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管理

當前位置 /首頁/企業管理/危機管理/列表

企業危機公關的處理原則

危機發生之後,連鎖企業應當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預案裡的設定,來成立危機管理小組,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危機管理小組來從事危機的溝通及控制工作,其他人繼續公司的正常的運營工作。不同級別的危機所需要的團隊成員是有差異的,所採取的方法及步驟也會有所不同,這在應急預案中體現出來。在危機管理小組與正常經營管理的部門之間,應當建立一道“防火牆”,以避免危機蔓延到其他尚未受到影響的區域。

企業危機公關的處理原則

在處理危機時,至少把握以下六個原則:1、第一時間;2、留有餘地;3、誠實;4、口徑統一;5、展現同情心;6、負責任。接下來,一一說明。

  1、第一時間。

危機公關,速度最為重要。速度快意味著損失的減少。危機發生後,公眾會有恐慌的心理,對於資訊是非常渴求的,會產生一個資訊的真空。連鎖企業應當儘快提供資訊,填滿資訊真空,從而掌握主動權。如果企業不能第一時間提供資訊,公眾就會從其他渠道尋求資訊,這時主動權就不在企業手裡面了,最要命的是謠言以及小道訊息。傳播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首因效應,說的是一個資訊一旦進入大家的腦子裡面,你再想改變,將變得極為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謠言一旦進入大家的腦子裡面,那麼謠言就是大家所認定的“事實”了,至於真的事實就不重要了。

基於此,危機發生後,連鎖企業應該第一時間瞭解情況,第一時間找出事實真相,第一時間召開新聞釋出會或對外發布宣告,第一時間做出判斷,第一時間控制事態的發展,並儘快讓危機結束。那有管理者會問:第一時間應該是多長時間?筆者先不回答這個問題,來看一下今年8月份的天津大爆炸。天津大爆炸是在晚上11點多發生的,爆炸發生不到5分鐘,微博微信裡充斥著爆炸相關的圖片與視訊,隨後出現了各類猜測以及謠言。天津官方是在4小時後,第二天凌晨3點52分發出了第一微博,而這時主動權根本就不在天津官方手上。

有人提出了“黃金4小時”,筆者認為在當下的微博微信年代,這個速度是慢了。一直倡議大家在1小時之內做出迴應。那有朋友會問1小時內,事態還不明朗,原因還沒有調查清楚,怎麼迴應?即使事態不明朗,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至少要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叫“沒結論有態度”。如果你什麼態度都沒有,公眾覺得你不重視。管理者要意識到,不重視本身也是危機。

當危機來臨時,公眾非常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危機將會帶來哪些影響或者說傷害。企業應該在第一時間內將危機的“說明性資訊”提供給公眾,包括危機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目前的態度、程度。除了這些,企業還應該提供行動指南,告訴大家應當怎麼做來降低損失或者說負面影響,如果做不到怎樣去尋求幫助等等。

  2、誠實。

管理者需要認識到公關要做的工作不是改變事實,而是改變公眾對於事實的認知,而人們的認知取決於企業對於危機的態度。也就是說企業不同的態度,會給公眾完全不一樣的認知。危機公關需要誠實,誠實會給公眾帶來好的認知。不誠實會嚴重破壞企業與利益相關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公關有兩大工作,一是還原真相,一是建立信任。還原真相是基礎,但比還原真相更為重要的是建立信任。過去眾多的案例告訴我們,破壞信任的還原真相,企業並不會得到善終。

很多危機管理的同行,大力鼓吹企業在危機關頭透露所有的資訊。在筆者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有時透露所有的資訊,會使企業陷入更深的危機當中,比如訴訟成本的提高、股東的極度不滿意等等。危機管理小組需要平衡,必須考慮該透露多少資訊。有限度的透露資訊應該是讓關係人知道他們應該知道的事實。話說回來,不管透露的資訊有多少,如果隱瞞事實,封鎖資訊,甚至編造資訊,只能引起公眾的猜測及反感。

  3、口徑統一。

在危機發生的第一時間內,企業應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預案的設定成立危機管理小組,危機管理小組應當分為四個小組:決策小組、資訊管理小組、行政後勤小組、專家智囊團。決策小組根據資訊管理小組收集的資訊,做出各種決策包括口徑的規劃與統一。口徑的規劃完成之後,應該有一個統一的出口,這個出口,就是新聞發言人。任何人,沒有經過最高領導人或者危機管理小組的授權,不得擅自發言,不得隨意發出自己的聲音。

有時員工會在媒體的誘導下回答問題,成為企業非正式的發言人。很多員工並不具備發言的能力與技巧,他所發言的'內容就有可能與正式發言人的內容是不一致的。因而危機管理小組要對普通員工進行培訓,告訴他們在各種情境下應對的方法與技巧,比如:被記者激怒怎麼辦?如何避免自己的衝動?被記者“抓”到了,應當如何應對?如何應對暗訪記者?如何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等等。企業還要保證前後所提供的資訊是相一致的。如果提供的資訊前後矛盾,媒體與公眾對企業所提供的資訊就會產生疑慮,甚至不信任。

  4、留有餘地。

危機事態的發展往往是不明朗的,管理者對外溝通時,不能把話說得太死,要留有餘地,否則會陷入被動的局面。這裡面有三點:1、一把手不要擔任新聞發言人;2、說話不要說的太絕對;3、不要輕易承諾,也不要過度承諾。一把手不要擔任新聞發言人,是因為一把手說錯了話,沒有迴旋的餘地。以下三種情況,建議一把手不要站出來說話:一是當問題的原因還沒有調查的時候;二是當公眾的訴求還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三是當網友的情緒還在高位的時候,這個時候站出來容易成為大家的靶子。

說話不要太絕對指的是事態沒發展到最後,永遠不要下定論。管理者應當掌握一些對外溝通的技巧,說話要“圓滑”。不要輕易給承諾,是因為一旦承諾,對方的心理就會產生預期而實際情況與預期哪怕有一點點的距離,受眾就會產生失落以及不滿意。無論形勢多麼逼人,都不要給出承諾。這也是一個成熟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素養。

  5、展現同情心。

危機事故中,可能會有人受到身體、心理或金錢上的創傷,企業在面對這些受害者應當表達關懷或同情心。有朋友會說,我們企業沒問題,不是我們的錯,我們理直氣壯啊。各位要記住哦,理直氣壯在心,理直氣和在表。儘管企業沒問題,但在表達的時候太強勢;表達太強勢,對方在情感上接受不了,那也是你的問題。各位想想啊,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希望企業用什麼樣的態度與你溝通。面對受害者,首先要處理的就是他們的情緒。如果他們的情緒一直處於高位,危機根本就無法解決。

表達同情並不代表企業要承擔所有的責任,更準確地說,當發言人表達對受害者的同情與關心時,並不意味著企業要對危機或所有受害者負起責任。表達同情是讓受害者以及公眾知道企業是值得信賴的。這裡是提醒連鎖企業的高管們,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不要在事故現場與受害者發生爭辯。受害者與企業相比,是相對較弱的。在當下的環境下,誰強勢誰就被動;誰弱勢誰就能夠獲得大家的同情。管理者應當儘可能把姿態放低,用讓人心頭感到舒服、暖和的親切化、人性化的語氣與措辭與受害者溝通。

  6、負責。

如果因為企業犯錯誤,導致利益相關人的利益受損,企業就應該勇敢站出來為這個錯誤道歉,並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公開道歉不見得都是壞事,反而更容易獲得大家的諒解和欣賞。前面強調過,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事實本身而是企業應對事情的態度。公開道歉能夠讓公眾看到一個負責任的企業的形象。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情景下都適合道歉。因為在中國,道歉意味著你錯了,意味著後期你要承擔賠償的責任。


TAG標籤:企業 公關 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