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讀書的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的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的作文(7篇)

讀書的作文 篇1

《務虛筆記》是史鐵生迄今為止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發表已兩年,評論界和讀者的反應都不算熱烈,遠不及他以前的一些中短篇作品。一個較普遍的說法是,它不像小說。這部小說的確不太符合人們通常對小說的概念,我也可以舉出若干證據來。例如,第一,書名本身就不像小說的標題。第二,小說中的人物皆無名無姓,沒有外貌,僅用字母代表,並且在敘述中常常被故意混淆。第三,作者自己也常常出場,與小說中的人物對話,甚至與小說中的人物相混淆。

對於不像小說的責備,史鐵生自己有一個回答:“我不關心小說是什麼,只關心小說可以怎樣寫。”

可以怎樣寫?這取決於為什麼要寫小說。史鐵生是要通過寫小說來追蹤和最大限度地接近靈魂中發生的事。在他看來,凡是有助於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法都是允許的,小說是一個最自由的領域,應該沒有任何限制包括體裁的限制,不必在乎寫出來的還是不是小說。

就小說是一種精神表達而言,我完全贊同這個見解。對於一個精神探索者來說,學科類別和文學體裁的劃分都是極其次要的,他有權打破由邏輯和社會分工所規定的所有這些界限,為自己的精神探索尋找和創造最恰當的表達形式。也就是說,他只須寫他真正想寫的東西,寫得讓自己滿意,至於別人把他寫出的東西如何歸類,或者竟無法歸類,他都無須理會。凡真正的寫作者都是這樣的精神探索者,他們與那些因為或者為了職業而搞哲學、搞文學、寫詩、寫小說等等的人的區別即在於此。

我接著似乎應該補充說:就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而言,在乎不在乎是一回事,是不是則是另一回事。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小說雖然大多皆蒙不像小說之責備,卻依然被承認是小說,則小說好像仍具有某種公認的規定性,正是根據此規定性,我們才得以把現代小說和古典小說都稱作小說。

在我的印象裡,不論小說的寫法怎樣千變萬化,不可少了兩個要素,一是敘事,二是虛構。一部作品倘若具備這兩個要素,便可以被承認為小說,否則便不能。譬如說,完全不含敘事的通篇抒情或通篇說理不是小說,完全不含虛構的通篇紀實也不是小說。但這只是大略言之,如果認真追究起來,敘事與非敘事之間(例如在敘心中之事的場合)、虛構與非虛構之間(因為並無判定實與虛的絕對尺度)的界限也只具有相對的性質。

現代小說的革命並未把敘事和虛構推翻掉,卻改變了它們的關係和方式。大體而論,在傳統小說中,“事”處於中心地位,寫小說就是編(即“虛構”)故事,小說家的本領就體現在編出精彩的故事。所謂精彩,無非是離奇、引人入勝、令人心碎或感動之類的戲劇性效果,虛構便以追求此種效果為最高目的。至於“敘”不過是修辭和佈局的技巧罷了,敘事藝術相當於誘騙藝術,巧妙的敘即成功的騙,能把虛構的故事講述得栩栩如生,使讀者信以為真。在此意義上,可以把傳統小說定義為逼真地敘虛構之事。在現代小說中,處於中心地位的不是“事”,而是“敘”。好的小說家仍然可以是編故事的高手,但也可以不是,比編故事的本領重要得多的是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它展示了認識存在的一種新的眼光。在此眼光下,實有之事與虛構之事之間的界限不復存在,實有之事也成了虛構,只是存在顯現的一種可能性,從而意味著無限多的別種可能性。因此,在現代小說中,虛構主要不是編精彩的故事,而是對實有之事的解構,由此而進窺其後隱藏著的廣闊的可能性領域和存在之祕密。在此意義上,可以把現代小說定義為對實有之事的虛構式敘述。

我們究竟依據什麼來區分事物的實有和非實有呢?每日每時,在世界上活動著各種各樣的`人,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不妨說這些人和事都是實有的,其存在是不依我們的意識而轉移的。然而,我們不是以外在於世界的方式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活在世界之中,並且不是以置身於一個容器中的方式,而是融為一體,即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所謂融為一體並無固定的模式,總是因人而異的。對我而言,唯有那些進入了我的心靈的人和事才構成了我的世界,而在進入的同時也就被我的心靈所改變。這樣一個世界僅僅屬於我,而不屬於任何別的人。它是否實有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我們就必須進而否定任何實有的世界之存在,因為現象紛呈是世界存在的唯一方式,在它向每個人所顯現的樣態之背後,並不存在著一個自在的世界。

不存在自在之物——西方哲學跋涉了兩千多年才得出的這個認識,史鐵生憑藉自己的悟性就得到了。他說:古園中的落葉,有的被路燈照亮,有的隱入黑暗,往事或故人就像那落葉一樣,在我的心靈裡被我的回憶或想象照亮,而閃現為印象。“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真實”。“真實並不在我的心靈之外,在我的心靈之外並沒有一種叫做真實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呆在那兒。”我們也許可以說,這真實本身已是一種虛構。那麼,我們也就必須承認,世界唯有在虛構中才能向我們真實地顯現。

相信世界有一個獨立於一切意識的本來面目,這一信念蘊涵著一個假設,便是如果我們有可能站到世界之外或之上,也就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我們就可以看見這個本來面目了。上帝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這也正是史鐵生喜歡做的猜想,而他的結論也和西方現代哲學相接近,便是:即使在上帝眼裡,世界也沒有一個本來面目。作為造物主,上帝看世界必定不像我們看一幅別人的畫,上帝是在看自己的作品,他一定會想起自己有過的許多腹稿,知道這幅畫原有無數種可能的畫法,而只是實現了其中的一種罷了。如果我們把既有的世界看作這實現了的一種畫法,那麼,我們用海德格爾的“存在”概念所喻指的就是那無數種可能的畫法,上帝的無窮創造力,亦即世界的無數種可能性。作為無數種可能性中的一種,既有的世界並不比其餘一切可能性更加實有,或者說更不具有虛構的性質。唯有存在是源,它幻化為世界,無論幻化成什麼樣子都是一種虛構。

第一,存在在上帝(=造化)的虛構中顯現為世界。第二,世界在無數心靈的虛構中顯現為無數個現象世界。准此,可不可以說,虛構是世界之存在的本體論方式?

據我所見,史鐵生可能是中國當代最具有自發的哲學氣質的小說家。身處人生的困境,他一直在發問,問生命的意義,問上帝的意圖。對終極的發問構成了他與世界的根本關係,也構成了他的寫作的發源和方向。他從來是一個務虛者,小說也只是他務虛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毫不奇怪,在自己的寫作之夜,他不可能只是一個編寫故事的人,而必定更是一個思考和研究著某些基本問題的人。熟悉哲學史的讀者一定會發現,這些問題皆屬於虛的、形而上的層面,是地道的哲學問題。不過,熟悉史鐵生作品的讀者同時也一定知道,這些問題又完完全全是屬於史鐵生本人的,是在他的生命史中生長出來而非從哲學史中摘取過來的,對於他來說有著性命攸關的重要性。

取“務虛筆記”這個書名有什麼用意嗎?史鐵生如是說:“寫小說的都不務實啊。”寫小說即務虛,這在他看來是當然之理。雖然在事實上,世上多的是務實的小說,這不僅是指那些專為市場製作的文學消費品,也包括一切單為引人入勝而編寫的故事。不過,我們至少可以說,這類小說不屬於精神性作品。用小說務虛還是務實,這是不可強求的。史鐵生曾把文學描述為“大腦對心靈的巡查、搜捕和捉拿歸案”,心靈中的事件已經發生,那些困惑、發問、感悟業已存在,問題在於去發現和表達它們。那些從來不發生此類事件的小說家當然就不可能關注心靈,他們的大腦就必然會熱中於去搜集外界的奇事逸聞。

應該承認,具體到這部小說,“務虛筆記”的書名也是很切題的。這部小說貫穿著一種研究的風格,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人的命運問題,因此不妨把它看作對人的命運問題的哲學研究。當然,作為小說家,史鐵生務虛的方式不同於思辨哲學家,他不是用概念、而是通過人物和情節的設計來進行他的哲學研究的。不過,對於史鐵生來說,人物和情節不是目的,而只是研究人的命運問題的手段,這又是他區別於一般小說家的地方。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我常常彷彿看見在寫作之夜裡,史鐵生俯身在一張大盤上,手下襬弄著用不同字母標記的棋子,聚精會神地研究著它們的各種可能的走法及其結果。這張大棋盤就是他眼中的生活世界,而這些棋子則是活動於其中的人物,他們之所以皆無名無姓是因為,他們只是各種可能的命運的化身,是作者命運之思的符號,這些命運可能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看世界的兩個相反角度是史鐵生反覆探討的問題,他還把這一思考貫穿於對小說構思過程的考察。作為一個小說家,他在寫作之夜所擁有的全部資源是自己的印象,其中包括活在心中的外在遭遇,也包括內在的情緒、想象、希望、思考、夢等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僅僅屬於他的主觀世界。他所面對的則是一個假設的客觀世界,一張未知的有待研究的命運地圖。創作的過程便是從印象中脫胎出種種人物,並把他們放到這張客觀的命運地圖上,研究他們之間各種可能的相互關係。從主觀的角度看,人物僅僅來自印象,是作者的一個經歷、一種心緒的化身。從客觀的角度看,人物又是某種可能的命運的化身,是這種命運造成的一種情緒,或者說是一種情緒對這種命運的一個反應。一方面是種種印象,另一方面是種種可能的命運,兩者之間排列組合,由此演化出了人物和情節的多種多樣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部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結構的自由和開放。在結構上,小說包含三個層次,一是故事本身,二是對人的命運的哲學性思考,三是對小說藝術的文論性思考。這三個層次彼此交織在一起。作者自由地出入於小說與現實、敘事與思想之間。他講著故事,忽然會停下來,敘述自己的一種相關經歷,或者探討故事另一種發展的可能。他一邊構思故事,一邊在思考故事的這個構思過程,並且把自己的思考告訴我們。作為讀者,我們感覺自己不太像在聽故事,更像是在參與故事的構思,藉此而和作者一起探究人的命運問題。

讀書的作文 篇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學會在書海里暢遊。

正所謂“學海無涯”。我們正像一群群魚兒在茫茫的知識之海中跳躍,嬉戲,在知識之海中出生,成長,生活,我們離不開這維持生活的海水,如果跳出這個海洋,到“陸地”上生活,我們就會被無情的“太陽”晒死。我們要學會不斷的汲取,源源不斷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

讀一本好書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提升一個人的自我修養。偉大的文學家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語”。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我們要學會利用這種身份充實自己的生活,豐富自己的情感。讀書能夠使人獲得一種更為開闊的眼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利用一點點課餘時間或者閒暇時光去讀一本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那麼,書是不是讀得越多越好呢,當然不是這樣,選擇怎樣的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選擇對自身沒有價值,只是無關的書,那看了也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因為沒有選擇正確的東西。

看書的同時學會推敲細思,琢磨其中的道理,這樣可以使自己富有知識。有人說讀書不一定有用,但是我想不讀書就一定沒有用。讀越多的好書,對自身是非常有好處的,簡而言之,讀書對我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讀書不僅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社會的命運,它改變社會的流動性和活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在書海里泛舟,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

讀書的作文 篇3

我有許多愛好,比如:跳舞、畫畫、讀書······其中我最喜歡的讀書。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伴我一生。

我好像是因為爸爸的遺傳,所以我才喜歡上讀書的。在我小的時候,每當我一哭,爸爸就拿書來哄我,我立馬就不哭了,捧起書一本正經地讀起來。雖然什麼也讀不懂,但像一個小書人一樣。一天又一天,我從小班升到了學前班,學了不少拼音漢字,開始閱讀帶拼音的故事書了,晚上,爸爸給我講故事,每當爸爸把一個小故事講完了,我都會問:“你是怎麼學會的'?”“那當然是從書上學會的,有的是在網上學會的”。從那時起,我對書有了更深的興趣,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讀一至二篇小故事。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才碰到課本的時候,我覺得那些精巧的語言,就像一隻只小精靈在到那課文中跳來跳去。讓我結識了不少朋友,白雪公主、醜小鴨······醜小鴨這則故事讓我知道了不能向命運低頭。我還知道了很多作家:楊紅櫻、冰心······有很多科學家:牛頓、瓦特······現在,我上四年級了,以前的那些故事書,早就下崗了,我開始讀作文選刊、時間偷竊等名人故事,讓我知道了埃圾金字塔的祕密,南極的冰為什麼比北極的冰多?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我還知道鳥兒為什麼會飛?是因為鳥兒的骨頭是空心的,裡面有許多的空氣,所以身體很輕很輕,就飛起來了。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十元,讓我去買鹽,剛到門口,就看見了才開業的書店,便走了進去,看看這本,再看看那本,我不經意地看了一下表,呀!都11點了,我連忙結了賬,回到了家,媽媽看我手裡沒有拿鹽,只有一本書,媽媽就明白了: “咳,都是你爸給你遺傳的了”。

哈哈!同學們,我還有愛好呢!以後再給你講吧!

讀書的作文 篇4

我喜歡讀書,書籍是我的夥伴。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很贊同這種說法,因為在我認為書籍是我飢不擇食的食物,是我敬愛的老師,是指點我走向成功的父母。總之,我的生活離不開書籍。

記得有一次,我在放學回家時看見了書店,我剛進去,就看見了我最愛的的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立馬在書的世界著了迷。這個故事講的是:“主人公是個聾啞人,她也是根據老師和書籍走向成功的道路的。”我要向主人公學習,即使失去了雙眼和雙耳,也要刻苦努力的學習。我敬佩她,也尊敬她,更要學習她那種肯刻苦學習的這種精神。

我看著看著入了迷,當日光燈都亮了起來,我才發覺已是傍晚,我趕緊小跑回家,我的家離書店不遠,小跑5~6分鐘就到了。我在中途中停下來,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句子,總結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啟示,我還會把從書中得到的優美語句記下來,以便以後能用到。我邊思考邊走,沒想到就到家了。我們吃過晚飯,我總結了我的讀書方法和讀那本書的啟示和樂趣。

啟示和樂趣分別是:啟示: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得到無論再苦再累都要好好學習,多讀書;樂趣:收穫了知識。還有你要反覆讀書,你會從中得到許多好玩的事情。希望這些對你有用。

讀書的作文 篇5

一間陋室,一張書桌,一本好書,足矣!讀書,無絲竹之亂耳;品書,無瑣事之勞形;嘗書,永遠開心快樂!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的經典之語,告訴我們讀每一本書都會從中得到一定的道理與智慧。

讀《名人傳》,給予了我“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的道理。這三位偉人中,最感動我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命運》、《悲愴》、《第九交響曲》等,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闊而博大,充滿了無限幻想。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魯濱孫漂流記》,給予我“對一切事物,希望總比絕望好”的道理,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艱難險阻所嚇倒,要勇敢的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挑戰和厄運,只有這樣才能像魯濱孫那樣,永遠成為一個命運的強者。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予我“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身殘志堅的人,在我們身邊有無數。雖然我們沒有殘疾,可有些人失戀了就自殺,被父母打罵了就要離家出走,摔了一跤就叫苦連天……和聾啞盲於一身的海倫·凱勒比起來,這些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關鍵是我們面對挫折時的態度,強者選擇堅強面對,挑戰自我,去開創另一片天空;而弱者選擇退卻,怨天尤人,從此一蹶不振。

讀一本好書,能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讓靈魂洗禮。“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次讀書都在妙趣橫生中得到可貴的知識。

對喜歡閱讀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享受。“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卷中的所包含的底蘊象一股無形的動力,影響你的思想和心態。書香飄揚,心胸開闊,見識廣博,語言有味,氣質高雅,此乃書生之氣也!

讀書的作文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書,是每個人一生永遠追求的夢想。它將伴隨著我們慢慢的成長!

聽媽媽說,當我幾個月大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買了一些五顏六色的卡片,有認水果的、動物的等等在我眼前不停的講和說。後來,我上了幼兒園了,能夠自己看小人書了,沒事在家的時候總是捧著書指著圖畫自言自語。睡覺時,總是纏著媽媽給我講故事。現在,我上國小了,學會了拼音,可以自己看書了,媽媽特別的高興。但是,現在大了玩兒心也大了,媽媽總是說:"沒事了多看看書,有些好詞好句正是現在要學的,每次都是在媽媽的督促下完成的。自從老師每天佈置的圖書筆記後,我和媽媽商量安排在每天中午閱讀,先是我和媽媽一起讀一遍,然後自己讀一遍,讀完後我們一起討論。

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學到了好多知識和道理。上課時,好多組詞和造句我都能完成,通過我的'堅持閱讀和學習我還獲得了我們班的讀書小明星,我特別的高興!我要繼續努力,讀書真好,我愛讀書!

讀書的作文 篇7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是顏真卿在《勸學》中說的,意思是在少年時代,要發奮苦讀,等老了再讀書就遲了。

看到這句話我有些害怕了,因為我以前是不喜歡讀書的。唉,假如我長不大就好了,就不會後悔浪費了這幾年的光陰了。可那是不可能的,還是從現在開始好好讀書吧。

小時的我,媽媽怎麼哄都不肯去圖書館。現在的我看書根本不用別人催,圖書館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圖書館的少兒閱覽室裡,我捧著一本書,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我最愛看的是巴金的《家》。《家》這本書很厚,圖書館下班時間到了,我還沒有讀完,於是,我借回家繼續看。《家》,一個封建家庭的家,也充滿了愛。裡面的.主人公覺民,有巴金的影子,他充滿了熱情,也有反抗意識。這本書太厚了,我挑燈夜讀,整整看了一個星期,最後,書讀完了,我還仍然沉浸在《家》的世界裡,念念不忘。

我還喜歡看的一本書是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學會了珍惜生命,珍惜時間。

讀一本好書,就彷彿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我愛讀書,和文學巨匠對話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認識。書,是我人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愛讀書。

TAG標籤:讀書 讀書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