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措施/列表

傳染病的主要預防措施

傳染病的主要預防措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訊,歡迎閱讀

傳染病的主要預防措施
  一、一般性預防措施

傳染病未發生時的一般性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對可能存在病原體的外環境加強管理(如“三管一滅”等項工作);抓好計劃免疫,保護易感人群;通過重點人群定期健康檢查(如對托幼機構、飲食、飲水、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定期體檢),及時發現病原攜帶者;開展衛生宣教等。 在災區由於衛生設施被破壞,環境衛生條件惡劣,生活物資供應困難,居民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各種傳染病發生及流行的機會大大增加,更應加強一般性預防措施,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重點工作。

1、加強領導,制訂救災防病預案。各級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好政府參謀,根據當時當地災情,制訂切實可行的救災防病預案,並且迅速恢復、加強三級衛生防疫網,在政府領導下開展各項防疫工作。

2、搞好衛生宣教。利用各種宣傳工具,採取多種形式,作好救災防病衛生宣教工作,使救災防病知識深入人心,充分發動群眾,積極參加各項救災防病工作。

3、加強衛生監督。加強飲水衛生、食品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徹底清理環境,特別是對糞便、垃圾、汙物等環境汙染物作好處理,有組織地開展消毒、殺蟲、滅鼠工作。 4、保護易感人群。在災區居民中有針對性地普種疫苗,加強重點人群的保護。

5、強化疾病臨測系統,保證防商資訊暢通。

  二、防疫措施

疫情發生以後,應針對構成傳染病流行的“三環節”,根據疫情和災情,因地制家地制訂突出主導性措施的綜合性防制方案。

1、傳染病的報告 傳染病報告是我國傳染病防治規定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早期發現傳染病的重要措施,也是醫療衛生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1)報告人 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是法定報告人,其它行業的職工、幹部、居民等各類人員也都有報告的義務。

(2)報告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報告病種分甲、乙、丙三類,共計35種,各類病名詳見附錄。

(3)報告時限 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鎮應於6小時內,農村應於12小時內報至縣級衛生防疫機構;發現乙類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應在12小時以內報告;發現傳染病爆發時,應以最快方式報告。

2、對傳染病人、病原攜帶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措施 對傳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應作到“四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除患者外,病原攜帶者常常也是重要傳染源,也應爭取儘早發現並採取相應措施,使之無害化,因為各種傳染病的攜帶者對於傳播疾病的重要性不一樣,處理措施也不完全相同,可參照本書各種傳染病防治措施的相應部分。

對密切接觸傳染源,可能受到感染的人,應採取應急預防接種,藥物預防,醫學觀察,隔離或留驗等措施,以防止其發病而成為傳染源。

3、對動物傳染源的措施 如屬有經濟價值的動物(如家畜、家禽),應儘可能加以治療。無經濟價值的動物(如鼠類),則應殺滅,並處理好屍體。

TAG標籤:傳染病 預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