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的知識點總結

湖心亭看雪是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的一個知識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小編為大家力薦了湖心亭看雪的知識點歸納,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的知識點總結

  湖心亭看雪的知識點歸納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毳cuì衣 霧凇sōng 沆碭hàng dàng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更定。 定:完了,結束。

(2)餘拿一小船。 拿:撐,劃。

(3)霧凇沆碭。 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

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還。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6)及下船。 及:等到。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描寫西湖雪後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點撥:第l句是正面描寫,第2句是側面烘托。

(2)含蓄地表達作者對故國懷念的句子是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著一條小船,穿著細毛的皮衣,守在火爐邊,獨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點撥:重點理解“拿”“毳衣”等詞語。

(2)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寒氣瀰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與雲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點撥:重點理解“霧凇”“沆碭”“一白”等詞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焉得”“更”等詞語。

  湖心亭看雪的同步練習題

一、基礎訓練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更定(  ) 毳衣(  ) 霧淞(  ) 沆(  ) 碭(  )

2.本文選自 ,作者      是       (時期)人。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是日更定(定: )

⑵餘拿一小船(拿: )

⑶擁毳衣爐火(毳: )

⑷上下一白(一白: )

⑸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

⑹是金陵人,客此(客此: )

4.翻譯下列句子: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⑵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⑷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5.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A、惟長堤一痕  B、一童子燒酒

C、天與雲與山與水,一下一白  D、餘拿一小船

6.為下列各句劃分節奏。

⑴湖中人鳥聲俱絕。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文章標題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應用大量筆墨寫看雪時的景象,而作者卻寥寥幾筆寫了西湖的景色,為什麼?

8.作者把較多的筆墨潑灑在何處?

9.文章結尾有這樣一句話“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它的大意是什麼?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二、同步解讀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餘在西湖(      )  鳥聲俱絕(      )

舟中人兩三粒(      )  及下船(      )

11.從 二字可以看出此文寫的是西湖 (時令)的一景。

12.文章寫 ,先總寫,“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點出 。

13.“上下一白”是作者 所見,作者所見的真是隻有“一白”嗎?

14.文章最後引用舟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三、美文賞讀

鄭燮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在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①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②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

註釋:①勃勃:慾望強烈的樣子。②倏:迅速、極快。

15.理解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胸中勃勃遂有畫意。

②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

③意在筆先者,定則也。

16.古畫竹的過程,我們可以聯想到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在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它是 。

17.畫家的畫意是由 而產生的,這也說明藝術來源於 。

18.“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理由是: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

19、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在後面括號中分別打上“√”或“×”。

A、作者認為:畫竹有三個階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作者情感的體現,是作者對生活原型的提煉與改造。(  )

B.文中“總之”一詞有總結上文的作用,它表明:“意在筆先者……化機也”是對上文內容的總結,並作結論上的深化。(  )

C、“獨畫云乎哉”是反問句,作者卻用上了感嘆句,其主要作用是增強反問色彩(否定含義),使表意更深刻、更讓人深思。(  )

D.“獨畫云乎哉”一句用在結尾的作用有:(一)表明作者的見解並非只停留在畫竹上;(二)留下思考的餘地,引起讀者思考。(  )

  湖心亭看雪的練習題答案

1.略 2.略 3.⑴結束,完了⑵撐,劃⑶鳥獸的細毛⑷全白⑸哪能⑹在此地客居

4.略 5.C 6.⑴湖中/人鳥聲/俱絕。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作者只寥寥幾筆,卻勾畫出湖心亭雪後美好的景象,且作者並沒有只停留在寫景上,而是通過遊人的雅趣與感受,動中寫靜,靜中生動,襯托出湖心亭美景,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意近即可)

8.遊人的雅趣、感受。

9.不要說相公傻,還有比相公更傻的人。在文中起到襯托作用。

10.我;無、沒有;個;等到

11.看雪;冬天

12.看雪;天寒地凍、寥廓空寂的景象。

13.舟中所見;還應看見了堤、亭、人影。

14.結束全文,昇華文章的意境。

15、①頭腦中產生了強烈的畫畫的念頭。②實際上頭腦中竹的形象,並不全是眼睛所觀察到的竹子的外形(二者有所不同)。③在下筆之前就有通盤的考慮,這是一條固定的規律。

16、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

17.自然美景引發內心的激動;生活。

18、是通過剪裁、提煉加工之竹;是融進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之竹。 19.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