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生活經驗/列表

《分數的意義》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數的意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的意義》教案(精選15篇)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

分數的意義

1、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理解有關單位“1”的數學內涵,進而揭示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伯含義。 認識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觀察分析,比較法,小組交流學習法

主題圖的放大圖,學生自備20根小棒

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1)展示主題圖

(2)讓學生說出從圖中獲取的主要資訊

(3)揭示課題

二、師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創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間,我們的傳統習俗是閤家分享一塊大月餅,喻示閤家和美,團圓之意。小華一家也不例外。(示圖)

他告訴我們什麼?我分得這個月餅的1/4

誰能告訴大家,這裡的1/4是把()看作一個整體呢??

2、小紅家買的是盒裝月餅,每盒8個,她說:我分得這盒月餅的1/4。誰知道小紅所說的1/4是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呢?

分析一下他倆得到的月餅,你們發現了什麼現象?有什麼問題嗎? 小組交流,再全班反饋

(二):教學單位“1”、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

1、關於單位“1”

學生小組交流“議一議”

師讓學生小組“議一議”的3個情境,全班反饋(師對應板書)

歸納:一個物體或是由許多物體組成一個整體,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觀察板書內容,體會這裡單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對應的分數的實際意義。(可以同桌交流)

2、關於分數的意義

理解了什麼是單位1的量,我們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單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況反饋

歸納分數的意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先說,再對照書上的概念進行鞏固。同時板書:分數

說一說,議一議,上面分數的實際意義

課堂活動:說一說生活中的分數;畫一畫(書上的第2題)

3、關於分數單位的認識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又叫做這個分數的單位。 讓學和舉例說一說:

再議一議:分數單位與分數什麼有關係?(分母)

三、全課總結

1、反思與質疑

本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內容,說說自己的理解。再針對主題圖的情境試述其中各分數的實際意義。

2、還有什麼疑惑的,或者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師生共同梳理

單位“1”——分數——分數單位

四、佈置作業

課本第25~26頁1、2、3題

分數

單位“1”:??

分數的意義:??

分數單位:??

單位“1”——分數——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教材第45—46頁)

教學目標:

1、瞭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意義。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提問:

(1)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3個)

(2)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2/1)

2、以2/1為例,說說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揭示課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得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產生及意義”(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預習新知。讓學生自學教材第45—46頁的相關內容,學完後完成“自主學習”相關習題,並記錄疑問。習題如下:

(1)7/1、9/2、5/3各表示什麼意思

(2)填空

①小陳的媽媽買了5個蘋果,每個蘋果是蘋果總數的()

②小青的媽媽買了一盒餅乾,裡面有12塊,每塊是這盒餅乾的()

③127的分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自我檢測。組織學生互相檢查,並交流問題。

3、引導學生尋疑質疑。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並適當進行點撥,收集學生比較集中的問題,然後解答。

三、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並展示探究結果。

1、教師出示知識點對應的練習,強調獨立完成。習題如下:

(1)填空。

①把15個草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些草莓的(),其中3份是這些草莓的()。

②72裡面有()個71、154裡面有()個151。

(2)小佳計劃7天看完《米老鼠學數學》這本書,平均每天要看全書的幾分之幾?5天能看全書的幾分之幾?

2、組內交流自己的結論。

3、教師抽查2—3個小組發言並評價。

4、教師歸納總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四、課堂基礎過關訓練。

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的第3、4、5、6、7題。集體訂正。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分數的產生及意義

一個物體

一個計量單位

一個整體→單位“1”

一些物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使學生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知道一個分數的單位。

(三)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的意義。

(二)單位“1”的理解。

教學用具

投影片,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答下面各題:(2~4題用投影片)

(1)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兩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這塊月餅的多少?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陰影部分。

(3)哪個分數表示圖中“( )”部分?

2.教師:觀察上面(1)~(3)題的答案,都不是整數。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就需要同一種新的數,即分數來表示。以前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繼續研究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1.分數的意義。

(1)依次出示教材84頁第一組圖中的三幅圖。

①把糕點圖貼在黑板上,用彩條把它平均分成兩份。

教師:請觀察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說一說把誰拿來分?怎樣分?分幾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圖紙貼在黑板上。

教師:請說一說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學生口答後補充板書)

引導學生說出:把正方形紙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佔1份,陰影部

③貼出線段圖。

教師:我們把上面各題中平均分的一塊糕點,一張正方形紙,一米長的線段,都叫做單位“1”。

(2)投影出圖。教師:有4個蘋果,把它平均分4份,圖上如何表示?(學生在投影圖上用虛線表示。)

教師:①圖上表示把誰平均分?誰是單位“1”?②1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③3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投影出題,學生討論。)

(因為蘋果的總數是單位“1”,把它平均分4份,1個蘋果是1份,是

投影出圖。

教師:有6只熊貓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樣分?誰做單位“1”?每份是多少?幾份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出:

教師:從上面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若干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貨物,一個班的同學等等。總之,把誰平均分,誰就是單位“1”。

教師:單位“1”與自然數1有沒有區別?

學生討論後老師小結:自然數1是一個數,它只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如一本書,一位同學,一支筆,一道數學題等,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的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誰平均分的整體。

(3)教師:請同學們看看板書的這些分數,誰能說一說究竟什麼叫分數?

學生討論概括後老師板書:(或貼小黑板條)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口答練習:(投影片)

什麼?各以什麼為單位“1”?

位“1”?

2.認識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

(1)請學生在板書的分數中任意選一個分數,指出它的分子、分母,並說明它們各表示什麼?

(2)教師板書分數,請學生說一說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麼?學生口答後教師板書:

教師:表示其中1份的數?

小黑板條:分數單位。)

練習:請說出下列分數的分數單位,並說出它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三)鞏固反饋

1.課本86頁做一做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2.課本86頁做一做(下)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師分別取出2根,4根,10根粉筆,請同學分別說出它們的

教師彙總:單位“1”的數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樣多的份數後,其中每份數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課堂總結與課後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的意義。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

3.作業:課本87頁練習十八,1,2,3,4,5。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一部分練習。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對國小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單位“1”這個概念的理解上進行了微調,將原先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幾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看作單位“1”這項內容調整為比較符合認知習慣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通常用單位‘1’表示”。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通過分數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分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五、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會加減簡單的同分母分數。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經歷整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他們從中獲得感悟,促使其主動參與建構。

六、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以構建主義基本理念為依託,注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分數的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了比較完整的建立起分數的概念,利用孩子們在三年級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提供平臺讓學生舉例說明分數的含義,讓學生在合作、探

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找到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與把一個物體平均分之間的內在聯絡,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並強調了單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實驗課本,第十冊,分數意義。

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分數意義,通過兩個分數比較大小,深化學生對分數單位的理解。

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進一步理解分數單位。

難點:(分數單位和分數單位的個數都不同的分數進行比較。)對分數單位的

深化認識。

教學過程:

1.複檢

(1)前面我們對整數的小數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們研究整數和小數這部分知識,

關鍵的一點是什麼?(數位、計數單位、進率)整數從右邊起的前三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麼?

(2)我們知道整數和小數都是十進位制的數,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十進位制”的?

小結:今天我們就在這個基礎上來研究分數。[板書:分數]

2.新授

第一層:理解分數意義,初步理解分數單位這個概念。

出示 、

(1)看到 你能想到什麼?(以 為一份有這樣的2份)[板書: ]

(2)“ ”表示什麼?[板書: ]這兒(指 後面)應該寫什麼?( 、 )

(3)第二排的數都表示的是幾份?(一份)

(4)第二排的數與第一排的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5)什麼是分數單位呀?

(6)分數單位與“1”之間有什麼關係?

小結:既然同學們對分數單位這麼感興趣,我們這節課就重點來研究一下分數單

位。

[評:緊扣重點,採用對比的方法,加深學生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第二層:分數單位相同,分數單位的個數進行比較

出示

(1)我們觀察一下這兩個分數有什麼特點?(分母相同)不說分母相同,還可以怎樣說?(分數單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也就是什麼相同?(每份相同)[學生回答時注意前提條件]

(2)這兩個分數的每份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我們看看這兩個分數表示的大小相同嗎?能不能比出大小?

(3)我們除了對這兩個分數進行比較,還可以怎麼樣?(加減)

(4)進行加的結果是多少?( )12是怎麼來的?什麼沒變?(分數單位)什麼相加了?

(5)減的結果是什麼?( )誰減誰?“2”是怎麼來的,同樣是什麼沒變,跟加法的道理一樣不一樣?

(6)在加減的過程中分母為什麼沒變?為什麼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

出示

問:這兩個分數可以怎樣?(比較、加減)

[也可將這兩個分數與1進行比較]

小結:這兩組數,分母都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在分數單位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有什麼規律?

[評:1.分母相同是外在的表面現象,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到分母相同,就是單位“1”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每份相同)這樣,就在“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中抓住了實質。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比較大小的方法,更進一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又為學習分數的計算奠定了知識和思維的基礎。

2.讓學生充分說理,每一個設問都給學生提供了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如: 和 ,分母相同,說明單位“1”相同,分數單位相同。在分數單位相同的情況下,5個 比7個 小,所以 < 。這種嚴密的邏輯論述,體現出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培養創造思維的基礎。]

第三層:分數單位的個數相同,分數單位的大小進行比較

出示

(1)分母還相同嗎?(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單位“1”相同,取的份數也相同。)

(2)誰大?( )5比7小,為什麼 反而大呢?

出示:

問:觀察這個分數有什麼特點?請你判斷一下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小結:當單位“1”相同的情況下,分的份越多,它的分數單位就越小,分的份

越少,分數單位就越大。剛才我們研究了兩組很有規律的分數,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繼續看。

[評:在分數單位比較的過程中,深化的分數單位的理解,為後面的分析推理提供依據。]

第四層:發散思維的訓練,深化對分數單位的理解

出示:

問:我們觀察一下這兩個數,有什麼特點?(分數單位與分數單位的個數都不同)有沒有相同的?(“1”相同)“1”相同,分數單位不同,所取的份也不同。能不能進行比較呢?討論一下。(可先將 與 進行比較,或 與 =1進行比較,再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或與“1”的一半進行比較)

出示

問:這組分數同樣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看能不能向剛才這種方法一樣比較一下。(先將 與 進行比較)

小結:我們剛才比較了兩個分數的大小,而且當分母相同的情況下,還可以把兩個分數直接相加減,無論是比較還是加減,我們研究的關鍵的一點都是什麼?(分數單位)

[評:發散思維的活動方式是分散的、輻射的、昊散式的發散思維的訓練,目的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使思維更活躍,在培養學生創造思維中起重要作用,教師設計的三組題,為學生創設了各顯其能,施展才華的條件,學生大膽地衝破思維的侷限性,從不同角度,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思考、想象、分析、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如:①因為 > 所以 >

②因為 > 所以 >

③學生大膽設想,都轉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較,等等。

學生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來源於對概念理解的深刻性,這種“一題多解”、“求異思維”的能力,是學生已具有創造性學習能力的體現。]

第五層:通過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進一步認識分數單位,在這當中滲透分數單位與單位1之間的關係。

出示

(1)這個分數和我們前面研究的分數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比分母大,這樣的分數叫假分數。(真假的假)那麼我們前面研究的這些分數分子都比分母小,你們說,這些分數就應該叫什麼呀?(真分數)

(2)分子比分母大說明什麼?(這個數比1大)

(3) 我們就可以看作幾部分?

(4) 和1 的大小一樣不一樣?我們就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

小結:這兩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一樣嗎?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絡?(討論)

[評:通過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進一步認識分數單位,滲透分數單位與單位“1”之間的關係。這裡運用觀察、比較、適時的討論,學生對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有了正確的認識。]

3.質疑

4.總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分數單位在分數這部分知識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這一知識我們研究得透,對於我們今後研究有關的知識會有很大的幫助。

七.板書設計

八.反思:

本節課結構嚴謹,重點突出,始終給基本概念“分數單位”以中心地位,知識呈現過程清晰,過程設計符合兒童認知。

以“比較分數大小”這一知識為載體,把“分數單位”這一核心概念挖掘來,在不斷的深化和擴充套件中,學生既學了知識又為後敘知識做好鋪墊,同時促進了學生思維質的發展。

教師語言簡練,設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增長了能力,在生生相互溝通中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知識,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3、學生知道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某一個量是整體的幾分之幾。

4、理解並掌握分數單位。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單位“1”,知道一些物體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整體。

教學流程預設:

一、複習引入

1、出示3/4,“認識它嗎?”

2、介紹分數的出現:當人們在測量、分物或計算中不能剛好得到整數結果時,常常用分數來表示.

3、分數相關知識回顧:大家都瞭解分數的哪些知識?

(1)、怎樣讀分數

(2)、分數各部分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3)、怎樣寫分數: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寫一個你喜歡的分數,寫完後同桌間互相讀一讀,並說說其各部分的名稱。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深入的瞭解分數。

二、新授

(一)、探索分數的意義

師:首先,讓我們來創造幾個分數吧!請你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來表示一個分數,獨立完成後組內成員互相說一說(每個人都必須說):

(1)、你創造了哪個分數?(2)、這個分數表示什麼含義?

(學生交流,教師參與)

1、班內討論交流

師:誰願意來介紹你所創造的分數?

生:若干,介紹。

(教師提問:一個物體:

①你創造了哪個分數?表示什麼含義?<建立模板>

②分子、分母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麼分數來表示?

一些物體:

①同“一個物體”的3個問題

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5/6是幾枚釦子?

③3枚釦子可以用哪些分數來表示,分別說說它們的意義。)

<用彩筆表示你是怎麼分這些物品的,滲透“整體”概念>

2、例子分類,總結

師:大家說的都很不錯。剛才我們創造了很多分數,下面我們來給這些物品分分類。

生:一個物體;一些物體。(教師引導:老師是這麼分的,誰能看出我分類的依據?)

師:剛才大家在展示的時候,很多同學在用到一些物體的時候,用彩筆把所有物體都圈起來了,那為什麼只有一個物體的時候我們一般都不圈呢?

生:把它們看作是一個整體。

師:我們發現,無論是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教師慢慢出示,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

這就是分數的意義,也是這節課重點要學習的內容。

(揭題,全班齊讀)

師: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因此,分數的意義也可以表示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我們思考一下,剛才同學們舉的這些例子,分別都把什麼看作單位“1”?

生:......

師:在我們身邊的一些物品中,可以把什麼看作是單位“1”?

生:......

師:所以說,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

3、練習

課本P62做一做(本題把什麼看作是單位“1”?)

(二)、分數單位

1、閱讀“課本P62做一做”下面一段話,並回答其提出的問題。

2、什麼叫分數單位。

3、“課本P62做一做”中所出現分數的分數單位,其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4、同桌間互相說說上課一開始所寫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其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三、練習鞏固

課本P631、2、3

(1、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

(2、把什麼看作單位“1”?

(3、分數單位是什麼,其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4、3/8表示幾個月餅?4個月餅可以用什麼分數來表示?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關於分數的哪些知識?

生:......

板書:分數的意義

把一個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用分數表示。

一個長方形433/4

一個圓211/2

5支鉛筆522/5

12枚回形針622/6(1/3)

6枚釦子655/6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

2、感受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實踐中產生的,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

2、瞭解分數單位,並會找分數單位;

三、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小棒、一米長的繩子、小正方體、長方形紙等。

四、教法學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出示,這個分數讀作?你能說一說它各部分的名稱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數的相關知識,板書“分數的意義”。

(二)課堂新授

1、介紹分數的產生

生活中,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初步感知:

PPT出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如果這樣把一個餅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嗎?為什麼不可以?因為沒有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強調在談到分數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平均分。

3、活動一、動手操作,再認識

(1)準備。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不同的學具,(出示學具)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學具通過折一折、分一分、擺一擺等方法,表示出嗎?找同學為大家朗讀活動要求。

(2)小組活動。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彙報展示。你能表示出一張紙的嗎?4跟小棒的應該如何表示?你還用什麼表示了?

(4)總結,認識單位“1”。剛才我們都是把哪些物體平均分的?像把一張紙平均分我們可以說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把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我們可以說成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把4根小棒、八個小立方體平均分,我們可以說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介紹這個單位“1”同我們之前學過的1不一樣所以要加引號。

4、活動二、聯絡實際,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

(1)你舉出用單位“1”表示一個物體的例子嗎?你能舉出用單位“1”表示一個計量單位的例子嗎?你能舉出用單位“1”表示一些物體的例子嗎?總結,單位“1”可小可大,自然界中小到一粒塵埃,大到整個宇宙都可以用單位“1”表示。

(2)動手操作,加深理解。老師這裡也有一個表示的作品,露出來的部分佔一個整體的,你能畫一畫,並說一說整體是怎樣的嗎?說一說,你能說一說你是如何畫的?這裡的把誰當做單位“1”?你畫的部分應該用哪個分數表示?

5、活動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大家都理解、的含義了,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分數嗎?PPT出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分數,簡言之,先分後數,分什麼?數什麼?我們一起來感受下吧。把十個圓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2)活動。你能任意寫一個分數,並和同桌說一說你寫的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嗎?抽籤決定第幾小組給大家分享自己寫的分數。教師板書。

6、認識分數單位

整數有計數單位個、十、百、千等,分數也有計數單位,分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呢?請看大螢幕,“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以為例,把單位“1”平均分成5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是,所以的分數單位是。舉例練習。

(三)生活中的分數

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PPT出示:據統計五三班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你能說一說這裡的所表示的意義嗎?五三班在午託班吃飯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你能說一說這裡的所表示的意義嗎?人從小到大,身體的比例一直在變化,新生兒的頭長占身長的,5歲時頭長占身長的,成年人的頭長占身體的。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已經知道了什麼?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五)練習鞏固

接下來我們來檢測下大家的知識掌握情況。

1、填空

(1)表示把x平均分成x份,取其中的x份。

(2)說出下面各數的分數單位。

xxx

(3)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分數。

xmxm

二、判斷。

(1)把一堆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佔這堆蘋果的。x

(2)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佔全長的。x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你還有什麼疑惑?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60—62頁的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一1—3小題

【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使學生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過程,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在操作活動中建構分數的意義。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與同伴合作學習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瞭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展示領袖學生在課堂上的風采,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教學重點】

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並認識分數單位

【教學難點】

能比較透徹的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例1的圖片

【教學流程】

一、啟用舊知,創境引題

(1)、口算:

0.75÷15=0.4×0.8=4×0.25=0.36+1.54=1.24 -0.46

1.01×99=420÷35=25×12=135÷0.5=1 ÷ 2 =

(2)、引導回憶,

出示“真假讓你辨”。(認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用手勢表示。)

① (—)的'分母是3,分子是2,中間一條橫線叫分數線。(  )

② 媽媽把一塊餅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 — )表示。(  )

交流討論第②題並引出“平均分”。

小結:只有“平均分”了,才能用分數來表示。“平均分”是產生分數的前提條件。進而出示“平均分的餅圖”並讓學生試著用完整的語言來說一說平均分的過程。

(3)引題匯入:同學們對分數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想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來認識分數。(板書:分數的意義)

(評析:《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分數的意義” 這一概念時,我注意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用領袖學生的記憶喚起大多數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全體學生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連結點,讓全體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二、先學後教 感悟提煉 建構新知

1、初步感知與理解

(1)(出示例1)根據每副圖的意思,試著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學生開啟課本到第60頁)先填一填,並想一想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

交流彙報:你認為這些圖中分別是把什麼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幾份?用分數表示的是其中的幾份?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指出:

①一個餅可以稱為一個物體(板書:一個物體)

長方形是一種圖形,也可以稱為一個物體。像這樣,我們可以把一個物體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數。

② 1米長的線段可以稱為是一個計量單位。(板書:一個計量單位)我們也可以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數。

③ 引導思考:最後一幅圖還是一個物體嗎?(不是)這裡是把6個圓看作一個整體,也可以說是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板書: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一分也得到了分數。

(2)揭示單位“1”:

①通過剛才的分一分、說一說,我們發現在表示分數時,被平均分的物件是非常廣泛的。它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為了簡明地表示這個被平均分的物件,我們就用自然數1來表示。這兒的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表示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通常又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②讓學生舉例說一說。這個單位“1”還可以表示些什麼?

③擴充套件對單位“1”的認識:

其實這個單位“1”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除了剛才大家講到的很多例子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大到地球、宇宙,小到奈米、微米都可以看作單位“1”。

④試著說一說剛才例1中的這些圖分別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 ?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呢?

2.引導提煉與概括:

(1) 剛才得到的這些分數,我們都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等等,想一想:還能把單位“1”平均分成9份、10份、100份,甚至更多嗎?

揭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2)關注重點:

你覺得這句話中最容易疏忽的是什麼地方?(師圈出“平均分”)

(3)溝通聯絡:

想一想: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個“平均分成”的份數相當於分數中的什麼?

“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這個取了“其中的幾份”又相當於分數中的哪一部分呢?

3、認識分數單位

揭示:其實分數也像整數、小數一樣有自己的分數單位。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想一想:分數單位就是指什麼?(教師可以結合前面教學中的分數加以舉例。)

(評析: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與輸出的結果,而是通過親歷、通過與學習環境間的互動作用來實現的。”教學中,結合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注意做好學生角色的有效轉換,帶著學生走進“分數”,特別是學生對於“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於是,我又大膽放手讓領袖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而幫助全體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三、展示反饋,豐富感知

1、嘗試說一說(課本第61--62頁“做一做”)

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各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動手試一試

完成教材第63頁的“練一練”:

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先填一填,然後再想一想: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學生操作並交流(略)。

(評析: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分數單位的基礎上,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豐富的學習活動,填一填、想一想、說一說,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地體驗與感受,不僅幫助學生分散了難點,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數感,也在這一過程中更加展示了領袖學生的風采。)

四、鞏固拓展,發散思維

1.先讀出下面的分數,並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a不等於0)

設疑提問:一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多少,是由什麼決定的?

2、嘗試完成練習十一的第4題:“在每個圖裡塗色表示 。”

學生獨立完成後試著讓學生討論與交流:三幅圖都表示( ),為什麼每次塗色桃子的個數卻不相同呢?

小結:由於每次單位“1”桃子的具體數量不同,所以每次需要塗色的桃子的個數也就不同。所以,我們在塗色時要看清楚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具體數量有多少。

3、聯絡生活解決

讀一讀資訊中的分數,並想一想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1)五年級甲班的三好學生佔全班人數的( —)

(2)地球表面大約有(—)被海洋覆蓋。

(3)一個嬰兒每日至少有(—)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4)中國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國家,人均土地面積僅佔世界人均土地面積的(—)卻養活了世界人口的(—)。

4、拓展提高

有12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支鉛筆是鉛筆總數的,每人分得的鉛筆是鉛筆總數的。

討論:說一說為什麼是“(—)”和“(—)”?

小結:這兩個分數都是以“12支鉛筆”為單位“1”,但由於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相應的 1份的數量也就不同。

五、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認識了“分數的意義”,還認識了分數單位。你有一些什麼收穫呢?(學生暢談收穫)

(評析:通過提供豐富的、有層次的一系列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既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又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同時又發展了學生合理的創造意識。)

【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嘗試以下幾點:

一、課堂教學結構能適應並引導學生的學習

課堂教學結構,很多時候都是老師進行精心地設計,幫助學生找準知識的生長點與連結點,促進學生順利地實行知識的遷移。可是,當這些學生長大以後,在面對一個新的問題時,誰去幫他做這件事呢?還是需要他自己去主動調動已有的認知,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連結點。與其讓他們長大以後再去做這件事,還不如現在就讓他們去做?於是,在課堂上,教師儘量不幫學生作預先的設計,也沒有創設多少的情境,而是改變以前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領袖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喚起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學生主動地回憶、交流、閱讀與思考,並在這一過程中讓他們一點一點地感悟學習方法。因為我一直認為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他們終身是有收益的。

二、數學學習活動培養並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怎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邊教學邊思考邊探索,我深深地相信:只有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在創造中學習,學生才會真正地理解知識,同時自身的創造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培養。在教學中,針對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是在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慾望之後,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想辦法讓學生在各種想像、交流、畫圖與操作中去體驗並自覺得出分數的意義。這樣,新知就在學生們不斷地思考與動手中,慢慢地、不知不覺地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同時,學生的學習具有了鮮明的個性與創造性。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做到了多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多給學生一個環境,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多給學生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多給學生一些自由,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多給學生一個舞臺,讓學生自己去演講。

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例項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2個重點問題。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充分發揮領袖學生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領悟單位“1”的含義、進而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人類生活與教學之間的聯絡應當在數學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為此在課前複習的過程中,我設計了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幾種。丟擲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此來產生疑問進入課堂。所以就產生了分數。使學生體驗到分數是因為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數學來源於生活。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會“在表示分數時,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從而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樂學、會學、創造性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課堂上,我把一些問題引匯出來,而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織學習。並且,在課上,充分發揮領袖學生的引導作用,自己走下去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及時為他們解決難題。

總體上講,這堂課還算成功,但是,在教學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少數學生可能對於這一抽象的現象不能很好接受,因此,個別學生可能還摸不著頭腦。如何在以後接手班級時更好的教學好《分數的意義》,還希望同行們能給我一些更好的見意。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73到74頁分數的意義,“練一練”,練習十三1到4題。

教學目標:

1、瞭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分母、分子,認識分數單位的特點,能正確讀、寫分數。

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單位“1”的感知。

教學準備:

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這是幾?(板書“1”)

這裡有1位老師,1位同學,1還可以表示什麼嗎?

我相信你們學了今天這節課以後,對1將會有一個更深刻地認識。

2、揭示課題

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學過分數,今天我們要繼續來學習“分數的意義”。[板書]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1引導學生對1的認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感知,並對學習新的知識產生親切感]

二、新授

1、這裡有三幅圖,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出示書P73的三副圖。(引導學生說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它的……。)

(1)出示月餅圖。提問學生: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 )

(2)出示長方形圖。提問:把這張正方形紙怎樣分?分成了幾份?1份是它的幾分之幾?這樣的5份呢?

(3)出示線段圖提問:把1米平均分成10份,這樣的1份是幾分之幾米?9份呢?

三、探索研究

1、現在請同學把目光集中到課桌上,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啊?

一張白紙,一根1米長的繩子。

2、你們帶了寫什麼材料呢?

(一堆物體)

3、這些材料能不能通過平均分,得到一些分數呢?

4、學生小組交流,分一分並彙報。

[從生活中挑選了一些實物,作為尋找分數的材料,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材料並猜想能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數,然後動手操作尋找分數。展示時重點展示平均分多個物體得到分數的操作過程,讓學生感受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的過程。為抽象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感悟分數就在生活之中。]

5、小結:

以前我們都是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得到了一些分數,剛才你們在分的時候,還可以把許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分數。象這樣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6、 講授例題(多媒體出示)

出示5個桃子提問:這是什麼?

把5個桃子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幾個桃子?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2個桃子呢?

7、出示8片楓葉問:把8片楓葉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個泥人?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6片楓葉呢?

8、結合前面分得的分數,揭示分數的意義。(板書)

9、複習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含義。(小組討論)

9、看書P74的概念。

10、做書上練一練。請兩位學生回答。

11、總結,評價。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找分數,在已經建立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歸納分數的意義,不強調死記硬背,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接著引導學生看書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課堂實踐

現在我們一起來闖三關。(網路教學)

1、第一關,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第二關,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不對?

3、第三關,根據給出的分數在下面各圖中畫出陰影部分。

4、勇闖三關後,我們一起來進行自我檢測。請同學和你的同桌之間說一說這個分數在句子裡所表達的意思,需要幫助的同學可以尋求電腦的幫助。

5、下面我們要來繼續衝關,請你來看一看,哪些話中存在錯誤呢?

6、同學們做得都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遊戲。請你們拿出10粒子。

請你擺出它的1/2,是多少粒?12粒棋子的1/2,是多少粒?為什麼同樣是1/2,而你們有不同的答案呢?(單位“1”不同)

請你們表示出12粒棋子的1/2,1/3,1/4,1/6,是多少粒棋子?為什麼單位“1”相同了,而你們的結果不同呢?(平均分的份數不同)

[讓學生體會分數的意義,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地位。]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下一節課我們繼續來深入研究。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三第4題。

六、回家作業

練習冊

七、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60-62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理解有關單位 “1” 的數學內涵,進而揭示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重點:

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抽象。

教學難點:

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課前談話:

同學們猜一猜,在課堂上,老師最喜歡什麼樣的學生?(用心聽講的學生;踴躍發言,並且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老師會不會批評回答錯誤的學生?(孩子是什麼?錯誤中成長的天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老師想考考同學們,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聽啊。星期天,亮亮媽媽去逛商場了,商場裡的沙發坐墊正在打折,亮亮媽媽想買一套。但是,她遇到麻煩了,她不知道家裡沙發的長和寬呀。亮亮媽媽就給家裡打了個電話:亮亮,量一量家裡沙發的長和寬,好嗎?遺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亮亮呀可聰明瞭,他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說,媽媽,家裡還有一條絲巾,和你戴的絲巾一模一樣,我用絲巾量好嗎?用絲巾量,這個辦法很好啊。亮亮開始量沙發了:沙發的長正好是兩個絲巾的長,沙發的寬麼,哦,沙發的寬比絲巾的長度短許多,亮亮把絲巾對摺後再量,沙發的寬比對摺後的絲巾短一些,亮亮把絲巾折了三次後再量,這時沙發的寬正好是三折後絲巾的長。

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導學導探,建構分數

1、整體感知

①請同學們思考,你們能結合下面的圖形說說1/4的含義嗎?

②請看第5副圖,老師有點納悶,2個麵包和1/4是什麼關係?

③這5個圖形的形狀、大小、數量都不一樣,為什麼都能用1/4來表示呢?

師總結:上面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來表示。

④一個整體還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呢?下面老師告訴同學們一個知識點,誰來念一遍: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強調:一個圓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香蕉的個數、一條線段、8個麵包都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這裡的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還可以表示多個物體,它的含義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需加上雙引號。

誰來舉一個單位“1”的例子。

改寫板書:1/4的意義該怎麼修改呢:把一個整體改為單位“1”,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1/4。

2、抽象概括

①1/4的意義明白了,誰來說說5/7的意義(把4和1擦掉)

②師:出示5/(),讓學生說把單位 “1”平均分成……(這裡有幾種不同的聲音出現),表示這樣5份的數。

③師:出示()/(),誰又能說說它表示的意義。

出示自學提綱

板書:5/6分數單位1/6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你們學得怎麼樣,老師要檢驗一下:

1、圖中的塗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糖塊)(挑幾個說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2、 3、書上的題

4、判斷

5、寫出合適的分數:

四、自我小結,昇華認識

師: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馬上下課了,老師想說一句含有一個分數的話:今天我們班有3/4的學生髮言積極,有4/5的學生語言流暢,有5/6的學生思維敏捷,如果老師有機會再來上課的話,老師希望100%的學生都是好樣的。中午回家給爸爸媽媽說一句話,讓這一句話裡含有一個分數。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

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第85-8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及單位“1”的含義。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

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充分理解分數是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一個圓片、一條10釐米長的線段、6根彩筆、一張長方形紙、熊貓組圖、蘋果組圖、玻璃球、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談話匯入:

拿出4個蘋果,提問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1個人,每人分得多少?

“半個”這個結果還能用整數表示嗎?用分數1/2表示。

師:實際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了適應這種實際的需要,於是就產生了分數。從而揭示課題。

二、探索交流,建構分數

(一)教學分數的意義

1、教學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找分子是1或幾的分數:

(1)師提出要求,生動手操作。(出示課件)

(2)組織彙報交流

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出找分數的過程,體驗分數的意義。

2、教學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1)師提出要求,生動手操作。(出示課件)

(2)組織彙報交流

a交流蘋果組圖,引導學生說出找分數的過程,把誰平均分

b聯絡上一環節中的內容比較被平均分的東西有什麼不同?

C教學“整體”,教師點出像4個蘋果這樣的多個物體就稱之為一個整體,8個蘋果平均分,也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D利用“一個整體”概念這個新知來理解在“熊貓組圖”中找到的分數。重點溝通相對量與具體量之間的聯絡。

3、教學單位“1”

師指出:像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用自然數1來表示,就叫做單位“1”。

追問:誰可以做單位“1”?

4、根據板書師生共同歸納分數的意義,補充完整分數的意義及課題。

5、隨機練:a說出黑板上的分數表示的意義。

B聯絡生活,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把握分數的意義

(二)自學課本,認識分數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1、師提出自學要求,生自學課本

2、生舉例彙報自學所得

3、隨機練:拿出6支彩筆的()/()——1/2、分母是6、分子是1、2/3

生說出理由

三、分層練習,深化提高(見課件)

1、快速動筆,課本中做一做

2、輕鬆片刻。(遊戲:摸一摸,說一說)

一個器皿裡裝有8個玻璃球,生摸出後說出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四、總結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教案這篇文章共3341字。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分數知識基礎上,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經歷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對單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學具:

米尺、長方形白紙、圓形紙片、一米長的繩子、操作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1、出示1/4

師:認識嗎?關於1/4你都知道些什麼?

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4表示。

生:4是分母,1是分子

生:它是一個分數。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那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分數的產生。

1、請一個學生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說一說,用“米”做單位,看看測量的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記?

2、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師講解古人測量的情況)。課件呈現情境圖,

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會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比如兩個小朋友平均分一個橘子、一塊月餅、一塊餅乾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數表示嗎?用什麼分數表示?

4、總結:在測量、分物的時候,可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一種新的數表示—這就產生了分數。(板書:分數的產生)

三、教學分數的意義。

1、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師:看來同學們對分數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課前老師給每一個小組都提供了四種材料,一張正方形紙、1分米長的線段、4個蘋果、8只熊貓。

下面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這幾種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分一分等方法,表示出1/4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2)交流

師:老師看到每個小組都根據這幾種材料表示出了1/4誰願意來展示一下?

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生: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

把1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條線段的。

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些蘋果的。 把8只熊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8只熊貓的。

(3)認識單位“1”。

師:同學們,我們利用那麼多方式表示出來了1/4,那請大家回憶一下,在表示的過程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師板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師:在表示的過程中,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生:分的東西不一樣。

師:我們剛才是把哪些東西平均分的?

生:一張正方形紙、1分米長的線段、4個蘋果、8只熊貓

師:象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

(課件顯示:一個物體)

把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課件顯示:一個計量單位)

把4個蘋果、8只熊貓平均分,我們又可以稱之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課件顯示:一些物體)

師:同學們請看,象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因為它可以表示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和自然數1不同,所以要加引號)

師:單位“1”到底指哪些?

生: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

師:很好,那麼一個物體除了一個正方形外,還可以是什麼?

生:一個蘋果,一個麵包......

師: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什麼?

生:xxx

師:一些物體還可以是什麼?

生:3只老虎、4個麵包、8個人......

單位“1”很奇妙,它可以表示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也可以表示全校同學,還可以……。它可以表示很大很大,大到宇宙萬物;也可以表示很小很小,小到一粒微塵。

(4)、揭示分數的概念

1、師: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可以用單位“1”表示,那麼剛才在表示1/4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把誰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生:把單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1/4表示。

師:剩下的部分,用哪個數表示呢?

生:3/4

師:3/4表示什麼呢?

生:把單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3/4表示.師:如果老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其中的7份,用哪個分數表示?

生:7/12

師:像這樣的分數,你還能說出來嗎?

學生說:2/63/5…..並說出表示什麼?

師:剛才我們說了那麼多分數,那麼到底什麼是分數,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嗎?

小組交流。

指名說(多找幾個學生說)。

揭示概念(板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5、強化理解概念

①、齊讀概念

②誰能說說下面分數的含義?(課件出示練習)

6、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分數的分母,有的是4、有的是12、有的是6等,分母表示什麼呢?

生: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

師:分子表示什麼?(分子,表示取的份數)

四、教學分數單位。

師:整數中有計數單位個、

十、百、千、萬??分數是否也有計數單位呢?它的計數單位又是怎樣規定的?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自學。

顯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師:也就是說分數單位是由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師舉例說明後,並說出幾個分數讓學生回答,請任意說出一個分數考考你的同桌,說出這個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五、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師:剛才同學們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學習了分數的有關知識。下面我們一起做個小遊戲,看誰最善於動腦思考。老師手中有九個糖果,現在我要把這些糖果分給我們班的同學,誰想要?有要求:我說分數,你來拿糖,說對了才能把糖果拿走,誰想來?(學生上臺拿,並及時鼓勵)

師:請拿走這些糖果的三分之一,說一說你是怎樣拿的?她拿的對不對?還剩幾顆?(六顆),再請一個同學,請你拿走剩下糖果的三分之一,(兩顆),咦,為什麼都是三分之一 ,而倆人拿的糖果不一樣多呢?(生:因為總數不一樣。)

師:雖然取的份數相同,但單位“1”不同,得到的數量也不相同。

師:還剩4顆,誰還想要?請你拿走二分之一,她拿走了幾顆?(2顆),為什麼他拿走的是三分之一,而他拿走的是二分之一,卻都是2顆呢?(生:單位“1”不同)師:也就是說單位“1”不同,分成的份數不同,得到的數量也可能是相同的。

師:最後還剩下2顆,老師這裡不僅僅只有兩顆,還有很多,老師要請同學們來猜一猜,這兩顆糖果是老師現在所有糖果的九分之一,請問,老師現在一共有多少顆糖果?

師:同學們玩完了這個遊戲,是不是輕鬆多了,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了,有沒有信心全部通過?出示題目。

2、練習十一的第1、2、3、4題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3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60-62 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

2 .知道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可以用單位“1 ”表示。

3 .引導學生學會抽象概括,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重點難點:

1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 .理解單位“1 ”。

3 .突破一個整體的教學。

四、學具準備

正方形紙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測量。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是多少米?觀察用米尺量了幾次後還剩下一段,不夠一米,還能否用整數表示?(不能)

2.計算。

教師讓學生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得餅的個數怎樣來表示? 它結果不能用整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

3 .講述。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進行測量、分物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實施

1、出示課件

說說每個圖下面的分數是:

(1)把什麼看做一個整體?

(2)平均分成了幾份?

(3)表示這樣的幾份?

2、小組共同合作交流

1.出示4個蘋果,6只熊貓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2.結合小組彙報出示課件,展示結果

3、概括總結。

老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 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幾 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學生乙:我發現有的是把1 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4 個蘋果、6 只熊貓平均分,還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師:一個圖形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麼4根香蕉8個麵包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些物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 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3)舉例。

老師:對於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學生:這個整體還可以是一個蘋果、一盒粉筆、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全校學生數、全中國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3、(1) 概括意義。

老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於單位“1”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麼到底什麼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

學生試說,教師板書。

板書: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4、鞏固練習

課本62頁做一做,填在書上,學生彙報

5.學習分數單位。

(1)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整數和小數,它們都有計數單位,分數有沒有計數單位呢?”讓學生自學課本,找出分數單位的定義,並能舉出例子。

(2)說一說課本62頁做一做各分數的分數單位,它們分別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分數單位與哪個數有關?

讓學生觀察分數單位,從中發現“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三、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

四、、總結

1、想一想,這堂課上你學到了什麼?

2、如果把這堂課上學習的知識看做單位“1”,請你估一估,你學到了這些知識的幾分之幾?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一個整體單位“1” 平均分 若干份(一份)

一些物體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4

一、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

教材第6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

2.知道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可以用單位“1”表示。

3.引導學生學會抽象概括,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重點難點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

3.突破一個整體的教學。

四、教具準備

投影,練習投影片,長方形、圓形紙各一張。

五、數學過程

(一)匯入

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分數。(老師板書)

根據學生舉例的分數,請同學們說出都知道這個分數的什麼?如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自己的課外知識等。

老師舉例並板書:

請學生說出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甲:表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說吃了這塊月餅的。

學生乙:還可以表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這根繩子的。

(二)教學實施

1.認識單位“1”。

(1)動手操作。

老師:如果用圖表示,可能你們每人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現在請你動手摺一折或畫一畫來表示。

學生展示成果。

(2)老師投影出示圖片。

老師:投影片上的這些圖,你能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反饋。

學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一根香蕉是這個整體的。

學生乙:把8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兩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

學生丙:我把12個△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是這個整體的。

學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

(3)概括總結。

老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學生乙:我發現有的是把1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個蘋果、12個△平均分,還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師:一個圖形,一個實物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麼8個蘋果、12個△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4)舉例。

老師:對於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學生:這個整體還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車煤、一個年級的人數、全中國人口等。

2.概括分數。

老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於單位“1”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到底什麼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

學生相互交流補充。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板書)

老師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四)思維訓練

說一說下圖中的陰影部分佔整個圖的幾分之幾。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師生共同回憶總結。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5

教學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實際。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展開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學生。

2、教學程序多途徑。教學中將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對策,努力創造適應學生的教學方式。

3、“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轉變的重心在於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5、數學是一種文化。

教材簡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習的難點是理解“把幾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來平均分”。分數的意義是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運算等的基礎。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第85~86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理解單位“1”,掌握分數的意義及分子、分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滲透認識事物的方法;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逐步提高提出部問題、數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數學思考目標:

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能有條理地解釋問題解決的思考過程。

解決問題目標:

能用分數進行簡單的表述和交流,獲得與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體驗。

情感與態度目標:

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抽象。

教學難點: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教學準備:教具(三盒粉筆一盒5支,一盒10支,一盒15支。)

學具(12根小棒、水彩筆、練習卷)

一、介紹分數演變的歷史。(老師向學生介紹分數的歷史淵源。)

(1)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課件依次出示:

師:其實這四幅圖,都表示分數,古希臘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狀代表分數,後來逐漸演變到現在的。

(2)關於分數,我已經知道了什麼?(電腦出示)

(生:分陣列成:分子、分母和分數線、分數的加減法、分數的讀寫法、分數大小比較等等)

師:你能舉例說明嗎?

……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多少份)

……分數線

……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把單位“1”講分數單位時再補上)

(3)關於分數,我還想知道什麼?(電腦出示)

學生回答(略)

師:同學們,我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好嗎?雖然有些問題,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可以全學完。不過我們很好的老師——課本。大家看一看,課本,你能明白那些知道?

會的我們可以跳過去,不會的就多看幾遍,用筆記打記重點部分。

學生自學課本。

(4)關於分數,自學課本後,我又知道了什麼?(電腦出示)

(5)我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二、探索新知:

1.試試你的眼力:(電腦出示)

(1)出示一個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

師:陰影部分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表示什麼?把(長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教師板書)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生答後,師板書)

師:判斷是否正確,關鍵看什麼?

生:關鍵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3份。

師:現在陰影部分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表示什麼?

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數。

(2)、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生答後,師板書)

(3)、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把()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1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1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

把(一堆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

1份是這堆蘋果的,有()個。

3份是這堆蘋果的,有()個。

3、單位“1”的抽象。

師:你能告訴老師這個分數表示什麼嗎?

生: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

師:請大家自己在下面再說說看。

師:剛才你們自己在說的時候,除了覺得比較全面外,有沒有其他的感覺?(有點麻煩)

師:那能不能想個辦法,說得不麻煩呢?

師:剛才大家提到了整數“1”、整體“1”……,雖然說法不同,其實都是想用一個詞來概括這裡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一個整體。其實在數學上,這些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稱它為單位“1”。(板書單位“1”)

師:想一想,除了上面舉出的這些事物可以看作單位“1”外,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單位“1”的?

師:同學們舉出了很多單位“1”的具體例子。那就是說,我們在得到分數的時候,無論是把什麼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單位“1”平均分。

4、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根據出分數的意義

師:認識了單位“1”,現在誰會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表示什麼?

(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

依次出示,請學生說意義。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完成板書)

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完成分數意義的板書)其實,剛才這兩位同學所說的就是分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

找出重點詞

師:你覺得在這句話裡,哪些詞比較重要?

三、課中游戲:猜一猜

師:老師這裡有3盒粉筆,我從第一盒裡拿出1支,是這盒粉筆的,你能猜出第一盒粉筆共有幾支嗎?

師:為什麼盒子裡原來有5支?(第一盒的是1支,一份是1支,所以5份就是5支)

師:從第二盒裡拿出2支,也是這盒粉筆的,第二盒裡原有幾支粉筆。你是怎麼知道的?(第二盒的是2支,一份是2支,所以5份就是5個2支共10支。)師:從第三盒裡拿出3支,也是這盒粉筆的,第三盒裡原有幾支粉筆。怎麼那麼快就猜出來了?(第三盒的是3支,一份是3支,所以5份就是5個3支共15支。)

電腦驗證:

師:這三個,都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5份,表示其中的一份。這三個有什麼相同點?它們雖然都是取出一份,一份都相同嗎?有什麼不同點?為什麼?

四、鞏固練習

1、看分數,舉小棒:

要求:看螢幕顯示的分數後拿小棒,拿出以後,用左手舉起來。

(1)拿出12根小棒的

有學生舉1支。

師:對嗎?分母沒有出來的時候,能拿嗎?1表示什麼?(表示其中的一份,分子表示取了這樣的多少份。)

()裡的數不確定,拿法也不一樣

出示,再出示。

學生拿,並說出為什麼這麼拿。

(2)出示分母。

師:雖然不能拿,但我們可以做一件什麼事?為什麼呢?(將小棒平均分成6份,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

出示,再出示。

2、填空:

1、把8個餅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整體的,3份是整體的。

2、把全班平均分成6組,一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兩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3、把6只猴子玩具平均分成3份,2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份,4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

4、把10支鉛筆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單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鉛筆。

5、把50支鉛筆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單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鉛筆。

3、問答題:

下面每個圖中塗色的小正方體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下面每個圖中沒塗色的小正方體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4、塗色:選擇一幅圖,塗色表示。

五、在生活中找分數:

《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些?

六、在圖形中找分數

占上圖的幾分之幾?佔下圖的幾分之幾?占上下圖的幾分之幾?

七、成語中找分數。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得都很棒!下面我們一起輕鬆一下,看幾個帶有數字的成語。(出示成語“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及相應畫面。)

師:聽說過嗎?誰能簡單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師:人們通常用“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比喻做事沒有恆心,如果我們就從字面上理解,把它看成是打了三天魚,晒了兩天網。那打魚的天數是總天數的幾分之幾?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些成語,你能從中找到分數嗎?

十室九空、百發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穩、萬里挑一

師:其實不僅僅在成語中能找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其他各門學科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細觀察,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散發著它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