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社戲》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戲》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戲》教案三篇

《社戲》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社戲》是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它屬於小說。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係。因此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的生字詞並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培養理清複雜結構的能力。

(3)體會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

重點難點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風景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童年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長大後,回憶往事時,更是懷著一種浪漫情懷,大家的童年一定是豐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

同學講的很好。的確是,童年的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我們陪童年魯迅走過了充滿童趣的生活,今天我們將追尋魯迅兒時鄉村生活中的一段難忘的經歷。

二、 檢查預習:

1、生字注音

不憚dàn 潺潺chán 鳧水fú 攛掇cuān duo 踱duó 頗pō

怠慢dài 吁氣xū 宛轉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歸省xǐng行輩háng 舀水yǎo 蘊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社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體味平橋人淳樸真摯的感情。

2、體會小說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預習,疏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和手段】

1、小組互動探究。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揭示目標

二、作者簡介,檢查字詞

三、感知課文,互動交流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情節。小說的主要情節:

1、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

2、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3、看社戲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5、趙莊看社戲

6、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四、感悟探究,精讀揣摩

1、重點探究課文第11、12自然段。

四人學習小組互動交流、集體交流:

從嗅覺、視覺、聽覺等入手,寫得有味,有色,有聲,更有情。作者還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寫出了江南水鄉的夜晚美景,烘托了“我”看社戲途中愉快的'心情。寫行船之快,襯托了“我”急於想看到社戲的迫切心情。

2、自選探究:

⑴ 讀──讀喜愛的語段。

⑵ 說──說探究的內容。

⑶ 問──問不懂的問題。

⑷ 幫──幫助解決疑難。

⑸ 選──選探究優勝者。

四人學習小組互動交流、集體交流。教師強調:“偷豆”的是與非 ?

五、課文小結,反饋拓展

1、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麼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迅哥之意不在戲,在乎山水人和之間也,山水人和之樂,得之心而寓之戲也。

2、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社戲》教案 篇3

《社戲》全文原有前後兩個區域性,課文節選自後一區域性,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示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成人後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憨厚可愛的農村小朋友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潔童心的突出表示。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示得最為突出:他心細如髮,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身手給白地看”來撫慰“我”,表示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後又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於為他人著想。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溢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小朋友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乾淨,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示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著一群小朋友在浪花裡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TAG標籤:三篇 社戲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