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精選11篇)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

②抄寫課文最後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分步揭題

①板書“木匣”,“匣”字注音,學習“匣”的音、形、義。

②完整板書課題。

科利亞是個蘇聯的。這篇課文講了他的什麼事呢?

朗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①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什麼事。

②指名學生朗讀,糾正讀錯的地方。請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讀課文,瞭解敘述順序

①佈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埋木匣,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挖木匣的。

②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與同座討論。

③全班交流。

a.哪幾個自然段講埋木匣,哪幾個自然段講挖木匣?

b.另外的幾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有的是講情況的變化,有的是講從這件事受到的啟發。)

學習字詞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3個生字,讀一讀,再組詞。

②觀察字形,互相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學生寫生字(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抄寫一遍。

第二課時

複習字詞

①用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②聽寫本課應掌握的詞語。聽寫後對照詞語表自我批改訂正。

突出重點,加深理解

①提出重點問題:科利亞是怎麼找到木匣的?從這件事他懂得了什麼道理?

②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認真讀書、思考。

③全班交流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④教師出示課文最後科利亞說的話。引導學生用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自己經歷過的事例,說說對“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體會。

⑤鼓勵學生把最後一段抄下來。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佈置作業

①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聽。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麼想、怎麼做的。準備一下,到“口語交際”時和大家交流。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2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採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後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裡裝的什麼跟埋匣子有什麼關係?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麼後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麼?(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後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並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絡上下文或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麼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 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鬥,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後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國小,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裡。)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後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麼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麼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麼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麼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裡面,匣子放好後,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麼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麼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後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裡裝的什麼跟埋匣子有什麼關係?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麼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麼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麼時間埋的?怎麼埋的?在哪裡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麼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麼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後,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麼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於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後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裡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麼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裡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麼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麼回答小夥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麼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麼思考的?

(學生讀:“小夥伴們,我知道怎麼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後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麼?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後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後,科利亞為什麼那麼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麼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後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佈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後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後,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後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複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麼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裡有什麼?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麼要埋木匣呢?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後來是怎麼找到木匣的?

③學生齊讀最後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麼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絡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

作業

抄寫課文最後一段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過程:

熟讀課文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②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鞏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②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a.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b.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③給生字組詞。

指導寫字

①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②學生寫字。

a.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b.學生對照範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c.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範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抄寫詞語

①自己讀、記詞語。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複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複述,全班評議。

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26 科利亞的木匣

埋 挖 受啟發

人長大 步子變大 一切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4

一、複習

1.簡要複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麼。

二、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後內客的內在聯絡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麼?”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裡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國小。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的前後內容聯絡起來讀,並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三、鞏固練習,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並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麼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乾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科利亞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時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夥伴的話有什麼作用?

(一方面用小夥伴的話襯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夥伴們也並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四、指導朗的讀課文

五、聯絡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六、指導造句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後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後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七、佈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後,你明白了什麼?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 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後)挖 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聽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2、 朗讀課文。瞭解科利來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示。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揭題

二、 整體感知,瞭解課文敘述順序

1. 逐段指名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 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分類指導。

3. 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科利亞的木匣”這個題目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4.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5. 學生細讀課文,按照思考?練習2的提示將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分成三個部分。

6. 圍繞“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這三個小標題,可以提哪些問題?

三、 瞭解“埋木匣”的過程

1. 自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畫出表示時間、動作的詞句。

2.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四、 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剛才同學們通過讀書、討論,讀懂了這一部分,誰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學生互說、互評。

五、 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 複習檢查。

1. 感情朗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 說一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 瞭解“挖木匣”的過程。

1. 教師提示:我們在學科利亞和媽媽“怎樣埋木匣”的內容時用了什麼方法?我們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出示自學提示)

(1) 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和媽媽挖東西的時間的重點語句。

(2) 科利亞為什麼開始找不到木匣,後來找到了?想一個方法告訴大家。

2. 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3. 學生彙報自學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4. 指導朗讀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 分角色朗讀。讀中指導:不同的人物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2) 再讀評議。

5. 學完這一部分,你們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嗎?

三、 理解科利亞受到的啟發。

1. 讀科利亞最後說的話。

2. 畫出這段最關鍵的一句話。

學生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從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這件事中想到了什麼?

四、 回顧全文,概括主要內容。

1. 同學們通過學習、討論,讀懂了每一部分的內容,現在請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啟示”這樣的線索,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 學生口述、評議。

五、 課堂練習。

1. 完成課後思考?練習3的題目。

2. 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

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學習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

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預習學案

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三、導學案

一、複習匯入,教師簡介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感悟,深入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1.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裡有什麼?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麼要埋木匣呢?

(1)教師採用範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裡有什麼?

學生找出句子朗讀:木匣裡盛著各式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它小玩意兒。

結合課件展示的圖片認識:冰鞋、小斧頭、小手鋸。聯絡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樣”,並練習用“各式各樣”說話。

(2)教師結合生字學習,指導朗讀。全班齊讀。

(3)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子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聽後評議。注意強調錶示動作的詞語,還可以邊做邊讀讀這幾個句子。

(4)教師引讀:科利亞幹嘛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

三自然段。

(5)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前:

媽媽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亞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學生默讀課文4-1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後來是怎麼

找到木匣的?

(1)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後:

媽媽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亞 走10步 沒有挖到小匣子

(2)用線段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於動腦的孩子。聯絡上文理解“果然”一詞的意思,並用“果然”練習說句子。

3.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

得了什麼道理呢?

(1)指名讀這一段,讀後評議。

(2)分男生、女生賽讀這一段,讀後再評議。

(3)隨文理解“不光……還”。

(4)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圍的一

切在發生變化?

(5)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絡上一課時作業或其它課外文章說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變化。”

(6)再讀最後一段,試著背下來。然後把它摘抄到“好詞佳句”

記錄本中,邊抄邊體會這段話的內容。

(關注學生是這一環節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用表格、線段圖等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二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聯絡實際、聯絡生活來理解課文內

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複述,全班評議。指導複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1.課件出示填空題:課文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了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練筆:寫一寫自己親身經歷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並說一說這件事給了你什麼啟迪?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4.聯絡實際生活懂得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利用生字詞卡片領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學習生字詞。

2、採用朗讀默讀對比讀讀讀畫畫等多種形式閱讀課文,理解課文。

3、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按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情。

教學重點

1、瞭解課文內容,懂得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科利亞的五歲相片,生字卡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預習探究

1、激趣談話,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相片)孩子們,認識他嗎?是的,通過預習你們已經跟他很熟悉了,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故事。(板書“科利亞的木匣”,給匣注音,指導學生讀準。)

一般來說,木匣是什麼樣子的?用紙做的匣子叫什麼?那麼科利亞的木匣究竟有什麼奧妙呢?那到課文中去找吧。

2、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請大家再次放開聲音朗讀課文,注意以下幾點: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讀音。

②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講了什麼故事。幫老師完成板書,理清文章敘述順序:()木匣——()木匣——()

並思考這些內容分別是課文哪幾段寫的?

1學生在老師的匯入中認識了科利亞,學會了“匣”字,增加了知識,激發了學習興趣。

2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情境,初讀課文,自讀字詞。

結合問題,邊讀邊思考。

1三年級孩子的年齡是九歲,大致和科利亞同歲。出示五歲的科利亞照片是為了引發學生對小時候的回憶。對“匣”字的擴詞,是為了加大學生的詞語積累,並從實物或具體的語境中感悟匣的意思。

2三年級孩子的課前預習能力還是比較弱的,需要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再次預習。

二、合作

交流檢查交流:

1.卡片出示三個認讀的生字詞,採取領讀搶讀的方式來識記。重點指導“盛和量”兩個多音字的讀音,“匣”字學生容易讀成“甲”,再次強調。

2.課文講了科利亞和木匣之間的什麼事?集體填空,討論。

3.同桌分段讀通課文。

1、通過多種形式學生正確品讀生字,區別多音字。

2、交流中學生大體說出內容,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完成填空,得出:1——3自然段描寫埋木匣,4——12自然段寫挖木匣,最後一段寫受到啟發。

3同桌互檢課文的朗讀情況。

通過完成問題,便於學生更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學生的互助互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並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課文敘述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後,科利亞回到家裡,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子,經過思考,科利亞在離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子。

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敘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說明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著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段落結構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啟示”來講的,可以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講科利亞埋木匣。第一節先講挖坑。第二節科利亞埋木匣。第三節主要回答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第二段(4—12自然段)講科利亞挖木匣。先講科利亞離家與回家。這裡寫得很簡略。接著講媽媽挖出了大箱子而科利亞挖不到他的木匣子。最後講科利亞經過自己的思考,終於找出了問題的癥結。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是第三段。講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世間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採用固定不變的態度。

寫作方法

1.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敘,篇末點明中心。讀後引人深思。

2.前後呼應,結構嚴密。

課文第一段幾次寫到科利亞年齡小,“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與後面科利亞四年後回到家鄉時“長大了,上了國小,數數能數到一百多”相呼應,為科利亞因人長大,步子變大而找不到木匣埋下了伏筆。

教材重點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是教材重點。

教材難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二、教學建議

1.要抓好預習。預習要求可以是:仔細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提出問題。在學生預習後,可做必要的檢查。看看是不是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寫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提出在閱讀中發現的問題,看看他們是不是真正地讀進去了,對學生提出的的疑難詞句應留心記下,以便結合講讀逐步加以解決。

2.要抓住課文重點部分啟發思考,求得理解。課文重點在“挖木匣”這一部分,科利亞按埋木匣子時量的步數找,結果挖不到,後來經過冥思苦想悟到情況的變化,結果挖到了木匣。由此得到“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結論。這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先讀懂課文內容,可著重提醒學生注意埋東西或挖東西各在什麼時候,時間變化了周圍事物起了變化也可以引導學生這樣考慮,為什麼用了同樣的方法,媽媽能找到箱子,而科利亞卻找不到木匣子?可以通過板書幫助學生弄清事物在變化,在對比中加深理解:

埋木匣四年前5歲步子小量了十步

挖木匣四年後9歲步子大了一倍量了五步

課文最後一節講科利亞的體會。要求把它和上文聯絡起來理解,使學生懂得,這是在挖木匣的思考中得出的認識,時間過去,人長大,步子變大,由此認識到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教師可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使學生在對具體事例的感受中懂得這個道理。

3.要給學生提供練習分段和歸納段落大意的機會。可在學生初讀課文以後,按“思考·練習2”的提示,練習給課文分段,在逐段理解後讓學生練習歸納段意。

4.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是繼續運用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並受到遇事要動腦筋,要全面地看問題的教育。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一說,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科利亞愛動腦筋,發現問題,告訴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目光去看問題,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

5.理解媽媽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亞卻挖不到木匣時可以對比著分析。媽媽的話強調了這一點:算術有用——數數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亞雖然也按媽媽的做法行事,結果卻相反;數數挖坑——找不到——算術不管事。問題出在哪裡?讓學生體會,科利亞記憶沒有錯誤;十步,已經盡力去挖;挖得深,挖的範圍大;被人挖走的可能效能排除了;大箱子在,小匣子不可能不在。這裡記錄科利亞的思維過程,這個思維過程的收穫便是“這裡面一定有原因”的判斷。

6.本課應注意的字詞

生字中“德”容易寫錯,右面部分的筆順是“十古西”。

木匣:木盒。

法西斯:本課指德國侵略者。

冰鞋:滑冰時穿的鞋。

躲避:隱蔽、離開的意思。

練習用“仍然、果然、不光……還、如果……就”造句。必須先弄清這些詞語的意思。“仍然、果然”的區別。“仍然”是“還是、仍舊”的意思。句子內容應該是說原來怎麼樣,後來還是怎麼樣。用“果然”的時候,句子後面的意思和前面是順著說的,表示事實與所說的或所想的相符合。“不光……還”表示更進一步的關係,“如果……就”表示假設一種情況會有這種結果。教師要在學生造句過程中酌情加以指導,使學生從語言實踐中體會這幾個詞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背景材料】

課文中提到的“戰爭”指原蘇聯的衛國戰爭,是原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歐亞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幾年努力,於1944年收復全部被佔領土,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課文中講的差不多四個年頭,即指這段時間。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2、並從中獲得啟示,

3、培養學生要多動腦筋,

4、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5、解決問題的方法。

6、會認3個生字,

7、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

8、斧頭,

9、手鋸,

10、玩意,

11、免得,

12、搶走,

13、難過,

14、算術,

15、當初,

16、隨便,

17、仍然,

18、敵人,

19.臺階,

20、所以,

21、懂得”等詞語。

2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意思。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識記生字,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從課文的題目看,

2、《科利亞的木匣》,

3、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麼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麼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

2、名

3、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

4.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5、指

6、名

7、讀生字詞。

8、正音

9、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a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a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它可以讀“shu”和“shu)”,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科利亞剛學數數”,第一個數讀“sh(”第二個數讀“sh)”。

5、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區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4)區分字形

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四)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麼事?

(3)指名彙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無論什麼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採取相應的做法。並且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後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啟發。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二)講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即什麼線索)寫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題:

①科利亞是怎麼埋木匣的?

②科利亞為什麼埋木匣?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麼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於動腦筋,善於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裡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著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裡“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後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後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題:

①媽媽是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媽媽是怎麼挖的?

③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後,小組學習討論。

(4)畫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裡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麼挖不著呢?怎麼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裡呢?這裡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5)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①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麼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②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夥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麼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覆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裡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麼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③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歎號。二是找到了為什麼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④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著媽*的樣子,照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後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後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麼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麼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於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著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採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說一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麼啟示。

2、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3、指名說一說,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總結全文

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本文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穫?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板書設計

的木科利亞匣

埋木匣:四年前、5歲、步小、十步

挖木匣:四年後、9歲、步大、五步

受到啟發:勤動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0

得到的啟發”為思路,啟導學生突破難點,獨立分段,理清事物特點前後變化的內在聯絡,從而明曉事理搞好知識的遷移。在強化“雙基”的訓練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表達的能力。教學時,可按這樣的步驟進行:

1、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教者可用類比情境演示引入,匯出本課讀寫訓練的重點內容,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熱情。上課時,先找一名學生與教師進行跨步比賽:兩人同時演示由教室門口向室內跨三大步,再由學生上前檢測兩人所跨距離的差異。接著,教師提問:同樣是跨三步,為什麼距離會有差異?課文中的柯里亞是怎樣來認識這個問題的?讓學生各自帶著問題去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2、問題引路,訓練閱讀理解能力:

本課記事順序清楚,結構思路明白,可讓學生根據文後思考題默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描寫柯里亞和媽媽“埋木匣”具體情景的語句,然後通過導讀引思,討論口說突破難點獨立分段,弄清事情前後的內在聯絡。如:導讀承上啟下的第五自然段,可先讓學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時間的詞語,啟發提問這段側重寫了哪個時間?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後相隔有幾年?這幾年中柯里亞會發發生什麼變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找出“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那時候還小”,“步子也小”,“我已經九歲啦!”,“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步子比那時候要大一倍呢!”等語句。這樣既能引導學生正確分段,又能在讀思訓練中弄清前後變化的內在聯絡,加深對“周圍一切都在變化”一句話的理解。

3、設疑解難,訓練分析表達能力:

本文訓練重點突出,一些句子講出了時間和周圍事物的變化,匯出了事物變化因果的內在聯絡。因此,我們可以緊扣訓練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閱讀,去尋找事物變化的因果聯絡,並且能用自己的話將這種聯絡表達清楚,將學生的思維滲透到“雙基”訓練中。如設疑:

⑴ 柯里亞和媽媽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埋東西?又是相隔多少時間才去挖東西的?媽媽為什麼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子?

⑵ 當初,媽媽不是隨隨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亞是因為隨隨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現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這樣說對嗎?為什麼?

⑶ 文中為什麼要這樣具體地寫柯里亞埋木匣的情景,這樣寫與下文寫挖木匣又有什麼聯絡?

⑷ 既然知道柯里亞埋木匣跟媽媽一樣不是隨隨便便的,那麼他媽媽為什麼能一下子挖到木箱,而柯里亞為什麼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

⑸ 如果他媽媽小時候就認認真真地離門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現在也數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當時埋的木箱嗎?

⑹ 柯里亞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我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從不同角度設疑,層層深入地推進思維訓練,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分析表達的能力。

以上板書,圖一、圖二對比明顯,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柯里亞心中的疑團和同學們心中的疑團(即板書中的“?”),都被輕而易舉地解開,省去了許多口舌,學生也樂於接受。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培養他們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體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真實、具體。

3、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練習用“仍然”“雖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柯里亞最後講的話。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哪些寫得真實、具體。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預習課文。

1、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他們做了哪些事?

三、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

2、指名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四、結合課後第2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寫柯里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寫柯里亞挖木匣。

第三段(13)寫柯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發。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朗讀。

2、讀後評議。

3、默讀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亞埋木匣是在什麼時候?那時他幾歲?

(2)柯里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

(3)柯里亞為什麼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麼不同?

4、討論思考題,檢查默讀情況。

(1)討論第1題,簡介時代背景。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六、講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提出默讀思考題。

(1)他們什麼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過了多長時間?

(2)媽媽是怎樣挖箱子的?結果怎樣?

(3)柯里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後來為什麼又挖著了?

3、討論思考題。

4、指導朗讀第二段。

七、講讀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怎樣理解柯里亞最後說的這段話?(年齡小,步子小;年齡大,步子也大。)

3、學生自己結合生活實際談認識。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1、課文寫的是柯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為什麼還要寫媽媽埋木箱、挖木箱呢?

2、課文為什麼要寫小夥伴們的話呢?

三、完成課後練習第三題。

1、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想,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2、指名說哪些內容真實具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完成課後練習第5題。

1、指名朗讀,齊讀詞語。

2、指導記憶字形。

3、抄寫詞語。

4、將課文中含有“仍然”“雖然”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5、指導口頭造句,糾正不當之處。

6、將句子寫下來。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