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

當前位置 /首頁/財會職務/經濟師/列表

高階經濟師高頻考點:財政的職能

財政的職能是指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一般認為,財政具有資源配置、收入分配、調控經濟和監督經濟良性發展的職能。以下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高階經濟師高頻考點:財政的職能,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高階經濟師高頻考點:財政的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收入分配職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配;二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各種分配的結果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調整或再分配,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懸殊是財政的固有功能,導源於分配關係,是財政本質的最直接、最具體的集中反映,分配職能乃是財政存在的直接動因。它是國家為了實現自己的積能,維持自己的存在,把財政作為一種分配手段,從社會再生產中籌集一定數量的物質資料,然後供應安排出去的客觀功能。無論從財政本質看,還是從財政產生與發展角度分析,財政天然就具有分配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的功能。如果沒有這一職能,財政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基礎。因此,我們說分配職能是財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職能。

對比傳統體制下的財政分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分配職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體現在分配的外延或領域、分配形式及其分配結構都有所改變,財政分配物件由較為單一的國有經濟轉向面向市場、面對各種經濟成份和各類經濟組織,分配領域較過去大為拓寬。財政支出形式由僅限於較為單一的稅收和利潤形式轉向以多種形式參與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支出結構由主要滿足生產性投資的`供應轉向主要保證市場機制正常執行所必需的社會公共需要同時兼顧對國有企業的生產性投入。

(2)收入分配職能的範圍。財政在執行收入分配職能時,首先要劃分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職。

①凡是屬於市場分配的範圍,如企業職工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紅利收入、股息收入等,應由市場來進行,財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替代。但對市場分配的結果,特別是個人收入的差距,財政應通過稅收等再分配手段進行調節,把收入差距縮小到社會所能接受的範圍;

②凡是屬於財政分配的範圍,財政應盡力做到公平分配。目前,一是要規範公務員工資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3)實現收入分配職能的手段。主要有稅收、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

①稅收是一種強制性調節的分配形式,是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最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對高收入者有較明顯的調節作用。

②轉移支付。包括專項撥款和各種補貼、補助,是將資金直接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有明確的受益物件和範圍,是一種直接的收入分配方式。

③公共支出。是通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滿足共同需求,其受益物件範圍廣泛,可以間接提高社會整體的收入水平。

  2.資源配置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所謂優化資源配置,就是指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配置起基礎作用。但對一部分非市場領域,市場配置是失效的。例如公共物品和勞務具有非排他性和競爭性,是不能通過市場提供的。因此,需要有其他資源配置方式的協調和補充。在政府職能日益增強的今天,由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理由有三點:

一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同時財政也在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過程中主要通過生產要素分配,參與資源配置。

二是將配置職能從分配職能中突出出來,可以顯示其重要性,更好地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就像將巨集觀調控職能從分配職能中突出出來是為了加強經濟協調發展一樣,這也是我們對財政職能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的結果。

三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要發展“雙重(雙元)結構財政”。通過財政收支安排實現國家職能需要的任務。可見,對財政配置功能的認識、界定和概括就成為必要了。

(2)資源配置職能的範圍。財政配置資源的範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的範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發揮基礎性配置資源的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主要是參與、調節、引導、補充,因而財政配置的範圍主要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勞務方面,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對短缺資源的調配,對不完全競爭市場的調節等。具體而言為以下方面:

一是配置資源於社會公共部門,以提供社會所需要的包括國防、警察、環保、水利、氣象等公共產品;

二是配置應由財政承擔的部分資源於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的教育、醫療、保健等部門;

三是配置資源於具有自然壟斷傾向而導致競爭無效的行業和部門,即因存在規模效益遞增易形成壟斷,導致市場配置無效或低效的如鐵路、郵電、電力、公用煤氣、自來水等部門;

四是配置資源於基礎產業如農業、原材料、交通運輸、能源等部門以及具有風險大而難以預期收益的新興產業、技術開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