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試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教育考試/列表

2022簡易方程教學反思500字(通用10篇)

針對知識點考後學生進行反思總結,主要從學習心態、複習準備、考試技巧與考試得失進行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2017簡易方程教學反思5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22簡易方程教學反思500字(通用10篇)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1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現象,悟出等式的性質變化。

在學習中,我以多媒體中天平的平衡來呈現等式的性質,學生能直觀形象的理解性質,平衡的條件是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體到方程中應用起來學生感覺活動是獲取真知的有效途徑,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可以很順利地得出結果:天平的兩側都加上相同的質量,天平仍平衡。

二、等式性質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課堂上學生對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們原有的經驗中更喜歡用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來解,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優越性,從而養成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習慣。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其實學生是非常主動的,他們總覺得天平能啟發著他們去解決這麼神奇的方程,孩子們對方程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好奇心。

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國小的知識要體現與國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說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雖然說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但是也讓我感到了許多困惑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45—X=23 24÷X =6等型別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較熟練地利用等式的方法來解方程,但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方程之後,書本不再出現X前面是減號或除號的方程題了,學生在列方程解實際應用時,我們並不能刻意地強調學生不會列出X在後面的方程,我們更頭痛於學生的實際解答能力。在實際的方程應用中,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很顯然這存在著目前的侷限性了。對於好的學生來說,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二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

2、 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後,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以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們列方程時怎麼避免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出現等等。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2

記得我以前上學的時候,解最簡單的方程的方式是這樣的:比如x+5=8就是x=8-5,x=3。那時覺得很好懂,但是現在五年級課本上是這樣的: x+5=8,x+5-5=8-5,x=3。看起來比較複雜。開始接觸到這個課程時看到教材例題中的解法感覺很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新課程的“解方程”教學要“繞遠路”?如果單單從簡單的加減乘除的方程來看,第一種方法無疑是簡單易懂而且步驟少,而第二種方法就相對複雜了。那教材這樣改的目的是什麼呢?深入研究教參後我體會很深,明白了新課程數學教學要 “瞻前顧後”的道理。

新課程的改革,更加註重知識的遷移和聯絡,使得國小的知識要體現與國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說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學是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決的,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這些關係式,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方程都可以用這些關係式去解。而我們新教材卻完全不是這種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質,即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不變,和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等式不變進行解方程的。新教材如果能把天平的規律教學得到位,這樣就能把等式性質掌握好,等式性質掌握的好了解起方程來也有規律可循了。於是,我在教學時充分地利用天平實物以及課件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規律,從而順利地揭示出了等式的性質。這樣在解簡易方程時學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數加(或減)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或加)同一個數,未知數乘(或除)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或乘)同一個數即可。一般不會出現運算子號弄錯的現象了。所以雖然複雜,但是更容易掌握。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3

1.認知基礎的“頑固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熟練地掌握某種法則以後,往往就很難從另一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也就不容易順利地實現由“過程”向“物件”的轉變。在一至四年級,學生都是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做計算的,它既是學生十分熟悉的運算規律,同時又為新知的學習提供了合適的基礎。方程是把已知和未知看作同等的地位,一樣參與運算,從這個角度去看,當然也可以運用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做。而且,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學生是先入為主、根深蒂固的,具有相對的“頑固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排斥新學的等式的性質,導致思維的“過早封閉”。因此,大多數學生這樣做也就可以理解了。

2.兩種方法形式上的相似引發學生思維的惰性

第一種方法書寫較少,形式簡單。第二種方法從表面看,顯得煩瑣、麻煩,而且方程左邊的“40x÷40”可以直接簡寫成“x”,這樣從表面上看就和第一種方法一樣了。根據已有的經驗已經能夠正確地解方程了,何必又多此一舉,再去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質呢?學生形成思維惰性,就不會再去深究思路和觀念的不同,更不會創新解法。

方程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學生深刻認識到: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看似麻煩,實則簡單,不須思考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這時,教師再適時介紹教材之所以這樣編排是為了中國小方程解法的銜接,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必要性,觀念得以更新、深化。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4

《式與方程》這節課的內容有兩點,一是用字母表示數,二是列方程解決簡單問題。目標有三點:一是經歷回顧和整理式與方程有關知識的過程;二是會用解決簡單問題;三是感受式與方程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培養初步的代數思想。教學中為避免學生的這種厭煩情緒,我對這節課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作業:

1、什麼是方程?什麼是等式?

2、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

3、用字母表示數時應該注意點什麼?

4、列方程解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有哪些?這些純粹是概念性的敘述,讓學生在課前整理羅列並做簡單的記憶,目的在於防止課堂上出現學習障礙。

在複習“用字母表示數”中,結合課前預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小組比賽形式,通過一些填空及判斷、選擇題的練習,複習檢測學生這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進一步對這些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的參與性廣,積極性高,而且對這部分內容掌握不錯。

重點我放在了“方程”上,在複習“方程”時,除了複習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外,還在解方程時突出檢驗的重要性,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突出書寫格式和檢驗方法,並結合教材提供的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般哪些實際問題適合列方程解答。並且補充了很多較實用的配套練習,不過由於習題量有點多,課上時間沒有完成,這是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一點,練習不但要形式多樣,而且要精煉。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5

《解方程》這部分內容,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代數”教學的起始單元,對於滲透與發展學生的代數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開課時,通過複習哪些是方程,鞏固方程的含義,為後面教學作鋪墊。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說出推想過程,一邊板書,一邊指出解題的想法,然後著重講解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並在後面的鞏固練習當中加入口答檢驗,根據課本上的“注意”強調說明雖然不要求每題都寫出檢驗,但都要口算進行檢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出示概念時,先讓學生自學了概念。自學完概念後,應讓學生對兩概念講講自己的理解,自己勾畫出重點字,然後才是教師對概念重點的強調,這樣更能區分兩概念不同的含義,對難點的突破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將易混易錯的地方,清楚理解後,明確兩概念的區別,這點在課上忽略了。

在後面的反饋練習時,因前面例題的格式講的還不夠明確,所以練習時有點反覆,但在後面的練習中學生已完全掌握。鞏固練習的層次很好,由易到難,對學生的學習有突破,學生完成的正確率也很高。

這節課整體來說我比較滿意,對於細節上的處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使教學更加嚴謹,也會更注意教材的'研讀,爭取上一節完美的好課。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6

前兩天講解了簡單的方程的解法,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覺得孩子們接受的不錯,一節課下來練習了好多題,每個孩子都能得心應手,自己還有點竊喜。可是今天卻讓我大跌眼鏡。

昨天上課講解了例4和例5,孩子們對了複雜的方程有了初步認識,但在每一步的分析之下孩子們也覺得很熟悉,原來是簡單的方程結合在一起變成複雜的,只要掌握運算順序就不難,結合例題的圖示,分彩筆的例子,先分什麼再分什麼,讓學生明白在具體算式中也是結合著實物圖來做,先把3x看做一個整體,把剩下的4根彩筆減掉,要想得到一整盒x根的彩筆,就得把3整盒再平均分配,這樣下來孩子們能夠明白每一步的意思,他們能夠知道先處理多餘的彩筆,再考慮整盒的彩筆。這樣下來理解也不是問題,又練了幾道同類的題,也很順手。例5的講解上有些難度,孩子始終不太理解把括號看做一個整體,但在講解和練習下也能做上了。

今天我想驗收一下昨天學的怎麼樣,結果讓我很頭疼,為什麼過了一宿好多同學又沒了思緒,留了6道題,少數幾個好同學能夠順利的做上,大部分同學還在思索著,課下輔導了幾個差生,原來他們又把前面學的簡單的方程解法又忘了,自己思考了一下,得給孩子們消化時間,課上會了不代表他們一直不忘,還得多加練習啊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7

五年級第四單元教材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關係來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而新教材則是借用天平遊戲使學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義,進而學會解方程,還能使之與中學的移項解方程建立起聯絡。

在教學前,由於我個人比較偏好於傳統的教學方法,總覺得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比較麻煩。為了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我深入瞭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個一個等式,是一個數學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利用天平這樣的事物原形來揭示等式的性質,把抽象的解方程的過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過程是一個等式的恆等變形。並能站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這一角度上,為學生創設學習此課的情境,通過直觀演示,充分給學生提供小組交流的機會。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重點突出了“等式”與“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不斷對孩子們進行潛移默化地滲透,促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靈活地運用此規律來解方程。從而,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學習活動是那麼的有滋有味,進而使我很順利地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8

1、在複習中引入新的教學重點,回顧以往所學習的方程知識,採用讓學生自己說出幾個一元一次方程並求解的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

2、利用學生的一個求不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x-1)/3+1=(2x-3)/6,藉機讓學生明確可化為ax=b(a不等於0)的方程才是一元一次方程。自然巧妙的讓學生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有趣而一步一步的聽下去。

3、通過設問,活動,讓學生親自感知,體驗,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質疑、思考與探究,通過質疑、思考與探索發現新知,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在喜悅的氣氛下自主的學習。

通過本節課,也使我領悟到,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變枯燥為有趣同,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的重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中來,才能主動地去學習。當然,這需要老師多下功夫,多聯絡實際,多設計情景,讓學生覺得不是在上課,而是在演電視劇,而他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2、變複雜為簡單。

越簡單學生就越想學,越會做學生就越想做,簡單之中蘊含著大道理,簡單的做多了,熟練了,才可能去做複雜的。當然這需要形式多樣,而不能單一。

3、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不要急於給出答案,就是學生說錯了,也不要把學生硬拉過來,而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9

開學第一節數學課就學習《認識方程》,由數字到方程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因此要讓學生初步瞭解方程的意義,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猜想、驗證、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十分重視用直觀手法向抽象過渡,用遞進形式層層推進,讓學生經歷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

1、藉助天平直觀理解,建立等式模型

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多種多樣的式子,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2、在分類比較中,建立方程模型

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經過探索和交流,認識方程的特徵,歸納出方程的意義。

3、實際運用,昇華提高

在練習設計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展,使學生對於方程意義的理解更為深刻,特別使讓學生看圖列方程這一練習題,讓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

儘管課堂上感覺學生理解了什麼是方程,什麼是等式,可是家庭作業中一道題是選出那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結果好多同學選出的等式只包含數字等式,不包含方程。讓學生區別比較等式和方程的含義,通過練習加以鞏固。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篇10

式與方程著重複習用字母表示數、簡單的方程及其應用。

成功之處:

分層次學習,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梳理。在教學中主要分為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學習用分母表示數。在教學中首先指出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會用字母表示什麼。在這裡要著重讓學生通過舉例子,啟發學生通過更多的例項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並自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回顧、小結書寫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相乘時應注意什麼,並通過連線搭配的練習將含有字母的式子與對應的用文字表達的含義連起來。這種練習的實質是數學語言的訓練,它能幫助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符號形態與文字形態的轉換,同時也是寫代數式的輔助練習。

第二層次:學習簡單的方程及其應用。在教學中要注重方程概念的學習,啟發學生回想解方程的依據,也就是等式的兩條基本性質,最後學習列方程解決問題時解題步驟,關鍵是列方程的依據,也就是等量關係。

通過這樣分層次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每個知識點的層次性,對於知識的梳理起著連結作用。

不足之處:

1.對於每個知識點不能具體深入,只能蜻蜓點水式的點到為止。

2.練習量少,特別是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很多型別不能在這一節課上體現。

改進之處:

可以每學習一個知識點,準備一定量的練習題,利於對於知識點的鞏固與提升,也利於學生好好地消化每個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