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

當前位置 /首頁/文藝/樂器/列表

中國樂器的發展情況

引導語: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樂器的發展,謝謝您的閱讀。

中國樂器的發展情況

 一、樂器發展

樂器是人類很早就擁有的精神財產,並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從考古發掘和壁畫、崖畫中,都可以看到狩獵圍捕、訊號傳遞、祭天禱神、戰鬥助威或慶典舞蹈等都和發音工具或節奏音響緊緊相連。

關於樂器的發展,有3種說法

1.德國的樂器學家C.薩克斯從考古角度分析了出土文物的分佈,認為:第一階段主要是噪聲器如搖響器、呼嘯器等;第二階段為鼓類、號角類、撥絃類;第三階段才出現木琴、橫笛等樂器。

2.英國學者T.F.R.烏博薩姆認為鼓類在先,進而為笛管類,最後才出現撥奏樂器類。

3.奧地利音樂理論家R.瓦拉謝克反對音樂起源於語言的主張,贊成音樂源於節奏和舞蹈說。他認為笛管樂器為最早,進而形成歌唱和鼓類樂器。

2010年,我國樂器行業面對國內外不確定因素:美元繼續貶值、歐元區債務危機蔓延仍然是影響我國樂器出口的主要原因;國內經濟在後金融危機形勢下,原材料、勞動力成本、能源價格仍處於上漲趨勢,加之下半年後出現的CPI指數飈升,通漲因素使樂器行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樂器生產與銷售利潤空間日益縮小,我國樂器行業進入到一個拐點。樂器生產僅僅依賴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生產低價普及型樂器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失去優勢。

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長兩位數,增長幅度高於2009年。2010年樂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現價產值達到220.79億元,比2009年增長25.82%,工業銷售產值215.3億元,比2009年增長22.91%。

樂器出口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歷史最好水平。2010年中國樂器出口到世界180個國家,出口額達到14.67億美元,同比增長20.48%,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

樂器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中高檔樂器比例有所提高,貼牌樂器出口比例有所減少。樂器標準化工作有序開展,2010年完成標準專案計劃15項,國標1項,行標14項;複查工作完成2005年以前49項標準的清理、複審、修訂工作。涉及人體健康的“樂器有害物質限量”國家標準開始制定。“十一五”期間制定的樂器標準水平已經達到或者接近先進國家現行的技術標準。

 二、國內發展

2008年我國樂器行業278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59.35億元,同比增長12.59%,出口交貨值68.85億元,同比增長0.84%。工業總產值(現價)160.45億元,同比增長12.68%。以上資料表明,2008年我國樂器行業規模以上生產企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但工業銷售產值增長幅度比2007年減少1.49%,出口增長幅度降減少4.44%,為歷年來最低。

2008年樂器行業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分佈國內17個省和直轄市,廣東、山東、天津、浙江、江蘇、河北、遼寧、北京、上海、河南是中國樂器主要生產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51.98億元,佔整個樂器行業總產值的95.37%,企業數量256個,佔國內規模樂器企業總數的92.08%。工業總產值增長較快的是河南、遼寧、廣東、湖北等省市,比2007年有所下降是天津、上海和北京三個直轄市,上海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7.91%。廣東、天津、山東、浙江、江蘇是我國五大出口省市,總出口額達到53.85億元,佔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出口的78.21%,其中河北省出口同比增長65.91%,增長幅度位居各省第一位,廣東、江蘇、北京、湖北、上海、天津等省規模以上企業出口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天津,達18.76%。

1.民族打擊

鼓、手鼓、梆子、鑼、雲鑼、鈸、鐃、木魚、碰鈴、響板、響筒、板鼓、鈴鼓、鍾 、方響、編鐘、編磬、鍤

2.民族吹奏

葫蘆笙、葫蘆蕭、葫蘆絲、巴烏、笛子、簫......

葫蘆笙、是彝、拉祜、佤、僳僳、哈尼、黎、納西、怒、普米、苗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彝語 稱布若、昂。拉祜語稱若、若果篳。佤語稱拜、拜桂、恩拜因 、唔變。僳僳語稱瑪紐、阿普篳。哈尼語稱拉結、報扎。納西語稱妞篾、貝批又。流行於雲 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保山地區、臨滄地區、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麗江地區,四川省涼山 彝族自治州,貴州省畢節地區、安順地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等地。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髮源於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巨集、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巴烏,簧管樂器,也叫“把烏”,流行於雲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稱“各比”,彝族稱“比魯”或“烏勒”,侗族稱“拜”,常用於獨奏或為舞蹈和說唱伴奏。巴烏的品種較多,在哈尼族,有單管、雙管之分,由於竹管長短、粗細的不同,還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烏之分。

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即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這種材料的笛子聲音效果最好。

簫又名洞簫,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以“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兩種類別。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後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後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3.現狀

中國民樂的發展如今正陷入一個繁榮與蕭條並存的怪圈:一方面,民間掀起學習民樂的熱潮,僅僅上海一地,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達數千名,同時民族樂器生產廠面對過億的銷售量喜笑顏開,另一方面則是國內專業民族樂團演出上座率低、無法躋身於主流音樂圈。

現階段不容忽視的是,民樂缺乏創新曲目、鮮有佳作推出,民樂作品很長時間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人們對於民樂的瞭解還停留在《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老作品上,此即所謂“十年一張節目單”。此外,民樂長時間停留在民間音樂的層面,形成一種江湖藝人的文化心態。

事實上,民樂在中國的普及速度堪比火箭躥升。單就青少年民樂學習者來講,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學古箏的有100多萬人,學二胡的有60多萬人,學揚琴的有50多萬人,學笛子的也有40多萬人。“豐富生活,增加藝術範兒”依然是絕大多數民樂學習者的主要奔頭。“很多家長帶小孩子來學,只是想增加一些音樂素養。”這是培訓者們一致的說法。但是,其中不乏某些帶著功利目的的學習者。

然而來中國民樂發展面臨“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現狀。中國民樂的發展相對於其他藝術顯得滯後。各類民樂團因為沒有足夠觀眾而普遍在生存線上掙扎。究其根本,民樂發展面臨新創曲庫匱乏、缺少發展良好的民樂聲響體系標準,以及沒有形成叢集的力量去推動其發展等問題。

三、中國樂器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化程序的加速,國家對文體產業的發展予以重視,出臺各項政策措施支援文體產業的發展,中國樂器製造行業作為文體產業中較重要的朝陽產業之一,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樂器製造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大類樂器,門類齊全、品種眾多,大約有鋼琴、提琴、西管樂器等不同類別1200多個型號,規格3萬多個,鋼琴等大類樂器

產品已經形成專業化生產格局,鋼琴鐵板、音板、擊弦機、外殼等主要鋼琴部件專業加工廠開始形成規模。

截至2010年12月,中國樂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19家,總資產152.30億元,工業銷售產值達到193.31億元,實現利潤10.11億元,從業人數69385人。其中,廣東省是中國樂器行業第一大省,“十一五”末樂器工業銷售產值達到52.31億元,與“十五”末期相比將近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中國樂器在世界樂器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初步顯現,中國樂器的價格優勢、資源優勢和不斷提高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大多數國際樂器製造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青睞。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樂器出口18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達14.67億元,比“十五”末期增長58.94%,年增長率超過規劃的8%-10%。2008年,中國已經從世界第三大樂器出口國躍升到世界第一大樂器出口國,且已連續三年保持不變。在樂器進口方面,“十一五”末期,中國樂器進口額預計達到2.29億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長80.31%,平均年增長率高於出口增速超過3個百分點。國內樂器製造行業已經形成了廣州珠江鋼琴集團公司、北京星海鋼琴集團公司、寧波海倫鋼琴有限公司等一批現代樂器企業,這些企業在企業規模、經濟效益、生產技術等方面都令世界矚目。此外,企業品牌產品大幅增加,規模化經營和品牌化戰略日趨完善,科研水平逐步提升,產品創新成績顯著,產品品質日益加強,職業培訓和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強。隨著中國樂器品牌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今後將有更多的品牌打入國際,從而提升行業的競爭力。

四、中國八音分類法

八音分類周代已有之。《尚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學術界認為這是八元論相關的思維方式,如八卦、八方等。這種分類法主要依材質的不同把樂器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類。其中,金(鍾、鐃、鉦);石(磬);絲(築、琴、瑟、箏);革(鼓、鞀);木(柷、敔)可以說,上述五類樂器都直接用發聲體的物質來作為分類標準,而竹(簫、篪、笛);匏(竽、笙);土(壎、缶)不完全直接用發音體的材質來區別。如竹類樂器基本上都屬吹管樂器,後把竹質打擊樂器也歸入。匏類的發音體是葫蘆內管端的簧片,與匏本身無關,但這類樂器都是自由簧氣鳴樂器,匏只是個代名詞。土類除缶、甌等用陶土製成的打擊樂器外,壎屬吹奏樂器。

華夏樂器大多用一個字來命名,除上述樂器外,如鎛、鐃、瑟、築、琴、箏、笛、笙、鞀等,而琵琶、揚琴、火不思、篳篥、嗩吶等兩字以上命名的大多為外來的樂器。現今的常規樂器均建立在種類繁多的古樂器基礎之上。

五、民族樂器

民族樂器分為四類: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還有弦鳴樂器。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僅從己出土的文物可證實: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樂器。如新石器時代文化遺

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陽縣的賈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壎,河南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編鐘、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簫、笙、箎、瑟等等。

體鳴

(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鑼、銅鼓、三角鐵、木魚、廣東版、木琴、鋁板琴,等等。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槓、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

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膜鳴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排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鬥、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林、竹鼓,等等。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江南漁鼓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俗稱蛇皮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氣鳴

(1)脣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小號、次中音號、圓號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斯布斯額、合歡簫,等等。

(3)邊稜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豎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鷹笛、

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口笛、壎,等等。

(4)吹口氣鳴樂器:簫、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

(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木葉,等等。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7)自由簧氣鳴樂器:蘆笙、葫蘆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等。

弦鳴

(1)打擊弦鳴樂器:揚琴、竹筒琴、竹琴、鏘,等等。

(2)彈撥絃鳴樂器:古箏、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箏、玄琴、伽倻琴、雅託噶、五絃琴、獨絃琴、五絃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林、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冬不拉、樂隊冬不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絃、龍頭三絃、彝族小三絃、拉祜族小三絃、僳僳三絃、賽玎、壯族三絃、垤施三絃、彝族大三絃、彝族中三絃、苗族三絃、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託甫秀爾、東布林、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

(3)弓拉弦鳴樂器:二胡、曲胡 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馬頭琴、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等。

TAG標籤: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