生活的新課程理念。接著讓學生體驗到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理解小數的意義,通過單位轉化來初步感知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在第2頁,教材讓學生通過觀察、推理、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來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為鋪墊,也有了較好的數感,這對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正遷移的作用。學生的思維是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正在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學生要抽象的用兩次轉化的思想來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他們的概括、歸納能力還處於薄弱階段,所以不要求他們準確的用數學語言描述出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小數乘整數的 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學會簡單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獲得運用已學的知識解 決新計算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具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預計1-2分鐘)

1.課件呈現,尋找資訊

設問:從圖中你能看出哪些數學資訊呢? 2.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說一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買3個3.5元的風箏多少元錢” 的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追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呢? 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乘整數(板書)

二、嘗試練習,探究算理(預計23-25分鐘)

(一)探究算理 1.估算範圍

(1)估一估:3.5×3大約是多少?

(2)算一算:學生估算,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結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積的範圍大致在9和12之間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確值是多少,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在草稿本上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巡視期間,師抽生板演 板演展評

(2)說一說:抽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3個3.5就表示3個3.5的和,這就是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小數的和的運算。

把小數拆分成整數 把3.5變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後把它加起來 。

利用豎式的計算方法,把元轉化成角來計算,即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來做。

引導:第三種方法中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那你是怎麼想的呢?

小結:3.5轉化成35,也就是小數點向又移動了一位,即擴大到原來的10倍,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中,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要使積不變,就要縮小到原來的1/10,所以結果就是10.5

3.明確算理

(1)想一想:現在老師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長的線,老師放風箏需要5段這樣長的線,你知道老師需要線的長度是多少米嗎?先自己獨立思考,如果無從下手的同學,可以向老師要準備題,,如果還是有困難,可以自學課本,也可以向同學老師請教。

(2)算一算:學生在草稿本上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巡視期間,師抽生板演 板演展評

引導:你是怎麼想的呢?

(3)說一說:抽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預設:

4.6 擴大到原來的10倍 X5X5縮小到原來的1/10 2 3 0 引導:橫式上的積為什麼是23呢?

小結:根據小數的性質,積的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演算法

(1)觀察:觀察上面豎式,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有什麼聯絡? (2)想一想:小數乘整數應怎麼計算?

(3)說一說:請同桌互相說說你的發現和計算方法。

小結: 1.看:把小數乘整數看做整數乘整數,按整數乘法算出積

2.數:數因數有幾位小數

3.點: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注意:積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應用,鞏固新知(預計13-15分鐘)

(一)基本技能練習

1.計算

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用豎式計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醫生

1.7處方 1.6 處方 × 5 × 5 8.5 8.0 (二)計算方法應用

(1)下圖是一塊長方形菜地。如果寬擴大到原來的1.6倍,則菜地的面積會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麗看見遠處的閃電,4秒後聽到了雷聲,閃電的地方離小麗有多遠?(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維發展練習

四、課堂總結,深化新知(預計3-4分鐘)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你是怎麼學會的?你認為還有什麼地方要用到轉化的思想 五、當堂檢測,知識落實1.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數

2.計算下面各題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朗讀,想像以及蒐集相關資料,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朗讀錄音帶、蒼耳的種子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同學們,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植物王國的故事,也十分有趣,那麼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到《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開火車讀字詞卡片:植物辦法四海為家旅行降落傘山窪豆莢炸開觀察蒲公英準備蒼耳仔細粗心飛得高就得告別媽媽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

3過度:小朋友們,植物媽媽在什麼方面有辦法,又有哪些好辦法呢?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大家輕聲讀課文,想一想你都讀懂了什麼?

二、研讀課文,學習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1、讀了課文,你知道植物媽媽在什麼方面有辦法?(指名回答)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植物媽媽?教師板書:蒲公英蒼耳豌豆

2、老師請五位小朋友逐自然節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的哪幾小節介紹了這幾種植物?

3、你認為那種植物媽媽最聰明,你最喜歡哪種植物媽媽的辦法,就認真地讀讀這個小節。並想一想它的辦法好在哪呢?吧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夥伴交流。

4、彙報交流:

(1)請喜歡蒲公英媽媽辦法的同學一起讀讀這小節。(生齊讀)

你們見過蒲公英嗎?平常我們還管它叫什麼你知道嗎?(婆婆丁)

蒲公英娃娃是怎樣離開媽媽的呢?

有誰吹過蒲公英嗎?你見過蒲公英被風吹走時的樣子嗎?誰能說說蒲公英被風吹走時是什麼樣子嗎?(它們被風一吹,就一個挨著一個飛走了,飛得到處都是)一個挨著一個,連續不斷可以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是哪個詞?(紛紛)

這些蒲公英娃娃紛紛離開了媽媽。它們可能會飛到哪,在哪裡安家呢?(學生想象)

這些蒲公英娃娃飛到哪就在哪安家,用課文中的一個詞就是(生四海為家)

朗讀指導:請同學們看看課文的插圖。看,小蒲公英在空中飛啊飛,它們終於長大了,可以自己去闖天下了,它們是多麼快樂,多麼自豪啊!吧你自己想象城那個快樂的小蒲公英,吧你此時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自由讀指名讀評議齊讀背誦

(2)蒲公英媽媽真了不起,它用什麼送走了自己的娃娃?板書風其實蒼耳媽媽的辦法也很巧妙,剛才說喜歡蒼耳媽媽辦法的同學一起讀讀第三小節,想一想它的辦法好在哪呢?(學生讀,發表自己的看法)

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禮物,開啟禮包,看看是什麼?(出示蒼耳的種子)動手摸一摸它那帶刺的鎧甲,把它掛在衣服上,動一動,走一走,想想蒼耳媽媽的辦法好不好?

是啊,蒼耳媽媽多有智慧呀!它能借助小刺掛住動物的皮毛,讓孩子們走遍天下,四海為家。板書:動物。誰願意讀讀這個小節,把你對蒼耳媽媽的敬佩和讚賞讀出來。自由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練習背誦.

很多同學喜歡蒲公英媽媽和蒼耳媽媽的辦法,有誰喜歡豌豆媽媽的辦法嗎?大聲地讀一讀,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的辦法呢?

用雙手做豆莢炸開狀,體驗豌豆炸開時的情景。

孩子們出去旅行開心嗎?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蹦著,跳著?是啊,小豌豆離開媽媽多開心啊,請你有感情地讀讀這小節,把你的感受讀給同桌聽。指名讀,教師引讀,學生接讀。練習背誦。

5配樂回讀2、3、4小節。

6、植物媽媽傳播種子是不是隻有這幾種方法呢?你是從哪裡知道的呢?請大家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小節。讀了這小節,你知道了什麼?

“那裡”指的是哪裡?“仔仔細細”是什麼意思?你能說幾個這樣的詞嗎?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它”指的是什麼?怎樣做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識呢?

三、課外延伸

對呀,自然界有徐徐小多多的知識,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大自然的無窮奧祕。除了課文中向我們介紹的這幾種植物外,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呢?(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一首小詩,這首詩中也為我們介紹了一些植物媽媽的辦法,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柳樹媽媽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一吹,

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鳳仙花媽媽很聰明,

它給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

小朋友用手一碰,

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了媽媽。

椰子樹媽媽有辦法,

它把家安在大海邊,

只要孩子成熟落了下來,

它就能跟著海水到岸邊發芽。

櫻桃媽媽給孩子穿上漂亮的衣服,

小鳥喜歡把它吃下,

一拉出糞便,

小櫻桃在種子就在地裡發芽了!

野葡萄媽媽辦法不尋常,

她站在那裡東張西望,

請小鳥飛過來嘗一嘗,

就把葡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探索了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奧祕,其實植物媽媽不僅會傳播種子,有些植物還會捕食昆蟲呢,這多不可思議啊!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為一個會觀察、愛思考的孩子,將來去揭開大自然的未解之謎。

五、板書設計

15、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風

蒼耳—————動物

豌豆—————太陽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賞析課文,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愛護動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課時安排】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匯入: 通過猜謎語:“身穿白袍子,頭戴紅帽子,走路擺架子,說話高嗓子”。打一動物?(鵝)

老師今天向大家介紹一隻可愛的大白鵝。告訴老師鵝怎麼寫呢?(板書課題: 白鵝 )齊讀課題。

2、簡介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是中國現代漫畫家、翻譯家、文學家、音樂教育家。

《白鵝》寫於1946年夏天。抗戰期間,豐子愷內遷重慶,住在郊外一座荒村裡。當時正值戰時,生活條件艱苦,種菜、養鵝這成了作者排遣。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昨天預習了課文,生字都認識了嗎?生字離開了課文,大家還能認識嗎?

課件出示生字詞,讀生字、新詞:

強調讀準“頸、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淨角、譬如、窺伺、侍候、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養不周”等詞語,特別注意翹舌音、多音字的讀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指名生回答。

課文哪一句話是寫了這個意思? (第一自然段“好一個高傲的

動物”。) 齊讀這句話。 (中心句)

3、課文從哪些方面具體寫了白鵝的高傲?

(從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來寫)

你是從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第二自然段很重要,它不僅連線第一段的內容,還告訴我們後面幾個自然段分別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幾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這是一個過渡段。

4、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加深體會課文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

四、學習鵝的樣子

課文中哪些部分是寫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的? (指名回答)

五、分組讀課文各部分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

跟老師齊讀課題。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初步讀了課文,能說說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那麼白鵝的高傲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板書:

叫聲、步態、吃相

二、讀課文,理解課文

(一)“叫聲”研讀

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一看鵝的叫聲如何?為什麼說它高傲?

(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

“嚴肅鄭重,厲聲呵斥”,理解,學生表演。

(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於狗的狂吠。)

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叫喊什麼?

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伸著脖子敞開喉嚨大叫什麼?

小組討論一下,學生代表補白,引導學生體會它的高傲。注意學生模仿的語氣。

(二)“步態”研讀

老師從同學們的想象和模仿中體會到了白鵝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但能從叫聲中看出來,更體現在它的步態上,有誰對白鵝的步態感興趣,把它讀一讀。

出示句子:

“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頗像京劇裡的淨角出場。” 同學們請看句子,在這個句子中,作者用了什麼方法寫出了鵝步態的特點?

(比喻,頗像淨角出場)

之前我們講過淨角,翻看之前的幻燈片。“淨角”是什麼呢?出示幻燈片“京劇臉譜和淨角的知識”,由於“淨角的表演特點,音色巨集亮寬闊,演唱風格粗壯渾厚,動作大開大闔,一般都是飾演的朝廷重臣”,然後結合淨角的出場的姿態,大家想象一下鵝呀,是怎麼走的呢?(兩三名同學起來模仿)

此外呢,還有“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它不僅高傲,還霸道呢!)鵝這樣走路大模大樣的像個大老爺,我看大家都笑了,那麼我們現在就帶著會心的笑來讀讀中心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三)“吃相”研讀

剛才我們一起共同體會了白鵝高傲的叫聲和步態,其實最有趣的是白鵝的吃相,現在我們默讀第五自然段,找找看有趣表現在哪裡?(生答:吃什麼、吃的方法。)

品讀吃的方法部分(螢幕出示),體會鵝吃法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劃出白鵝“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的句子。 “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 “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如果我們把喝水去掉,直接換成“先吃一口冷飯,再到別處去吃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6

實踐原因

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裡;春天在湖水的倒影裡;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裡……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是一曲悠揚的歌,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

第二冊第一組教材就是圍繞“多彩的春天”來編排的,識字課選的是有關春天的詞語,課文寫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語交際也是關於春天的話題。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走進春天,傾聽、欣賞、感悟春天,結合主題單元的特點,我如此設計了第一課時:

實踐過程

一.引疑激趣

1.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要求:認真聽,從歌詞中你知道了什麼?

2.用多媒體課件逐一出示課文插圖

(展現鮮花盛開、鶯歌燕舞、小河流水……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畫面。使學生初步感受春天的嫵媚、動人。)

3.激趣:你聽到春天的聲音嗎?你看見春天的色彩嗎?

二.整體感知,瞭解主題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聽讀、自由讀、默讀、配動作讀……)閱讀本組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1.把喜歡的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課外實踐,延伸主題

1.畫一畫:美麗的春景圖

2.找一找:春天在哪裡?

3.唱一唱:學唱一首讚美春天的歌。

實踐結果

通過學習,跳動著生命力的春天感染了孩子們,他們高興地叫著:春天在校園裡? 校園的花兒盛開了,草兒綠了;春天在家裡?媽媽換上了綠色的窗簾;春天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長大了,懂事了……。他們開心地畫著:一片片綠綠的草地上開滿花兒,小鳥在枝頭歡唱;多彩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他們興奮地唱著:春天裡,有陽光,樹林裡,有花香。小鳥小鳥,你自由地飛翔……。春天是迷人的,是催人奮進的,它開啟孩子們想象的大門,激起了學習的樂趣。

實踐反思

藉助教材的編排特點,用第一課時的時間為學生統講要學習的一組內容,不僅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即將學習的單元主題?多彩的春天,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觀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現春天,還有效幫助部分學生消除“假後”心理障礙?厭學、怕學等情緒,為具體學習本組課文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7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後四個同學按段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3、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自學第一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在書上做些批註。

3、學生交流讀後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話,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在哪裡?母親又是怎麼鼓勵護士的?她為什麼能這麼做?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

5、學習第三節: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的理解嗎?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教學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物我一體,將心比心”顯然,“將心比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文以此為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想盡量想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在體會了文章中感人的語言,瞭解了文章思想後,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將心比心”的含義,情緒也上來了。可是時間在啟發誘導中被浪費了,沒有時間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更別說聯絡實際來談體會了。只有課後通過練筆去了解學生的思想了。

在教學本文時,我放手讓學生自瀆自悟,遇到不理解的詞句時,鼓勵學生與他人合作。在初讀時,引導學生複述“我”所經歷的兩件事,再讀時,重點引導學生思考:你是這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被扎針的母親,會這樣做嗎?從而進行移情體會,並創設其他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模仿課文的語言描寫寫幾句人物的對話。

課後,我不由得也反思起來,作為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在我們要求學生時,將心比心也尤為重要。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也有令老師頭疼的時候,現在角色轉換成老師了,站在講臺上我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他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而孩子不一定理解,接受。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8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彙。

3、熟練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4、體會作者寫作過程中語言的簡潔,用詞的精確。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感受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

情感態度目標:

熟讀課文,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二、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煉易懂。共有六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段,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陳蕃的情況,突出了它的兩個特點:心存大志及生活懶散;第二部分為2至5段,通過薛勤與陳蕃的一番對話闡明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為第6段,寫陳蕃的感悟。

課文以“掃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掃天下”寓意轟轟烈烈的偉業,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絡,成就大事必然要從小事做起,一件小事完成的好壞往往影響到大事的成敗,從這個角度上想,可以說事情本來就沒有什麼大事小事之分,只要是該做的就是大事,“轟轟烈烈的偉業”與“平凡小事”之間應該畫等號,甚至很多時候小事大於大事,因為沒有小事的一步步積累就無所謂大事。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小事的重要性。

三、設計意圖與設計思路分析

第一步,聯絡實際,談話匯入

在導課時可以從單元主題入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大事和小事是什麼?這裡如果讓學生直接回答,學生可能不知從何說起,老師可以利用課件出示一些事情,如:實現理想、考上好的大學、撿起路邊的紙花……讓學生按大事和小事進行分類,然後進行補充。這一環節為接下來的討論埋下伏筆。

第二步,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檢查完生字預習情況後,學生自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兒?使學生對課文結構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第三步,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圍繞“陳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展開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幾個重點來品讀討論:

a討論:陳蕃的志向是什麼?理解“掃天下”的意思。

b辯論:“掃一室”是大事還是小事?

c通過前面的討論辯論來體會“大事”與“小事”的關係。

第四步、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閱讀“語文天地”中自讀課文《少了一個馬掌釘》,積累有關名言警句。

四、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對於學生來說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為了更好地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不讓道理只停留在學生的嘴上,而是真正地指導學生的行為,我認為在教學本課時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絡。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彙。複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六、教學過程

(一)聯絡實際,談話匯入

1.(課件出示:實現理想、撿起地上的一片紙花、考上好大學、每天堅持鍛鍊身體20分鐘、做好一次值日、寫好一次作業)請大家將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類。

2.你心目中還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說一說,寫一寫。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2.指名分段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兒?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1.自讀課文,想一想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2.你認為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a當學生談到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想一想陳蕃的志向是什麼?算大事還是小事,理解“掃天下”的表層意思,並把它歸到大事欄中,理解它的特殊含義。

b當學生提到,陳蕃生活很懶散,他的房間很亂時;

(1)引導學生抓住“骯髒”、“汙濁”以及“著實”、“不禁”等詞來體會陳蕃房間的亂,同時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煉與巧妙。

(2)提問:陳蕃為什麼不打掃房間?學生找到陳蕃的話“大丈夫活在世上,要乾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裡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指導朗讀)

(3)組織學生圍繞“‘掃一室’到底是大事還是小事?”展開辯論,體會“掃一室”的特殊含義。

c你能給自己在開始時寫好的“大事”“小事”再分分類嗎?說說你的感受。(可以引用二年級學過的課文《特殊的考試》以及許多學生生活中的例子來說理。)

3.現在你想怎樣勸勸陳蕃呢?

a學生先列發言提綱,之後交流。利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將“心存大志也不能忽視小事,要從小事做起”這一道理內化。

b我們來看看薛勤又是怎樣勸說陳蕃的呢?學生讀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麼去掃天下呢?”體會反問語氣表達的力度。

(四)拓展閱讀,深化主題

1.快速閱讀“語文天地”中的《少了一個馬掌釘》,講了一件什麼事?談談讀後的感受。

2.課件出示名言警句,聯絡生活實際討論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七、課後作業

以“我和陳蕃”為題,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學完這篇課文後的啟發。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9

……)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還有很多,你們還能舉一些例子嗎?(大家紛紛發言,如稱象的曹衝、砸缸的.司馬光、讓梨的孔融、《鵝》的作者駱賓王……)這些天資聰明的孩子,如果他以後不再學習,會出現什麼後果呢?(同學們都惘然)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板書:傷仲永)

二、介紹作者

上節課老師佈置讓大家課下蒐集有關王安石的介紹,下面我來找學生說一說。(學生紛紛舉手,談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師最後總結: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字介甫,晚號半山,慶曆進士,世稱荊公,死後諡號文,故後人又稱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註》。)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生標註生字詞。

2、小組合作再讀課文,要求能複述課文中的故事

3、學生自主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師適當指導,指出並出示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

四、合作探究

1、速讀課文思考:

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課文中的哪些詞或句子表現了這些階段的特點?這是採用了一種什麼寫法?

?童年時期:天資聰明 “忽” “即” “立”

少年時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已經和平常人一樣。 “泯然眾人矣”?

2、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後一段)

4、本文為什麼詳寫方仲永才情初露時的的情景?

(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是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賦,與後來的“泯然眾人”形成反差,從而突出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5、通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度和情感如何?

(明確:“傷”。寫可傷之事,說何以可傷之理,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惋惜之情,對“受於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態度鮮明。)

五、體驗反思

活動一:辯論

正方:後天教育是成才的關鍵

反方:天資聰穎是成才的關鍵

(學生通過辯論明確“受於天”與“受於人”的關係,深入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

六、教師小結,情感激勵

大家的看法很好,正如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樣,後天學習、後天教育至關重要。相信大家定會以仲永為鑑,努力學習,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會遇到挫折,請大家記住:“相信自己,無

論遇到多少坎坷,最終於你的永遠是希望!愛拼才會贏!”

(多媒體播放歌曲《愛拼才會贏》片段,餘音中結束本課。)

七、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悲劇給了你什麼啟示? 形成文字寫下來。

八、教學反思:

《傷仲永》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文言文。文章以方仲永天資過人到泯然眾人的例項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簡意深、說理嚴謹,怎樣使學生讀懂並喜歡這篇課文。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情匯入,讓學生想學。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我由學生喜歡的話題——神童、天才匯入。因為大多數學生會認為神童、天才都會大有作為,反而會對不成大器者表示疑惑,藉著學生的思維,自然匯入本課,也給學生一個大大的警示,後天不努力就會一事無成。

(二)、學習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對於文言文的學習,我要求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並將故事複述出來,接下來,學生討論解決疑難問題直到能疏通文意,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學習探究,理解言語文意。

為了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我設計如下的思考題:

(1)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文中哪些詞或句子可表現出來?

(2)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後一段)

(4)、本文為什麼詳寫方仲永才情初露時的的情景?

(5)、通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度和情感如何?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方仲永才能變化的原因,並從中汲取教訓。經過學生的探究、思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才是讀懂課文。)

(四)、成功之處

關於“成才的關鍵”的辯論很有意義,雙方學生都各執一詞,言語激烈,滔滔不絕地亮出自己的依據,都想壓倒對方,在辯論中明確問題的核心,找出了問題的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練習模仿青蛙雙腳跳,發展腿部力量。

2、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自制的圓形荷葉、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區域性:熱身運動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模仿青蛙的動作做上肢運動。

二、基本區域性:學習動作

過渡語:這兒真美,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1、說說我們剛才是怎麼跳的?

2、幼兒分散到操場各處模仿青蛙跳,教師在一旁進行提醒和指導。

3、交代要求,集體練習“蹲撐跳”。講解動作要領:在跳的時候要像青蛙一樣,伸長後退往前跳,雙腳連續跳,落地時膝蓋要稍微彎曲。

4、第二次集體練習“蹲撐跳”。帶領幼兒學習朝不同方向蹲撐跳。

5、遊戲:跳到草地上

設定荷葉----幼兒分成三隊,跳過荷葉----變換荷葉路線,再次跳過荷葉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幼兒遊戲1至2次。教師講評。

三、結束區域性:放鬆運動

互相敲敲腿、捶捶背、揉揉肩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掌握蹲撐跳的動作,在進行這個環節的時候,幼兒的動作有些不到位,應該請幼兒多演示幾次,教師還應著重講解,提過幼兒多次練習的機會,讓幼兒熟練掌握。在朝不同方向跳和遊戲“跳到草地上”的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同樣應多提醒幼兒做好準備動作,以防幼兒肌肉拉傷。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1

本節課與過去明顯的不同在於:把單純的教師傳授式改為學生自學與討論相結合,學生感到很新奇。課堂上所探討的問題就在身邊,更重要的是,不論課前、課中,都是學生唱主角,比給教師當聽眾要有趣得多。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配合得很好,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和諧、輕鬆。

備課資料:水體的自淨能力

廣義的水體自淨是指在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下,受汙染的水體逐漸自然淨化,水質復原的過程。狹義的水體自淨是指水體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汙染物而使水體淨化的過程。水體自淨可以發生在水中,如汙染物在水中的稀釋、擴散和水中生物化學分解等;可以發生在水與大氣介面,如酚的揮發;也可以發生在水與水底間的介面,如水中汙染物的沉澱、底泥吸附和底泥中汙染物的分解等。 自然界各種水體都具有一定的自淨能力,這是由水自身的理化特徵所決定,同時也是自然界賦予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如果我們能夠科學有效地利用水的自淨功能,就可以降低水體的汙染程度,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特定地區、一定時間內水體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研究和正確運用水體自淨的規律,採取人工曝氣或引水衝汙稀釋等輔助措施,強化自淨能力,是減少或消除水體汙染的途徑之一。同時,在確定允許排入水體的汙染物量時,水體的自淨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決策因素。

水體自淨大致分為三類,即物理淨化、化學淨化和生物淨化。它們同時發生,相互影響,共同作用。

(1)物理淨化。物理淨化是指汙染物質由於稀釋、擴散、混合和沉澱等過程而降低濃度。汙水進入水體後,可沉性固體在水流動較弱的地方逐漸沉入水底,形成汙泥。懸浮體、膠體和溶解性汙染物因混合、稀釋,濃度逐漸降低。汙水稀釋的程度通常用稀釋比表示。對河流來說,用參與混合的河水流量與汙水流量之比表示。汙水排入河流經相當長的距離才能達到完全混合,因此這一比值是變化的。達到完全混合的距離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稀釋比、河流水文情勢、河道彎曲程度、汙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形式等。在湖泊、水庫和海洋中影響汙水稀釋的因素還有水流方向、風向和風力、水溫和潮汐等。

(2)化學淨化。化學淨化是指汙染質由於氧化還原、酸鹼反應、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而降低濃度。流動的水體從水面上大氣中溶入氧氣,使汙染物中鐵、錳等重金屬離子氧化,生成難溶物質析出沉降。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環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隨水漂移而稀釋;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難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質微粒,吸附和凝聚水中汙物,隨水流動或逐漸沉降。

(3)生物淨化,又稱生物化學淨化。是指生物活動尤其是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使汙染物質的濃度降低。工業有機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水域後,即產生分解轉化,並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中一部分有機物消耗於腐生微生物的繁殖,轉化為細菌機體;另一部分轉化為無機物。細菌又成為原生動物的食料。有機物逐漸轉化為無機物和高等生物,水便得到淨化。如果有機物過多,氧氣消耗量大於補充量,水中溶解氧不斷減少,最終由於缺氧,有機物由耗氧分解轉為厭氧分解,於是水體變黑髮臭。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滿著濃濃的鄉情與友情。題目是吹糖人,但實際上講的是糖人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和享受。文章通過描寫孩子們對糖人的企盼,對吹糖人師傅手藝的驚奇,對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躍然紙上。

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吹糖人師傅的高超技藝和孩子們的無比驚奇之後,我及時讓學生欣賞吹糖人的視訊,這樣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轉化成了形象的感知,使之對文字的感悟更加真實,而且更加激發了學生對於糖人的興趣。在探究課文過程中,我以“你從哪裡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快樂?”的問題切入,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句體悟,他們抓住“腳底板生風”感受到了鄉下孩子的那種渴望,那種急切的心情。他們從“驚奇”感受到了鄉下孩子們的那種充滿疑惑。他們從“瞪圓雙眼,恨不得翹開他的嘴”看到了自己。他們從“好奇”感受到了我也是這樣的,就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在他們的閱讀中自然的與這些鄉下的孩子門走在了一起。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重點詞句,讓他們深刻的理解孩子們從急切的盼望到買糖人的喜悅再到吃糖人的甜蜜,並深刻體會糖人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與享受,並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幫助學生體會人物心理活動。

這節課雖然有成功之處,但也有不足之處:第一總領教學過程的問題“你從哪裡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快樂?”問題雖提出了,但在課堂中沒有始終呼應問題;第二在朗讀方面指導的還不到位,尤其是重點詞語,應該多讀,通過讀來加深理解,第三學生的精神不是很飽滿,我想自己在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應多下功夫。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3

一、教學設計

(一)學習內容:

《堅硬的岩石》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自己對岩石的認識進行簡單觀察研究和分類,並進一步瞭解科學上的分類和初步瞭解岩石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初步認識岩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與發展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祕的慾望。

(三)教學方法:

本課以感性認知為主,對岩石進行一些定性的觀察、實驗測量和比較分類的探究活動。學習淺顯的岩石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動中,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觀察及使用簡單的工具初步認識岩石,並進行簡單分類。

(五)教學準備:

1、教師:岩石標本、實驗表格、鐵釘、放大鏡。

2、學生:採集各種岩石標本並洗乾淨,記好採集地點,蒐集有關岩石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

1、匯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在生活中應用的岩石。

學生:仔細觀察得出答案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課題,學生更感興趣。

2、認識過程

①感受大自然的岩石

教師:多媒體放“大自然的岩石”片子。

學生:觀察:哪些地方有岩石;哪些地方岩石最多?

設計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加強學生感性認知,激發學生研究的慾望。

②小組內展覽並討論岩石的內容

教師:分小組展覽石頭,引導學生往哪些方面研究岩石。

學生:把課前收集了一些岩石標本,在小組內展覽。小組討論:要研究岩石的什麼?怎樣去研究?

設計意圖:老師在這裡只起一個引導性的作用,讓學生自提出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③觀察研究岩石

教師:安排小組實驗,提供實驗工具。

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研究並作好記錄、彙報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總結,學會一些簡單的研究方法。

3、深入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給石頭分類

學生:小組分類並彙報、評價。

設計意圖:這是對觀察研究的一個總結。

4、引伸

教師:多媒體展示科學家的分類方法,讓學生初步瞭解岩石的用途

學生:學生觀看學習體會,通過說和看,初步岩石的用途。

設計意圖:對學生知識的一處拓展。由自然界到現實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研究岩石的作用。

5、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學生:學生對學習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的發展。

二、 教學反思

本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本學科的特點,以探究活動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生通過參與“提出問題、猜想假想、觀察實驗、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過程,獲取科學知識,增長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發展創新思維。

本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漲,興趣很濃,學生在活動研討中增長知識,瞭解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然,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4

兒童是與繪畫最親近的人群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兒童天生都應該是一個畫家,每個兒童都喜歡在繪畫中游弋。然而,在日常課中我也會為了讓學生畫出作品好的效果,往往不自覺地以傳授美術知識,訓練美術技能為主要的目標,以教師為中心,以範例為教學半徑,把美術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所以有段時間我也發覺學生作品越來越沒有新意了,甚至課堂紀律也開始不好了。後來我從一本名為《教師課堂實用手冊》的書中學到了一些自認為比較奏效的方法。我認識到我的課也許太“實用主義”了,使學生創新的意識和熱情受到極大的抑制,他們失去了繪畫的動力。

《教師課堂實用手冊》書上在“教學的變式中”提出了師生要經常進行“雙向對話”、“合作學習”、“口頭陳述”、“多提開放性問題”、“遊戲”等多種教學環節設計和設定,實質上就是要進行“開放式教學”,使學生對課堂發生興趣,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經過學習和實踐,我還嘗試了一些開放式美術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美術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的,只有多樣的教學手段才能生成精彩的課堂,讓美術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廣闊的美術教學立體空間。如《三百六十行》一課,課前我讓學生在家每人瞭解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職業角色,感受一下不同角色的特點和工作所帶來的辛勞。再到課上說說自己的體會,最後畫一畫自己未來職業的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最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課堂實用手冊》書上再三強調了讓交流成為師生溝通的情感橋樑。的確,在開放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創設良好的師生關係。如,學生在作畫時,我就走到各個學生中間,嘗試著在指導他們的同時也與他們聊聊家常,縮短和學生心的距離。有時為了獎勵學生的優秀表現,我也會給他們在上課前或下課前看一小會卡通片,用美術的眼光再與他們交流交流觀後感,甚至鼓勵他們把看到的形象畫下來,我再給他們一個分數作為獎勵,學生的上課興趣就會被一下提了起來。在平時,我也會鼓勵孩子們多畫一些自己喜歡的題材,然後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師生一起點評,一起分享他的畫面背後的故事。

讓藝術走出狹小的課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日新月異地發展,美術課再也不能是幾支筆就能對付得了的,我還在網上開了一個校園美術部落格,鼓勵孩子們把自己作品、照片和一些獲獎資訊等都掛在上面,使部落格成為了學生的網上家園,也把課堂延伸到更為廣闊的創新空間。

(二)美術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開放的美術教學方法是指依據學生髮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上《游泳真快樂》這一課, 我讓學生在師生互動、在開放性的課堂氛圍中體驗“學”的樂趣。在解決本課重、難點“瞭解游泳的各種姿態、設計一個有創意的泳姿”時,我充分發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開展了“模仿秀”、“創意比賽”、“誰是人氣王”等互動形式。我通過提問孩子——“為什麼要學游泳呢?”,鼓勵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樣開門見山的就匯入了課題,之後教師順勢提出了游泳的四種正規泳姿。通過三維動畫的演示,讓學生了解了不同泳姿最基本的動作,特別是通過師生一起模仿秀,既達到了熱身效果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讓學生設計出有創意的游泳姿勢,我為學生準備了大量“活動紙人”的教具,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各種動作,自己去摸索,體味設計的樂趣。本節課弱化繪畫技能的講解,強調學生想象的培養和口頭的表述能力,而且,輕鬆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這裡體驗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體驗到了美術所獨有的——“創想”的樂趣。

(三)美術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評價是一種重要的導向,在美術教學中,作品完成以後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美術作品的評價,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保護學生的創作激情,鼓勵他們充分表達創作意圖,同時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所以在我的課堂中,美術作業大都是“良”以上,而且沒有一件"不及格"。另外我構建了開放的美術教學評價方法,我認為評價方式應根據不同情況作出相應選擇,不能固定不變。例:當堂展示評價、課後展覽評價、小組交流評價、網上展覽評價等,最後一項是——送去“評獎”,只要機會合適,讓學生的美術作品參加一些有益的比賽,獲獎的話更是對學生作品的最好評價。開放性評價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斷品嚐到學習美術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

以上的教學操作經驗都是在學習《教師課堂實用手冊》的基礎上,摸索總結出來的,同時,在不斷地與書本要求對照下,我發現自己還存在著很多要改進的地方,不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班級的管理中。所以,我將以這本書作為明鏡,會繼續努力。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運用顏料或各種輔助材料來裝飾石頭,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2、能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創造出新穎的形象,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3、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已洗淨涼幹並分類)

2、油畫棒、棉籤、橡皮泥、各色紙、毛線、假花、雙面膠、吸管、稻草、瓶蓋、牙籤、皺紋紙等。

3、各組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畫片形象引入,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問題:

1、他們是什麼做的呀?

2、你們覺得這塊小石頭象什麼?

3、他們的樣子是一樣的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想想石頭象什麼?

要求:

1、每個小朋友去挑選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玩玩、說說、想想它的形狀象什麼,可以變成什麼?

2、和同伴說說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麼?為什麼?

3、如果將石頭組合起來,你覺得它又象什麼?

(三)教師介紹製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導幼兒先在紙盒內組合石頭,然後對石頭進行裝飾,再用雙面膠將石頭固定在紙盒上,最後對紙盒進行裝飾,完成作品。

(四)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頭變成什麼。

2、要用上各種好看的顏色。

3、在裝飾紙盒的時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裝飾才能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來。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各種石頭進行組合,創作出各種造型。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及工具。

(六)創編故事

教師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利用自己製作的石頭來創編故事。

TAG標籤:教學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