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

當前位置 /首頁/財會職務/經濟師/列表

經濟師考試中級金融知識點:匯率

中級經濟師越來越近,考生們是不是更緊張了,別緊張,小編整理了金融知識點,幫助大家強化備考,增添助力。

經濟師考試中級金融知識點:匯率

(一)匯率的概念

1.匯率又稱匯價,是指一種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之間兌換或折算的比率,也稱一種貨幣用另一種貨幣所表示的價格。

2.匯率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等兩種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又稱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整數單位(1、100、10000等)的外國貨幣為標準,折算為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這種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表示外國貨幣的價格,因此可以稱為外匯匯率。目前,我國和世界其他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採用直接標價法。

在採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折算的本國貨幣的數額增大,說明外國貨幣幣值上升或者本國貨幣幣值下降,稱為外幣升值,或稱為本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的主要種類

(1)基本匯率與套算匯率。

(2)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

(3)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4)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

(5)開盤匯率與收盤匯率。

(6)電匯匯率、信匯匯率與票匯匯率。

(7)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

(8)雙邊匯率、有效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

(二)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1.匯率的決定基礎

(1)金本位制下匯率的決定基礎

這種貨幣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從本質上是各國單位貨幣所具有的價值量;從現象上看是各國單位貨幣的含金量。

匯率的標準是鑄幣平價,即一國貨幣的含金量與另一國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市場匯率受供求關係變動的影響而圍繞鑄幣平價波動,波動的範圍被限制在由黃金輸出點和黃金輸入點構成的黃金輸送點內。

(2)紙幣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

這種貨幣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從本質上來說是各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從現象上看是各國單位貨幣的法定含金量或購買力。

  2.匯率變動的形式

(1)法定升值與法定貶值:官方匯率的變動。

(2)升值與貶值:市場匯率的變動。

升值是指在外匯市場上,一定量的一國貨幣可以兌換到比以前更多的外匯,相應是外匯匯率下跌。

貶值是指在外匯市場上,一定量的一國貨幣只能兌換到比以前少的外匯,相應是外匯匯率上漲。

  3.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1)物價的相對變動

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相對上漲,即該國相對通脹,則該國貨幣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

(4)政府幹預匯率

  【小結】

“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這個知識點相當重要,對於初次接觸該內容的考生來說可能理解起來有一些困難,但是考生一定要注意總結和歸納,結合上面的.文字介紹及圖形認真的體會。以上主要是從導致本幣貶值的角度進行的闡述,本幣升值的情況剛好與此相反。

  4.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1)直接影響

①匯率變動影響國際收支

第一,匯率變動影響經常專案收支:一國貨幣貶值會導致出口增加,進口下降增加經常專案收入;

第二,匯率變動影響資本與金融專案收支:一國貨幣貶值會使得資本流入減少,資本流出增加(包括借貸資本和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的資本)。反之亦反。

②匯率變動影響外匯儲備

第一,如果匯率變動發生在本幣與外幣之間,匯率變動不會影響通常以外幣計值的外匯儲備價值。只有當外匯儲備被國家以某種機制或形式結成本幣,用於國內時,本幣升值,用外匯儲備結成本幣的金額會減少,折射出外匯儲備價值縮水。

第二,如果匯率變動發生在不同儲備貨幣之間,例如美元與歐元之間,由於通常以美元計量外匯儲備價值,則在美元對歐元升值時,歐元外匯儲備的美元價值會縮水;反之,在美元對歐元貶值時,歐元外匯儲備的美元價值膨脹。

③匯率變動形成匯率風險

(2)間接影響

①匯率變動影響經濟增長

第一,在本幣貶值時,由於刺激了商品和勞務的出口,限制了商品和勞務的進口,在推動出口部門和進口替代部門經濟增長的同時,還會通過“外貿乘數”作用帶動所有經濟部門的增長。本幣升值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正好與此相反,是負面的。

第二,在本幣升值時,由於刺激了借貸資本、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流入,限制了這些資本的流出,如果巨集觀管理和金融監管得當,則會推動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增長。而本幣貶值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影響則恰好相反,是負面的。

②匯率變動影響產業競爭力和產業結構

(三)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本國貨幣匯率確定與變動的基本模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這些制度性安排包括中心匯率水平、匯率的波動幅度、影響和干預匯率變動的機制和方式等。

  1.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是指各國貨幣受匯率平價的制約,市場匯率只能圍繞平價在很小的幅度內上下波動的匯率制度歷史上曾經出現兩種固定匯率制度——國際金本位制下和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是指沒有匯率平價和波動幅度的約束,市場匯率隨著外匯供求狀況變動而變動的匯率制度(1)根據官方是否干預,浮動匯率制分為自由浮動與管理浮動(2)根據匯率浮動是否結成國際聯合,浮動匯率制分為單獨浮動與聯合浮動(3)牙買加體系屬於浮動匯率制度

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

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基本結構是:

①使匯率保持固定的基礎是美元同黃金掛鉤,基金組織各成員國的貨幣同美元掛鉤。

②約束市場匯率變動的限界是基金組織人為規定的上下限,在1971年底之前為法定平價的上下各1%,之後調整為2.25%。

③穩定匯率的機制是人為干預的市場機制,即各成員國的貨幣當局負有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的義務,當市場匯率因外匯供求嚴重失衡而突破規定的限界時,貨幣當局必須通過在外匯市場上投放或收購外匯來扭轉外匯供求失衡,保持匯率的穩定。

  2.盯住匯率制

盯住匯率制是指一國單方面將本幣與某一關鍵貨幣或某一籃子貨幣掛鉤,與之保持相對固定的匯率平價,而本幣對其他外幣的匯率則隨所盯住貨幣對其他外幣匯率的波動而變動的匯率制度。

3.國際貨幣基金對現行匯率制度的劃分

目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劃分,按照匯率彈性由小到大,目前的匯率制度安排主要有:貨幣局制、傳統的盯住匯率制、水平區間內盯住匯率制、爬行盯住匯率制、爬行區間盯住匯率制、事先不公佈匯率目標的管理浮動、單獨浮動。

(1)貨幣局制。官方通過立法明確規定本幣與某一關鍵貨幣保持固定匯率,同時對本幣發行作特殊限制,以確保履行法定義務。中國香港的聯絡匯率制就是一種貨幣局制。

(2)傳統的盯住匯率制。官方將本幣實際或公開地按照固定匯率盯住一種主要國際貨幣或一籃子貨幣,匯率波動幅度不超過±1%。

(3)水平區間內盯住匯率制。它類似於傳統的盯住匯率制,不同的是匯率波動幅度大於±1%。

(4)爬行盯住匯率制。官方按照預先宣佈的固定匯率,根據若干量化指標的變動,定期小幅度調整匯率。

(5)爬行區間盯住匯率制。它是水平區間內的盯住匯率制與爬行盯住匯率制的結合,與爬行盯住匯率制不同的是匯率波動的幅度要大。

(6)事先不公佈匯率目標的管理浮動。官方在不特別指明或事先承諾匯率目標的情況下,通過積極干預外匯市場來影響匯率變動。

(7)單獨浮動。匯率由市場決定,官方即使干預外匯市場,目的也只是縮小匯率的波動幅度,防止匯率過度波動,而不是確立一個匯率水平。

 4.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主要因素

(1)匯率制度選擇的“經濟論”認為,一國匯率制度的選擇主要受經濟因素決定。

①經濟開放程度;

②經濟規模;

③進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域分佈;

④國內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及其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程度;

⑤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2)這些經濟因素與匯率制度選擇的具體關係是:

①經濟開放程度高,經濟規模小,或者進出口集中在某幾種商品或某一國家的國家、一般傾向於實行固定匯率制或盯住匯率制;

②經濟開放程度低,進出口商品多樣化或地域分佈分散化,同國際金融市場聯絡密切,資本流出入較為可觀和頻繁,或國內通貨膨脹率與其他主要國家不一致的國家,則傾向於實行浮動匯率制或彈性匯率制。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赫勒對一些國家匯率政策的比較,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明顯具有進出口對GNP的低比率(即開放程度低)、進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和地域分佈的高度多樣化、相對較高的通貨膨脹率、金融國際化的高度發展等特徵。

  5.人民幣匯率制度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堅持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啟動,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制度。

與盯住單一美元相比,引入參考一籃子貨幣擴大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彈性,也改變了匯率政策目標,即從過去穩定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轉向穩定多邊的名義有效匯率。

從交易主體看,除銀行以外,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都可以進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

從交易機制看,改外匯單向交易為雙向交易,引進美元做市商制度,並在銀行間市場引進詢價交易機制,競價交易方式逐步淡出,完成了市場從有形向無形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