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精選7篇)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篇1

一.檢查背誦

指名背誦《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文字鑑賞

1.研習第一節(入夢緣由)

⑴齊讀第一節

⑵思考:既然題為“夢遊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

2.研習第二節(夢遊幻境)

老師語:如此神祕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於是便有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

⑴學生齊讀第二節

⑵前後桌四人交流: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並用l-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

⑶學生齊讀“洞中仙樂”部分,然後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繪。

⑷自由熟讀“夢遊天姥”部分,力求背誦。

3.研習第三節(抒情表態)

⑴正當夢入高潮時,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作者感嘆了些什麼呢”

明確:

進步性:

⑵鑑賞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三.詩歌小結

1.作者為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

2.你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

明確:

3.藝術特色

⑴構思奇特。全詩以遊仙為構思的出發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誇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⑶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奏感,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縛。

四.作業佈置

閱讀文字中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寫一篇400字左右的鑑賞。(小作)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李白為什麼“夢遊”?為什麼“留別”?運用誦讀、點撥、討論等方法弄清這兩個問題,體會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操守,認識封建社會埋沒正直之士、壓制賢能之才的落後本質。

◆設計提要

本設計緊扣詩題的“夢遊”和“留別”,主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詩人為什麼鍾情於“天姥”?

2.詩人如何“夢遊”?

3.如何理解“留別”?

◆設計實施

導語:李白43歲時寫了《行路難》一詩,詩中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什麼事竟惹得詩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板書課題、作者、聽全詩錄音)

提問:步入中年的作者為什麼寫“夢遊”呢?他是如何“夢遊天姥”的?天下名山那麼多,他為什麼鍾情於“天姥”?(範讀“我欲因之夢吳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點撥:從“夢遊”中可以看出,歷史上誰遊過“天姥”?“謝公”是誰?作者與“謝公”有哪些相似之處?這是否是作者鍾情於“天姥”的原因之一?

明確:作者是如何“夢遊”的?從靜謐幽美的湖月到奇麗壯觀的海日,從萬轉千折的山徑到令人戰慄的層巔,從山景幻入仙境。

提問:“夢遊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拋於夢境,“天姥”在詩人眼裡是什麼樣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嗎?(範讀“海客談瀛州,……對此欲倒東南傾”)

點撥: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東,是一座並不巍峨的山,可作者極言其巍峨,也許這山名激起了作者的情思,這是否是作者鍾情於“天姥”的原因之二?

提問:李白寫“眼中”的“天姥”及“夢中”的“天姥”時,運用了什麼手法?

明確: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組成了一幅亦實亦虛、亦真亦幻的“天姥圖”。

提問:以上我們簡析了“夢遊天姥”,那麼“吟留別”是什麼意思呢?(範讀“忽魂悸以魄動,……使我不得開心顏”)

點撥:剛才朗讀的這段詩寫夢境破滅,慨嘆述志,歸到“留別”題面。“留別”難道僅僅是以此詩留贈給分別的人嗎?

明確:這首詩寫於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但不到兩年,即被“賜金放還”,又開始了漫遊生活。本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懷才不遇的痛苦和對開明、自由的渴求,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別”一詞既有“留贈”之意,也有對長安三年“痛苦的留戀和凜然地作別”之意。這是作者鍾情於“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著錄音齊讀全詩)

討論歸納:作者為什麼鍾情於“天姥”?

(1)借古喻今(“謝公宿處……清猿啼”);

(2)以“天姥”自喻(“天姥連天……東南傾”);

(3)借“夢遊”抒情(“我欲因之……開心顏”)。

板書: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眼中 夢中

天姥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把握詩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義風格;

能力目標 背誦全詩;

情感目標 感悟作者在詩歌中抒發的情懷。

教學重點

把握詩的第三段夢境的內涵,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法學法:

誦讀法、點撥法

教學難點:

認知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理解詩歌主旨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尤其說起“話別詩”,我們很容易會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這首送別詩中有深情的勸慰,卻不因遠別而悲傷,表現了詩人真摯的友情和曠達的胸懷。今天我們來學習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首話別詩《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整體感知

(一)析題

夢遊天姥吟留別

1:內容:夢遊天姥

2:形式:吟(詩體名,歌行體當中的一種。內容多有悲愁感嘆之意,形式比較靈活,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不拘一格。如《遊子吟》)

3:內容:別東魯諸公

點撥:歌抒情、文載道、詩言志。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體詩——他抒情;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載道;這是一首表達理想的詩——他言志。

(二)朗讀課文 品味語言、感知內涵

1、朗讀詩歌:

學生齊讀全詩

糾正字音,並結合註釋強調讀音及意義

2、學生朗讀第一段(節奏輕快 雄渾有力)

思考:

①詩人描寫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個句子是哪四個?

②找出幾個生動傳神的動詞。

③體會誇張、對照的寫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①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②連---橫 拔---掩 倒----傾 ③神往 充滿神祕色彩、明知理想難以實現但還要知難而進。 )

3、集體朗讀第2段(感情充沛 語調適合)

思考: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在第二段開頭用了一個“之”字代哪些內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夢境。② 大膽想象,試述“夢”的過程。③找出表現詩人夢遊時興奮不已的詞及夢醒後的情感。

( ① 代第一段內容。②夢前——夢中——夢後③飛 豐富的想象 大膽誇張。理想之夢:A浪漫:邀明月為伴、著謝公之木屐、登青雲之梯——追求。B:神奇:天馬行空、日月同輝、霓為衣、風為馬、虎鼓瑟、鸞回車、仙如麻——理想。 夢後——失落。)

4、集體朗讀第三段

點撥:“夢遊天姥”,詩人極儘想象,直到眼前煙消雲散,詩人才又回到了現實之中。夢後的詩人有何感嘆?讓我們一起來讀詩文的最後一部分。

思考:

①你們是如何理解反映詩歌主旨的這飽蘊詩情的兩行詩句的?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看出了詩人怎樣的藝術形象?

長安是帝王之都,是李白一生的嚮往,在這裡感覺官場生活亦不過如此,外戚專權,同僚爭權,詩人無意留戀,詩人寧願選擇自己的生存空間,選擇放鹿青崖,踏尋名山,釋放浪漫與率直,還要尋找“安社稷、濟蒼生”理想。(有儒家風範道家風骨)

這一切在我們的心目體現出了一位傲視權貴卻又才華橫溢的詩人形象,詩人氣質不俗,瀟灑浪漫,富於幻想,對自由充滿嚮往。

②那麼從哪裡我們又讀出了詩人是在與人“留別”?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三、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四、藝術探究(詳見板書)

1、詩風浪漫 想像豐富 誇張大膽

2、借景抒情 夢由、夢境為結尾抒情張本

3、虛實相生 夢境的虛 現實的實

五、佈置作業

1 、背誦課文

2 、思考練習 四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篇4

學習過程

一、預習

①用8分鐘時間誦讀全詩,注意停頓及字音

②抽3名同學分別誦讀各段

二、解題:

①題目的斷句:夢遊天姥/吟留別

②根據題目明題材:贈別詩

③“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這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夢遊天姥吟留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古體詩。

④夢遊天姥和話別友人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三、補充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願望。天寶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閒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天寶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離家南下準備再遊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藉以排遺內心的悲憤,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世俗權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四、賞析

①請學生找出把夢遊與吟別聯絡起來的詩句

明確:世間行樂亦如此

②“如此”指什麼呢?

明確:代指第二段的內容

③ 請用兩個字概括

明確:憶夢(夢景、夢醒)

④作者濃墨重彩的描寫了什麼?

明確:夢景

⑤自由誦讀,畫出不懂的句子,請談談你讀後的總體感受。

明確:重點詞意(清 暝 殷 慄 驚 訇然 青冥 列缺 恍 嗟);

靜謐優美,奇麗壯觀,山路曲折、深林層巔,亦幻亦真,燦爛輝煌、令人目眩。

⑥點撥誦讀方法,示範誦讀,抽點學生誦讀。

⑦找出了把夢遊與吟別聯絡起來的詩句,那麼通過這句我們能否判斷詩人的真實意圖或者說他的落腳點和重心在哪兒呢?

明確:後面才是詩人要表達的內容。

⑧請大家齊讀最後一段,那麼“世間行樂亦如此”,“行樂”到底所指何事?後文有沒有提示呢,請找出這樣的詩句。

明確:“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⑨“行樂”和夢相同在哪兒呢?

明確:到頭來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一場夢一場空!

⑩詩人臨別贈言不是回憶歷歷在目的往昔,而寫自己的夢,其原因何在呢?學生討論回答。

點撥:表述心志,將遠離廟堂、寄意林泉、縱情山水、放浪江湖。

反思往昔,雖汲汲功名、了無所成、青雲之志、無奈蕭疏。

勸慰朋友,對世事紛擾、灑脫直面、人生百年、適心任性。

附:板書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 世間 行樂 亦 如此 吟留別

(類比)

“萬事” “惟枕蓆”

“事權貴” “失煙霞”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把握詩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義風格;

2、背誦全詩;

3、感悟作者在詩歌中抒發的情懷。

教學重點:

把握詩的第三段夢境的內涵,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法學法:

誦讀法、點撥法

教學難點:

認知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理解詩歌主旨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唐朝有許多優秀的詩人,但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卻對李白情有獨鍾,在他的《懷李白》這首詩中這樣寫到“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餘先生的這幾句詩充分彰顯了李白詩歌的浪漫氣質,這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一首浪漫主義風格的話別詩《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背景資料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期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天寶三年,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後又同遊樑、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第二年,他在東魯將南遊吳越,寫了這首詩歌留給東魯的朋友。

三、朗誦詩歌

四、結合課文註釋疏通文意。

五、賞析全詩

一誦讀並賞析①段

1、思考:既然題為“夢遊天姥”,為何開篇要先“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雲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2、思考;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表現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作者用誇張和幻想來寫天姥山的。現實的天姥山當然不如五嶽,而李白卻說“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比五嶽更高大,連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腳下。李白寫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這樣寫使天姥山顯得雄奇、高大、壯麗、奇特。

二)誦讀並分析②段

1、如此神祕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於是便有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在詩人陛下,天門開啟前後的景象有何不同?

明確: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聲響,後者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

2、請同學們用抒情散文的語言描述一下仙境以及仙人盛會的情境。

參考:電閃雷鳴,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門,訇地一聲從中間打開了。仙府的天空浩瀚無邊,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砌成的宮闕,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輕風為駿馬,雲裡的神仙啊接二連三地下來。老虎彈著琴瑟啊鸞鳥駕著車,仙人多得像麻一樣數也數不清,多麼其樂融融的場面啊。

三)誦讀並分析③段

正當夢入高潮時,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地消失了,(板書:夢醒)應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請同學們朗誦第三段,看看作者都感嘆了些什麼?

作者感嘆,世界萬事但是是一場遊仙的幻夢,還是騎著白鹿去尋仙訪道的好,他的求仙訪道是想用遠離現實的辦法表示對權貴的鄙棄和不妥協,是他追求自己的個性自由,不肯趨炎附勢的高貴品格的體現。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首詩歌的詩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李白為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述夢境呢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徵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醜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正是為了證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後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後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六、寫法鑑賞

1、想象奇特,誇張大膽

《夢遊天姥吟留別》盡顯浪漫主義色彩,詩人描述了氣象萬千的美妙世界,熊咆龍吟,雷電霹靂,空中樓閣,霓衣風馬。用完美的神仙世界反襯現實世界的醜陋。詩人還大膽的用誇張手法來寫想象中的事物,例如對天姥山橫空出世的形象描繪,使天姥山顯得十分雄奇,高大。

2、構思新巧,敘議結合

以描述夢遊為主,而夢醒後的慨嘆議論為輔,寫夢境便於馳騁想象,抒感慨,對錶現主題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3、句式靈活,語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

全詩以七言為主,雜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辭句法。靈活多樣的句式便於表達詩人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語言樸實自然,例如“天姥連天向天橫”“對此欲倒東南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些地方跟散文一樣流暢,也只用了一些極其平常的字眼,卻有很強的表現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對李白詩歌語言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

七、佈置作業

1、用楷書抄寫一遍詩歌

2、背誦詩歌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鑑賞重點語段,體會李白語言魅力。

2、通過誦讀和討論,體會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特色。

3、通過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學習李白蔑視權貴的傲岸情懷以及追求個性自由的浪漫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特色。

2、學習李白蔑視權貴的傲岸情懷以及追求個性自由的浪漫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國小到國中我們學習了很多李白的詩,比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溫故是為了知新,今天我們將學習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解題

“吟”是一種詩歌體裁,告訴我們這是一首古體詩,篇幅、句式和格律沒有嚴格的限制,很適合抒發起伏跌宕的感情。

夢中游歷天姥山,和朋友離別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聽範讀,正字音,商討句讀

2、夢遊天姥吟/留別

3、標畫出夢境部分

我欲因之夢吳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板書:夢前、夢境、夢後

四,讀課文,品鑑夢境

1、誦讀夢境部分

思考:本部分描繪了哪些畫面?有什麼特點?體現了什麼情感?

(指導學生誦讀,在誦讀中體味畫面的特點和詩人飽含的情感)

交流小結,點評提升

明確:

(1)、第2段“月夜之景”(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通過鏡湖、明月、剡溪淥水等意象描繪了清幽寧靜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輕鬆愉悅之情。可重點賞析“飛”“送”等詞語。

清幽、愉悅、急切

(2)、第2段“日出之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通過“海日”“天雞”“奇花”“異石”等意象描繪了壯美而至迷離的畫面,面對此景,心胸為之開闊,襟懷為之敞開,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以至於忘記了時間,到了傍晚都沒有察覺。

壯麗、豪放

(3)、第2段“傍晚之景”(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熊在咆哮龍在長吟,天氣急劇變化,畫面變化多姿,驚心動魄,內心驚恐萬分。

恐怖、害怕

(4)、第3段“晚上之景”(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描繪了輝煌燦爛、融洽祥和的意境,仙人們齊聚一堂,老虎彈琴鼓瑟,鸞鳥駕車,熱鬧非凡。讀來讓人無比驚歎,沉醉其中。

神奇、驚歎

小結:

這個浪漫的夢境變幻莫測,浪漫神奇,令人目不暇接,詩人想象豐富而瑰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搖曳多姿,正彰顯了作者的浪漫主義的風格。讓我們集體誦讀詩歌,再次感受這奇妙的夢境。

2、研讀“夢前”和“夢後”部分,探討李白入夢的原因

(1)、夢境如此美妙奇特,可是,詩人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呢?(讓學生在詩中找答案)

明確:

①、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以“瀛洲”襯托天姥山,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②、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天姥山的高大,表達了對天姥山的嚮往。

神奇、高大、嚮往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反抗、憤激

(2)夢後部分還能讀出哪些情感呢?

明確:失落、傷感

(亦如此、虛幻的夢、人生如夢)

小結:剛剛通過誦讀,我們知道夢境是美妙的奇特的。入夢不僅僅有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對現實的不滿,對權貴的蔑視。

五、研讀探究,把握內涵

關於夢的內涵,歷來有兩種說法:

1、理想世界的象徵

2、宮廷生活的反映

同學們探討一下,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聯絡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三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對名山仙境的嚮往是出於對權貴的抗爭,神仙世界的美麗正是反襯現實世界的醜惡,寫自己一心想遨遊仙境,正是表現對現實的憎惡,不願與權貴同流合汙。

無論是“理想的象徵”還是“宮廷生活的反映”,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夢境到最後都會幻滅,夢境的幻滅也就是理想的幻滅,短暫的政治生活的幻滅,但是李白卻能夠不向世俗低頭,不與權貴同流合汙,追求個性自由,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高亢的呼喊,這是非常難得的。李白就是李白,不願為了名利而失去自由,丟棄人格。這個願意當劍俠當酒仙,卻不願意當奴才的李白,最終選擇了凝神傲立,傲岸不屈,這就是李白人格的偉大之處。

六、再讀課文,讀出感情

最後讓我們再次誦讀課文,在誦讀中再現畫面的美,體味情感的美,感受人格的美。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夢境中的某一畫面,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中“自主賞析”部分的課文,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賞析,感受詩境,我選擇了讓學生誦讀、小組探究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意境,緣景明情,探究理解李白複雜而深沉的情感,並結合李白的生平簡歷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樂觀積極的情懷,從而激勵學生面對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揚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在誦讀中感受詩歌,品味意境,把握作者在詩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探討詩人複雜深沉的情感,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作者在詩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學法指導】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夢境”這一話題匯入新課。

回顧第一課時內容,課件展示全詩思路,讓學生熟悉全詩的行文脈絡,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接下來讓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提示學生,注意讀準字音,把握節奏並感受詩歌情感韻味。

根據詩歌思路讓學生部分朗讀。引導學生置身詩境,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歌的畫面,抓住典型意象,把握每一幅畫面的特點,進而理解情感。目的就是讓學生嘗試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賞析詩歌。(其間採用小組討論及學生誦讀的方法)

吟讀指導:處理好停頓、重音、語速、語調、語氣,力爭吟誦出詩歌中多變的節奏,多變的情感。

分析寫景部分,各學習小組任選一幅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引導學生抓住典型意象,把握畫面特點,理解蘊含的情感。

引導學生,分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段:入夢緣由

景物:天姥山

特點:高大雄偉

情感:對天姥山的嚮往之情

描述示例

第1段“越人語山”,通過“瀛洲”“煙霞”等襯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過“天”“五嶽”“赤城”“天台山”等進行對比,用“信”“或”“連”“橫”“拔”“掩”“傾”等詞語和極度的誇張手法,描繪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偉,激發人們的神往之情。

第二段:月夜渡湖

景物:鏡湖、明月、剡溪、淥水等意象

特點:清幽寧靜

情感:急切興奮、輕鬆愜意

描述示例

月夜渡湖:飛、送

詩人一入夢幻,隨即進入一個神幻空靈境界,一夜之間飛過鏡湖,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又飛到剡溪,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眼見綠水盪漾,耳聞清猿啼鳴,景色十分幽靜。

山之日景

景物:海日、花石

特點:壯美迷離

情感:陶醉,流連忘返

描述示例

山之日景:著、登、見、聞

黎明時分,詩人穿上了謝靈運當年穿的木屐,登上了他當年曾攀登過的石級——青雲梯,就像腳下生風,直向高聳入雲的山徑攀登。上到半山腰,但見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耳際傳來半空中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山岩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山之夜景

景物:熊咆虎吟、雲、水等

特點:驚心動魄、變幻莫測、光怪陸離

情感:驚異

描述示例

山之夜景:咆、吟、慄、驚、雲、水

夜幕降臨了,詩人耳畔迴響著從山谷傳來的熊的咆叫聲,龍的吟嘯聲。巨大的聲響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巒都在發抖。此時,天氣也急劇地變化,黑沉沉的雲天像要下雨,濛濛的水面上升騰起煙霧。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聲有色,恰似一個光怪陸離的神奇世界。

洞天仙境

景物:建築陳設、仙人的衣著舉止、鳥獸的吹打駕車

特點:輝煌燦爛、聲勢浩大、熱鬧非凡

情感:驚歎不已,興奮愉悅

描述示例

洞天仙境

青空寥落,深不見底,金銀臺上,日月照耀,金碧輝煌。神仙排雲而出,身著雲霞般華美的衣裳,乘清風,紛紛而來。虎是百獸之王,在這裡鼓瑟,鸞是鳳凰,吉祥之鳥,這裡拉車,仙樂陣陣,車聲轔轔。眾仙像麻束一樣列隊立在金銀臺上。詩人神遊八極之表。極盡想象,極盡浪漫。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夢醒後的感慨,然後引導學生加以總結。

①“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生無常的傷感。

②“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尋訪名山,寄情山水,逃避現實。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積極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歸自然之情。在現實的惆悵中,他終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選擇了騎鹿遠遊,娛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悵。

3.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詩人的情感,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①作者為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課件展示相關背景,小組討論並引導學生回答)

得出結論:

夢中仙境象徵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醜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後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後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②你覺得李白是真想騎鹿遠遊、別君去兮永不還嗎?你怎麼看出來的?(小組討論並回答)

得出結論:

“且”,暫且遠遊,並不想放棄自己的壯志。實際是含蓄透露了對現實的不滿,不願侍奉權貴,表達了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

置身詩境,我們會發現,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體現了詩人所羨慕的人格形象嗎?富麗堂皇,超脫塵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詩人對世俗生活的超越,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嗎?抒情主人公最後發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為夢中圖景心旌激盪的結果嗎?我們知道了,詩人對壯麗奇偉的崇高美的嚮往,正是因為人生征途的激情的驅動,雖然有苦悶,但洋溢著熱情!詩歌也由此氣勢流注,奔放飄逸,形成了內在強大的精神力量。

4.小結勵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太白的詩寫在天上,飛翔的生命掛在懸崖。”既然現實是灰暗的,就在心靈的天空飛翔。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塊聖地,安放自己的靈魂;我們需要時刻對生活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為,這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目的:一是讓學生對詩歌情感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再就是激勵學生面對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揚樂觀的人生態度。)

五、佈置作業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解讀課後李賀詩歌《夢天》,把握詩人思想情感。(目的:通過實踐,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詩歌鑑賞方法,學以致用。)

六、板書設計

夢遊天姥吟留別

景物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特點

情感

積極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