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九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答案

國中語文是會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答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答案

  一、公輸【會考試題】

(一)閱讀《公輸》《曹劌論戰》,完成1~5題。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日: “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盤詘,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日:“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日:“善哉。吾請無攻宋矣。”(選自《公輸》)

1.解釋下面加橫線字的含義。

①遂逐齊師 ( ) ②公問其故 ( )

③望其旗靡 ( ) ④公輸盤詘 ( )

2.請選出加點詞與例句加粗詞意思相同的成語。

①例句:既克,公問其故 ( ) A 克己奉公 B 克敵制勝

②例句:以牒為械 ( ) A 為民請命 B 下不為例

3.對下面句子的體味,語氣的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傲慢橫蠻不講理)

B.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輸盤有推卸責任,轉移矛盾的心理)

C.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楚王的驕橫自負)

D.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輸盤惱羞成怒,暗藏殺機)

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大國,難測也。答:

(2)雖殺臣,不能絕也。答:

5.以上兩個文段都涉及到戰爭,從文段的兩個事件結局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請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看法。

答:

二、孟子二章【會考預測】

(二)閱讀甲、乙文,完成第6~10題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乙] 孟子曰:“桀、紂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②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③。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④也。”

【註釋】① 指夏桀、商紂,古代的 暴君。② 與:同“為”,替的意思。③ 爾也:而已。④ :原野。

6.解釋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具體含義。

(1)寡助之至(  ) (2)親戚畔之( )

(3)所惡勿施爾也( ) (4)獸之走壙( )

7.甲文認為“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的結果是怎樣的,將這個句子寫在下面,並加以翻譯。(3分)

句子:

翻譯:

8甲文說的“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繪。

乙文中的這個句子是: (2分)

9.乙文中說到“桀、紂”,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來解釋就是: 。(2分)

10甲文說“得道者多助”,乙文說“得天下有道”。這兩個“道”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4分)

答:

(三)閱讀甲、乙文,完成第11~14題

[甲]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殺人;江南蟹雄,螯能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鬥,而捕蟹者未聞血指①也。蜂窟於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空群赴焰,盡殪,然後連房刳取②。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③而來,悉可俯拾。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選自《齊東野語》) 注:①血指:傷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競爬行的樣子 ④殞:死亡

11解釋句子的加粗詞

(1)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2)入則無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敵虎 (4)悉可俯拾。

1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人恆過,然後能改。

譯文:

(2)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

譯文:

13.甲、乙兩文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甲文的主要觀點: ;

乙文的主要觀點可概括為:

14.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一、答案:

1、於是。原故、原因。倒下。“詘”通“屈”

2、 B。 A

3、 A

4、大國,是難以預測。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衛宋國的人。

5、從《公輸》的結局看,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不但要從道義上揭 露其不義,還要從實力上作好準備,這樣才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 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無借鑑意義。

二、答案:

6、極點。 同“叛”,背叛。 所厭惡的東西(事情)。 跑。

7、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勝利。

8、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9、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給1分)

10、 不一樣。甲文所說的“道”,指的是統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說的“道”,指的'是統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徑。

【乙文翻譯】

孟子說:“桀和紂失去了天下,是因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於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辦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辦法,贏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辦法:他們想要的,就給他們積聚起來,他們厭惡的,不加給他們,如此罷了。人民向於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獸奔向曠野一樣。

11、明白、知曉。 同“弼”,輔佐 。 匹敵、對抗。 完全。

12、一個必然會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

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夠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 的了。

1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趨炎附勢者沒有沒好下場。

14、卒章顯志

 【乙文翻譯】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殺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擋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認為需要(與蜜蜂)爭鬥,而捕捉螃蟹的人沒聽說過傷手指的。蜜蜂的蜂窩一般築在地上或樹木石頭上,人發現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著烈焰燃燒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傾巢而出飛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後(人們)連蜂房帶蜂蛹一起挖取下來。螃蟹呆在蒲草或蘆葦之間,在水邊上放一盞燈,(螃蟹)沒有一個不爭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撿拾即可。(它們)只知道向著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

TAG標籤:語文 上冊 九年 練習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