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融入閱讀

要想使數學素質教育目標落到實處,使學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就必須重視數學閱讀,特別是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數學閱讀至關重要。 今天,樸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融入閱讀

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1 要掌握常用的名詞和概念。閱讀數學教科書就是通過閱讀,在有關名詞、俗語、定理、公式、性質等相關的問題中獲取資訊,再根據這些資訊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資訊。如果不掌握這些相關的資訊,那麼閱讀數學課本就變成了“走馬觀花”一無所獲。

有的學生之所以數學差,其原因多數是閱讀能力差,沒有掌握常見的數學名詞、俗語、定理、公式、性質等,而這些概念又是組成數學問題的“細胞”,也是解決問題的階梯。在閱讀中,如果只讀不思,那麼其效等於零;如果只讀不回憶,那麼將糊塗一片。在閱讀中不僅要掌握相關概念,還要掌握相關概念間的聯絡。只有這樣才能讀得進,探得明。如果一個學生連自然數都不懂,要求他將“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24,列出方程”,那麼他將會無從下手。如果在讀題時掌握了自然數的含義,那麼問題就容易解決。在平時的學習中不重視對名詞、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再閱讀數學課本(讀題)時將會困難重重,不知所云,從而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注重改進閱讀的條件,豐富自己的數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2 要理解文字語言、符號語言以及圖形語言間的相互關係。學生在閱讀數學課本(讀題)後,除了認真梳理有效資訊、理解關鍵詞語、分析題意外,還要重視題中的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以及圖形語言間的互譯。如題中的平行、垂直、角平分線、中線、中位線等名詞,它的符號語言是什麼?圖形語言是什麼?都要清晰明白。在閱讀中要能對照文字,想象圖形(觀察圖形),再聯想到數學式子,從中能得出什麼?推出什麼?特別是在函式的學習中更應重視此類閱讀的訓練,以提高語言間的互譯能力。

在平時學習中要關注題中的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以及圖形語言間的互譯,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學會相互轉換。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就要養成向問題中找資訊的習慣;在資訊的處理中收集經驗;在資訊的探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充實和提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中事半功倍,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3 要重視概念的回收和利用。所謂的回收,就是對以前學過的概念進行回憶和收集,起到鞏固所學,促進自覺應用的目的。在閱讀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理解或模糊不清的概念,其中有的是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對概念的回收就特別重要,收集和回憶時,可藉助於數學課本或筆記本來查詢,或藉助於數學詞典,或請教他人幫助解決。真正達到不會就找、不會就查、不會就問的自主學習精神狀態。

數學閱讀的策略

理解性閱讀策略

從“往返”說起。有道應用題是這樣的:甲乙兩地相距400千米,一輛客車每小時行80千米,這輛客車在甲乙兩地之間往返一次要多少小時?老師們覺得這道題是試卷上最簡單的一道應用題,學生理解與解答應該沒有問題。可是試卷批下來,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班竟然有一半學生不理解“往返”的含義而列成算式:400÷80。

古人推崇“好讀書,不求甚解”,但作為數學的閱讀則應該是不理解不罷休。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解是數學學習的通行證。

有位教得不錯的一年級數學老師,她班上的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正確率較高,我便向她討教訣竅。她說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學生反覆讀題,直到讀懂為止。其實,她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充分理解題意,理解了,問題就解決了。

個性化閱讀策略

從六年級學生的一張試卷說起。前兩年教六年級,有位學生的數學試卷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試卷上,有對重點詞句的圈圈劃劃、有反映思考過程的算式,有直觀的圖示、有對某些語句的語義轉換等等,然後是一個醒目的“100”分。從數學閱讀的角度看,我要為他拍案叫絕,我想這便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而數學語言的抽象性、概括性更需要學生用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富有個性的方式來閱讀。數學語言可以說是文字語言、數學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交融,數學閱讀重在理解領會,而實現領會目的的行為之一就是“內部語言轉化”,即把閱讀的內容轉化為易於接受的語言形式。或把抽象的語言通過動作化閱讀來幫助理解,如行程問題中的相遇應用題,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邊閱讀邊用雙手動作演示運動時間、運動方向、運動結果這三大要素,學生是學得輕鬆,學得開心;或把抽象的語言通過形象化閱讀來表達,形象化閱讀體現了數學的直觀化原則,這樣的例子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俯拾皆是,讀讀題、畫畫圖,讀題是理解,畫圖更是理解;或把一個抽象闡述的問題通過符號化閱讀轉化為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問題,用語言進行邏輯推理,用語言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用語言展示自己尋找思路的過程。

養成數學閱讀習慣

讀練結合習慣的'養成

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重要途徑。與其它學科相比,數學學習尤其離不開操作、練習。在閱讀學習中,倡導讀做結合、讀練結合,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種過程既是知識的復現,又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也有助於學生把凝固的認知結構轉化為能動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絡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如“圓的認識”中,學習圓的畫法。當學生閱讀了畫圓的基本操作步驟以後,及時要求他們根據教材中規定的步驟試著先畫一個圓。畫好後討論:畫圓時,有一隻腳固定不動,是哪隻腳?在紙面上不停移動的是哪隻腳?它是怎樣移動的?同學們畫出來的圓有大有小,那麼什麼情況下畫出來的圓較大,什麼情況下較小?最後再要求學生畫指定大小的圓。經常進行這樣讀練結合的教學,潛移默化中學生便逐步養成了讀練結合的良好習慣

應用題的閱讀

應用題是國小數學的重點和難點,新課程背景下的應用題教學,應用題的呈現要更加貼近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應該努力實現應用題呈現形式的多樣化,除文字敘述外,還可以用表格、圖畫、對話等方式,適當增加有多餘條件和開放性的問題,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價值的數學問題,以凸顯應用題的問題特徵,培養學生的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經常發現好多學生解應用題不會分析,有的題孩子解答不出時,只要教師將題目讀一遍,有時甚至讀到一半時,他就會叫道“哦,原來如此。”

原因就出在學生的閱讀能力上,特別是在解應用題上顯得非常重要。我認為學生在讀題時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我平日的觀察,有的同學在做題時,根本沒把題讀完就動手解答;或者在讀題的過程中,添字、漏字,關鍵性詞沒有注意到,理解錯誤了,題做錯也就不足為怪。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讀題,從整體入手,把關鍵性的詞作上記號,深入地理解。學生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提高了閱讀應用題的能力和經驗,為順利、正確的解答應用題打好了基礎。

TAG標籤:教學 閱讀 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