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師

當前位置 /首頁/職業師/專案管理師/列表

專案管理的文化性

先進的管理技術、嚴密的規章制度,在任何國家應用都具有同質性,但卻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應用會有不同的效果。下面整理了關於專案管理的文化性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專案管理的文化性

  專案管理產生和應用的社會背景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二十世紀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經濟發展史,就會發現專案管理作為一門科學,產生於五十年代,應用於六十年代,流行於八、九十年代。

1.專案管理是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二十世紀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五十年,不僅已開發國家經濟持續增長,而且開發中國家生產力也得到迅速發展,整個世界都處於經濟快速增長之中,由工業時代進入了資訊時代、知識時代。其發展趨勢是:一方面職能分工越來越細,另一方面是生產的社會性越來越強。一部汽車上萬個零件的設計、製造都由不同專業來完成,不同工廠來生產,一家工廠來組裝。固定資產投資也不例外,一個大型工程專案從投資前諮詢、前期準備、實施到試執行、後評價,不僅需要數萬人來完成,而且內外部環境極為複雜。這種兩極分化的趨勢要求高度的協調、控制和系統安排,才能保證工程專案整體的統一性與高效率。專案管理作為一門科學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產生、形成和應用的。

2.專案管理是發達的市場經濟的產物近50年來世界發展的最重要標誌是全球化,而這個全球化的最重要標誌又是經濟一體化。各國和各地區的市場正在變成全球市場,生產要素的流動在國與國之間不斷加速。特別是貿易、金融和投資自由化,不僅衝破了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壁壘,而且形成了洲際一體化經濟區,世界貿易、國際金融市場和跨國投資空前活躍。從而,一方面推動了人力、資本、技術、商品、服務等跨國流動,促進了生產要素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已開發國家的資金、技術、管理的轉移又帶動了全球性經濟結構調整,促進了國際分工和合作。固定資產投資也是如此,不僅日趨國際化,而且日趨大型化,迫切需要有一種專業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取代專案業主自行管理。於是,以系統管理、過程控制為核心的專業化承包模式便誕生了。

3.專案管理是現代文化的產物二十世紀都是以工業化價值觀的世俗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為主導的,而且日益從技術理性上升至科學理性和人文理性。尤其是控制論、資訊理論和系統論的出現,不僅促進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催生了一系列交叉學科,而且使社會科學從定性分析轉入定量分析,大大促進人們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認識,更加註重人文精神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特別是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學說,都比較重視經濟的“合理性”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研究。這一切不僅為專案管理科學的產生奠定了直接的理論基礎,而且為項日管理科學的應用準備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專案管理的價值觀

從發生學角度看,任何一種管理或管理模式的生成和應用,都離不開價值觀念的指導或符合某種價值觀念的要求。專案管理和專案管理模式也不能例外。

那麼,專案管理或專案管理模式生成和應用的價值導向是什麼?

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或者說現代科學思維、技術理性精神和人本主義傾向、團隊精神或合作精神的統一。

首先,從專案管理或專案管理模式的產生來看,專案管理作為一門科學體現著合規律和合目的統一。這也就是說專案管理作為一門科學或科學的模式,取代業主自行管理,既體現了專案管理自身執行規律的客觀必然,也蘊含了專案管理社會倫理演繹的客觀必然。因為專案管理並沒有取代原有的專案投資前諮詢、專案前期準備、專案實施和專案後評價,也沒有取代專案業主、政府、投資機構及專業諮詢工程師、建築商、供貨商等專案參與者,所不同的只是用系統工程方法把各階段的業務和利害關係者,有機地組合為一個整體,作為合理地配置資源和有效地利用資源和實現各利害關係者的利益的管理方式。所以,國際諮詢工程師聯合會認為專案管理是多種資源利用與活動的協調,將各部分的單獨工作整合成多專業、多方面的整體努力,以便建設專案在業主要求達到的進度、質量和費用目標內完成。相等的資源投入有較少的產出或相等的產出有較多的投入,就意味著效率的降低或低效率,所以,它不僅專案籌劃和實施自身執行的規律性,而且也符合專案利害關係者的目的性。專案管理體現著合規律和合目的的統一。

其次,從專案管理的功能看,專案管理體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效率是一個經濟範疇,是指資源有限前提下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具體地說,相等的資源投入有較多的產出或相等的產出有較少的投入,就意味著效率的增長或高效率。而PMC或EPC等專案管理模式和專案業主自行管理相比,目標的系統管理和制度的過程控制,不僅合理地配置了資源,而且產生了最大效用。注重效率內含著對人和人的價值的尊重。有無效率或效率高低取決於人的活動有無積極性和專業技能的高低。因此,專案管理專業化導致高效率,其實質是尊重人和人的價值。第一,尊重專案各利害關係者的獨立性;第二,肯定專業諮詢工程師的專業諮詢才能和價值。

其三,從專案管理的社會作用看,專案管理體現了手段和目的統一。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從他“合理性”概念所特有的含義出發,把人的合理性行為分解為價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行為。工具合理性行為側重於對達到目的的工具、手段有效性的關注,而對目的、手段的對人的終極價值的意義忽略不計;價值合理性行為的主要特點是隻有手段才是自覺思維的物件,目的則被賦予了個人絕對的最終價值。實際上純粹的工具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行為,都是不存在的。所不同只是前者更關注手段和工具,後者更關注目的。專案管理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和組織體系,不僅把各利害關係者的期望和目的,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統一成一個整體,而且把所有參與者的多種價值觀,在並存共容、互補競爭的基礎上,整合成一個系統。所以,這種統一的基礎必然是有效地利用資源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區域性利益和眼前利益。

  專案管理的方法理論

專案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個部分:目標的系統管理、過程控制管理和資訊科技管理。而這三個組成部分的原理又分別來自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與其說是三個原理倒不如說是三種方法。

1.系統工程方法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是目標的系統管理原理的直接來源和理論基石。它產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應用於五六十年代。它不僅是一門基礎科學,也與哲學密切相關。它作為一種理論是“為了更好地達到系統目標,而對系統的構成要素、組織結構、資訊流動和控制機構等進行分析與設計的技術”;作為一種方法則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則、研究、設計、製造、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這種技術和方法與傳統的技術和方法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過去的技術和方法是先見樹木後見森林,而這種技術和方法則是先見森林後見樹木,一事當前,先從整體考慮出發,提出目標,設計系統,評價擇優。從而給人們提供全新的思維方式和技術工具。

2.工程控制方法工程控制技術和方法是控制論的主要分支,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線性和非線性理論系統;概率和統計方法的應用;最優控制理論;自適應、自學習以及自組織系統理論;大系統理論;模糊性理論等。目前,這些技術和方法已廣泛應用於專案管理中的過程控制及其他領域,作為人們認識客體的工具和從整體把握客體的方法。

3.現代資訊科技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任何組織所以能夠保持自身的內在穩定性,是由於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傳遞資訊的方法。所以,專案管理都有以現代資訊科技作為重要手段,把系統的運動看作抽象的資訊變換過程,利用模擬模型和人工智慧,研究專案管理的複雜性、系統性和整合性,為專案管理提供思想的材料和工具。

TAG標籤:專案管理 文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