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報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彙報/列表

中方縣草食動物發展情況彙報

一、基本情況

中方縣草食動物發展情況彙報

中方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懷化市城郊,全縣轄22個鄉(鎮),214個行政村,總面積1479平方公里,總人口28萬,其中農業人口26萬,是一個典型的城郊型農業縣。我縣具有良好的區位、交通優勢,縣城距懷化市城區僅10餘公里,距芷江機場30餘公里;209、320國道,滬昆、包茂高速公路,湘黔、枝柳及在建的滬昆高鐵均經過我縣;沅水、舞水河流經我縣7個鄉鎮,通航里程40多公里。我縣處於雪峰山脈與武陵山脈過度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7℃,年降雨量1480毫米,無霜期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及牧草生長。我縣自然資源豐富,湘西黃牛、馬頭山羊、黔邵花豬、雪峰烏骨雞等優良地方品種分佈全縣,草山草坡面積90多萬畝,其中宜牧面積80餘萬畝,可用於種草的冬閒田、低產、低窪田、旱地共5萬餘畝,可利用牧草有20多種,農作物秸杆產量每年可達12萬餘噸。良好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我縣草食動物的發展提供較好的基礎。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縣草食動物飼養量不斷增加,種草面積不斷擴大,規模養殖場越來越多,養殖小區建設明顯加快。草 1 (2011年3月7日)

食動物產業已發展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產業。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養殖產量穩步增長。我縣雖然是一個小縣,但在政府正確的引導及大力扶持下,在較好的市場行情刺激下,近年來,我縣草食動物飼養量一直穩步增長。據統計,到2011年底,全縣牛飼養量達4.6萬頭,出欄1.1萬頭;羊飼養量7.2萬隻,出欄4萬隻;鵝飼養量20萬隻,出欄15萬隻。牛、羊、鵝的飼養量同比分別增長5.2%、6.1%和10%。

2、品改網路初步建立。在省市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縣已建立縣級品改中心1個,基層品改站10個,冷配點15個,建立種牛場2個,種羊場1個,種鵝場1個,培訓品改員24人,全縣品改網路已初步建立,品改業務覆蓋了全縣18個鄉(鎮)和牛羊重點養殖區。2017年全縣完成牛冷配3871胎次,受胎率達68%以上,新增雜交牛2660頭;引進波爾山羊公羊200只,南江黃羊公羊300只,生產雜交羊2.8萬隻。

3、牧草種植方興未艾。牧草種植是草食動物發展的配套工作,也是提高養殖效益、實施生態養殖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抓好牛羊品改的同時,我們一直將牧草種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引導、幫助養殖戶引進優質、高產草種,積極推廣牧草人工種植技術,推廣捨飼或半舍飼的牛羊養殖方式,逐步改變傳統落後的粗牧散養方式。近年來,我縣累計投入草場建設資金200餘萬元,種植優質牧草1.3萬畝,發展種植面積 2

50畝以上的大戶76戶;草場圍欄面積2.5萬畝,改良草地1200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規模養殖迅速發展。近年來,我們根據養殖戶各自的資源、經濟、技術條件,按照區域特點和養殖習慣,大力引導養殖戶採取冬圈夏放或育肥圈養、繁育散放相結合的飼養方式,發展適度規模養殖,2017年共發展牛羊養殖大戶148戶,其中養牛大戶42戶,存欄牛100頭以上大戶3戶,建立種牛場2個;養羊大戶106戶,存欄羊100只以上的50戶,建立種羊場1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方、桐木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中方牛羊養殖小區;以瀘陽、下坪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瀘陽牛羊養殖小區;以銅灣、新建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銅灣養殖小區;以鐵坡、接龍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鐵坡養殖小區。規模養殖的發展、養殖小區的初步建立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5、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專業合作社為主的經營服務體系,以疫病防控為主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保障了草食動物有序、安全發展。桐木鎮飛友牧業肉牛養殖合作社、中方鎮順福山羊養殖合作社的成立,既起到了組織、協調服務作用,又為養殖戶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經學習提供了平臺。縣、鄉、村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建立為草食動物安全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大力扶持。為了加快全縣草食動物發展步

伐,縣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相關成員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全縣草食動物發展領導小組,負責草食動物發展工作。同時,縣政府出臺鼓勵政策:通過冷配,每生產一頭雜交牛,獎勵100元,種植優質牧草10畝以上者,每畝補貼100元。

2、正確引導,強化服務。縣畜牧部門通過收集大量的資料,總結推廣其他先進地區的經驗,向群眾宣傳、介紹發展草食動物的重大意義和良好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正確引導群眾發展草食動物,同時,採取技術培訓、專題講座、現場指導、組織到外地參觀學習、召開現場會等形式,提高群眾的認識,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同時,專門成立了一支精於繁殖、飼養管理、牧草種植、疫病防控等技術的服務隊伍,對養殖場(戶)進行技術服務,指導養殖場(戶)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和生產。

3、推廣科學的生產經營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我縣實際的生產經營模式,即實行“母牛分散飼養、肉牛集中育肥、牧草訂單種植”模式。以經濟、技術條件較好的規模養殖場為龍頭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將母牛分散給農戶進行飼養,由合作社負責配種,提供養殖技術,犢牛斷奶後,合作社按市場價格進行回收,集中育肥,既實現了農戶、規模養殖場雙贏,又加快了發展速度,降低了風險。牧草的種植由專門的種植戶負責,牛場與種草戶簽訂回收合同,按計劃組織生產、回收,保證了牧草的供應。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觀念沒有徹底改變。由於受小農意識、資訊相對閉塞的影響,我縣部分群眾“養牛為耕田,養羊為油鹽”的傳統觀念還比較強,沒有看到草食動物發展的前景,同時,存在著畏難情緒,既擔心飼養管理技術跟不上,又擔心市場銷售不暢通,沒能跳出小農意識中的狹隘、短視的怪圈,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資金缺乏,規模不大。由於我縣地處偏遠山區,農村經濟條件不理想,農戶難以擠出更多的資金進行投入,普遍存在著想養殖而又無力投入的現象。同時,近年來,上級對我縣草食動物發展專案安排較少,基礎設施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縣草食動物產業發展。

3、先進科學技術難以普及。由於我縣養殖規模不大,粗放養殖普遍,群眾的科技意識不強,再加上種草養畜剛剛起步,先進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如青貯、氨化、冷配等技術得不到全面推廣。

4、產業鏈還不完善。由於縣內還沒有上規模的加工企業,基本上是零星屠宰銷售,不能將飼養生產、屠宰加工、產品銷售有機地關聯起來,產品的附加值不高,影響養殖業的效益。

5、牧草資源有退化的趨勢。由於我縣山地、丘陵較高,土質以黃砂土為主,易發生地質災害,屬易災地區,如我縣的蒿吉坪鄉、丁家鄉、瀘陽鎮等地每年都會發生大面積的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函水功能減退,造成草山

草坡受損退化。由於沒有專項治理資金,我縣草山、草坡一直沒有得到科學的治理和有效的恢復,產草量呈減少趨勢。

五、下一步發展目標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開發利用飼草飼料資源,積極推廣人工種草,擴大草食動物發展規模;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品改力度,挖掘內部潛力,進一步提高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強化產後加工,狠抓市場培育,大力發展規模經營和系列化生產,繼續探索推廣“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到2017年,全縣牛飼養量達到8萬頭,出欄2萬頭;羊飼養量達到10萬隻,出欄5.5萬隻;改良天然草場5萬畝,人工種草3萬畝;年完成牛冷配0.6萬胎次,生產雜交牛0.3萬頭,良種覆蓋率達50%以上。

六、幾點建議及請求

1、建議省裡儘早出臺扶持草食動物發展的相關政策。

2、建議加大發展草食動物的宣傳力度。

3、請求將我縣納入2012年易災草地保護建設專案實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