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話題作文《常與變》構思演練

【文題】

話題作文《常與變》構思演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常”可以是“恆常”“正常”“常態”等,“變”可以是“變化”“變通”“演變”等。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內心世界,都存在著“常”和“變”的相對相合、相抗相融。一方面,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與“常”晤面,另一方面,我們也每時每刻都在與“變”過招。關於“常”與“變”,你有什麼經歷和體驗,有什麼思考和感悟?

請以“常與變”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不得抄襲。

【構思導引】

A“常”與“變”的辯證思考。

1.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看,常與變是辯證統一的,即所謂“常以應變,變以顯常”。

2.對於任何事物來說,變都是永恆的,而不變則是相對的。

3.“常”有“正常”與“恆常”之別,“變”有漸變和突變之分。

B“常”與“變”的方法論思考。

1.“常”,即前人總結出來的可以參考的經驗,是一般的處理事情的方法。

2.“變”,是對傳統方法的改造更新。

c“常”與“變”的實踐論思考。

1.智者往往能夠做到“守常求變,變不亂常”。

2.真正的困難在於如何區分正確守常與保守頑固,如何區分變革創新與盲目激進。所以要清楚所守的是什麼,所變的又是什麼,還要結合總的發展趨勢來分析。

D“常”與“變”的文化觀思考。

1.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守常佔優勢,求變處劣勢。(範文網 )這一點,與西歐恰恰相反。

2.中華民族的守常傾向,既與其大陸性地緣有關,也與幹百年來的農耕社會性質有關。

3.與恆久觀相輔相成,變易觀念在中國也源遠流長,並形成了“寓變易於保守之中”的特點。

∈“常”與“變”的價值觀思考。

1.“守常”與“知變”並無好壞優劣之分。有時“知變則勝,守常則敗”,有時“亂變則敗,守常反勝”。

2.是“守常”,還是“求變”,不應以個人的好惡為標準,而應以民族大義和人類整體利益為準繩。

3.“常”與“變”的價值曲線,總是圍繞著人類發展的總趨勢和客觀規律而上下波動的,因此對其價值的判斷也應該與時俱進。

F“常”與“變”的智慧。

1.古人將“以變求生”與“以守制變”結合起來,形成了善處常變的智慧。

2.在方法策略上要與時俱進,因境而變。

【素材金庫】

名言警句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老子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陳壽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孫子

風無常順,兵無常勝。

——馮夢龍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韓非子

變與不變,聖人不聽,正治而已。然則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

——韓非子

今美於昨,明日復勝於今。

——李漁

事實論據

史鐵生的死亡“常變觀”

“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是“常”,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然而“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如何看待死亡、如何走向死亡、如何對待生命,都存在著極大的“變”數。這就是死亡的常與變。

盛衰之勢“變”,盛衰之理“常”

晉王李克用臨死前將三支箭交給兒子後唐莊宗李存勖,讓他銘記為父報仇。莊宗牢記父親遺言,拼死殺敵,還矢太廟,成一時之盛。可後來卻沉迷於聲色,終被自己曾經寵幸過的數十伶人所困,“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此事正說明了盛衰無常。然而,歐陽修強調的“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等盛衰之理卻基本上是守常不變的。

物有“常”而心易“變”

“宇宙之大”與“品類之盛”,是大自然之“常”也;但人與人之間卻是“取捨萬殊,靜躁不同”,往往情因人異,而且即使是同一人,也會“情隨事遷”,這便是人心之“變”

也。至於“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便是世之“常情常態”了。正所謂“常中有變,變中有常”。

依“法”生活應是常態,逆“法”而活才是變異。

著名作家李敖的長女李文在北京定居不到7年,因為侵權事件已投訴1000多次。有人怪她不能入鄉隨俗,她卻認為自己願去了解民俗、風俗,卻不願意變得庸俗,更直言不諱,大部分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是順民,而我就是一個“逆民”。“我想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在這個城市播下種子……提醒大家如何做好一個傳統禮儀之邦的大國首都的公民。”有人評論說:李文的求“變”,則恰恰是迴歸法治常態的努力。

【佳作展示】

彷徨於喧常與變化之間

如皋一中高二馬冠峰

無意中與朋友聊到了恆常與變化的問題,遂彷徨於兩者之間。我們到底害怕什麼,是一成不變還是變化太快?前者往往讓我們思想僵化,或審美疲勞;後者又讓我們像逮泥鰍一樣無從把握。人性真怪,不喜歡日復一日的生活拷貝,又同樣害怕瞬息萬變、無法控制的局面。如此矛盾,的確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永恆源於變化,無可厚非,因為惟有變化才是真正不變的。生活同大自然一樣有四季更迭,富有與貧窮,快樂與痛苦,希望與失望,都相伴而生。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以蘇子看來,人世間的變化“不能以一瞬”;以不變角度看,又是“物與我皆無盡也”,固永恆與變化是一體的。自愧達不到蘇子的境界,心中明知應如是,卻不能如是,徒然增添一腔煩惱。

從來不寄望於恆常,因為承認運動和變化,反而更感到安全。隨運動而運動,隨變化而變化,這樣,精神才算達到了一種境界。滄海桑田之變未必比人心之變更巨大,因為人的心靈遠比想象中靈敏;江山不老未必比愛情更堅固,因為感情的死守往往更令人震撼。心靈是時間之河的一葉浮萍,怎能拒絕流動?但心靈的流動又怎能超越河床?

世人常常本末顛倒,是非混淆,死死地抓住夢幻的、暫時的、變化的東西,卻忘掉了根本的、永恆的、真實的東西。只有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人,才能正視自然的規律,找到永恆的真理。一個人兀自坐著,默默地看著天上的白雲飄過,直至它消失在視線外。這樣的藍天白雲,這樣的玻璃窗,這樣的地方,擁著一個人的自由世界,既寂寞又美好,因為我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快樂。當自然緩緩變化的時候,我卻沉浸在自造的幻影之中。

世界是精彩的,亦是多變的。社會在變化中進化與進步,也在變化中失落與迷惘。失去乳酪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尋找新乳酪的勇氣和信心。時間在旅行,我們都是他的孩子,跟著他,變化,永恆。變化是永恆的,特別是在當下,更加體現得淋漓盡致,每天都會出現各種新鮮的.東西,令大腦不堪重負。於是我們討厭變化,但卻不能不變化。所以,要擺脫昨天,逐漸養成快速反饋的習慣,因為推陳出新是我們的生存之道,否則,就只能停滯不前。人的心靈是不能駐足的。

【思維“路線圖”】

與朋友閒聊談及“恆常與變化”的問題→永恆源於變化,惟有變化是不變的,但自愧達不到蘇軾那種達觀的境界→從不指望抓住恆常,承認運動受變化,心裡反覺安全_世人往往本末倒置,死死抓住夢幻般的變化而忽視真實的永恆固常→社會在變化中進步,也在變化中迷惘,卻不能不接受,因為人的心靈不能駐足。

【佳作展示】

如皋一中高二徐春暉

常與變是一對矛盾的結合體,如果把握不好,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只有變化是永恆的。”這句話極富哲理,確實,萬事萬物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絕對不變的。慕新羨變是人之共情,追變求新是社會常態。但在強調一切均在變化之中時,也要警惕輕言變革和濫用變革的現象。胡變,亂變,變出的往往是怪胎。男女之分,本來清晰明瞭,然而胡亂變性,就鬧出了男不男女不女的怪象來,雖屬個人自由,不好干涉,但若跟風亂變者眾,還真是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還有些人開口變革,閉口革命,好像世界必須徹底顛倒才痛快,結果受害的自然是老百姓。

慎言變革,就該不羞守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經以其高度的智慧提醒世人不知常的後果。動輒輕言變革的我們真的已經知道事物之“常”了嗎?答:沒有!因為當今社會,瀰漫著太多的浮躁心態,急功近利者都在以“變革”“創新”之名行“破壞”之實。為了體現自身價值,一些人急於否定常態,否定傳統,不尊重常態,不尊重傳統,不尊重規律,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常態順其自然地發展。心浮氣躁,便不“知和”,不“知和”便不“知常”,於是,我們看到許多城市在創新規劃,卻變得越來越亂;許多企業在變革,反而加速走向了死亡;許多人變得越來越瘋癲,越來越狂妄……什麼時候這個社會才能恢復常態?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學會享受常態的生活?

“不變化就要落後”是真理,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相對穩定的東西,就不能變來變去。比如“信仰之常”,要對自己的信仰堅定執著,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不改常志。如果今天信奉這個,明天信奉那個,後天又什麼都不信了,沒有定性,缺少常性,就真的是“不知其可也”。

“常”,往往代表著某種規律,人生最重要的莫過於對“常”的覺悟。常情可諒,常識當知,常態可守。“常立志”者浮游不定,“立常志”者終有所成。因此,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把握住“常”,儘量抑制“變亂”的發生,應做到不因一時之“變”而失去“常”的信念。“有始有終,而善莫大焉。”有的人恰恰不能戰勝自我,雖保持一種“常”的心態卻終被“變”所迷惑,從眾變志,從俗變情,跟風變行,最終失去自我,甚是可悲。

誠然許多時候確實需要敢變善變才能成功,但有時需要的恰恰是不羞守常和慎言變革,按照常情、常理、常識、常態“出牌”,才能獲得幸福和快樂。

【思維“路線圖”】

若把握不好常與變這對矛盾,就會迷失方向→承

認慕新羨變是人之共情,追變求新是社會共態,但也要警惕輕言變革,濫用變革的現象→慎言變革,就該不羞守常→“不變化就要落後”是真理,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常”往往代表著某種規律→總結上文,回扣文題:有時恰恰需要不羞守常和慎言變革,才能獲得幸福和快樂。

TAG標籤:演練 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