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工作方案/列表

課程改革方案(精選11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程改革方案(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程改革方案(精選11篇)

課程改革方案1

在學院20XX年重點工作中,明確提出“加快提升我院國際化辦學水平,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外語交際應用能力水平”的任務。為進一步提高我院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實現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標,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公共英語教學部按照國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高職英語教學要求》),結合我院實際,組織各教研室進行多次教學研討,尤其是自20XX年年初以來,大家對我院的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達成了共識。在綜合各教研室教改研討的基礎上,特制訂我院高職英語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背景和重要性

(一)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我院是一所由多所學校合併而形成的以旅遊為主,以現代農業和現代管理為輔的綜合性高職院校。目前,全院共有十二個系。由於系別和專業的不同,高職英語課程的開設學期和教學內容也存在一定差異。

1.開課情況。我院英語公共課開一至二學年不等。開一學年兩個學期的繫有涉農三個系、資訊系、機電系、設計開發系、會計系和商管系的營銷與策劃專業,周課時均為4;旅遊類三個系開設英語兩學年,四個學期,除酒店專業第一二學期周課時為6外,其他各專業周課時均為4。總的來講,前2—3學期以教授綜合基礎英語為主,3—4學期以英語提高和行業英語為主。有個別專業的行業英語有時開時斷情況。

2.教學現狀。近幾年,由於擴招,高職學生入學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缺乏興趣,有的學生英語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消極、學習方法不得當。再加之我院多媒體教室的數量有限,特別是南校區缺少語音室裝置,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沿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教學比較抽象,無法將視、聽、說有機結合起來,老師講的多,學生練得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啞巴英語”的現象,同時也侷限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致使學生學習興趣減弱,也限制了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革。此外,有的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沒有使英語知識和現實及職業崗位相結合,教學內容不能為學生未來職業服務,這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造成了學生厭學情況。

(二)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十一世紀需要掌握的三大技能之一就是英語。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愈顯得更加突出。英語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打好英語語言基礎,更能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語言技能,特別是能培養學生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英語已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工具,而且更是新時期合格大學生高素質的體現。所以,英語課程的開設對於高職生而言是及其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課程教改的基本原則、目標、思路、主要內容

(一)課程教改的基本原則和目標

本課程以應用為目的,以職場交際為目標,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能在日常活動和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進行一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同時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這也正適應了教育部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即:“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所以,我們秉乘“實用性+職場化”的原則來進行改革。

(二)課程教改的思路

我們應構建“實用+職場化英語教學體系”模式,將高職英語教學分為兩個模組,也可以說是“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行業英語”,將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相融合。有些繫有些專業劃分的不是很明顯,如,南校區涉農等系,那就要在平時日常教學中將行業英語知識滲透進去。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一領先”、“二帶動”、“三提高”。即“聽說領先,帶動英語應用文及閱讀能力的提高,重英語雙基培訓(英語基礎知識和英語基本技能)的同時,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能在日常活動和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進行一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的能力。在本次課改中務必著重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三)課改的主要內容

1、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應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教學活動要從單一的教師講授轉變為師生雙邊互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組織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充分給予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揮的機會;學生應從被動知識的接受者轉到前臺,成為課堂的主動參與者。在教學內容體系構建上,以學生為本,圍繞專業選取教學內容,突出高職特色,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中,構建實踐演練平臺,“教、學、做”一體化,突出能力培養。

2、教學內容

要突出和實現《高職英語》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色,使本課程的教學過程成為“基礎高等教育”+“行業英語教育”的有機有效的統一和融合。要以實用為導向,與職業緊密結合。重視學生基礎薄弱的現狀,教學中繼續貫穿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以崗位英語為基本目標,培養學生藉助英語完成目標崗位工作的能力;加強學生在聽、說、譯三項技能上的訓練,重視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聽說能力。

A.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旅遊口三個系(酒店管理系、旅管系、旅行社管理系)選擇三種書作為教材,並結合每本書的優勢進行了整合,知識性的語言點改用高教社的《高職高專版——英語1、2》,聽力練習繼續使用上外社的《新世紀高職高專聽力教程1-2》,口語練習使用校本自編教材《旅遊交際英語》。總學時288,行課4個學期,每週4學時,每學期72學時。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詳見附表一。

B. 南院五個系(三個涉農系、機電系和資訊科技系)和北院的會計系、設計開發系以及商管系的營銷與策劃專業等專業的公共英語課的教學,總學時為144,一年級的兩個學期,每週4學時,按18周計,共72學時。使用教材是上海外教社的《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1-2》以及聽力教程1-2冊。要充分利用好目前現有教材,要在教材取捨上下功夫,要精選出十篇課文作為精讀教材,加強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為強化英語口語,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計劃自編《英語日常交際口語》小冊子,主要內容包括:

1、英語自我介紹(英語簡歷),

2、常用問候語,

3、天氣 4、習慣愛好興趣,

5、電話及電腦常用語,

6、身體狀況及就醫,

7、健身保健,

8、公共標示牌,

9、問路指方向,

10、談論專業及職業等。口語內容的學習,計劃隨堂用20’左右時間來完成。在第二學期,融入一些專行業專業英語,讓英語為專業服務。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詳見附表二。

3. 教學方法與手段

3.1靈活綜合運用專案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模擬情境法、角色表演法、雙邊互動法、自主學習法、協作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比如,運用專案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將行業英語融入旅遊類高職英語中,制定出5大專案: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旅遊接待;旅遊食宿;旅遊講解;旅遊購物。每個專案下分別設定相應的子專案。並將子專案的大任務裡設定許多具體的小任務,通過小任務-大任務-子專案-專案這一順序完成教學目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英語學習和實際應用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完成基於旅遊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理念的同時,強化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學生快速適應職場環境、實現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3.2課前的前十分鐘是學生展示的很好機會。開展free talk、對話、背誦、演講等方式,強化並鍛鍊學生在眾人面前表現的能力。

3.3課堂上要多給學生一些表揚。用掌聲或才藝展示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3.4以宿舍為單位分小組學習,這樣方便組織和帶動其他同學。

3.5建立晨讀的常規機制,鼓勵學生早起,到處有朗朗的英語讀書聲。

3.6充分發揮學院英語協會作用,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經常舉行與英語相關的各種技能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

3.7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視聽說”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 考試改革

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但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以一種科學、民主的評估方法來衡量學生的英語學習,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信心。

本課程對學生成績的認定,以過程性評價及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平時總評成績,滿分100分;二是按照課程考核標準進行的期末考核,滿分100分,此外,加試口語,也以100分制,筆口試各佔一半,該兩項成績最終各按50%計算。兩項分之和,為學生最終成績,即總評成績=平時總評成績50%+期末考核成績(筆試+口試)50%。

1.期末筆試:以“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 B級”題型與難度為指標,採用建立英語試題庫、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的方式進行。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題型與分值分配為:聽力15分、詞彙和語法結構15分、閱讀理解35分、翻譯20分、寫作15分。

2.口試:

1) 平時口試:分兩項考查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A:考查學生能在課堂學習中,根據單元教學課題完成原對話表演,並能根據提示自編對話進行表演。或者課堂提問、討論課發言情況。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考察學生根據單元寫作內容改寫或套寫短文後口頭複述短文的能力。

B:考查學生日常英語會話,相互交際、問答等口頭表達能力。

2)期末終結口試:在本學期所學過的英語日常對話中,由學生抽題進行口試。

(注:本口語考試僅適用於非旅遊類的其他各系的《高職英語》)

3.平時成績:即課堂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平時口試等方面由授課教師評定,以百分制評分。

4.權重:總評成績=期末筆試+口試50%+平時成績50%

另附:旅遊類三系的口語考核方法和口試樣題(附表三)

(1)平時測驗基本以口語測試為主,由任課教師在堂課上進行,具體方式由教師自己掌握,計入學期平時成績。

(2)每學期的期末考試增加口語實踐能力測試,屆時,把學生分成N組,分別由任課教師組成的測試組進行測試,成績彙總到期末成績中,分值比例50%。

(3)考前各小組進行抽籤確定考核教師、考試題目和考試順序並按順序依次進行分組考試,考試時間在期末結課前一個月。

(4)考試內容分三部分。首先就制定的話題進行角色表演,教師根據表演中的語音、語調、語法是否符合習慣表達和語言是否符合語境和外語文化的要求,酌情給出相應的分數。其次是漢譯英練習,教師說漢語句子,讓學生當場翻譯,考查學生對重要的句型和表達方式的掌握程度。最後是學生與教師的問答,考察學生對工作過程的瞭解和綜合表述能力。

(5)要求學生達到的水平: 能夠熟練、正確地在規定時間內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陳述,語言得體、舉止大方、表達準確,符合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和文化習慣。

課程改革方案2

高等職業教育就是培養造就高階技術應用型人才,加強高職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院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自本學期進行高職教學改革以來,我們機電系全體教師作了大量的工作,為使本次高職教學改革取得實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動員發動階段——端正思想,統一認識,充分認識高職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提高對高職教學改革的認識

要進一步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決定》和宣鋼分院院長《關於我院高職教學改革的思考》的講話,進一步認識到搞好高職教學改革,從大的方面講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就業的重要舉措。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高職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就我院來說,要想把高職教育辦出特色,辦出質量,辦出規模,辦出效益,就必須大力加強教風和學風建設,樹立開放的教育觀、人才觀,本著“做大做強”的原則,從傳統的辦學模式中擺脫出來,不斷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推動高職教育在新形勢下取得更大發展。

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樹立全員參與意識,使每位教師將對教改的被動適應變為主動參與。樹立以更新教育思想觀念為先導,求真務實,才能真正推進高職教學改革的新理念,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高職教學改革的成果,使真正提高高職教學質量成為可能。

2.提高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再認識

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應定位於“技術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其教學模式應具有“專業設定的適應性、培養目標的實用性、教學方法的訓練性”等三個基本特點。根據高職專業的特點,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對我院高職專業的培訓目標進行再認識,樹立高職的培訓目標就是服務一線的高階技術人才,要達到這些目標,要樹立:教育理念要轉變,課堂教學要改革、實踐教學要加強、評價體系要創新、“雙師型”教師是關鍵。

二、培養目標定位

1.確立“三兼優一發展”的培養目標 經過三年的培養,優秀的高職畢業生,應當成為人格發展和身心發展兼優,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兼優,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兼優,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優秀大專畢業生。

2.編寫出本專業的應知應會 其特點是:

(1)既有知識結構方面的要求,也有能力方面的要求,以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

(2)能力培養力求規格化、標準化,儘可能列出等級標準、達成期限與養成措施,以便學校檢查考核及用人單位選用畢業生。

三、制定有關高職教學改革的有關方案和檔案

1. 制定“三位一體”的教改計劃——個人教改計劃、教研室的教改計劃,專業教改實施方案三位一體

要求全體老師都要根據所教學科和所教專業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改計劃,然後各教研室先後制定本教研室的教改計劃及本專業的教改計劃,對各自的教改計劃召開專門討論會、研討會進行研討交流,並徵求學生意見,最後形成具有操作性強的三位一體的教改實施方案。

2. 編寫制定(修訂)專業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包括實踐教學計劃、主幹課程建設方案、特色課程建設方案、選修課實施方案)

在廣泛研討和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教改精神和具有操作性強的各種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使其特點是:

(1)課程分組,形成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主幹課與輔修課、特色課等不同模組,不同的組合可形成不同的專業方向或新的專業生長點,以靈活適應專業調向的需要。

(2)在課堂的縱向銜接上,採取三明治方式,即實踐教學實踐,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3)強化實踐環節,教學實踐和實踐教學應占總學時的40%以上,以突出能力培養。

3. 編寫各課程的教學綱要。

(1)既有學科知識體系,又有能力訓練體系,對應服務於專業培養目標。

(2)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側重傳授應用知識,兼顧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

4. 編寫實踐教學計劃

(1)本學科在三年修業期內安排三次實習:一年級為認識實習,主要讓學生通過崗位調查瞭解未來就職崗位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身心素質、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要求。二年級進行專業實習,要求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鍛鍊使主要專業能力基本過關。三年級進行綜合實習,要求能像正常職工一樣頂班上崗。

(2)三次實習均納入教學計劃。有實習指導書明確規定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實習過程中有教師指導,實習結束後進行考核,並作為重要的專業成績載入學籍。

四、實施教改的保障措施和辦法

高職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是要通過每一位教師的日常教學來實現的,為防止出現以往那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教改局面,以求實效。為此我們制定了教改實施措施與辦法如定期檢查和督促教改的實施情況、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教改的成果等。

1.堅持推行“三制三化”措施

為不使我們的教學改革走過場,我們機電系制定相關的教學管理及監管措施,堅持推行“三制三化”措施,“三制”即教學質量系主任負責制;教師相互聽課制(規定年輕教師每學期至少聽10節課,其它教師每學期至少聽5節課);一票否決制 (如出現教學事故,在評優、晉級、職稱等方面暫緩考慮) 。“三化”即教研活動正常化;教師授課規範化;教學檢查、質量評估經常化。

2.教師教學評價體系

對教師教學質量評估,就是對教師的業務進行考核。通過評估,能及時將各種評估資訊反饋給教師本人,使其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瞭解自己的實際教學水平,促進自我提高和完善。同時,可引入競爭機制,使科學的評估結果成為教師晉職、晉升、表彰的重要參考依據,以調動教師搞好教學的積極性,有利於師資隊伍的群體優化。

教學質量評估的內容以課堂教學為主。原則上每學期進行一次。評估物件為本系所有擔任本學期教學任務的專職教師。

3.教學質量評估方法:

評估由三個方面的人員分別評估,評估結果由三個評估結果綜合而成,即學院教學研究室專家的評估、教師的互評和學生評估。

1)專家評估

設計好的教師教學質量評估表由研究室專家通過聽課,檢查教案,檢視學生作業批改情況等填寫。

2)教師互評

在學期結束前本系所有教師根據本學期的聽課情況填寫評估表。

3)學生評價

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在大部分課程結束或期末考試之前兩週進行,以班級為單位統一組織在指定教室對本學期所有任課教師一次性評估打分。每個班級的評估工作由班主任負責組織,評估前向學生講清評估的意義和要求,取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援,儘量減少因師生關係或因管理嚴格可能對評估帶來的負面影響。

為了保證評估的公正性、保密性,評估資料由專人保管,評估過程中不得隨便調閱。評估結束後,所有評估資料及時歸屬教務處和系儲存,由教務處負責將評估結果錄入教師教學業務檔案。

4. 教學管理上,嚴格把好“八個關” 在教學管理上,我們嚴格把好八個關:

1)把好備課關,無教案、無備課筆記的教師不準上課堂。

2)把好授課關,教師講課必須嚴格按教學計劃,提倡多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

3)把好作業關,各門課程都要有嚴密的作業和習題,教師對作業全批全改。

4)把好教材關,一定要選用最新教材,常規每年教材更新率達20%以上。

5)把好教師聘任關,建立外聘教師檔案和網路,對校內外教師進行定期考核。

6)把好考試關,嚴肅考場紀律,加強巡考、主考制度。

7)把好教研活動關,每學期由系組織大型教研活動三次以上。

8)把好實習關,在校內外建立實習基地,並採用模擬模擬習題,以加強實訓教育。

五、加強道德品質教育,提高人文素質,塑造良好的職業品質(重智更應重德)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其責任感、協作精神和自律意識,使之正確認識自我,看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確定努力的方向,使我們的學生個個對社會,對自己充滿自信,目標明確。因此,我們要求系裡的每一位教師,在教學時,每一位班主任,在開班會時,在各種場合,以自身人格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學生,教育學生。其次,在整個系和整個教育學院營造一個健康的、高品位的環境來薰陶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從而淨化靈魂,昇華人格,完善自己。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把德育教育融於教學之中。同時,善於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正確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職業品質。 如通過組織專題報告會、錄影會和體會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責任感、協作精神和自律意識。

六、以教科研為先導,促進高職教學改革的實施

1.本著以教科研促教學的精神,把當前的這場高職教學改革當成科研課題來研究,採取全體教師參與的方法,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落實,積極探索我院的高職教學改革新經驗和新方法。

2.制定相應教科研鼓勵政策,以科研促教學。為此我們制定了科研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如科研成果的被鑑定(或論文發表)等,系裡將給予一定的獎勵,我們打算在這種改善辦學條件上(教學)的軟環境方面加大投入,以督促教師自身素質的發展與提高,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為切實提高高職教學的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課程體系的改革

在加快高職教學改革的同時要高度重視課程體系的調整,打破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的同時,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建立以職業綜合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安排上,實踐教學課一般應占教學計劃總課時的50%左右,安排相應的基礎技能訓練、模擬操作課程。即使是理論教學,也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圍繞培養能力來開展,配合技能訓練來進行。專業教學在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同時,應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了體現理論與技能並重的關係,我們把技術操作性(或實務性)較強的課程從傳統課程表中分離出來,單獨成表(如三年安排的三次實習)。在確定課程內容時,根據未來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刪繁就簡、摒棄落後、陳舊的內容,增加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第一線實用的最新技術。

八、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1.增開一些選修課、報告、講座,擴大視野,及時掌握有關新的行業政策變化

為使學生能夠及時瞭解重大行業政策的變化,必須適時地開設一些選修課或講座課,增加必要的新知識和資訊,使專業教學融理論、實務、政策、法規於一體,使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不斷更新的、與時代脈搏同步跳動的境地。

2.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儘可能的採用多媒體教學、逐步開展網上教學等動態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集圖、文、聲、像於一體,有直觀、形象、生動、資訊量大等特點。而網上教學則可隨時獲取最新資料,瞭解最新動態,開展實踐教學就可在網上進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考核應採用多樣化的考試形式,注重過程考核和能力測評,理論和實踐成績要做到比重合理。

九、高職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辦法

會計實踐性教學從以下五個方面,即演示教學、案例教學、單元實務訓練、校外綜合實習、社會調查等來組織實施:

1. 演示教學

這是一種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演示和解說實踐性教學。採取幻燈演示教學、電視錄影演示教學、多媒體教學軟體演示教學等。這種方式要與日常課堂教學活動結合運用,以幫助學生對所學(或即將學習)的知識建立感性認識,併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這種方式應根據教學需要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前、之中或之後。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壓縮課堂教學時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學效果。

2.案例教學

這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某教學案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方案,並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探討、交流的實踐性教學形式。部分課程可採用此種教學形式。案例教學的關鍵在於案例設計,要求案例來自實踐,同時又要經過加工提煉。案例應儘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資訊資料,包括直接和間接、確定和不確定的資料,且答案應是多元的。案例教學能改變學生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的狀況,通過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單元實務訓練練習

這是一種在完成課程某一單元教學內容後所進行的階段性實務訓練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單元練習是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的,在內容設計上應系統地反映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理論聯絡實際,完整、系統地掌握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練習中既要有確定解的問題,又要考慮能反映複雜多變的現實情況並有多個解的問題,以培養學生充分應用提供的資料全面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並提出多元化解決方法的能力;要考慮不侷限於某一單元的綜合問題,以培養學生利用本課程已學知識,甚至其他前導課程的知識、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4.校外綜合實習

這是一種直接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跟班或頂班參加工作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校外實習一般屬崗前練兵,是教學環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於綜合性實習,其實習內容涉及廣,包括企業規章制度、工藝流程、製造工藝等諸方面的業務。除此之外,通過校外實習,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校外實習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鍛鍊和培養。

5.社會調查

這是一種利用假期或校外實習機會或特定安排一定時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調查、並撰寫專題報告的實踐性教學形式。社會調查一般由學生獨立完成,調查的內容和形式也可由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和教師應做好組織、動員和事後的交流、檢查工作。社會調查是學生深入實際瞭解社會獲取資訊的有效途徑,是對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和觀察、分析、表達、交際、合作及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培養。

十、教學改革辦法

1.教學內容的改革要貫徹“必需”和“夠用為度”的原則

在實施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對傳統的專業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強調課程目標要體現職業定向性、課程內容要重在應用技術、課程組織要以實踐為中心線索,高職教育要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專業課程教材也要體現“專業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嚴謹性是必要的,但在教學上不能過分形式化;專業教學內容上必須緊緊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按“必需”和“夠用為度”的原則取捨高等機電內容,適時加入一些現代行業中公認為最具基礎性的內容,使我們所培養的人才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勝任所任的崗位職責,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專業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實施專業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必須對傳統的專業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環節,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要做到:對課程內容可採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講應用少推導,多自學少講解”的教法,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把學生推向“學習主人”的位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1)結合專業、講清概念

在講解專業課程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或與專業相結合的例項中引出,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工程思想,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提高把實際問題轉化為工程問題的能力,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2)減少不必要的理論推導

我們培養目標的從業崗位,決定了高職學員不必對專業知識的公式、定理的來龍去脈像理科師範類學生那樣要搞得清清楚楚,而是要能用這些公式來解決實際運算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必要、用較多時間進行理論推導、公式證明。我們可把用於推導公式的時間來讓學生反覆利用這些公式作更多的練習,解決更多具體問題,在作業、練習的佈置及考試考核上要充分體現這一思想,提高把實際問題轉化為專業問題的能力,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教學方法上,應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3.專業學習評價的改革

現行的傳統專業學習評價已不適應現在高職生,我們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變以一張考卷為手段的單一評價方式,可採用寫總結、論文、自我評價等靈活多變的形式,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十一、加強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由於社會的發展變化對高職教育形成了多方面的挑戰,使高職教育面臨著日益複雜而艱鉅的任務,要廣泛持久的提高高職教學的教學質量,保持高職教學改革的成果,關鍵就在於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把培養一支教育觀念新、創新意識強、師德高尚、水平高超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辦學的第一要務。為此,我們擬採取以下措施:

1.立足校內,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的個人基本素質。通過崗前培訓、在職進修、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或外出考察等多種途徑,幫助教師提高個人基本素質和水平。對於新分配來校的畢業生必須進行崗前培訓,重點學習操作技能,並考取相關的上崗證和技術等級證書。對於那些沒有企業實踐經歷的教師,應分期分批派遣他們去企業實習,頂崗鍛鍊,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應不惜優厚待遇,聘請一部分確有專長的兼職教師,這樣做,一方面彌補了學校技能課教師的不足,保證了教學上較高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絡,保持了學校師資結構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

3.面向社會,招賢納士。高職教育的性質,決定了高職院校的教師即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有很強的實踐技能。而實踐技能相對不足這是多數高職學校教師隊伍的一個薄弱環節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高職院校應主動出擊,招賢納士,將那些既有一定理論水平,更有熟練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實到教學崗位。事實證明,他們由於有生產、管理或科研的實踐經驗,教學中能較好地把書本理論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照本宣科,不空談原理,形象生動,資訊量大,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4.在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的同時,要求全體老師儘可能地取得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和專業資格證書。

5.提高自身層次,促使每一位教師轉變觀念,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在新形勢下,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有危機意識,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意識到學校的發展、系的發展與教師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使大家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團結協作;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要求每位教師注意收集各方面資訊,拓寬視野,不斷學習,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規定每個教師每年至少開設一個針對學生的講座,內容可是各方面的,經濟、會計、法律、科技、時事、人生觀、教育學、心理學等,從而使學生更加了解社會,適應形勢,樹立正確人生觀,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6.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高職學校在加強教師業務素質提高的同時,不應忽視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教師的品德操守,待人接物言談舉止等將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示範效應和人格薰陶,對他們成人、成才起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巨大影響。所以,應把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造就一支為人師表、身正為範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要求高職教育的專業課教師不能是純學者型、教學型的,而是通教學、通生產科技、通經濟的綜合性人才。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動手操作和科技推廣能力,還要有經營能力和市場意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實踐性教學的需要,才能培養多能型人才的需要。

十二、專業教材建設問題

1.建立專業教材樣本書庫, 將本專業所涉及到的可以用作教科書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儘量多購置一些,一方面可作為教師學習、備課的參考書,另一方面可作為教材徵訂的重要依據。

2.編寫授課講義

對個別變化比較快的課程,編寫授課補充講義;對比較成熟的學科,可考慮自己編寫符合高職教學改革精神的教材。

十三、 組織管理

為使教學改革不流於形式成立系高職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考核領導小組,加強對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監督和考核。

課程改革方案3

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的程序中,我們以人為本,不斷地轉變教育觀念,在努力實踐開拓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地調整教學行為。通過2年堅持不懈的課改與實踐。

一、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確立與編制

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方案確定是建立在幼兒園多年的幼兒生活教育實踐研究基礎上的,也傳承並發展了幼兒園的辦園經驗,有一定的文化積澱。在方案編制的課程實施條件分析中,我們分別從幼兒園所處的地理環境、辦園的規模、裝置、師資、行政、幼兒、家長的情況以及社群資源等方面所表現出來各自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點、行動策略上加以客觀的、詳細的、全面的、整合的分析,來說明我園實施以生活為特色的幼兒園課程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條件保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白洋是幼兒生活周圍熟悉的環境,其充分的人文、教育資源,可以成為幼兒生活教育的活教材。而且,已經具有多個相對固定的教育基地,可供幼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2)幼兒家長中有一少部分是外來人員,他們有長期在白洋生活、紮根的願望,因此迫切希望能儘快融入地方,讓自己的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學習本地的文化,適應本地人的生活方式,成為講文明、懂禮儀、守規則、有修養、善交往、親自然的新人,但家長的美好期望和其習以為常的教養方式、生活習慣之間有比較大的落差,家長期待並依賴著幼兒園的教育。

(3)幼兒園教師經歷過課程的改革,承擔過課改教材的工作,對幼兒生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發展也有新的認識和理解,教育觀念正在積極地轉化為教育行為。

(4)教師和保育員共同掌握著規範的幼兒園幼兒的管理和保育操作方法,在多年的保教相結合的實踐研究中積累了豐富且寶貴的幼兒生活教育經驗和服務理念。

二、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形成與發展

在整個課程實施方案的形成和發展中,我們分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程方案編制的雛形階段。我們重點進行整合性的研究,提出整合性的目標和內容,與學習、遊戲、運動進行整合,在整合實踐中還提出了“六化”,即:生活化、遊戲化、學習化、開放化、個性化、同步化。在方案的編制上,將其分為基礎課程(生活、學習、遊戲、運動);共建課程(親子活動、家長老師等)

第二階段:教育內涵進一步拓展,課程實施方案的編制進入全面梳理統整階段。

1、對幼兒進行教育,其方法、途徑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可以通過專門教育;可以通過日常的生活環節進行教育;也可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類活動中進行教育,這樣既體現了專門性和滲透性的統一,又突顯了特色和整合性的交融。

2、既是課程的內容,又是課程實施的根本途徑,其內容不僅涉及幼兒一日活動中的生活環節,還將與學習、遊戲、運動相整合,我們主張幼兒的生活教育在操作中學習、在養成中培養、在遊戲中體驗、在情境中獲得。

基於這樣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將幼兒教育的目標具體化、系列化;將教育的內容明確化、外延化;將教育的途徑多元化、開放化;將教育的方法人本化、整合化。提出教育的目標是:形成自理生活的習慣、學習健康生活的方法、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激發快樂生活的情趣。

三、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經驗與特色

我們在課改的引領下研究與實踐,探索與進取,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我們逐步理清思路,明確方向,積累經驗,形成特色。

1、規範保育操作細節,優質服務初見成效

課改的蓬勃推進與全面實施,不僅給全園教師注入了新的理念,也給我園後勤三大員的保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我們以課改為契機,重實踐、抓細節、創特色,規範了一系列的保育工作制度和操作細節。

保育工作制度化、文字化。為了促進教師能將教養並重的理念很好地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我們出臺了教師保育工作制度和與之相配套的操作細則,結合教師的日常考核,將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各環節要求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不僅告訴老師們我們應該做什麼,而且,也明確告訴大家我們應該怎麼做,旨在引導和激勵我們的老師能夠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加強責任意識,注重工作中的細節,提高保育工作的能力。

工作目標規範化、專業化。我們保育工作的目標定位是:平凡之中見真愛,細節之中決成敗。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討論、課題研究、個案分析和實踐反思,我們總結了幼兒保育工作中的八個“每日細節關注”,確保每個幼兒在園的安全和健康。我們制定了“幼兒園保育員工作細則”,規範了保育員的操作要求以及協助教師進行的保育工作配合要求,使保育員的工作內容和範圍有了新的突破,更加專業化,進一步提升了保育員工作的水準和質量。

保育理念現代化、人性化。在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習慣和新的理念常常會出現碰撞,各種“兩難問題”非常棘手: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不會穿鞋,是教還是幫?孩子挑食,是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是連哄帶勸,在思想上統一認識,在行為上進行人性化的操作,將“包、幫、代”變為“導、教、說”,努力使我們的保育工作做到:保中求好、好中求全、全中求細、細中求精。

2、注重生活教育環境,以人為本講究實效

《幼兒園保教質量評價指南》在生活活動的評價內容上出現了這麼一些關鍵詞:安全、衛生、溫馨、自主、有序、愉快,很明確地告訴我們該為幼兒創設怎樣的生活環境?在幼兒的生活環節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如何將這些文字上的要求具體地貫徹和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我們開展了重點探索和研究。

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創設生活教育環境。我們遵循因地制宜、因年齡而異的原則,根據小、中、大班不同的要求,在早點的組織形式、點心的品種、餐具的提供,以及教師的要求、關注點等方面進行研究,在環境的創設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經過合理化的調整和一段時間的堅持,我們欣喜地發現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環節,一旦予以充分重視,就會生成許多有價值的教育點:除了有生活習慣、規則意識、自理能力的培養,還提供了文明禮儀、實踐操作、友好交往的機會,更滲透著許多學習內容。

環境中有幼兒易於識別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規則提示。活動中的一條標準“環境中有幼兒易於識別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規則提示”展開活動,結合以往的生活教育經驗和生活環境創設,我們梳理並總結出了很多環境中可以顯現的規則提示,這些提示已經成為我們課程園本化實施中的一種環境創設。有常規動作的步驟圖;有宣傳畫;有圖文並茂的溫馨提示牌;有正確的圖解;不同的“腳印”有著不同的意義。我們發現:只要老師心中有幼兒,那麼,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就能真正落實。

3、拓寬特色教育途徑,潛心研究取得績效

我們主張並強調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多途徑、多手段、多通道地利用各種活動對幼兒進行以生活教育為切入口的全面的整合教育。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拓寬著生活特色教育的途徑。

幼兒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每月一次帶領孩子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注重周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其作為教育的素材,旨在讓幼兒走出校園,走向社群、農村,拓寬幼兒的視野,拓展幼兒的生活空間,讓幼兒與開放的社會生活環境互動,培養幼兒共同生活的基本能力。

爸媽老師進課堂活動:生活的特色具體體現在:有的是發揮家長自己職業上的優勢,如:理髮師爸爸、巡警媽媽、廚師爸爸、醫生媽媽等;也有的是將家長興趣愛好作為我們的教育資源的,如:喜歡旅遊、集郵、唱京劇,包粽子等,能彌補老師技藝上的不足和知識點上的不全面,替代老師更好地豐富幼兒的生活。

四、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問題與思考

有一些關係需要我們正確面對和協調,如:幼兒生活活動中能力培養與習慣養成的關係;教育環境中隱性作用和顯性作用的關係;教學管理中,特色出彩與普及常態的關係。有一些挑戰需要我們去積極應對,如:在幼兒好習慣的養成中,教師如何成為幼兒的榜樣和偶偶?在家園同步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家長進一步走進課程?還有一些能力有待我們不斷提高:園長的課程領導力、教師的課程執行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等。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探索,勇於實踐,就會縮短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課改要求間的落差,就會給幼兒帶來規範的行為、良好的習慣、可持續的發展和更美好的人生。

課程改革方案4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繼續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認識課程改革的背景,明確課程改革的目標,確立現代課程意識,更新教學觀念,建立各學科課程改革研究小組,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二、具體目標

1、幫助教師樹立現代課程意識,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

2、優化課程的實施過程,進一步落實“七步走教學法”新課程教學改革模式,並逐步推廣。

3、改革評價機制,探索發展性評價,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4、加強課程管理和教師培訓,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培養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多能型的現代教師隊伍,把我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組織機構

成立“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導處、政教處、辦公室、總務處、教研組長等。

有關人員任組員,負責決策、組織、協調、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財力、宣傳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為課程改革實驗營造良好的環境。

組長:李有為

組員:楊國強 周文昌 劉元華 肖劍波 劉少清 陳群芳 張建武

四、實施措施

1、強化師資培訓

(1)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課程培訓、課改研討會。

(2)與其他學校多進行橫向聯絡,有計劃地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互助互學,共同提高。

(3)學校多組織老師對新課程標準解讀學習,使他們逐步掌握課改的真諦,把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於課堂。

2、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編輯可修改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同時又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學校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備課方式,加強鑽研教材、瞭解學情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強調師生交往、積極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為了構建這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我們準備從一下方面著手。

(1)拓寬課程資源。

(2)改變教學行為。

(3)改變學習方式。

(4)開展課堂比武的活動。

3、完善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制度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標準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恰當的評價將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課堂教育評價從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的基本素質三個方面進行科學的、發展的評價。

4、認真做好新課程的宣傳工作。

以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板報、主題班會、講座等進行校園宣傳。通過召開家長會,加大對家長的宣傳。

5、落實管理制度。

(1)每學期各科任教師人人蔘與示範課、公開課、評課活動一節以上,並寫出一篇以上的教學設計、論文或經驗總結。

(2)明確教研時間,保證教研實施。為了確保教研活動落到實處,學校從週一到週五,明確各教研組的活動時間,活動形式是聽課、評課,專題討論等。

6、完善獎勵機制。

為了激勵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每學期對獲獎的優質課案例、論文、競賽輔導等方面,嚴格按學校制定的獎懲規定兌現。

課程改革方案5

隨著教育局新一輪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各學校在實施變革課堂上都在為尋找一條符合自己的課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顯神通。我校不斷嘗試變更教學方法與策略,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靜為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體現以生為本,讓學生感受成功的辦學宗旨,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設計上,要側重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學的結果如何?教師如何指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迴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近年來,我校以市級課題“農村國小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引領,不斷在全校開展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尋找教育教學理論與農村國小自主學習培養的最佳契合點,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農村國小自主學習教學理論,從而在實踐上更好地指導農村國小生自主學習的教育。

二、具體實施

總概括起來:一個轉變,兩個變革,三大原則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1、開展課改總動員

通過觀看生本課例,大量購買變革課堂的有關書籍,讓全體老師形成一種課改勢在必行的氛圍,意識到是時候要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了。

2、做教師思想工作

思想引領行動。要想真正變革課堂,首先就要轉變領導及教師的思想觀念。我校通過多次組織教師開會,分析當前學生不學、厭學等因素,統一達成共識:除了改革,我們別無選擇!

3、通過學習改變認識、提升教學水平

(1)專家指引,開拓視野

我校邀請一些骨幹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有效地調動了老師們課改的積極性。同時,我校通過往兄弟學校外出參觀學習活動,大大開拓了教師們的學識視野,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2)組織教師上網學習,並積極撰寫學習心得體會

我校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教師的學習和撰寫學習體會。今年,我校先後組織教師網上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老師們獲取知識來源。同時讓教師對教學問題以及個人學習心得及時反饋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二)教學方式的變革

為了讓全體老師都動員起來,一起齊參到課堂變革中,我校通過拉桌子,成立小組合作來營造氛圍,促使我們的教師尋求更多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的變革

教師儘量少說,多給機會學生說,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教師也要不站或少站講臺,多到學生中間來與學生交談、探討問題,要體現師生之間尊重、互信的新型師生關係,徹底改變以往教師高高在上的授課模式。

(四)“穩步推進”原則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

為了讓教師能順利邁出課堂變革的第一步,我校組織了教研組長制定並印發“課改指引”,讓教師們有章可循,幫助教師更快進入課改角色,儘量讓大家少走彎路。同時,我校還對班裡的小組長實行三級培訓:校級、年級和班級培訓,讓小組長儘快適應上崗,構建小組後每月還對優秀組員和小組長給予表揚獎勵,鼓勵優秀激勵後進。

另外,教師們可以通過網上論壇進行交流與學習,網路上既是教,又是學。集思廣益,教學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與實踐,有時提出的一個問題也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的視野從此開闊了,教改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不斷地高漲,教師為了讓自己成功的方法能與他人多分享,平時遇到問題就會更主動更積極去思考。

(五)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原則

1、加大教研學習力度

我校定好各學科的教研活動,6位行政領導分3組或6組參與教研活動,各學科做好考勤與活動記錄,做到定時、定點、定內容,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困域。

2、定時制定好課改教學流程指引

每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後,教導處就分別組織語數綜合三科教研組長制定出各科教學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並進行收集歸類後組織大家一起研討學習,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幫助更多的教師少走彎路。

3、上好課改示範課

讓在課改變革後表現較優秀的教師給大家上示範課,凡同科的教師都要參加,在研討課後及時說課與點評。行政帶頭上好示範課,在學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教師隊伍的士氣,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

4、推門聽課,促進成效

課改一段時間後,領導將不定時往各班推門聽課,課後對教師暴露的問題或修改建議及時給予講評與交流,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頭路。

5、做好課改檢查課

在課改過程中,我校將定時進行全校性的課改檢查課,由領導及教師組成檢查小組,對全校的教師在課改後進行課堂教學進行一次診斷檢查,發現沒有體現課改要求的教師,幫助他們重新學習課改精神,然後再進行第二次檢查,直至達標。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積極做好宣傳工作

1、成立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擔任,副組長由教導處正、副主任擔任,組員由各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及學校骨幹教師組成,具體開展此項工作。

2、加強宣傳推廣工作,要在全校師生中積極營造實施新課程的氛圍,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和社會的廣泛支援,形成全社會支援新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

(二)學習理論、轉變觀念,走進新課程

1、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有關課改方面的檔案及論著,要求教師都要按照課改的總體目標、主體任務,確定課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觀念。

2、進行師資培訓,讓教師能把握新課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派骨幹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課程改革培訓班學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三)把握新課程方案,積極主動做好工作

1、根據新的課程計劃,設定本學年的課程,根據要求開齊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

2、組織教師學習領悟學科課程標準的改革思路,熟悉課程標準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變化。所有教師都要圍繞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改革教學,要廣泛開展教研活動,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優化課程實施水平。

四、實驗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對新課改的宣傳,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課程標準的解讀,學校進行新課程實施前的各項準備。

第二階段:摸索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實踐課堂教學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

第三階段:發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認真總結一輪課實驗的經驗,對實驗進行全面回顧總結,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的原則,繼續深化推廣。

課程改革方案6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指示精神,針對我鎮國小實際情況,經鎮中心國小領導會議研究決定,我鎮國小將學習蒙山縣中國小的管理模式,強化常規管理,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實現高效課堂,逐步建立、完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我鎮國小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二、實施目標

(一)樹立科學的質量觀。

1.樹立“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評價觀,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評價課堂教學效率。

2.樹立人人“有尊嚴、有追求、有潛能、可造就”的學生髮展觀,凸現學校“發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發現學生價值”的辦學理念。

(二)重建課堂教學模式。

1.規範課堂教學行為,努力克服教學隨意性和無效性,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習責任感,落實“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當堂達標”的教學原則,做到因材施教、因學施教。

2.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切實遵守教學規範,努力優化教與學的時空與流程,以“學到了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學得好不好、會不會學”為教學原點,完善課堂教學環節。

(三)促進師生素質提升。

1.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更新觀念,不但重知識的結論,更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發展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使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賞識,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幫助和引領,在自我發展中學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協作中學會合作和共進。

2.提升學生素質,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習“樂”起來,讓效果“好”起來;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實施過程和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組 長:XXX

副組長:XXX

組 員: 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副校長(1),辦公室主任由黃紹筆副校長擔任,負責組織處理我鎮國小新課改的日常事務工作,聯絡電話:XXXXX

校長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責任人,其他組員要積極示範,深入開展課堂調研,關注教學過程,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組織及教學資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改革實施方案,教師上課標準,學生的組織要求和課堂評價標準等;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 召開全體學校領導會議、教研組組長、教師骨幹代表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隨後召開全校教師教改動員大會,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4.組織全鎮骨幹教師先到蒙山縣進行培訓、聽課取經。

5. 廣泛宣傳發動,召開教師研討會,開設相關講座,探討學習蒙山中國小課改經驗的心得體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活動,營造濃厚的教改氛圍。

6.蒐集課改的相關資料,並編印下發到老師手中,組織教師認真學習。

7. 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實驗教師集體進行討論交流,初步確定備課樣式,設計出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格式。

8. 總務處認真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及時增加黑板面積,按蒙山課改教學模式的要求佈置好教室。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和實驗階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試點。經過“課改領導小組”討論決定,首先在全鎮18個教學班試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具體安排如下:

(1)思陽鎮中心國小的四年級5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黃劍平、陳為民、曾小丹、韋升球、李佩芳、農小敏、鄧建昭、李博、王佐心、陳繼民;

(2)江平村國小三年級3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樑瓊娥、黃景超、劉逢慶、呂小聯、胡璧玉、樑江懷;

(3)廣元村國小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吳靜嫻、凌廣、農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國小四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黃紹球、胡安天;

(5)華加村國小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樑福珊、李科、施善群、黃秀英;

(6)明哲村國小二至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江領、李根、蘇麗華、林生民、黃美、甘維民、吳嬌民、陸燕波;

(7)昌墩村國小二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趙衛忠、王謹。

試點班級要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同時也採用自願原則,歡迎其他班級積極主動參與新課改模式,實驗班成功的經驗將在全鎮國小逐步推廣。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備課,利用假期提前編寫導學案,導學案要提前一週完成。

2.抓好預習,教師要加強在預習課上小組合作交流的指導,深入研究指導學生預習的有效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

3.積極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組織公開課、示範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改課堂教學模式評估標準,及時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廣大教師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準確高效地指導學生自學,信心十足的進行展示,精練高效地進行反饋矯正,保證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4.抓好檢查落實,全面提高質量,全面抓好對各教師實驗過程的檢查、督促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偏。要切實保證每節課的教學效率,防止課堂出現失控現象。教導處要加大對各備課組的檢查和指導力度,通過抓集體備課活動來提高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法的研究,在備課研討中要重視學法的研討,要多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多方預設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採取的辦法,以此提高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指導能力。防止在課堂上,因教師對教材重難點把握不準,學生的學習思考浮於表面,學習不深入,甚至出現錯誤。

5.加強對教師全程跟蹤聽評課指導活動,即教導處在進行聽課安排時,對每一位教師的課要從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三個課型進行全程聽課指導。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交流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對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階段總結、反思。全面總結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形成相對成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並進行推廣。

1.總結經驗。及時總結學習推廣課改活動中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鑑,發揮骨幹教師示範帶頭作用,促進全體教師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細節問題加強研究,把實驗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績。

3.獎勵先進。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課改中表現突出的優秀班級、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為掀起進一步深化學習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發展再做新貢獻。

四、實施策略

(一)課改班級要對學生科學分組。

以落實小組合作教學為主要形式,構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學習互動平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內互動,組組互動。落實互幫、互查,小組內聯動,人人充當檢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與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據班級的大小, 把學生均衡地分為7—8組(兼顧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等方面),每組6—8人,小組中包括學習中各層次的學生,編號1、2、3、4…,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被賦予特定的職責。每組選拔組長一正一副,負責維持學習紀律,作業通查,糾錯、輔導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課的學習成果、通過組內探究交流來解決問題、反饋問題,當學生的合作活動結束,教師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情況和合作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包括口頭和書面的反饋),採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質量和數量,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過程和效果,並對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

(二) 重點抓好小組合作學習。

1.寧少勿濫,抓住契機。要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適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時機,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合作學習。

2.教給技巧,變換形式。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怎樣追問等。

3.備好合作,參與合作。教師在備課時應備合作的內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時機等。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的參與、教師的旁觀,而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可以把自己也當成小組中的一員參加到某個小組的學習中。

4.培養小組長。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組長知道如何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學習,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保證小組的有序合作。

5.組織好小組的發言順序,先讓學困生髮言,再讓中游生髮言,最後讓優等生髮言,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6.加強小組展示的組織,如小組黑板展示時,注意組內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負責訂正和評價,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

課堂要嚴格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自己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易混易錯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沒研究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

(四)務實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對課改班級要做好服務性指導工作,每週定時定量在課改班級聽課,及時瞭解課改資訊和課改動向,時刻把握課改方向,指導課改方法,研究複雜問題的對策。同時,加大推門聽課的力度,加強監督和指導。

全校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例研究或案例研究為基礎,積極探討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案例。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開展集體備課、說課、典型課例觀摩課和評課等學科教研活動。

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堅持骨幹先行,借鑑蒙山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各個學科要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創新各自的模式。構建適合國小生特點的、符合課堂教學規律的、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規管理促課改。

一方面,要夯實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努力做到“三個整合”,將教案改革、課堂改革、作業改革整合在一起進行。要從教案改革切入,從重視“教”到關注“學”,走“導、學、練”三案統一的路子。實行教學常規月查制度,月查成績記入教師考核。

(六)嚴格把握訓練環節。

增強作業佈置和批改的科學合理性課前預習作業及課堂作業要精選。控制內容及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課前預習作業與當堂達標作業內容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很好地落實教學核心內容;在保證基礎的基礎上,要適當採取分層作業的形式,供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用;作業形式要多樣,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實踐作業等,並注意及時評價。

要進行課前預習作業的實踐與研究。要求教師必須提前找準本課時的作業任務、學習要點,集體確定作業內容,早給學生布置下去,以便學生有更多時間完成預習作業。完善作業檢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學後採取組長查、組內互查、教師抽查等形式確保學生都參與到課前預習中,並且保證效果;課前二分鐘進課堂,教師再次確定作業完成情況,為上課做好鋪墊和準備。

(七)紮實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的重點要放在研討每課時的預習作業、教學設計(鑽研教材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後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點撥、歸納等)課堂作業內容等。

實行課堂改革,是一種實驗,沒有現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進經驗可供參考,為了更好實行績效考核,根據新要求,修訂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

課程改革方案7

為了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精神,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加快實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積累經驗。

二、條件分析:

1、我校系博鰲鎮中心國小。我校積極實施“科研興校”、“質量興校”的戰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培植與發展優質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近幾年來,我校投資校園的軟、硬體環境的建設,先後建成了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路教室等資訊科技裝置。學校在資源庫建設初見成效,為實施新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學校重視了教師的培訓工作,多年來學校每年均通過多種形式培訓各類教師,目前擁有省、市級骨幹教師多名,為實施新課程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三、組織領導:

組長:夏志雲

成員:學校全體教師

四、實驗目標及任務:

1、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公民。

使學生具有愛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的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養一支能夠勝任新課程環境下教育教學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實施新課程的最重要、最積極的因素,我們不但要引領著所有的教師走進新課程、實踐新課程,而且要通過這一場革命與洗禮,徹底更新教育觀念,使所有的教師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3、開發具有地方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親和力的校本課程,初步建立起合理並不斷完善的課程體系。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程序中,我們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還應適應新的要求,開發出具有一定質量的、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校本課程,以課程開發為突破口,真正實現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利用者、執行者,更是教材的開發者的課改目標。

五、實驗措施及手段:

(一)加強校本培訓工作,以培訓促新課程的實施。

學校將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注重發揮教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專家引路、教師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相結合,進行新課程的校本培訓工作。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理念中發生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至舊的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觀念鬥爭的結果。我們首先要注重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力爭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與培訓,組織教師開展反思與討論,提高認識,強化責任,進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啟蒙運動”,把我們自身的教育思想統一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統一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真正煥發出生命力和創造力。

其次,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改革既要重視觀念改革的先導作用,又要重視方式改革的載體作用。全體教師不僅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應注意改變我們每天正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育行為。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將通過名師聯動、專家引路、教師研討的方式,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力求通過自身行為的轉變來使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

再次,我們將致力於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重建。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需要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為其保駕護航。學校將從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強管理、評價制度改革,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使之與觀念更新、行為轉變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以課程開發促課改的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教育價值取向,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把握好課程開發的整個過程:

一、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群實踐、資訊科技教育、勞動教育納入到校本課程的編制範圍,使之與課程資源的開發一脈相承。

二、是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中國小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動內容是開展“五大教育”,即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常規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課程的設計可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

三、是與團隊活動相結合。結合學校特點,結合團隊開展的“綠色承諾”、“體驗教育”、“新世紀我能行”等活動的開展開發校本課程。

四、是與學校的興趣小組的開展相結合。我們將結合興趣小組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相結合。學校與師生的成長有著明顯的時代性與方向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能夠突顯學校的辦學方向,使得學校課程更加鮮活、亮麗。

(三)、改革評價制度,以機制建設促課改的實施。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與源動力,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加大評價制度的改革與探索。

一、是重視評價的導向性。

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我們將從制度層面改革評價體制、分配體制,以制度建設為導向,將全體教師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程的實施上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確保學校制度的科學性、公正性、激勵性和正確的引導性。

二、是重視評價的情感性。

教師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實施新課程必須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師,實施新課程必然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勞動與心血,學校領導能從情感層面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在理解信任、使用發展之中促進新課程的開展。實踐證明,學校管理者心向教師,廣大教師會迸發出更大熱情去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順應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和諧、民主、充滿人情味的氛圍中,促進了新課程的實施。

三、是重視評價的發展性。

人總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中獲得前進的動力,我校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對所有的教師來說,這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誰在這場變革中及早啟動,誰就能贏得主動。

四、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促進課改的實施。

新課程的實施對於學校課程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於資訊科技軟、硬體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後,我們將把資訊科技的開發、利用工作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落腳點與突破口,全面優化課程資源。我們將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實施、軟硬兼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資訊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潛,一方面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壓縮非教學性開資,另一方面,要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對校辦產業及“三產”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時,我們還將做好全面的統籌與規劃,確保資金投放的重點。“分步實施”就是學校電教裝置的投入和發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驟積極穩妥地實施。我們將在前已經初步實現班班通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將重點放到終端的建設上,不斷提高使用效率。“軟硬兼顧”指在注重硬體投入的同時注重軟體的建設。一是利用好電教教材費,足額徵訂省教育廳規定的電教教材,將各個年級各門學科的音像資料配成系列,滿足新課程實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設力度,製作出更多更好地適應學校校情的軟體,充實學校的軟體庫。實踐表明教師自制的軟體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更能夠提高一個學校的資訊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驟:

第一階段:

1、認真總結前一段時間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分析我校實施課程改革實驗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鎮的課程改革實驗方案。

2、成立課程改革實驗組織機構,明確分工,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召開全鎮課程改革動員大會,通過多種形式為全鎮各類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培訓工作。

4、配齊課程改革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軟硬體裝置。

5、做好宣傳工作,向家長、向社會宣傳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營造良好的課改氛圍。

第二階段:

1、做好一年級新課程、新教材的實驗工作。

2、做好課程改革的實驗專案的申報與立項工作,進步規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課改成果的形成。

3、結合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爭取取得一定的實驗效果。

4、組織校內、鎮內的集體備課活動,組織多層次的教學研討活動,為各位教師提供學習與交流的機會。

5、組織人員參加區級各類新課程的培訓與教學競賽活動。

6、積極進行與新課程相關的教學評價方式的研究。

第三階段:

1、進一步進行新課程相關內容的實踐與研究。

2、準備與新課程相關課題結題工作,總結實驗成果並上報。

3、準備參加全區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總結交流大會,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新課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階段課程改革的工作計劃。

課程改革方案8

為了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落實寶坻區教育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快構建具有大鐘特色,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現代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為每個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我鎮按照寶坻區教育課程改革的步驟和實施辦法,特制定大鐘莊鎮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驗目標

(一)總體目標

創造性地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驗證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在我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實踐依據,探索課程實驗的規律和方法,深入研究和有效解決課程實驗中的實際問題,使素質教育的思想真正體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構建具有大鐘特色的現代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奠定基礎,推動教育教學現代化程序。

(二)具體目標

1、驗證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檢驗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實驗教材在大鐘地區的適用性,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材資源開發提供建設性意見,為國家新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的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據和建議。

2、構建適應大鐘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新課程體系,在完善國家課程的同時,總結地方和學校課程開發和管理的經驗,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提供經驗。

3、總結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提高幹部教師整體素質的經驗,加強對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的培訓,改進培訓內容和形式,切實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性,建設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課程意識的幹部教師隊伍,形成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新的教師培訓體制。

4、探索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教學策略和模式,改變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大鐘學習的現狀,建立平等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5、建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改變教學評價過於注重甄別與選拔功能的傾向,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作用。

6、建立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實現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有機結合,形成以學校為基地的課程改革與教學研究機制。

7、創設全社會(或社群)共同關心支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形成家長和社群公民理解、支援並主動參與教育改革,積極為課程改革提供條件的和諧環境。

二、實驗的主要內容

1、一年級對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性實驗。對新課程的課程標準及實驗教材進行系統、完整的研究。實施並驗證課程設定方案,驗證並修訂各科課程標準,為國家正式頒發各學科課程標準及相關檔案做好準備。

2、加入學校課程開發與管理研究力度。以英語,資訊科技、心理健康和形體等方面的教育為主要內容,以逐步加大對選修課的開發與研究為重點,穩步推進並不斷完善地方和學校課程的建設和管理,形成具有大鐘特色的課程與教材體系。

3、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小班化教教學”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通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導教師充分認識課程設定、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所體現的教育理念,樹立為每一個學生髮展服務的思想,探索師生平等。教學相長、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式,研究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利用網路進行學習等教學模式,研究充分體現新課程三個基本目標的教學策略,資訊科技教育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的途徑,實現教學的深刻變革。

4、與課程改革同步的教學評價與考試改革。開展學生學業評價研究,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不僅關注結果,更重視成長過程,形成不以考試作為唯一手段,能夠客觀反映學生髮展狀況,有利於學生成長的評價方式。改變單純以學生學習成績評定教師教學水平的做法,逐步形成內容多元,形式多樣,引導分析和反思,激勵教師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教學水平的教師評價體系。探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有利於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的學校教學評價辦法。

5、在課程改革中提高幹部教師素質研究。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改革並不斷完善教研和培訓工作的內容、方式與方法,探索以教學改革為中心,以自我反思和自我發展為基礎,以參與式為重要形式,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作用,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的幹部教師培訓模式。

6、適應新課程的學校教學管理研究。新的課程設定,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與學校課程的實施,將給學校教學管理帶來一系列新問題,學校將從課程實施者轉變為課程開發者,教師將從教材使用者成為教材完善者,由此帶來的教學管理、教師管理與學生管理等新問題,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因此課程改革過程也是學校建立與現代教育觀念相適應的、著眼服務於學生髮展的新的管理體制的過程。

三、實驗的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組織,加強管理。

組長:田德久

副組長:陳慶英、齊德山、曹錫英

組員:鄭雲興、嶽樹明、鄭春雨、程國興、劉文奇、劉建東、芮義、、常賀平、陳維康、馬少躍。

2、加強過程管理。

統計、積累新課程改革執行標準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每月進行實驗情況總結,每學期總結出階段性實驗成果等。

3、建立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研究、交流制度。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每兩週組織一次課程改革實驗的專題教研活動。年級組、備課組、每週實行集體備課研究制。

4、加強宣傳,擴大參與面,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機制,積極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加強社會宣傳,讓社會了解、關注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引導社會各界參與討論課程改革,傾聽社會各界對新課程、新教材的意見和建議,為課程改革實驗提供各方面的參考。

5、制訂並實施實驗教師培訓的管理制度。

實行實驗教師持證上崗,對課程改革的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學習出勤有記錄、教學情況有反饋、實驗成果有評價。

6、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

通過舉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列理論講座,開設課程改革專題教學研究活動,組織骨幹實驗教師赴其他課程改革實驗區參觀學習,開闢課程改革網站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四、實驗步驟

本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1)起草實驗方案,廣泛徵求意見,呈報實驗方案。

(2)成立組織機構。

(3)廣泛宣傳,開展新課程實驗的社會動員,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援。

(4)組建實驗隊伍,制定培訓計劃,對教育行政人員、校長、教研員和實驗年級全體教師進行有計劃的通識與專業培訓。

(5)實驗教師熟悉新課程標準,通讀新教材,集體備課。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一20XX年12月)

(1)國小一年級各學科全面及時地進入新課程標準的試用和新教材的試教。

(2)邀請課程專家,針對新課程和新教材實驗進行系列專題講座和針對性的指導。

(3)每月組織一次實驗教師的研討會

(4)及時檢測、記錄、反映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驗的情況。

(5)深入開展新教材的教與學、新標準及新教材與學生認知規律等研究。

(6)每學年組織一次階段性實驗成果評估和展示活動。

3,實驗測計及總結推廣階段

(1)完成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實驗報告,提出完善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建設性意見。

(2)總結實驗區教學改革、區域課程管理改革和教師培訓的經驗,展示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各項教學研究成果和科研成果。

(3)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構建新課程體系下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及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社群服務、勞動技能教育)的研究結果和學生素質發展狀況進行總結分析,撰寫實驗研究報告。

五、實驗的成果形式

1、實驗報告。

2、校本課程教材的形成。

3、新課程相關教輔資料(教學改革案例,學科教學設計、教學模式及策略,音像、CAI、教具、學具等)。

課程改革方案9

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紮實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檔案精神,結合學校實情,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按照市、縣主管部門要求,積極組織課改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手段,改革單一評價模式,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穩妥地探索課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課改組織機構

課改組長:張延成副組長:竇興民、聶炳法、段連學成員:曹林、叢臨香、馬玉明、教研組長

三、目標任務

1、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2、瞭解新教材的內容,體例結構、特點、使用策略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開展校本研究,開發鄉土課程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3、開展教學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一支粉筆“滿堂灌”的現象,積極探索教師的角色意識,當好課堂的“導讀”,而不是“演員”,研究課堂教學結構、流程,教師要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4、開展學習方式的研究。積極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髮展個性潛能,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

5、開展形成科學的評價觀,建立一套適合本校的評價體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任何改革,先要過思想關,即是思想觀念要先行,這是改革的保障。我們組織的三級培訓,第一級即上層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到省、市參加骨幹培訓,第二級即組織全體教師的通識性培訓和學科培訓;第三級是由學校組織培訓,定時間反覆強化學習,特別是觀摩實驗區的示範課例。通過三級培訓,要使全體教師徹底轉為思想,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此外,學習培訓分階段推進,即分批分期選送科任教師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培訓、課程研討活動等;分批培訓教師,即還在擔任老教材教學任務的教師也要讓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運用新理念、新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跟蹤培訓;對起始年級的教師,在後續階段仍要進行教材培訓,真正實現綜合培訓、全員培訓的目標,

2、落實集體備課活動,各科、各年級成立備課組、年級組跟蹤監督。各備課組要有指導性的教學計劃,時度安排表、活動安排表。備課組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次備課要有中心發言人,備課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探索課改的新路子,備課組還應定期開展看課、說話、評課活動,真正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3、健全課改相關制度。推進課改還應從制度方面進行約束,我們決定研究制訂課改學習制度,課堂教學評價制度,課程評價制度等,讓教師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課程改革,讓長衝中學師生能在最短的時限內融入課乞討的洪流。

4、學校領導、中層幹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經常進行課堂聽課、研討、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加強實驗過程的管理與監控,杜絕老套的教學方法行為,運用新教材採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業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教學生聽,或者學生專注聽教師講的單向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構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的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課堂的結構模式也將發生徹底的改變,不再是以教論學,而是以學論教。教師出色地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一。

變革教法還表現在教材的解讀與處理上,很多教師總習慣於傳統的教學的思維,因為過去的教材的處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簡單,不需動腦筋,而“課改”的課堂教學重視精神性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在實踐中來感悟體驗所學的知識,這種教學沒有定式,非常靈活,不易把握,特別是備課要求高、難度大,尤其如“問題探究”,教師不能只憑自己過去的經驗,更要深入為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置凝提問的“估計”,過去備課有一本“教參”便可高枕無憂,現在備課要閱讀大量書籍,查閱大量資料,廣泛蒐集有關資訊,此外,還要通過自己的真切感受,進行刪選、加工、處理,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給學生釋疑、答疑。“課改”課堂教學的這一系列變化對教師來說將意味著不輕鬆,難度大,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錘練自己,加快自己對這種課堂教學的“磨合”、適應,要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為學生製作出豐盛、營養豐富的“課堂大餐”。

6、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標準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時操作不當,即使我們在課堂上留給了學生一定的學習時間,但學生卻感到無所事事,無所適從。這樣學生非但沒有成為學習的主人,反而成為課堂學習的冷漠的旁觀者,學生在課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課堂學習呢?其一:體驗學習。在課堂上要設法引導學生置身於教材學業習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教材情境中來感悟、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動機,來喚起他們解決問題慾望,不斷地昇華學業生思想情感,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如:

數學課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知識,首先讓學生置身於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圓的現象,圓對人類有何作用,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圓的奧祕的慾望。其二,“對話學習:就是讓學生多與教材對話,多與作者對話,與生活對話。在課堂上多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討論,在群體交流中,各個學習體體思維不斷碰撞,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7、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我們要在各學科中大力研究、實驗,不惜花費財力、精力、人力投入實驗研究,用堅強組織領導,充足的科研經費,紮實的實驗研究,優秀的實驗成果向市教科院彙報結題,在全市佔據市示範學校的地位。

8、注重資料的整合和成果的總結、轉化。各學科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收集一手資料,適用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在課改方面有在全縣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特別是要推出一批課改名師、論文、材料等優秀成果。

五、注意的問題

1、防止個別教師不願改,不敢的情況發生,從思想上武裝教師的頭腦。對學生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養成訓練,切忌隨遇而安,畏難情緒。

2、課程評價的缺位現象。課程評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學校要制訂適應課改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教師也應當用科學、發展的觀念評價學生,多元評價、發展評價、過程評價是應當貫徹的評價原則。

3、杜絕“懶人”“懶思想”的現象,教師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與時俱進,同時代同步,與思想同步,超前發展,在課改中有所作為。

課程改革方案10

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參照學校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堅持科研為教育教學發展服務,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服務,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制定我校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驗的準備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新課程確立之後,如何才能達到“理念轉變成實踐”,教師的素質、能力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開展形式多樣的師資培訓,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素養就成了課改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全體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舉辦的各種培訓,主要有市教研室組織的知識培訓和學科課程標準培訓;全校性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包括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和資訊科技中級培訓,對資訊科技和語文學科如何整合進行指導和研討;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把舊教材、新大綱與新教材、課程標準相對照,明確課程標準與新大綱的異同。明確如何進行新教材的實驗?如何達成學校課改方案提出的實驗目標和任務?

隨著課改實驗工作的不斷深入,要有意識地抓住教師在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困,通過開展案例研究、以課代培、派教師參加各地的課改學習交流,通過這些確實有效的培訓和學習,保證課改實驗工作的正常開展。

2.建立機構,制定措施

這次的課程改革實驗是我國基礎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實驗,沒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可供借鑑。作為實驗校,我們理應抓住機遇,摸石過河。為了使我校的實驗能夠得到科學、順利的實施,實驗伊始,成立了由校長、教導處、教研組、實驗年級段成員組成的學校課改領導小組。認真鑽研,仔細推敲,確定實驗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以健全、嚴密的課改工作制度,保證學校課改實驗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執行軌道。

3.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課程改革是事關我國基礎教育全域性的一項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過家長會、舉辦有家長參與的“家長與課改實驗同行”的教學研討活動、教師家訪等方式廣泛向家長和社會宣傳課改,多管齊下,取得家長和社會對課改工作的支援。

二、實驗的實施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也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課程改革要一直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努力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變革,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1.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營造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氛圍

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實驗中首先要求老師在課堂中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人格,注意課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實現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講求課堂中的師生平等,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人格的發展,想方設法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永褒積極參與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自身的內在要求。

2.改革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灌輸——接受”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通過討論合作、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在計算機環境中學習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的學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主動、富有個性的習得過程。根據課改實驗的要求,教師們都要有意識地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

3.改革以往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備課是教師對知識的自我轉化、改造和構思的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過去的教師備課主要存在以下幾中誤區,一是重形式輕實效;二是重教法輕學法;三是重課前教案的編寫輕課後反思。在教案的編寫上,更多的是關注知識傳授的正確性和系統性,而忽視學生心理髮展的要求。這樣的備課形式顯然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當前的課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備課的誤區,突破備課環節這一瓶頸,也是當前課改實驗應正視並加以解決的問題。

第一,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允許用提綱式、表格式、框圖式等不同的書寫形式。

第二,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第三,提倡教師寫課後記。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實驗教師課後及時反思自己教學上的“得”與“失”,做好課後備課(反思),書寫形式上允許靈活多樣。篇幅上,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徵,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葉聖陶先生曾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對於新入學的兒童來說,如何學習,如何聽課,如何參與,如何合作等都需要老師引導,習慣的好壞將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因此,幫助孩子養成一個終生受用的良好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注意指導和幫助學生在各種學習環節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5.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驗證實驗教材的合理性

要試用並檢驗新教材的科學性與適用性。在教材的使用中,對教材的優點和不合理之處,在驗證教材的合理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課程改革方案11

一 指導思想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人類完全是從自我教育中取得進步的。”美國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從做中學”的重要命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物件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

為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評改過程中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特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制定此話題作文訓練成長式評價實施方案。

二 評價目的

1.採用以定性評價為主的手段,讓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積極的參與到作文評價過程中,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分析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2.重視學生作文訓練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及時校正作文訓練中的問題,切實幫助學生在評價中提高,在評價中成長。

3.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挖掘學生潛力,發現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不斷鼓勵和激發學生自我欣賞自我完善,激發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關注與思考。

4.運用群評,自評和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去欣賞他人,相互尊重理解,學會合作共處,取長補短。

三 評價方式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重視定性評價。運用群評,自評,互評和師評等多種形式,還可以調動家長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為學生建立寫作成長檔案,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等等。

四 評價標準

1.內容:能圍繞話題,自定中心,自圓其說,資訊和細節與話題有關。此項滿分為20分,分為四個等級:一等16—20;二等10—15;三等6—10;四等0—5。

2.主旨:明確物件和目的,中心突出,觀點前後一致。此項滿分為20分,分為四個等級:一等16—20;二等10—15;三等6—10;四等0—5。

3.材料:能從生活視野和感情體驗中取材立意,材料真實典型,感情真摯,說理充分。此項滿分為10分,分為三個等級: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4.結構:有頭有尾,文脈暢通,條理清晰,有邏輯順序。此項滿分為10分,分為三個等級: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5.語言:語言簡潔得體,文從字順,能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句子富有變化 ,有文采。此項滿分為10分,分為三個等級: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6.文體:文體意識強,能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表達方式的運用靈活恰當。此項滿分為10分,分為三個等級: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7.文面:書寫整潔端正,行文合乎規範,標點符號正確。此項滿分為10分,分為三個等級: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8.創意:作文有新的創意,有自己的體驗和獨到的見解,有個性特徵,表達有創意。此項滿分為10分,分為三個等級: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9.情感態度:樂於作文,有表達的願望,有“我能寫好作文”的自信心;作文過程中態度端正,能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合作意識強。此項滿分為5分,酌情給分。

10.修改能力:能自覺修改自己的文章,通過自改與互改,取長補短。修改後的文章較初稿確有較大提高。此項滿分為5分,酌情給分。

(說明:此評價標準是根據7—9年級學段的寫作目標制定,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鼓勵學生關注生活認識自我;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重視對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評價。)

五 評價過程

(一)集體評議

(課前準備: 收上學生習作後,教師首先快速瀏覽一遍,以便對學生此次作文情況有大致瞭解。然後抽取一位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作文,按班級人數影印份數下發,準備在評改課上集體評議。)

1. 請習作者上講臺宣讀自己的作文,並對自己作文的立意,內容,結構,語言風格等作出說明。

2. 全班同學結合評分標準(人手一份)進行自由評議,根據評分標準中的1—8項分項評議,通過討論給出本篇作文的初評分。

3. 集體討論:本篇作文中有哪些閃光點?還有哪些不足之處?要引導學生儘量挖掘同學作文中的閃光點,對同學習作中不足之處的指出態度應誠懇。

4. 就“如何升格本文?”展開討論。要求學生們在討論中為本文提供3至5條修改意見。

5. 要求習作者認真整理記錄老師及同學們的意見,包括本次作文的優缺點,修改建議。

(說明:葉聖陶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要把獨立的學習能力教給學生。要使學生很好的充當批閱者的角色,教師必須首先教給學生方法和規矩。集體評議意在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評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領,為下一環節中的自評與互評作準備。)

(二)分組活動,小組成員開展自評與互評

1.劃分寫作小組,每四人為一組,確定一人為小組長。

(分組說明:分組可採用多種形式,可根據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分成甲—寫作水平較強,乙—水平一般,丙—有困難三類組,這樣分組能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分層訓練,分層要求;也可將 “和誰討論”的自主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由分組,這樣學生的自主性更強,更便於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2.小組成員輪流讀自己的習作,談寫作想法,並自評作文中的得與失。

(自評說明:學生在自讀作文後,往往便會意識到自己作文中的得與失,通過自評,肯定優點,找出不足,有利於學生的自我肯定與自我完善,促進了主體性的發展。)

3.小組成員互相評議,依據評分標準給出初評分。

(互評說明:學生互評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當中去,引導學生多尋找同學的優點,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別人,公正客觀地給同學評分。)

4.小組長根據大家意見寫出評語,並寫下修改意見。

(說明:評語要求從優點和不足兩個方面來寫,對同學作文中的不足要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5. 改完後簽上小組長的名字,收齊上交。

(三)教師再評

教師高屋建瓴的對學生的作品作出進一步的評價,彌補學生在認識上的不足,糾正他們在評改中的缺點。同時對學生的評語及修改建議作出相應的評價及補充。此環節需注意以下幾點:

1. 對學生的習作及同學們的評語以肯定欣賞為主,對習作中問題較突出的學生予以個別交流及輔導。

2. 注意收集整理全班初次習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以便於對學生的再指導。

(說明: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並不意味著撒手不管,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予以具體的指導和嚴格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二次評分

1.在老師進行二次指導之後,學生根據批改意見進行修改,然後重新謄寫。

2.小組成員互評,依據評分標準1—8項進行二次評分(再評分)。並依據評分標準9—10評出每個同學的態度分,修改分。

3.小組長按照“初評分×40%+再評分×50%+態度分+修改分=本次作文分”的計算公式算出每個同學的本次作文分。

(說明:新課改要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之上,堅持動態評價。要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要關注對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評價。所以在這裡設計了一個計算公式,試圖以一種較客觀公正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作文情況。)

4.各個小組依據本組情況,評選出“擬題專家”,“進步之星”,“精彩語句”,“最佳習作”,“優秀評委”獎等,準備在全班進行彙報交流。

(說明: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鼓勵成功,特意從多個角度設定了獎項。力求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上進心;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亮點,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交流展示

1.擬題專家:各組推薦本次作文訓練中題目擬得最好的同學及文題。

2.精彩語句:由小組長宣讀本組成員習作中的精彩語句及作者姓名。

3.進步之星:各組表彰本次作文訓練中態度最好,進步最大的學生。

4.佳作亮相:各組評出的“最佳習作”作者親自朗讀自己的作品。

5.教師表彰本次作文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小組及“優秀評委”等個人。

(說明:交流展示的形式可多種多樣,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幻燈片,還可以將優秀成果打印出來,裝訂成冊,便於全班同學傳閱。)

(六)成果整理

1.將好文章寫上批語,影印張貼以達到示範表揚的作用。特別優秀的習作還可以列印成冊,並向有關刊物推薦。

2.要求每位學生就此次作文訓練寫200字左右的心得。

3.將習作及心得反饋給家長看,要求家長簽名並寫一兩句評語。

4.將此次作文的提綱,初稿,修訂稿,評價材料,寫作心得等裝訂起來,收入寫作成長檔案袋中。

(七)相關說明

1.教師可根據評分標準設計成長式評價表,便於評價過程中的具體操作。

2.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既要充分相信學生,敢於放手,又要堅持指導性原則,做好指導工作,不可放任自流,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3.評價過程只是整個作文訓練過程當中的一部分,故不必拘泥於一課一時,可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教室延伸到家庭。

4.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水平存在著差異,故教師也要根據每個層次學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點分層為他們制定階段性目標。只要達到目標就應大力表彰。

5.在評改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走出相互批評的誤區,使他們學會互相欣賞,互相鼓勵,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TAG標籤:精選 改革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