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數字化生存》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字化生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字化生存》讀後感

《數字化生存》讀後感1

《數字化生存》描繪了數字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娛樂帶來的各種衝擊和其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是跨入數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該書可以說是二十世紀資訊科技及理念發展的聖經,此書的流行和傳播對上個世紀資訊時代的啟蒙、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深入淺出了講解了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趨勢和應用、巨大的價值和數字時代的巨集偉藍圖,闡明瞭資訊科技、網際網路對時代和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價值。

該書總共分為位元的時代、人性化世界和數字化生存三個部分:

在位元時代中,一般人不怎麼了解頻寬,尤其在今天,光纖已經帶著我們從較窄的頻寬文步跳躍到近乎無限的頻寬。頻寬指某個特定通道傳送資訊的容量,大多數人都把它想象為管子的直徑或高速路的車道。但現在可以證實的是,如今人們對此早已熟悉。多媒體一方面代表新的內容,一方面也代表用不同的方式來看舊內容。多媒體即是本質上互動的媒體,隨著位元數字通用語的出現而產生。同時,它也與計算機成本降低、威力增大和呈爆炸式增長的局面息息相關。事實上,“多告訴我一些”這一概念正是多媒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它也是“超媒體”的根基。沒有頁碼的書“超媒體”是“超文字”的延伸,超文字這個詞指的是互聯程度很高的文字敘述,或具有內在聯絡的資訊。

數字世界的情況卻全然不同。資訊空間完全不受三維空間的限制,要表達一個構想或一連串想法,可以通過一組多維指標,來進一步引申或辯明。閱讀者可以選擇啟用某一構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整個文字結構彷彿一個複雜的分子模型,大塊資訊可以被重新組合,句子可以擴張,字詞則可以當場給出定義。這些連線可以由作者在“出版”著作時自行嵌入,也可以在出版後,由讀者在以後的時間裡陸續完成。

在人性化世界裡,這裡作者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創造完美的人性世界為什麼“數字化生存”如此辛苦?作者說:多年來,我每天至少在電腦面前度過3個小時,但有的時候,我仍然發現自己飽受折磨。搞懂電腦就和搞懂銀行結算單差不多同樣困難。為什麼電腦非得毫無必要地弄得這麼複雜呢?為什麼“數字化生存”竟是如此辛苦呢?

而事實上,電腦並不複雜,數字化生存也不需如此辛苦。計算的發展速度飛快,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獲得了足夠的成本低廉的計算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將其用來改進入與電腦的雙向交流。過去,把時間和金錢花在使用者介面上,會被認為是愚蠢而浪費的行徑,因為電腦的執行週期太寶貴了,應該把它全花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花在人的身上。未來,今天我們所謂的“代理人介面”將崛起成為電腦和人類互相交談的主要方式。

在數字化生存的後資訊時代中,大眾傳播的受眾往往只是單獨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訂購,資訊變得極端個人化。人們普遍認為,個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眾從大眾到較小和更小的群體,最後終於只針對個人。

便捷的聯絡僅僅數字化是不夠的。作者採取了辯證的思考方式,給我們開啟思路:當你閱讀這頁文字的時候,你的眼睛和大腦不斷把這種印刷媒介轉換成你可以當作有意義的文字來處理和辨識的訊號。如果你想把這頁內容傳真出去,傳真機上的掃描器會繪製出一幅由一條條線組成的精細的圖形,並用0和1分別代表有墨跡和沒有墨跡的黑和白。無論你的傳真機掃描得多麼精確,傳真件最終也只是原件的複製影象罷了,它既不是字母,也不是單詞,而是畫素。

縱觀整部作品,作者通俗的把很技術活的問題表達出來,見解獨特,而且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見,適合諸多人群的品味,值得肯定。

《數字化生存》讀後感2

看到“數字化生存”,你的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資訊”、“電腦”和“通訊”等常見詞語。但是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資訊科技、數字化程序有些陌生的人來說,剛翻開書本就有些迷茫,“位元”?“以太”?甚至還懷疑書本印刷錯誤,“頻寬”?不應該是“寬頻”嗎?

看完此書後,種種迷茫和不解才煙消雲散,在晴朗的天空下,我遙望到數字化生存的未來。 本書的出版在十幾年前,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對未來數字化生存的推測,在我看來書中的推測與今日數字化的發展如出一轍。當時已開發國家就有的電視置頂盒,如今也在中國出現了。正如作者所說,這個盒子給商家帶來了巨大收益,而並不合乎大眾的最佳利益。商家只需要通過盒子瞭解進入你家的資訊量,來大量收費。

對於大眾來講,為了滿足生活需求,為了去獲得大量頻寬,在使用這種盒子時,並沒有獲得最佳利益。假設電視訊道有100個,那麼你在任意時候都有99個頻道沒有收看,而你卻一直在為他們付費。真正的數字化,我認為是在書本後面提到的個人電腦。不需要自己在大量的位元中尋找(1000個頻道從頭看到尾,每個節目用3秒來判斷,看到喜歡的節目它已經放完了),而是由一個像祕書的個人電腦為你事先檢索。 談到個人電腦(電話、電視甚至微波爐),也就進入了後資訊時代。這似乎比現在還要更進一步,大眾傳播的受眾成為個人,也就意味著真正的個人化時代已經來臨。 就如同我們經常想象的一樣(甚至超越我們想象的),個人化的時代將是美好的。“叮——”鬧鐘晚了20分鐘才叫,因為去往倫敦的航班晚點20分鐘,加熱牛奶的微波爐也晚了20分鐘才啟動。

在你踏出門十分鐘後,你母親打來電話,電話沒有持續不斷的響,而是自動的應答“老媽,我去倫敦見一個同事。”你的手機突然響起“飛機場旁邊的超市正在啤酒大減價,並且那是你同事最喜歡的啤酒。”到同事家中,發現他家的'電視沒有永無止盡的廣告,也沒有多而雜的電視節目,只有自動錄製的科比的比賽,還有最新的電影……

順便提一下,你可能認為我們離這種高效的生活方式還有一段距離(我也這麼認為),也許你認為資訊科技的發展還不夠全面,電子產品的數字化還沒有完全。但真如書中所說,全球175種插頭就成為了數字化的物理障礙。 讓我感受最深的,離我們較近的就是學習,在數字化時代學習,在遊戲中學習。這種觀點是難以接受的,無論是對於嚴厲的家長,還是莘莘學子。中國有句古話我非常的不贊同,“學海無涯苦做舟”,導致父母經常說“孩子,讀書這幾年是苦的,你一定要吃苦耐勞,熬過這幾年你的幸福日子就到了!”其實不然,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要頂住工作的壓力,扛起家庭的重擔,負起對社會的責任,原比讀書時要來得苦。相對而言,學習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你可能不以為然,認為在教科書與作業之間來回奔波,即使有幸福也是與痛苦相伴。

這一切將在數字化的生存中改變。在遊戲中學習,這關點放在現在難以置信。那讓我們仔細想想。遊戲是什麼?消遣玩樂的工具?是虛擬的現實。無論是動作遊戲、益智遊戲都來源於現實,讓我們置身於虛擬的現實。為什麼玩“俄羅斯方快” 的人,能將行李包收拾整齊,並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因為“俄羅斯方快”與這一生活實際聯絡緊密。那麼,請試想將你未來喜歡的工作情景、環境編入遊戲,並將實際中的困難盡數編入,那些與你有同樣意願的人一起加入這個遊戲。他們就是你將來的同事,你能夠從國小習這項工作的技巧,提前處理人際關係,代替先前無聊而無用的學習。以此類推,生活中的各種情景都能在虛擬現實中提前播放。

數字化生存另我向往,但我已經不可能在數字化的時代學習,遺憾的同時,我也努力拉動數字化這艘巨輪,希望他能早日開進我們的港灣。

TAG標籤:生存 讀後感 數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