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課文賞析:《范進中舉》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節,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凶鬧捷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賞析:《范進中舉》,供大家參考。

課文賞析:《范進中舉》

寫作背景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共五十五回。它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諷刺藝術的高峰,主要描寫封建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醜惡靈魂。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箇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託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科舉制度使讀書人如痴如狂的追求功名利祿。范進從20歲起屢試不第,苦苦掙扎直到垂老,一旦中舉,竟然歡喜得瘋了。《范進中舉》中,主要寫了主人公范進中舉後的遭遇。中舉前,范進家境敗落,貧困至極:其人也是岳父胡屠戶眼中的“現世寶”、“爛忠厚沒用的人”。而一旦中舉,范進雖喜極而瘋,家道卻立刻興旺起來;張鄉紳送來了白花花的銀子,鄰里送來了各種各樣的禮物,惟恐巴結不上;在胡屠戶眼中,范進又成了“文曲星”、“姑老爺”。這前後翻天覆地的變化,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示了腐朽的科學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無情地揭露、諷刺了胡屠戶、張鄉紳等人的醜惡嘴臉,表達了作者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人物刻畫

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中秀才。課文刻畫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尖銳的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胡屠戶是一個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在范進中舉前、後所表現出的截然不同的兩副嘴臉,充分表現出他的這一性格特徵。

張靜齋是作者刻畫的次要人物。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文章生動地把他們的醜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我們看到封建社會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它對我們認識封建社會有一定的意義。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

用人物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文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誇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佔了很大的篇幅,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著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的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後,他不再稱胡屠戶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奸巨猾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范進中舉驚喜得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誇張的寫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驚喜若狂。根據現實生活加以誇張的描寫,具有尖辣的諷刺效果。

對比手法主要運用於描寫胡屠戶這個人物。作者寫了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文章欣賞

全文共12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范進中舉前窮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第1段,寫范進進學回家,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范進進學是他踏上科舉進身之路的第一階段。胡屠戶雖前來賀喜,但不相信女婿會有發跡的一天,所以沒有恭維,只有“教導”和“訓斥”。對丈人的“教導”,范進“唯唯連聲”,口稱“岳父見教的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樣。第2段,寫范進向胡屠戶借盤費應試。范進一心想向上爬,借錢也要到城裡去鄉試,向胡屠戶借錢,不但沒借來卻遭一頓臭罵,並受到胡屠戶的恥笑。這對范進來說無疑是一瓢冷水,更使他不能自信,這為范進後來中舉喜極而 瘋做了必要的鋪墊。

第二部分(3第-12段)范進中舉後喜極而瘋及其社會的地位的顯著變化。

第一層(第3-5段),范進喜極而瘋。范進得知自己中舉的喜報之前,抱著家裡唯一的一隻生蛋的母雞到集市去賣。這樣寫,第一可見范進一家貧困之極,與中舉之後的富貴對比更加鮮明;第二由鄰居轉告喜訊,增加了情節的曲折,表現了范進得難以置信,以為又是恥笑,這種一心想中又不相信會真正中的複雜心理,非常符合范進的追求經歷及與之間相應的心理特徵,也反應了封建士子這一類人的心理特點;第三讓范進由不敢相信到再看報貼,造成喜極而瘋的醜劇。而范進喜極發瘋的經過,作者也寫得很具體、生動。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於瘋,圍繞這個特點,逐步展開層次:昏厥-瘋跑-踹進泥塘-瘋走上集。人物的的語言也與狂喜的心情合拍,語氣強烈,個性鮮明,而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的飛跑的瘋狂;“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了范進的瘋勁。每一個細節和側面描寫都突現了中心人物范進。

第二層(第6-10段),胡屠戶治瘋。治瘋的妙方是打嘴巴,這對醉心功名的范進和庸俗勢利的胡屠戶都是絕妙的諷刺。胡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喝了幾碗酒,大著膽子才打了一下,待范進清醒過來,胡屠戶又極力恭維奉承,其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面目暴露無遺。范進中舉之後社會地位的變化從胡屠戶態度的變化中也充分顯示了出來。

第三層(第11-12段),張鄉紳拜會,贈銀送房,胡屠戶受贈,千恩萬謝。張鄉紳聽到范進中舉的訊息後即刻前來拜訪,又是攀認“世弟兄”,又是贈銀送房,與眾鄰居送米送蛋結合起來,可見社會各色人的俱是趨炎附勢之徒。胡屠戶對范進分贈的六兩多銀子,先是假意推辭,接著說了一奉承話,低聲下氣,諂媚作態。這一切都再現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

作品主旨

作者生動地刻畫了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科舉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范進將自己20到54歲的青春都押在了科舉這座“獨木橋”上。范進一旦中舉,34年的折磨摧殘,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瘋”中爆發出來.文中通過范進由屢試不第到一朝中舉後的不同境況、際遇、表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同時生動地刻畫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藝術賞析

一、運用強烈的對比來達到諷刺效果。

故事圍繞著范進中舉前後展開。在作品中,作者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褒貶愛憎的話,它讓諷刺物件的形象、行為、內心因范進中舉而產生自我矛盾,醜態百出,從而淋漓盡致地揭露出當時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和人們的病態心理。

二、 用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

文章圍繞范進中舉,採用了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社會以及科舉制度都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諷刺。

三、細節描寫生動逼真,也極具諷刺性。

文中多次運用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增強文章諷刺效果。其中,最精闢的莫過於篇末對胡屠戶接受范進贈銀的描寫。胡屠戶一邊“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什麼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通過這一細緻入微的描寫將胡屠戶貪婪而又虛偽的內心活動昭然若揭,他見財心喜,所以“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可他又不得不假意推讓,推讓的同時他又怕弄假成真,生怕到手的銀子飛了,所以他的手慢吞吞的“舒過來”,卻仍緊攥著拳頭,刻畫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臉,一聽范進是真心相送時,他就不再“客氣”,“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此時,他的動作做得那麼快,跟“舒過來”時的不爽快形成鮮明對比,作者用“攥”、“舒”、“縮”、“揣”四個字便將他那貪圖錢財的小人相被表現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