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設計製作/環境設計/列表

溼地相關知識概述

中國擁有溼地面積6600多萬公頃,約佔世界溼地面積的10%,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鳥島、湖南省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龍江興凱湖等30處溼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溼地相關知識概述

中國是世界上溼地型別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由於20世紀中後期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溼地的面積急劇縮減。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濱海灘塗不復存在,近1000個天然湖泊消亡,黑龍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澤溼地喪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質因汙染失去了飲用水的功能。

1992年中國加入溼地公約後,積極開展溼地保護工作。中國國家林業局專門成立了“溼地公約履約辦公室”,負責推動溼地保護的規劃和執行工作。

  一、溼地的概念

關於溼地的最早論述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1956年,美國聯邦政府在開展溼地調查時最早使用了“溼地”一詞。1971年2月,由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36個國家在伊朗小鎮拉姆薩爾簽署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也就是《溼地公約》),《溼地公約》把溼地定義為:“溼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閒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水區”。按照這個定義,溼地包括沼澤、泥炭地、溼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河口三角洲、灘塗、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域地帶等。

溼地是具有獨立特殊功能的生態系統,因此,它同森林和海洋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同時又是陸地上乾旱半乾旱、森林、溼地和山地四大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溼地的生態功能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時溼地還是我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戰略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和載體。溼地因為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的迴圈功能,是人類和萬物生命的水源,是江河湖泊的水庫,因此被人們譽為“地球之腎”。

  二、我國溼地的型別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複雜,氣候多樣,自然也就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溼地型別。

(1)沼澤溼地:我國的沼澤溼地面積約1197萬公頃,主要分佈在東北的三江平原、大小興安嶺、若爾蓋高原及海濱、湖濱、河流沿岸等。

(2)湖泊溼地:我國的湖泊具有多種多樣的型別並顯示出不同的區域特點。據統計,全國大約有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個,總面積約90864平方公里,根據自然條件差異和資源利用、生態治理的區域特點,我國湖泊劃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東部平原地區湖泊、蒙新高原地區湖泊、雲貴高原地區湖泊、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東北平原地區與山區湖泊。

(3)河流溼地:我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條,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約1500條。因受地形、氣候影響,河流在地域上的分不很不均勻。絕大多數河流分佈在東部氣候溼潤多雨的季風區,西北內陸氣候乾旱少雨,河流較少,並有大面積的無流區。

(4)濱海、灘塗溼地:我國濱海溼地主要分佈於沿海省區和港奧臺地區,海域沿岸約有1500多條打中河流入海,形成淺海灘塗生態系統、河口灣生態系統、海岸溼地生態系統、紅樹林溼地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海島生態系統等六大類、30多個型別。

(5)人工溼地:在我國,人工溼地主要指稻田、水庫。淮河以南的稻田區域約佔全國稻田總面積的90%,另外,人工溼地還包括渠道、塘堰、精養魚池等。

TAG標籤:溼地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