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點:問食慾與食量

食慾,指人進食的慾望。如:增進食慾。一般如上班族由於疲勞或精神緊張,可能導致暫時性食慾不振,這是屬於比較輕微的現象。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點:問食慾與食量

詢問患者的'食慾與食量,可以判斷患者脾胃功能的強弱,疾病的輕重及預後。

  (1)食慾減退與厭食:食慾減退,又稱“納呆”、“納少”,即病人不思進食。厭食又稱惡食即厭惡食物。不思飲食與厭惡食物,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飢餓不欲食,二是雖飢亦不欲食或厭惡食物。二者病機均屬脾胃不和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致。

①食慾減退,患者不欲食,食量減少,多見於脾胃氣虛、溼邪困脾等證。

②厭食,多因傷食而致。若婦女妊娠初期,厭食嘔吐者,為妊娠惡阻。

③飢不欲食,是患者感覺飢餓而又不想進食,或進食很少,亦屬食慾減退範疇。可見於胃陰不足證。

  (2)多食易飢,是患者食慾亢進,食量較多,食後不久即感飢餓,又稱為“消谷善飢”,臨床多伴有身體逐漸消瘦等症狀。可見於胃火亢盛、胃強脾弱等證。亦可見於消渴病。

總由胃的腐熟太過而致。

  (3)偏嗜,是指嗜食某種食物或某種異物。其中偏嗜異物者,又稱異嗜,若小兒異嗜,喜吃泥土、生米等異物,多屬蟲積。若婦女已婚停經而嗜食酸味,多為妊娠。

詢問食慾與食量時,還應注意進食情況如何。如病人喜進熱食,多屬寒證;喜進冷食多屬熱證。進食後稍安,多屬虛證;進食後加重,多屬實證或虛中夾實證。疾病過程中,食慾漸復,表示胃氣漸復,預後良好;反之,食慾漸退,食量漸減,表示胃氣漸衰,預後多不良。若病重不能食,突然暴食,食量較多,是脾胃之氣將絕的危象,稱“除中”。實際上是中氣衰敗,死亡前兆,屬“回光反照”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