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

當前位置 /首頁/醫學醫藥/執業醫師/列表

中醫執業醫師診斷學基礎重點: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通過在實驗室進行物理的或化學的檢查來確定送檢的物質的內容、性質、濃度、數量等等特性。今天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中醫執業醫師診斷學基礎重點:實驗室檢查,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中醫執業醫師診斷學基礎重點: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液

1、 血常規內容:血紅蛋白測定.

紅血球計數.紅血球平均值測定和紅血球形態監測;

白血球計數及其分類計數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平均值測定和血小板形態檢測

▲2,血液三大系例正常值:

Ø 血紅蛋白測定:男:120~160g/l; 女:110~150 g/l; 新生兒:180~190 g/l

紅血球計數: 男:(4.0~5.5)x10^12/L(400萬~500萬/mm^3) 女(3.5~5.0) x10^12/L;

新生兒:(6.0~7.0) x10^12/L

(兩者臨床意義基本相同,降低見於貧血,白血病等)

Ø 白血球總數: 成人:(4~10)x10^9/L (4000~10000)/mm^3; 兒童:(5~12) x10^9/L

新生兒:(15~20) x10^9/L (傷寒病不引起白血球總數增多)

白血球分類計數:N中性粒細胞0.51~0.75(中性桿狀核0.01~0.05,中性分葉核0.50~0.70); E嗜酸性粒細胞 0.005~0.05; B嗜鹼性粒細胞0~0.01; L淋巴細胞0.20~0.40; M單核細胞 0.03~0.08

Ø 血小板計數 PC/Plt : (100~300)x10^9/L (生成障礙見於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平均容積MPV :7~11fl(減低見於白血病);

血小板分佈寬度:15%~17%; 血小板粘附率PadT:62.5%+8.61%(降低見於急性白血病);

3、絕對性紅血球增多見於:慢阻肺;慢性肺心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肝細胞癌;腎癌等

4.鹼性點彩紅血球的出現提示紅血球再生加速且紊亂,見於增生性貧血,骨纖維化,鉛中毒等

▲5. 中性粒細胞增減意義

A.中性粒細胞增多:

㈠.生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劇烈活動、飽餐、高溫、嚴寒、)

㈡.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反應性增多與異常增生性增多。

⑴反應性增多:

§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見原因,而化膿性感染為最常見原因)

§ 廣泛得組織損傷或壞死

§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血球增多可作為早期診斷內出血的參考指標)

§ 急性中毒,如有機磷農藥中毒

§ 惡性腫瘤,如胃癌,肝癌等

§ 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

⑵異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紅血球)增多症,原發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纖維化症

B.中性粒細胞減少

² 某些感染,如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或見於傷寒;

²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或骨髓纖維化等

² 藥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狀腺藥物;

²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

² 脾功能亢進等

6,中性粒細胞中毒性(病理形態)改變見於:

Ø 大小不均

Ø 空泡形成

Ø 中毒顆粒

Ø 核變性

7、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核右移

§ 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周圍血中桿狀核增多,並可出現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細胞,稱為核左移.

§ 中性粒細胞核右移: 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細胞以3葉為主,若5葉者超過0.03,或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大部分為4~5葉或更多(以至15葉),則稱為核右移. 常見於巨幼細胞貧血,惡性貧血,預後不良.

8、E的增減意義

A,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Ø 變態反應性疾病: 如支氣管哮喘,酸性粒細胞增多症,銀屑病,過敏性支氣管炎等;

Ø 寄生蟲病: 如蛔蟲病,肺吸蟲病

Ø 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等;

Ø 其他,如惡性腫瘤,腎上腺皮質減退症

B,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休克,應激狀態等 (傷寒病白血球分類中最具診斷意義的改變是: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9、淋巴細胞增多見於:

u 感染性疾病,如麻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

u 某些血液病,如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u 急性傳染性疾病恢復期

10. 異形淋巴細胞增多: 主要見於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風診,某些細菌感染,立克次體,螺旋體病等.

(傷寒的血象學特點有:白血球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中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

11. 網織紅血球(Rct)計數: 成人:0.005~0.015(0.5%~1.5%),絕對值(24~84)x10^9/L; 新生兒:0.03~0.06(3%~6%) 網織紅血球減小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減低,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

12.紅血球沉降率(ESR),即血沉,指一定條件下紅血球沉降的速度. 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13,血沉增快意義:

A.生理性增快,見於婦女月經期妊娠,年老等

B.病理性增快:

① 各種炎症,如風溼熱;活動性結核,

② 損傷及壞死,如手術後,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時,血沉正常)

③ 惡性腫瘤;

④ 高蛋白血癥,如多發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內膜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肝硬化等

⑤ 貧血

(貧血時紅血球與血紅蛋白下降的程度不完全平衡是出於:貧血型別的'不同.)

14,Hct:紅血球比積PCV,又稱紅血球比容Hct. 紅血球比積增加見於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和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液濃縮,如脫水,大面積燒傷; 紅血球比積減小見於貧血和稀血癥.

15,紅血球平均值測定:血細胞分析儀法:MCV:80~100fl; MCH:27~34pg,MCHC:320~360g/L(MCV為紅血球平均體積; MCH為紅血球平均血紅蛋白量; MCHC為紅血球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16,貧血的形態學分類

型別

MCV

MCH

MCHC

病因

正常細胞性貧血

80~100

27~34

320~360

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

大細胞性貧血

>100

>34

320~360

巨幼細胞貧血

單純小細胞性貧血

<80

<27

320~360

慢性感染,炎症,尿毒症,肝病,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80

<27

<320

缺鐵性貧血,朱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17、血漿中有大量遊離血紅蛋白提示:溶血性貧血.(周圍血圖片中出現 幼紅血球最可能是溶血性貧血)

18,凝血過程分三期,在凝血的第一期中,因啟動因子和參與因子的不同分外源性凝血途徑和內源性凝血途徑(從因子XII啟用開始),第二,三期為共同途徑.(血小板凝血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血小板第三因子)

19, BT,即出血時間,將面板毛細血管刺破後,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時間(初期出血時間).超過9分鐘為異常.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①血小板顯著減少;②毛細血管壁異常;③某些凝血因子嚴重缺乏.

20. CRT:即血塊收縮試驗. CRT值:55%~77% 血塊收縮不良:見於

A 血小板減少症;

B 血小板功能異常;

C 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或其他凝血因子嚴重減少;

D 原發性或繼發性紅血球增多症;

E 漿細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