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知識點

對於理科生來說,想通過歷史學業水平的考試,考前的複習很重要,要根據考綱要求,主動去記憶重要的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知識點

  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必備知識

一、羅斯福新政

(1)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打擊美國;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危機;

③羅斯福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

(2)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立法、救濟、復興)

①整頓財政金融: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

②調整工業生產:《全國工業復興法》和“藍鷹運動”

③調節農業生產:減少耕地面積和產量以控制市場價格

④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振:通過《社會保障法》,興辦公共工程提供就業機會

(3)新政的特點:政府大規模的干預經濟

(4)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全面來臨的時代,在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巨大發展的時候開闢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②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國家力量擴大消費,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調整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鑑。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餘地和活力。

④新政標誌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①背景:30年代大危機的教訓、羅斯福新政和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②措施: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力加強政府幹預經濟的方式

(2)福利改革

①資金來源:個人繳納、企業繳納和國家補貼

②福利種類: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

③特點: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④實質: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⑤評價:福利國家的出現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緩解了社會矛盾,擴大了社會消費。但國家的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降低了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

①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農業全盤集體化的後果;斯大林逝世

②內容:

農業:允許農莊莊員擁有一定的自留地和飼養牲畜;開懇荒地,擴大谷物生產;開展種植玉米運動;將拖拉機買給農莊。

③評價: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沒有改變原有經濟體制,改革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精神。赫氏個人作風急躁,造成混亂。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背景:糾正赫魯曉夫時期的混亂

②內容:

工業:推行新經濟體制,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重點重工業;

農業:擴大農場和農莊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產品價格,放鬆對個人副業的限制。

③評價:改革沒有突破原有體制的弊端,取得一定成效;勃氏執政後期趨於

保守,改革陷於停滯,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拖跨了蘇聯經濟。

(3)戈爾巴喬夫改革

①背景:1985年,蘇聯社會陷入危機邊緣

②內容: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最後導致蘇聯解體

  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

一、宋國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幹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二、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三、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後世影響深遠。

四、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 代 制 度

漢代 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舉制

五、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易錯知識

1.漢代新儒學

【錯因】誤認為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術”是孔子的“儒學”。

【正確理解】漢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學,根本目的在於它適應了中央集權和國家大一統的需要,已經與先秦儒學大有不同,實際上是“外儒內法”。董仲舒在繼承先秦儒學精華的基礎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揚“君權神授”,建立了“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的君主統治秩序,神化了皇權的同時,也塑造了對君主權力進行約束的“天”的形象。這一思想適應了當時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漢武帝確立為正統思想。

2.明清之際黃宗羲等人的思想

【錯因】認為黃宗羲等人的思想是中國早期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正確理解】黃宗羲等人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但由於明清時期資本主義尚處於萌芽階段,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雖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進步作用,但只是著眼於對黑暗現實的揭露,並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層次,更沒有提出廢除封建制度的主張,未明確提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所提出的為君之道與治國之道,仍然沒有跳出“修齊治平”的儒家傳統思想範疇,因此明清之際黃宗羲等人早期的民主思想絕不能等同於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3.中國近代民主思想與明清之際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錯因】認為中國近代民主思想是由明清之際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正確理解】明末清初,以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批判,構築了帶有時代特色的思想體系,可以將其看作我國早期民主思想的啟蒙,但是它與近代民主思想有著根本的區別。中國近代民主思想是從西方引進的,它是近代中國先進人士學習西方的產物,是中國資產階級變革社會的思想武器。

4.林則徐與魏源的歷史地位

【錯因】對二者的歷史地位認識不到位。

【正確理解】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瞭解並不深入,只是開研究、學習西方之先河,率先邁出了“師夷長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礎上著《海國圖志》,進一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思想。

5.洋務派和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派

【錯因】對二者的關係認識不到位。

【正確理解】洋務派繼承了林則徐、魏源等人“師夷長技”的方略,並將其付諸實踐,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早期維新派大多來自洋務派,洋務派成員在興辦洋務的過程中,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對封建制度的尊奉產生了動搖,他們一方面繼承了洋務派“師夷長技”和“中體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側重於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張“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以商戰保國,以制度強國。

6.資產階級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

【錯因】錯誤地認為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二者是根本對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