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有關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10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一次,我隨手將一面鏡子放在窗前的桌上,從窗外透過的陽光照在鏡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個光斑,這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為了讓孩子們對光的反射現象有個初步瞭解,同時順應孩子的興趣,挖掘幼兒興趣點中的教育價值,於是組織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瞭解光的反射現象,能將反光的物體歸類並概括,知道亮度強的,照人明顯的物體,其光斑的亮度也強。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

3、在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每人一面平面鏡

2、準備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擺放在活動室周圍,如:不鏽鋼拉鍊、調羹、茶杯、臉盆、光碟、手錶等其他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

3、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下進行,室內有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4、區域中提供:各種電筒和檯燈。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光斑是怎麼來的?

1、師: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麼?(鏡子),那今天我們就用鏡子到外面去做一做遊戲,看一看,你能發現什麼?

2、幼兒拿鏡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組織幼兒交流:

師:你們用鏡子做遊戲時,發現了什麼?

幼1:我用鏡子一照,發現了亮亮的東西跑到牆上去了。

師:是嗎?哪些小朋友發現了這個現象?(幼兒全部舉手)

師:那這個亮亮的東西是什麼?(光斑)

幼2:我還發現我晃動鏡子,光斑也會動。

師:那光斑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幼3:鏡子將光照到牆上去了……

師:說得有道理,鏡子將光反射在牆壁上就會產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會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的,我剛才在走廊上就沒有發現。

師:這是為什麼呢?

幼4:因為走廓上沒有陽光。

師:觀察真仔細!

(二)引導探索——哪些東西能形成光斑?

1、引發幼兒回憶、講述已有經驗。

師:請你們想一想,除了鏡子,還有沒有什麼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發現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見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點心盆時,發現點心盆也可以……

2、幼兒尋找可以反光的物體。

A: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你們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東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兒探索,教師觀察和指導。

3、組織幼兒交流

師:你們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車鈴、光碟、茶杯……

師:為什麼這些東西能夠在太陽光下一照就會在牆上形成光斑呢?他們有什麼祕密呢?

幼:它們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的……

(三)幼兒再次探索——這些光斑有什麼不同?

1、師:小朋友!你們再去玩一玩鏡子和剛才小朋友找出來的東西,你們還會發現什麼呢?

2、幼兒再次去探索,教師引導。

3、組織幼兒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1:我發現鏡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發現光碟上的字也跑到牆上去了……

幼3:我發現小小的東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發現茶杯、臉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還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鏡子形成光斑?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電筒

師:那手電筒照在鏡子上是不是也會有光斑呢?(幼兒猜測)

師:這裡有手電筒和檯燈,你們去試一試吧!

2、幼兒探索和交流。

活動反思:

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並以活動的材料為載體,使孩子在與材料的不斷互動中層層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們獲得了滿足,體驗了探索的樂趣。同時在活動中我能夠有機滲透安全教育,當發現有個別幼兒故意將光反射到其他幼兒的臉上時,我能及時制止並有機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評價: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本次活動內容源於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在活動中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高。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兒探索,教師緊扣目標設計了四個不同層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機引導,並在活動中注意創設寬鬆的環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表達探索的情況。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水和其它物質混在一起產生不同的反應。

2.對水有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水、量杯、洗潔精、小調羹、肥皂粉、抹布、吹管、空杯子、塑封的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師:看看這裡有什麼?(教師出示洗潔精和洗衣粉)

它們有什麼本領?

小結:除了你們說的本領之外還有一個奇特的本領,會吹泡泡(老師示範吹泡泡),老師的'吹泡泡瓶子裡就放了這兩樣東西中的其中一樣。

2.幼兒操作實驗

師:今天我們自己來製作一個吹泡泡的瓶子。去試一試,成功了請你記下你加的是什麼,加了多少。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在實驗時要吹而不要吸。

幼兒交流實驗結果。

小結:用洗潔精和洗衣粉都可以吹出泡泡,但要掌握加的量。

3、活動延伸

在水中還可以加什麼東西也能吹出泡泡?怎樣讓我們的泡泡吹得更大更多?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活動可以延伸到幼兒家庭中,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探索實驗操作怎樣讓泡泡吹得更多更大。

2.活動可以滲透到科學領域中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讓幼兒嘗試探索,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如正方形、五角星、心形、橢圓形等)吹出的泡泡形狀是否一樣。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參加認知活動,能用聞、看、觸控的方法認知草莓的形狀、顏色及內外結構特徵。

2.幼兒能仔細觀察、大膽操作,樂意積極講述自己的發現和看法。

3.學會製作草莓三明治的方法,並感受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新鮮草莓、完整外形的草莓圖片一張,塑料小刀,餐盤,蜂蜜,切片面包,小勺,配班老師一名。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猜水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吃那些水果呢?它看起來又像什麼呢?

幼:香蕉、蘋果·······

師:可是老師今天只帶了一樣水果來,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歡吃,下次老師再帶其他的水果來好嗎?

幼:好。

師:你們想知道它是什麼嗎?

幼:想。

師:它呀紅果果,麻點點,咬一口,酸又甜。(邊說邊將遮蓋住的草莓讓幼兒聞一聞)

幼:草莓。(若不能猜出,露出圖片的一角,引導幼兒猜出草莓)

師:對啦,就是草莓,大家真棒。

二、認識草莓

1.觀察圖片,說說草莓是什麼顏色的?看起來像什麼?

師:草莓和我們小朋友剛剛提到的水果有什麼區別呢?

幼:草莓是紅色的,香蕉是黃色的。

師:那它們看起來像什麼呢?

幼:草莓看起來像愛心,香蕉像彎彎的月亮。

········(引導幼兒說出它們喜歡的其他水果和草莓的區別)

2.利用食物草莓操作認知:

(1)觀察草莓的表皮上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師:我們來看看草莓的表面上有什麼?

幼:有坑、有許多黃色的小點,還有黑色的。

師:恩,這些黑色的`、黃色的小點都是草莓的種子,就是老師剛才在謎語裡講到的麻點點。

師:接下來,我們摸一摸草莓,告訴老師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幼:XXXXXX

師:草莓很嬌嫩,所以大家要輕輕的捏。

(2)切草莓:草莓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草莓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呢?(指導幼兒使用塑料刀對草莓進行橫向、縱向的分切)

(3)幼兒自由交流看到的草莓內部結構,個別進行發言。

師:我們的小朋友切開草莓後可以和自己的夥伴分享你看到了什麼。

幼:XXXXXXX

師:哪位小朋友願意也和老師分享一下你看到的呀?

幼:有一條白色的線。

師:謝謝你得分享。這條白色的線呀可是非常的神奇,非常的厲害。它呀連線上草莓表面上的種子,就是那些小點點,給它們輸送營養,然後草莓酒一點點的長大了。

三、體驗活動

1.談一談,說一說

師:你們想吃草莓嗎?

幼: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品嚐吧。(讓幼兒集體去洗手,將洗乾淨的草莓發給幼兒品嚐)

師:草莓好吃嗎?

幼:好吃。

師:那我們來誇一誇它吧?

幼:草莓紅豔豔的、香甜可口·······

師:剛剛我們吃了可口的草莓,它除了可以這樣直接吃,還可以加工成什麼呢?

幼:草莓味的冰淇淋,草莓味的棒棒糖,草莓味的蛋糕·······

師:哇,小朋友說了這麼多,老師今天也帶了材料,想教小朋友們做一樣美味的東西,看(將製作三明治的材料展現給大家),知道我們要做什麼了嗎?

幼:草莓麵包,三明治。

師:我們要做的就是三明治(配班老師將裝在餐盤內的切片面包、小沙錘、小砂罐,草莓分發給幼兒),小朋友們先不要自己弄額,等一下我們大家一起製作。

2.製作三明治

師:現在我們小朋友們中間都放著製作三明治的材料,你們要有好合作額。首先,我們把草莓放入砂罐內,用砂錘把草莓搗碎,然後舉手告訴老師讓老師給你們加入蜂蜜,最後我們用小勺子把草莓醬均勻的抹在一片面包上,然後合上另一片。像老師這樣切開,變成三角形的形狀就成功啦!每人分一塊(和配班老師一起幫助幼兒操作),開動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是流動的,對水的流動現象感興趣。

2、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水會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動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製作的PPT;紅色和綠色兩種不同顏色的水; 透明的礦泉水瓶;兩種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組;貼絨教具:兔子和烏龜;水;毛巾;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1、教師講述謎語,請小朋友來猜。

師:小溪中散步,池塘裡睡覺,江河裡奔跑,海洋裡舞蹈。(水)

2、教師引導幼兒知道水的特性:會流動。

師:原來水是它是會散步,會奔跑的啊!

3、師:水沒有腳,怎麼會走,怎麼會跑呢,老師不相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水究竟會不會跑。

二、水會流動

1、教師播放PPT,引導幼兒發現水會流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在幹嘛啊?(水會跑)

師:水會跑,而且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名字說:流!水會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師引導小朋友用手勢來表示水會流,一邊做手勢一邊說:水會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問:你們知道水會往哪裡流嗎?

2、教師出示透明的礦泉水瓶和水,引導幼兒發現水會往下流。教師將水倒入透明的礦泉水瓶,一邊倒一邊說:水往哪裡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師再將礦泉水瓶裡面的水來回的輕輕搖晃,引導幼兒去驗證水的確是往下流的,是往低處流的。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是往瓶子的哪個方向流的呢?為什麼會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師小結:因為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裡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處流的。

四、看誰跑的快

1、教師出示兩個貼絨教具:小兔子和小烏龜。

師:老師的兩個好朋友小兔子和小烏龜也想和小水滴玩遊戲,你們想不想看看?

2、教師出示兩塊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將兩滴不同顏色的小水滴滴在兩塊板面上,引導幼兒觀察那種顏色的水跑的快,那種顏色的`水跑的慢。並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師:小兔子喜歡紅色,就把水變成了紅色,小烏龜喜歡綠色,所以把水變成了綠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烏龜的小水滴跑低一點的路,我們看看誰會跑的比較快?

3、教師操作,小朋友觀察

4、小兔子和小烏龜換一下“路面”,重新比賽。

師:小烏龜不服氣,想再比一次,不過,這次小烏龜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點的路了,我們再來看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5、小結: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動

1、教師將調好的兩種不同顏色的水分給小朋友,2個人一小組,小朋友自由組合,教師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升入中班以後,孩子們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強,也開始更關注生活中的事物,對它們產生了好感。在開展《身體的祕密》這個主題的時候,我們一起尋找了身體上可以轉動的部位,發現了身體可以轉動的祕密,而在許多戶外活動中孩子也經常對一些小器械的轉動非常感興趣,於是,根據本班幼兒愛探究的特點,也是結合主題內容,以及幼兒的興趣,將“轉動”這個科學的概念融入在這樣一個探索活動中,希望通過幼兒的擺弄、交流,開始關注生活中有轉動這種現象,並感知轉動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目標:

1、願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種物品轉動的方法。

2、對生活中能轉動的`物品關注,體會轉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筷子、瓶蓋、光碟、碗、風車、繩子、積木等生活物品。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

1、找找身體上哪些部位會轉動?

2、它們是怎麼轉的?

:原來,在我們身體上有許多部位都可以轉動,轉動真有趣。

二、進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帶來了什麼?

2、這些東西能轉動嗎?

3、那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它們轉動起來呢?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麼方法讓它轉起來?

把你的好辦法介紹。

(請幼兒介紹,教師注意歸納)

:原來生活中有許多物品原本是不會轉動的,但是隻要我們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轉、擰”等,很快不會轉的物品也轉起來了,轉動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剛才我們想辦法讓一件東西轉動起來了,現在我要考考你們能不能把兩樣東

西同時轉動起來呢?看看,我手裡拿了什麼?

(筷子、繩子)

2、想想有什麼辦法能讓它們同時轉起來嗎?

(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辦法)

:原來把繩子和筷子連一起,用力甩動繩子,筷子也隨之轉起來了。

3、我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物品,去找兩樣物品,想想怎麼讓它們同時轉起來,好嗎?

4、分享交流

誰有了好辦法?快來介紹。

(幼兒交流自己的方法)

:恩,我們的小朋友真聰明,想到了許多能讓兩樣物品同時轉起來的好辦法,雖然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但是沒關係,一會我們還可以繼續想一想。

3)生活中會轉動的物品

1、那麼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物品本來就能轉動?

2、它們為什麼要轉動?

3它們是怎麼轉動的?

:原來生活中也有許多物品是能轉動的,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轉動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轉動都是好的呢?

2、有沒有不好的轉動?

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尋找,下次再來聊聊這個話題,好嗎?

活動實踐效果:

這個內容來源於生活,也迴歸了生活,內容的選擇是貼近幼兒的,能引發孩子關注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興趣,容易產生共鳴。整個設計注重讓幼兒去嘗試和探索使各種物體轉動的方法,並引導幼兒對平時生活中一些轉動現象的關注,是比較有價值和意義的。

活動中,幼兒表現積極、投入,探究的興趣濃厚,活動設計一環扣一環,不斷對幼兒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激發了幼兒不斷探究的願望;動靜交替的學習方式,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通過自己的擺弄,更加深了他們對“轉動”這個科學概念的理解。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的無根塑料管,帶有空心的珠子一顆。

2.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為什麼。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棒粗細不同,所以粗的穿不進去。

2.觀察三根小棒,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根小棒一樣嗎?哪裡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個?最細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個粗?哪個細?B和C哪個粗哪個細?為什麼B小棒我們一會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小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較出來的,要看他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還是細。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2)小結: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以比較粗細的物體。

(2)從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

5.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進一步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

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內物體,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誰的尾巴

活動目標:

1、能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

2、瞭解動物的尾巴對動物具有特殊的功用。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課件。

關鍵點:

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主題

1、提問:你知道哪些動物有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麼用?

2、小結:不同的動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二、出示圖片,觀察不同

1、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在其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觀察不同動物的'尾巴分別長得什麼樣?

2、交流:你選的動物是什麼?。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它的尾巴長得什麼樣?

3、小結:動物們的尾巴各式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還有的像把傘呢!可真有趣呀!

三、播放課件,拓展經驗

1、播放課件:小動物和我們玩捉迷藏遊戲呢!讓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

2、你是怎麼找到的?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呢?

4、小結: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不僅長得各式各樣,而且還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動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獵豹;有的動物尾巴能驅趕蚊蟲,就像小馬;有的動物尾巴能支撐身體,就像啄木鳥;還有的動物尾巴能使它前進,控制方向,就像金魚等。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昆蟲世界充滿了奧祕,各種昆蟲長相各異、奇特,昆蟲的卵生性使它的生長過程充滿神祕。美美和醜醜就是毛毛蟲變蝴蝶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的形象,毛毛蟲怎麼變蝴蝶這一問題引發了孩子探索昆蟲的慾望。因此,我便設計了這一活動,通過活動帶領幼兒進入廣闊的學習天地,去結識蝴蝶朋友,瞭解它的有趣之處,讓幼兒用一顆真摯的童心,去關注、體驗蝴蝶的生活、探索蝴蝶成長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認識蝴蝶並初步瞭解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

2、藉助故事比較美美和醜醜不同外形特徵,激發幼兒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祕。

活動重難點:瞭解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PPT、毛毛蟲變蝴蝶的轉變圖示。

經驗準備:學會兒歌《我想變成一直蝴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認識蝴蝶的外形特徵

1、謎語:頭上兩根鬚,身穿彩色衣;飛在花叢中,快樂又逍遙。

2、那你們見過哪些蝴蝶呀?

3、我們小朋友見過那麼多蝴蝶,我們在仔細的看一看蝴蝶到底長的怎麼樣?

4、這隻蝴蝶長的漂亮嗎?所以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美美”

5、美美長的那麼漂亮,它除了有美麗的翅膀,還有什麼

6、小結:蝴蝶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有兩對翅膀,六隻腳。只要有這些特徵的我們都說它是昆蟲。

二、認識美美和醜醜,觀察比較不同的外形特徵。

有一天,蝴蝶美美飛呀飛呀來到了花園裡。遇到了毛毛蟲。

1、蝴蝶美美在公園裡遇到了誰呀?(毛毛蟲)

2、毛毛蟲和蝴蝶長的一樣嗎?長的哪裡不一樣?

3、所以毛毛蟲也有一個名字叫醜醜。

3、運用故事,引出蜜蜂的話

4、幼兒討論:美美是不是醜醜變的呢?讓幼兒猜測!

三、觀看錄影,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

1、胡老師今天準備了一段錄影,請你們仔細的看一看,蝴蝶是不是毛毛蟲變的?

2、請幼兒說說醜醜是不是美美小時候的樣子。

3、醜醜是怎樣變成美美的.?

4、梳理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圖,卵——毛毛蟲——蛹——蝴蝶

5、我想變成一隻蝴蝶。小朋友,咱們一起來玩一個毛毛蟲變蝴蝶的遊戲吧!

幼兒扮演毛毛蟲,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四、拓展教育

1、昆蟲世界裡還有哪些動物也和毛毛蟲和蝴蝶一樣,小時候的樣子和長大了的不一樣?

2、幼兒繼續探索,各種途徑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蝴蝶的基本特徵,同時,讓幼兒欣賞蝴蝶的美麗來與後面環節毛毛蟲的醜形成對比埋下伏筆。

鼓勵幼兒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觀看PPT蝴蝶的生長讓幼兒瞭解先是小小的蟲卵,然後變成毛毛蟲,再後來變成蛹,最後變成蝴蝶

通過我想變成蝴蝶這一環節,讓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鞏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意圖:

每次到戶外遊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現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錄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經驗準備:

有對物體擺動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瞭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l: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麼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鬆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鬆手,瓶子小範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說:往後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後,手臂伸直,自然鬆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於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才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麼發現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著短的繩擺)瓶子怎麼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教師:“為什麼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說:“因為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果記錄下來吧。”

(4)及時記錄: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驗總結。

(1)幼兒根據記錄的結果進行統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才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說說。”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打倒的。”

教師:“為什麼這個瓶子能打打倒‘怪獸’?”

辰辰:“因為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為什麼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為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著(怪獸)。”

(2)通過記錄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現擺動有什麼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

教師:“哦,小朋友發現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麼新發現?

活動反思:

活動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繫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並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不足之處:

結束部分,應把發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於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到玩變色遊戲的樂趣,產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顏色的變化,進行三種顏色的分類。

3、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並獲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透明飲料瓶若干個,顏色標記,塑料簍子三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探索瓶子的祕密。

1、導人:“小朋友,平時我們常常會喝飲料,飲料瓶有各種各樣的。今天我帶來的可是神奇的飲料瓶。(揭開遮布)這些瓶子怎麼神奇呢?這些瓶子呀都會變魔術!”

2、觀察瓶子

“大家快來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麼樣的?”(都是透明的,身體是細細長長的……裝著沒有顏色的水。)教師要做準確概括。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呢?

二、發現祕密,激發探索慾望。

過渡:“瓶子裡有祕密噢!下面一個人拿一個,我也拿一個。”(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擠,不要背對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樂響起來,讓我們和瓶子一起跳個舞吧。”

(2)“讓瓶子動起來,讓瓶子裡的水也跳動起來!”

2、找變化

(1)“看看你們的瓶子有沒有什麼變化啊?”(只有三位幼兒拿的瓶子裡的水變顏色了。注意讓孩子自己說出顏色。)

(2)“咦,你瓶子裡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他的也變了,變成了什麼顏色?我的怎麼沒有變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們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後趕快坐到椅子上。”

幼兒討論:想想會是什麼原因呢?”

三、玩變色遊戲,進行顏色分類。

過渡:“這兒還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開遮布),一個人拿一個,我們再來試一次吧。”

1、變顏色

“準備好。(音樂開始)動起來吧,讓瓶子裡的水也跳動起來!”

2、送瓶子

(1)(音樂停止)“你們發現了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這紅紅的像什麼?”

(2)“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我數一,二,三,紅色和紅色站在一起,藍色站在一起,黃黃站在一起。我要開始數啦,一,二,三。”(檢查)

(3)(神祕一點)“噓!我的瓶子在和我說話呢,他說瓶寶寶想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兒呢?找找看,在這兒呢,(出示空簍)上面還貼著標記。下面請你們看著瓶子裡水的`顏色,按標記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節奏要慢一點,要讓孩子都能安靜下來才開始說,不要急。)

四、再變顏色,揭示祕密。

1、老師換瓶蓋變色。

過渡:“瓶寶寶都回家了,我們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剛才我瓶子裡的水變成了黃顏色,它說它還會變顏色!”“這次能變出什麼顏色呢?我們仔細看看吧。”(邊說邊換瓶蓋,音樂起。如果有孩子說出我換瓶蓋了,“我是在換瓶蓋,老師為什麼要換瓶蓋呢,待會兒你就知道了。”)

(2)“看,顏色真的又變了,變成了?綠色啦!”

(3)“你們也把瓶寶寶輕輕地請出來。看清楚你拿的瓶子,裡面的水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拿瓶子,隨音樂的節奏舞動。

(4)“瓶子裡的水變色了嗎?為什麼沒變色呢?”

2、小朋友換瓶蓋變色。過渡:“原來這裡面有一個小祕密呢!想知道的人趕快找一張椅子坐下來。”(幼兒回位置)幼兒猜測。(如幼兒猜測不到,教師啟發:細心的小朋友就會發現,剛才魔法師換了一個瓶蓋,瓶子裡水的顏色就又變了,那麼,祕密到底在哪兒呢?)

(1)“祕密真的在瓶蓋裡嗎?我們擰開瓶蓋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2)“對了,蓋子裡有顏色。看看你瓶子裡水的顏色和瓶蓋裡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啊?”

(3)“請你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和你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找一個和你顏色不一樣的,互相交換一下瓶蓋,換好後一定要用力把瓶蓋擰緊。”

(4)幼兒換瓶蓋(音樂響起來)。

(5)“原來是什麼顏色的?現在變成什麼顏色了?”兩三名幼兒說。

(6)結束語:“噢,不同的顏色碰到一起,就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小朋友們請帶上你的瓶寶寶,跟老師來吧!我們再去換個瓶蓋,試試看吧!”

TAG標籤:科學教案 模板 錦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