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課文賞析:范進中舉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共五十五回。它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諷刺藝術的高峰,主要描寫封建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醜惡靈魂。

課文賞析:范進中舉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箇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託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科舉制度使讀書人如痴如狂的追求功名利祿。范進從20歲起屢試不第,苦苦掙扎直到垂老,一旦中舉,竟然歡喜得瘋了。《范進中舉》中,主要寫了主人公范進中舉後的遭遇。中舉前,范進家境敗落,貧困至極:其人也是岳父胡屠戶眼中的“現世寶”、“爛忠厚沒用的人”。而一旦中舉,范進雖喜極而瘋,家道卻立刻興旺起來;張鄉紳送來了白花花的銀子,鄰里送來了各種各樣的禮物,惟恐巴結不上;在胡屠戶眼中,范進又成了“文曲星”、“姑老爺”。這前後翻天覆地的變化,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示了腐朽的科學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無情地揭露、諷刺了胡屠戶、張鄉紳等人的醜惡嘴臉,表達了作者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課文圍繞范進中舉這個中心事件,著重刻畫了范進、胡屠戶和張靜齋這幾個人的形象。

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中秀才。課文刻畫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尖銳的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胡屠戶是一個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在范進中舉前、後所表現出的截然不同的兩副嘴臉,充分表現出他的這一性格特徵。

張靜齋是作者刻畫的次要人物。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文章生動地把他們的醜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我們看到封建社會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它對我們認識封建社會有一定的意義。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

用人物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文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誇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佔了很大的篇幅,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著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的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後,他不再稱胡屠戶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奸巨猾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范進中舉驚喜得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誇張的寫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驚喜若狂。根據現實生活加以誇張的描寫,具有尖辣的諷刺效果。

對比手法主要運用於描寫胡屠戶這個人物。作者寫了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TAG標籤:賞析 范進中 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