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1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後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最後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徵的印象。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班有40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教學目標

1.經歷操作毛線的過程,知道線有直線與曲線之分。從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

2.在觀察比較中掌握三種線的特徵。

3.體驗點與線,線與線,線與面的關係,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徵。

難點:建立直線,射線。線段的模型。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錶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並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整時的認讀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會看鐘表上的時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鐘面、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猜一猜。

課件出示:先發出鐘錶走的聲音,然後出現分針、時針,接著依次出現1~12的數字,最後形成鐘面。

師:這是什麼聲音?

板書:鐘錶。

2、說一說。

(1)鐘錶有什麼作用?

(2)你瞭解鐘錶的哪些知識?

設計目的:利用課件初步熟知鐘面的組成部分,為後面製作鐘面做好鋪墊,通過學生自由發言,加強鐘面與生活的聯絡,同時方便教師瞭解學生掌握鐘錶知識的程度,並以此作為調整課堂教學思路的主要依據。

二、自主探索

1、製作鐘面。

師:想認識鐘錶得先了解鐘面,你們想做一個嗎?

(1)(指著大螢幕)請同學們先觀察鐘面上有什麼,再在小組中討論做鐘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組同學開啟時鐘爺爺的禮物(一個畫有格子,但沒有寫數字的鐘面,一枝彩筆,一個按鈕,沒有給學生時針和分針。)

(3)小組合作製作鐘面。

學生產生質疑:時鐘爺爺給的材料不能製作鐘面。

師:還差什麼呢?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請每個小組派代表到老師這裡來取時針、分針。

(學生活動)

2、介紹鐘面。

師:誰願意把你們組做的鐘面介紹給大家。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

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格組成一個漂亮的鐘面。

(課件中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格分別閃爍)

設計目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動手、觀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觀察已有的鐘面模型改為小組合作製作鐘面。在製作時我又有意不給學生時針、分針,設定障礙,讓學生體會時針、分針在鐘面中的重要性,也潛伏這節課的重難點,認識整點時刻和時針、分針有密切關係。

3、認識整點時刻。

(1)學生嘗試撥鍾。

師:現在請你們在小鐘面上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

選3個撥整點時刻的`學生上講臺。

a、請他們把撥好的鐘面放在實物投影上。

b、再請這些學生分別給同學們說一說撥的是幾時,是怎樣撥的。

師:剛才這些同學說得真好,他們說×點、×點、×點是生活用語,在數學中我們說×時、×時、×時。

板書:×時、×時、×時。

師:這些時刻都屬於整點時刻。

(2)觀察比較。

討論:小組同學一起觀察、討論這三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指著什麼數。

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得出認識整點時刻的方法。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教師把3個鐘面上的分針添上紅色,再次提醒學生注意整點時刻的分針指著12。)

(3)練習。

a、教師撥時刻,學生指認(4時、9時)。

師:9時,你一般在幹什麼?

b、學生撥時刻。

請學生撥出上午上課的時刻和下午上學的時刻。

師:你們遲到了嗎?

師:看來大家都很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

c、同桌同學互撥互說。

設計目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在鐘面上撥出喜歡的時刻,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然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認識整點時刻的方法,來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4、認識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法。

(1)出示:7:00。

師:你見過這種時間嗎?認識嗎?你在哪裡見過?

師:這是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法,叫電子表示法,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種電子表示法是怎樣表示7時的。

小結:在兩點右邊寫兩個0,左邊寫幾就是幾時。

(2)練習。

你能把黑板上的×時、×時、×時用電子表示法表示嗎?

(集體訂正,做對的同學請畫面小紅旗表揚自己)

三、綜合運用

1、找朋友。

課件出示:遊樂場的草坪上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在玩找朋友的遊戲(配上找朋友的兒歌)。

動物們分別戴上上面的鐘表頭飾。

師:請同學們幫小動物找找好嗎?頭飾上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2、看錶演。

課件出示:小猴去看海獅頂球節目,來到表演館門口被大象伯伯擋住,大象伯伯說:“小猴,要過1個小時才開始。”小猴看看手錶。

師:你會認小猴的手錶嗎?這時的時刻是多少?你知道海獅頂球節目開始的時間嗎?

師:小猴和你們一樣聰明,10時他準時來到表演館。那我們就和小猴一起觀看海獅頂球吧。

(課件展示海獅頂球)

3、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圖”。

a、小組合作。

每組發一張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圖(教科書)。

要求:小組合作分別給每幅圖配上相適宜的時間,為小明合理地設計一天。

b、集體評價。

哪個組安排得最合理。

師: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設計目的:學生經過自主探索這一環節後,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一些具有坡度的題目,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並配上有趣的動感畫面,增強學生的解題興趣。特別是為小明設計一天的時間安排,讓學生感受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幫助學生養成合理安排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設計目的:讓學生體驗收穫的喜悅,這是學生健康情感發展的基礎,師生在交流中共同享受學習的樂趣。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3

教學內容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教材35頁—36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能力目標:在創設的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學媒體

視訊、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匯入

出示圖片《看圖講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為什麼會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嗎?

學生討論、彙報。

二、學習新知

1.數學活動

在紙上任意點兩點,用線聯接它們,量一下它們的長短,比較一下誰最短?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後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圖片《看圖回答問題》

(1)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

(2)你估計小明到學校走哪條路?為什麼?

指明幾個學生回答圖中的問題,並說明他們的理由。

3.量一量

學生獨立完成36頁的“量一量,從A到B的三條線中,哪條線最短”。

學生彙報結果。

4.看一看

觀看視訊《公理(線段最短)》。

師生共同出結論: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師提出距離的概念: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5.做一做

問題1.河道長度

如圖《河道長度》,把原來彎曲的河道改直,A、B兩地間的河道長度有什麼變化?

問題2.九曲橋

如圖《九曲橋》,公園裡設計了曲折迂迴的橋,這樣做對遊人觀賞湖面風光有什麼影響?與修一座筆直的橋相比,這樣做是否增加了遊人在橋上行走的路程?說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師鼓勵學生試著舉出類似的例子。師生共同討論。

三、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教材36頁“練一練”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平面圖形——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指導學生學會用直尺畫角。

3、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導學生注意從數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直尺、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憶形,引角。

1、回憶再現學過的幾何圖形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圖形,你會辯證嗎?(課件依次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2、試擺小棒引入新課

你會用小棒擺三角形嗎?桌上有3根小棒,看誰能最快地擺出一個三角形。

請大家在擺好的圖形裡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後看看桌上的這個圖形,有誰認識它?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二、找角

1、學生尋找身邊物體表面上的角。

請同學們仔細地找一找,看看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先說給同桌聽聽,再舉手說給全班同學聽。(讓學生說)

2、教師示範指角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幾何形狀。

大家剛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體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這就需要我們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師也找到一個角(出示一塊三角板),它有許多的角,老師指的其中的一個,請認真看老師是怎麼指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在我們數學中的角,它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大家想知道嗎?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體驗角的抽象過程。

剛才我們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現在老師就把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來。(教師描出三角板其中一個角)

現在老師把三角板移開以後,留在黑板上的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圖形呢?(移開三角板)像這樣的圖形,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

2、課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物體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狀是一個角。比如:房子的頂部,五星紅旗,剪刀張開的這部分形狀是一個角,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圖形也是一個角。(課件演示實物的角到數學的角的抽象過程)。

四、學角,畫角

1、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徵。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誰來指指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學習畫角,強化角的特性。

我們已經知道角是個怎樣的圖形,為了更好地認識它,我們還需要學會把它畫出來。

想想,畫角的時候,要畫什麼?

請大家翻開書看看例題2是怎麼說的,想想例2那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想好的,可以自己試著畫一個角。

剛才同學們都畫好了,現在老師也想畫個角,但老師想請全班的同學一起來幫老師畫好這個角,願意嗎?

(1)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用什麼工具才能畫好角的邊?從哪裡開始畫?

(3)另一邊怎麼畫?誰來幫老師擺尺子?

(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看完老師和大家畫的這個角,如果覺得剛才自己在畫角的過程中有什麼不滿意的同學,現在可以再畫一個。

五、演示,擺角

1、演示角從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銳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裡的這個角,請同學擺一個跟老師這個角差不多的,你會擺嗎?(點選課件)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直角,再讓學生擺直角。(點選課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鈍角,讓學生擺。(點選課件)。

剛才我們造出了三個角,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誰發現這三個角有什麼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們覺得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說說你們的理由。

:一號角最小,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小;三號角最大,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大。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師生操作活動角,進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學生用活動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個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師造出一個這麼大的角,你們要造一個比老師這個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擺角指角,深化角的認識。

請每個同學都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一個有角的圖形,然後在圖形中找到角,並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

六、議角,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習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課大家表現都非常好,老師想用一個“√”來大家的表現,這個符號裡有角嗎?其實角就在我們身邊。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5

設計說明

1、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教學設計的匯入階段讓學生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線,探究階段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這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線段、射線、直線有了探究的慾望。

2、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只有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學生才能對知識理解的更深刻,記憶的更紮實。本課時的設計重視讓學生動手實踐,主動獲取知識。如在感知三種線的特徵的過程中,讓學生畫一畫;在拓展延伸中,讓學生實際做一做,試一試。這些設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進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木板、圖釘、硬紙條

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裡有線嗎?

(黑板邊、書本邊、鉛筆盒的邊……)

師:很好,看來你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線中,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在數學中也一樣,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直的線。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事物引出線,讓學生感受線,並能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中的直線、射線與線段。

2、情境創設,初步感知

(1)認一認。

1)感知直線。

①創設情境,感知直線的兩端可以無限延伸。

(課件出示金箍棒情境)瞧,你們知道孫悟空手中的寶貝叫什麼嗎?(金箍棒)

激趣:誰來說一說金箍棒有什麼本事?

(抓住金箍棒可以無限變長的契機進行下一步提問)

提問:(課件展示金箍棒向兩端延伸的情境)金箍棒向哪個方向延伸了?

金箍棒仍然在不斷延伸,你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嗎?為什麼?

②找一找。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課件出示教材16頁三幅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你覺得哪種事物具有和金箍棒一樣的特性?

設計意圖:藉助神話中的金箍棒引出直線,讓學生形象地感知直線的特徵,加深對無限延伸的理解,讓學生對直線形成直觀感受。

2)感知射線。

師:鐳射射出的光線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和地平線一樣嗎?

(不一樣,鐳射發射出的光線向一端無限延伸)

師:你是怎麼表示出只向一端無限延長的線的特點的?

(把線的一端堵上,另一端不堵)

3)感知線段。

思考:地平線給了我們兩端無限延伸的感覺,那斜拉橋上的`牽拉繩給你的感覺又是怎樣的呢?它的長度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斜拉橋上的牽拉繩的長度是固定的,不能延伸)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和斜拉橋上的牽拉繩一樣長度固定的事物嗎?

(一根小棒、數學書的邊、黑板的邊……)

(2)畫一畫。

提問:你能試著把這三幅圖中的“線”畫在紙上嗎?

(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導學生聯絡上面的交流收穫,大膽地畫一畫,自主抽象出幾何圖形)

設計意圖: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感知各種線的特徵,使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3、合作探究,深入學習

(1)教師揭示三種線的名稱。

教師在學生認識三種線的基礎上,先組織學生寫一寫,再讀一讀。

(2)比較三種線的異同。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認識質量單位噸,感知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1噸=1000千克,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猜想、推理、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噸的質量觀念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二、目標分析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素材,聯絡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噸是個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學中組織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1噸。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推理方法去感知1噸有多重,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教學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位的換算,讓學生根據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關係進行推理,展示學生思維過程,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能熟練運用1噸=1000千克,正確進行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學生自己準備的1桶水、1捆書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小朋友們喜歡去動物園玩嗎?你們都喜歡什麼動物,來看看大家瞭解這些動物們有多重嗎?(課件出示以下動物圖片)

一隻鸚鵡大約重35()。

一隻小兔大約重3()。

一隻東北虎約重350()。

一頭大象約重5()。

鸚鵡、小兔、東北虎的體重為什麼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這裡大象的體重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還合適嗎?

大象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舉例說明。(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課件出示課本例7)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用符號“t”來表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接下來在用千克表示比較重的物體質量是否合適時,引起學生已有認知的衝突,產生用新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的需要,引出質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1)思考:1噸有多重?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

(2)(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1噸=1000千克。

(3)(出示圖片)一隻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隻北極熊約有()千克,也就是()噸。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使學生認識噸確實是一個比千克大得多的質量單位。

3.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1)共同體驗1噸的重量。

每小組準備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導學生推算多少袋有1噸。(課件演示100袋是1噸)

(2)分組活動,感受1噸的重量。

①每小組可以準備一桶水、一捆書、一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學親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過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量是1噸。

④分組彙報結果。

(3)課本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通過推算得出結論。例,兩頭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共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後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千克3000千克=()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交流後,彙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做一做。

一隻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噸。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1題。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課本第3題。

學生根據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係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一單位。

(4)課本第4題。

引導學生髮現“1000千克的機器,已經是1噸了,和它同車的機器質量不能超過1噸”。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質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並能在有關質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課本第5題。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學生總結,進一步回顧和反思本節課所學知識。運用噸的知識的數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國小數學線的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藉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與聯絡,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與線段、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徵,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裡有線嗎?(黑板邊、書本邊、鉛筆盒的邊……)很好,看來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線中,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在數學中也一樣,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直的線。(板書:線的認識)

二、探索活動,獲取新知

1、 認識直線

同學們,筆直的線裡也學問!

電腦出示鐵軌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中畫的是鐵軌,鐵軌很長,筆直的鐵軌,一眼望不到頭,像這樣兩端可以無限延長,沒有端點的線,就叫做直線。

(1)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直線

(2)說一說 (直線有什麼特徵? 直 沒有端點 無限)

2、認識線段

電腦出示馬路中的斑馬線,引導學生觀察

馬路中的斑馬線大約有多長?(師:不管是幾米,他都有一定的長度,都可以度量出來,像這樣的線叫做線段,它是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你能不能畫一條線來表示它?

(1)畫一畫

(2)說一說 (線段有什麼特徵? 直 兩個端點 有限)

3、認識射線

電腦出示夜景圖,學生觀察

師:這是一條什麼線?你什麼時候見過?它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由的說說)

你能畫一畫嗎?

(1)畫一畫

讓學生嘗試畫射線

(2)說一說 (射線有什麼特徵? 直 有一個端點 無限)

4、比較三種線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圖形 端點個數 延長情況 與直線的關係

直線 沒有端點 向兩端無限延長

線段 兩個端點 不能延長 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個端點 向一端無限延長 是直線的一部分

5、認一認、說一說

(電腦出示各種直線、線段、射線)

6、線的讀法

(1)直線 一條直線有兩種讀法,可以讀作直線AB,也可以把字母倒過來讀作直線BA。如果用一個小寫字母l表示直線,它還可以讀作:直線 l

(2)線段 請你猜一猜,這條線段該怎麼讀?A B

(3)射線 誰來試一試,讀出這條射線 ( 射線只有一種讀法,它的讀法是從端點讀起。)

思考:“射線BA”和“射線AB”有什麼不同?(射線AB:端點是A,向B點無限延伸 射線BA:端點是B,向A點無限延伸)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本第17頁的試一試第一題(小結:經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闖三關

第一關:填空

(1)______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它沒有端點

(2)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叫做 ______

(3)_______只有一個端點,它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第二關:數線段

第三關:從A點到B點,哪條路線最近?(課本試一試第2題)

(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線的知識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