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設計製作/環境設計/列表

在景觀設計中如何種樹

每個成功的景觀設計大概都有這麼一個共同點:樹木。在傳統景觀以及超現代化的景觀中也是如此。即使空間感不同,但樹木會將人們帶回自然,告訴我們即使最荒涼的地方也能生存。那如何在設計中配置樹木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10個在景觀中配置樹木的專案,向人們證明種植樹木會讓空間更美好。

在景觀設計中如何種樹

  1.將樹木當作一種藝術

遊客進入到瑞士的拉珀斯維爾-約納樹博物館時,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樹木,成為7.5萬平方米的藝術品,由瑞士景觀設計事務所Enea規劃。Enea事務所在整個區域內放置了幾塊巨大的沙岩牆和水盆,劃分空間結構,同時也為遊客建造出休閒空間,欣賞所收集的樹木。

  2. 將樹木當作設計靈感

景觀設計師時常面臨著設計無從下手的情況。愛沙尼亞的波羅的海藝術花園由Kilometrezero事務所設計,是設計師看了現存樹木之後設計的。現有樹木是附近城市與河岸之間的連線,但是缺少秩序。為了建造出秩序,設計團隊通過在現有樹木中建造小廣場重新組織結構,交錯的小路打破廣場結構,並與用於小型聚會的圓形區域相連。設計師利用現有樹木的佈局設計道路,構成一個美觀且具功能性的設計。

  3. 將樹木當作食物供應

每個人都知道蘋果長在樹上,在城市結構中增添綠色空間能幫助解決氣候變化和汙染問題。但是倫敦的Open Orchard專案進一步充分利用了果樹種植。居民決定在整個社群種植果樹改變其社群的社會架構。他們發現果樹是很棒的選擇,因為他們的根莖很小,但一旦紮根,也不需要太多的維護——這樣還能提供可吃的食物,提供聚集人群的區域。

  4. 讓樹木對抗氣候變暖

正如上述,每個人都看到樹木對環境有著積極的影響,如全球暖化。最棒的一個案例是巴西阿雷格里港的Goncalo de Carvalho街道,被多數人認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街道。20世紀30年代當地啤酒廠的員工在街道的兩邊種植了100多棵樹木。如今,它們構成了一個小氣候環境,提供陰涼使得街道涼爽,證明樹木能真正的改變世界,即使是一次一條街也好。

  5. 將樹木當作“保護符”

許多城市重視歷史保護,想讓居民記住重要的人或事件,而且景觀是常常被保留的物件。有時候,一棵樹被保留是因為一個重要事件發生在這棵樹附近或者是因為樹木的“年數”,但如果樹木被用作考古標誌避免了一些人工挖掘工程呢?這正是設計師在加拿大魁北克市Place d’Youville沿線種植樹木的做法。他們這樣做,建造出一個令人驚奇以及充滿韻味的空間。

  6. 將樹木當作“記事本”

1922年,加拿大亞伯達卡爾加里的人們開展了一項活動,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戰士種植一棵樹,以此給家人能夠悼念的地方。如今,大約有3278棵樹瀕臨死亡,這也是Poppy Plaza廣場復興專案的原因,需要種植新樹木來維持這個特殊的地方,讓這些樹木承載著我們的記憶。

  7. 將樹木當作景點線和焦點線

曼谷Landscape Architects 49事務所是為客戶建造繁茂、受歡迎住宅空間的專家,而Baan Ladprao住宅建築也無不例外。設計團隊不僅將住宅建在現有樹木中,還利用樹木引導遊客觀賞其他景觀。設計師種植了一片樹林,塑造2層健身房到停車場的景觀,然後使用混凝土線引導遊客前往該景觀的焦點處——一棵大樹。該專案證明樹木也可以是一個區域最重要的裝置。

  8. 將樹木當作棲息地

Jadav Payeng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了靈感。1979年,這個人在印度阿薩姆邦馬久利島開始了造林專案。他與Golachat社會林業部合作,開始在200公頃的`土地上種植樹木。5年之後,該專案完成了,他留下來維護這塊區域、維護這些樹木。如今,這個區域已經成為許多動物的棲息之所,如孟加拉虎、犀牛、大象以及各種鳥類。

  9. 把樹木視作倖存者

當Thorbjorn Andersson事務所在瑞典馬爾默開始設計Hyllie Plaza廣場時,設計師知道他們想要建造有辨識度與瑞典其他廣場不一樣的空間。為了達到此目的,他們決定建造一個極簡化的山毛櫸森林。等到此的時候發現使用敏感性的山毛櫸會有問題,但如果他們能夠完成,他們會建造出展示樹木生存本能的地方。他們在大型花盆上種植了28棵樹,是在花崗岩和混凝土鋪裝路面上切割12個裂縫種植樹木。花壇裡設有覆蓋物、石頭和土壤,讓樹木繁茂地生長。

  10. 將樹木當作誘惑物

曼谷圍牆後面是大型樹木的樹冠,就會讓遊客駐足觀看,試著查探裡面是怎樣的情景。LOKOH=Co事務所使用這些樹木營造T. Residence建築的興趣點,吸引過客駐足。樹木塑造熱帶景觀,為鮮嫩的苔蘚和蕨類植物提供陰涼。

這些專案都顯示出樹木比簡單的景觀植物意味著更多。樹木不僅給你帶來榮譽感,還可以在設計中增添一些想要的大型元素。

TAG標籤:景觀設計 種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