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想心得體會作文

有效性是管理者的天職,不論作為一個團體的管理者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都負有責任。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有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想心得體會作文

  有效的管理者讀後感(一)

最近開始看彼得.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頗有些感想。

首先大師就是大師,正文也就175頁,各種名人為其寫的推薦序倒有近20頁,可見其威望。

然後開篇提到的一個觀點就很引人深思:為什麼要研究管理者的有效性?因為以前的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體力勞動者,已經有完善的效率衡量方法可以考評其勞動成果,可是現代企業中知識工作者越來越多,如經理或者設計師,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思考,可是思考,是很難用衡量體力勞動的方法來評價的。天知道一個人整天愁眉緊鎖是不是在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呢?就算是,他的思考是不是有效果,也無法從思考這個表面現象判斷。所以管理者是否有效是個學問。

是啊,很久以前我就困惑過:如何評價軟體開發者的勞動成果?不能簡單地從程式碼行數來判斷,因為如果只評價行數,程式設計師完全可以寫出一大堆垃圾程式碼來充數。質量呢,靠lead的review來判斷嗎?可是不同的reviewer完全可能做出的評價不同。我又如何知道哪個lead更好?誰寫的評價多?文筆流暢?越往上越難判斷埃

不過好像作者的意思是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管理自己。有點玄乎了,因為難以管理,乾脆就不要管了?

、《有效管理者》內容精要:

《有效管理者》的基本觀念: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本書是杜拉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書中,杜拉克集中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備以下6個特徵:

1、 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審慎的設定工作的優先順序,隨時進行必要的檢討,毅然決然地拋棄過時的任務,推遲做那些次要的任務;時間是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3、 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貢獻在於:創造新思想、願景和理念。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為了達成整體目標,如何激勵他人做出貢獻?目標在於提高整體績效。

4、 選用高層管理者時,應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知道,沒有人能永無過失。人無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點。要關心一個人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充分集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優勢達成組織的目標。

5、 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有選擇地蒐集需要的資訊。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過多的資訊會導致混淆和混亂。

6、 只做有效的決策。

二、感悟與體會:

結合打造“學習型“部門建設,落實能力提升計劃,我部門開展了每月必讀一份與所投資公司業務相關的上市公司年報,半年至少讀一本書的活動。無意中瞭解到始終貫穿臺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生命的兩本書《有效者管理》和《創新者的兩難》。於是迫切地找來《有效者管理》,號召全部門的人員共讀,希望從中找到造就一代創新企業家的祕訣。讀後有以下感悟與體會:

1、 《有效者管理》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瞭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它的課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即自我管理。盤點自身的資源,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創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給了我們什麼資源呢?時間!我們的一生就是對時間的支出。

2、 要事優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後次序,是和時間管理關係比較密切的話題之一。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通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除該親力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秀的一種能力。管理的層次越高,任務越多越重,越顯現出這種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看到某位管理者每天都被下屬包圍著,那麼要不就是授權沒做好,要不就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

3、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學習、工作或生活,我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安排多項任務,但是在特定的時間我們只能面對和感受一個。心猿意馬就不能投入,最終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價值。這可以讓我們做到既有效,而且高效。

4、 此外,我們能貢獻什麼,應該是每個人都需要時常思考的問題。自己是否真的想在組織中有所發展,還是隻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對於分配給我們的每一項工作,我們都能想到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圖並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麼我們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空間和成長的機會。

三、摘抄精典句子:

1、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2、 認識你的時間,只要你肯,就是一條卓有成效之路。

3、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4、 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綜合體。

5、 一個重視貢獻的人,為成果負責的人,不管他職位多卑微,他仍屬於“高層管理者”。

6、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長的同時,必須容忍人之所短。

7、 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著眼於機會,而非著眼於問題。

8、 我們該知道運用自己上司的長處,這也正是下屬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

9、 有效的管理者會順應自己的習性,不會勉強自己。

10、 有效的管理者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1、 管理者的一項具體任務就是要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

12、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項新的業務,一定先刪除一項原有的業務。

13、 “專心”是一種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4、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決策。

15、 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決策的衝擊,而不是決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決策,而不是巧的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讀後感(二)

看到了關於用人方面的說法。德魯克認為,人無完人。用人應當重點發揮人的長處而不要盯著短處。“樣樣皆通”很可能意味著一無是處。但是傳統的西方企業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績效考評方法,往往會導致“沒有缺點的人”,結果也就是“僅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業則因為不能因為某人績效不好而降級或者開除,所以乾脆沒有考評制度。德魯克很懷疑日本企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這種文化有關。

我已經體會過了這兩種文化。的確,現在所在企業的考評制度,有看上去非常全面的評估點,年終考評時都要非常消耗精力的去做評比,可是真的有用麼?很可能一個人在專案上費心費力,在考評時卻因為每一個考評點上有明顯的弱勢,被比了下去。由於每個專案的難度,要求各不相同,很難比較兩個不同專案上的人誰的貢獻更大,而某些容易比較的點,比如證書的級別,下屬人數,就會導致決定性的影響。結果是引導大家都在容易比較,容易量化的事情上花精力了,要確保自己沒有容易被比下去的弱項。可是正如德魯克所說:知識工作者的腦力勞動是否真的有效,其實是很難評估的。對專案經理來說,考出很多證書的人很可能不如埋頭幹活的人有效,下屬十個人的組長也未必比一個帶槍匹馬的人更有效。但是公司上級如何裁決?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營以及日資企業,倒是因為沒有這麼全面的評估,大家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可以更專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東西方的企業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而東方人認為人性本善。西方企業不相信員工會自覺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員工偷懶,也就是重法治,而東方企業則相反地,重人治。很難說兩個方向誰更好。我現在注意到的是,東方企業正在引進西方企業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業則對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認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觸了這些不同的企業文化後,會成為更完美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讀後感(三)

一作者簡介及評價:

德魯克1909年生於維也納,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專著,大都成為管理者奉為圭皋的經典,並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發行全球。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其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商業週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週刊》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他被公認為是管理學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關現代組織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響,讀者最廣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魯克同時還是多家有影響刊物(如《哈佛商業評論》)的專欄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組織”的概念和目標管理,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闡釋。2002年,德魯克榮獲美國總統布什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德魯克開創了“管理學”這門學科,而“管理”曾經被認為是少數所謂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魯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當目標一旦確定後,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組織目標,行動起來的永遠是個體或個人,他們應該是這樣的:不是被別人驅趕著工作、而是自己驅趕自己奔向目標。

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序中說: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書的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

德魯克通過講故事般的敘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訴人們: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效率的最關鍵因素;並不是高階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是有助於提高機構的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象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有效性是可以學會,但不是可以教會的。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既然是一種習慣,便可以學會,而且必須靠學習才能獲得。他認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五項主要習慣。

1.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

他認為,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絲毫沒有彈性,無法調節、無法貯存、無法替代。時間一去不復返,因而永遠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費時間,因此,一個有效的管理

者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珍惜並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這包括三個步驟:記錄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集中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佔用的時間。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礎。

2.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貢獻”是指對外界、社會和服務物件的貢獻。一個單位,無論是工商企業、政府部門,還是醫療衛生單位,只有重視貢獻,才會凡事想到顧客、想到服務物件、想到病人,其所作所為都考慮是否為服務物件盡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視組織成員的貢獻,並以取得整體的績效為己任。

3.善於發揮人之所長

德魯克認為,有效的管理者應注重用人之長處,而不介意其缺點。對人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問“他貢獻了些什麼?”也不問“他不能做什麼?”而問:“他能做些什麼?”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為基礎。

4.集中精力於少數主要領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認為,有效性的祕訣在於“專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當先”,而且“專一不二”。因為要做的事很多,而時間畢竟有限,而且總有許多時間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於設計有效的工作秩序,為自己設計優先秩序,並集中精力堅持這種秩序。

5.有效的決策

他認為,管理者的任務繁多,“決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務。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一項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做成的,而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並不做太多的決策,而做出的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

以上是對德魯克個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認識。

三個人啟示:

讀了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給我啟發最大的是第二章《認識自己的時間》中的一段話:“管理好的工廠,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早已預見,並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了。”

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些突發事件中表現英勇的人和事的確激動人心,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對這些英雄人物大張旗鼓的表彰上,而是要紮紮實實建立避免發生這類突

發事件的機制。這是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於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結合我國管理工作的種種案例,也充分證明這個道理。例如:過去政府應對許多特發性事件相對薄弱,平時疏於預防,而且政府行政結構對待突發性事件反映也不夠靈敏,人員也沒有具體分工,缺乏整體應對機制管理的有效性。直到從冰災,SARS病毒的傳播,三鹿奶粉事件,地震等各種事件相繼爆發後,才讓國家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因而開始逐步建立起這種規範管理,預防機構也逐步加強!從而促進實現了國家對突發性事件的應對管理的有效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