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致詞/列表

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時光在我們不經意之間飛逝而去,我們已經從青澀的一年級新生成長為成熟的大四畢業生。在這短暫忙碌而美好充實的四年中,我們自覺地汲取更多的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是從課堂上,圖書館裡,還是在受益匪淺的講座中;同時,在實踐中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些無疑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從講座中瞭解到了許多當今化學研究進展,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學習實踐,為未來打好基礎。

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在聽講座上我們要深化專業知識,使自己理論水平得到提升。聽學術講座時,要有一定的基礎,不然我們就不能夠及時地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在老師的《什麼是分析化學》這一講座中,我們能夠先了解這一專業名稱的真正含義,隨著老師的一步一步的講解,我們慢慢地對分析化學的瞭解加深。在聽這一講座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析化學的課程,但我們只是學習了很基礎的東西,需要加深瞭解的只是還很多。我們在課堂上缺少的就是對未來化學的發展方向,而學術講座距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鐳射技術及其應用》、《長鏈脂肪酸甲酯催化製備長鏈 脂肪酸醇的研究》、《ABO2型氧化物導電性研究》、《現代測試技術在珠寶玉石鑑定中的作用》、《有機光電子研究的新進展》等講座不僅給我們介紹了化學的廣泛應用,還讓我們看到了化學無限前景。

當前由於許多廢水、廢氣與廢渣仍未經嚴格處理就外排,導致我國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汙染仍十分嚴重。一方面舊帳未清,許多老廠的治汙措施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許多汙染較難治理的小廠,使環境對汙染的負擔呈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為未來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運用化學手段對環境進行監測,《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水體富營養化現狀及動向》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環境監測的現狀與方法,同時我們從課堂和試驗中對環境保護加深了了解。

近年來國際上較普遍提倡和開展的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研究,目的是發展環境友好技術、環境無害技術或清潔生產技術,同時強調化學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反

應的高選擇性,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產品或廢物,實現或接近零排放過程。工藝過程中強調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溶劑及催化劑,同時生產環境友好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末端治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汙染問題 。我們在《Regeneration Medicine》、《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概況》、《無機化學發展現狀與趨勢》、《Brnsted酸性功能化離子液體在綠色有機合成中的研究進展》等講座中從不同方向上看到了綠色化學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實現綠色化學的全面發展。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 ,這是關係到我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就像剛出現的蒙牛純牛奶致癌物事件,弄得人心慌慌的'。聽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簡介》、《食品分析中的樣品與樣品前處理》的講座,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各種含量,還有對食品的處理方法。讓我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了更健康的調整。現在很多人提倡綠色食品,相對於一般食品生產的綠色食品更安全,同時綠色食品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汙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聽講座是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是老師們傳授經驗的時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福建省化工類行業的現狀、發展與學生就業前景》、《 就業工作報告》 講座中,我瞭解到自己就業的前景,讓我更有目標的進行學習,從老師自身經歷中,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精彩的,是有前途與希望的。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化學專業及其他相關方面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裡,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峰,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2]

進入研究生院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參加了很多的學術講座,讓我受益頗多。通過這些講座,我瞭解到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概況,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拓寬了我的眼界,讓我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

其中朱志斌教授和周傲英教授的講座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朱志斌教授現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優化理論與演算法研究。講座的主題是影象處理中的優化演算法,朱教授的講解條例清晰、生動有序,通常舉一些例子使道理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影象處理是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從數碼相機的普及到、數字電視的開展到遙感影象處理和智慧交通,它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學研究的發展、社會生產率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為一個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學科,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待探索。近年來對數字影象處理的研究傾向於將數字影象作為一個組合優化問題,並採用一系列優化策略完成影象處理任務。

朱教授特別講了群智慧優化演算法在影象處理中的應用。群智慧優化演算法是模擬生物或生物種群的結構特點、進化規律、行為模式和思維方法等形成的計算技術和方法,具有自組織、自適應和自我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全域性收斂性、並行性和魯棒性等特點。常用的群智慧優化演算法有遺傳演算法和蟻群演算法、布穀鳥搜尋演算法等。以遺傳演算法來說,GA是一種全域性優化搜尋演算法,可以對複雜的非線性多-維資料空間進行快速有效的計算。特別是由於它不受搜尋空間的限制性假設的約束,魯棒性及固有的並行性等,在影象處理、分析及理解中,具有潛在的發展前景。

從朱教授的精彩講座中我還學習到:群智慧優化演算法不僅僅可以用於影象處理,其實它還可以用於其他很多方面。聯絡到我的研究方向是專案排程,而專案排程是指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構成,在滿足約束的條件下產生達到某種目標的排程方案。專案排程實質上就是組合優化問題,那麼我是否可以把群智慧優化演算法拿過來解決我的研究問題呢?聯絡到朱教授所講到的知識以及通過網路查詢相關知識,我發現是通過群智慧優化演算法求解專案排程問題是可行的,而且應該會有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

朱教授的講座是我進入研究生階段以來對我影響較大的講座之一,使我印象深刻,收穫也非常大。另一次讓我受益匪淺的講座就是周傲英教授所講的《從大資料熱看我國計算機學

界的機遇》。周傲英教授是華東師範大學長江特聘教授、雲端計算與大資料研究中心主任、資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是我國大資料領域的領軍人物。

首先,周傲英教授以幽默風趣的開場白將大家帶入大資料的世界,通過Google、Yahoo、Facebook等國外知名計算機巨頭以及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計算機巨頭的最新發展概況來引入大資料。大資料(big data),或也可稱為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大資料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有機構預測,“大資料”的發展,將使零售業淨利潤增長60%以上,製造業的產品開發、組裝成本將下降50%以上。在製造行業,企業通過對網上資料分析瞭解客戶需求和掌握市場動向,並對大資料進行分析後,就可以有效實現對採購和合理庫存量的管理,大大減少因盲目進貨而導致銷售損失。在商業上,國外一些超市利用對手機的定位和購物推車獲得商場內顧客在各處停留時間,利用視訊監檢視像軟體分析顧客購物行為,優化商場佈局和貨架排列。

大資料的火爆,也帶動了國內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對大資料的熱情。2011年以來,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通訊學會先後成立了大資料委員會,研究大資料中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科技部的《中國雲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工信部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都把大資料技術作為一項重點予以支援。其中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上,把資訊處理技術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被提出來,其中包括了海量資料儲存、資料探勘、影象視訊智慧分析,這都是大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外3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包括資訊感知技術、資訊傳輸技術、資訊保安技術,也都與“大資料”密切相關。

最後,根據當前應用需求和計算環境變化的現狀,周傲英教授提出大資料時代是我國計算機學介面臨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大資料的熱潮觸發了一場思想啟蒙運動,使得“大資料是資產,不是包袱”、“要拿資料說話”等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改變了以往不重視資料積累,不相信資料分析等認識。有了這種思維模式的改變,大資料的應用就有了希望。周傲英教授希望我們能夠抓住大資料的熱潮中的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積極投入到科學發展的潮流中。

總而言之,演講者們的講解條理清楚、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例項,讓講的內容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大家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通過老師們的講座,使我能初步領略了專家

的一種思想以及思維方式,接觸到平時一般接觸不到的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知識發展概況,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良多,真心的感謝那些為我們盡心盡力做出精彩講座的老師和專家們!雖然講座活動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但是我們不能停下科研的步伐,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斷的攀登知識的高峰,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

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3]

2015年10月25日下午,新華社國際部多媒體中心副主任夏文輝先生作了題為《新媒體業態下的國際報道》的學術講座。

在講座中,夏文輝首先講述了新華社在面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衝擊下做出的一系列關乎自身發展的探索,如開發“新華國際”手機客戶端,開設CNC國際電視新聞頻道等,在不斷的摸索中,新華社內部形成了集客戶端系列、微博、微信、微刊、手機報系列、整合服務為一體的新媒體產品服務。夏文輝針對“新華國際”這一新媒體產品做出了較為詳細的介紹:“新華國際”是國內唯一一個使用中英雙語的手機新聞客戶端,但是這一特色並未給以“友好、便利”為上的使用者體驗帶來明顯的提升效果。夏文輝指出,“新華國際”這一產品再發展中不斷遇到挑戰,新媒體產品的實際狀況遠不是人們主觀印象中的那樣,比如,在去年新浪微博迅猛發展,使用者群龐大,表面上非常風光的時候,內部卻存在著大量問題——新浪微博並不能盈利,卻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來維持它的運作,使新浪的入口網站和其他方面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新媒體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這樣的一場苦戰,夏文輝形象的比喻說:“所有人都在全力奔跑,有的人掉隊了,但總有人會贏。”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以網際網路、電子書、數字廣播、樓宇電視為代表的新型媒體不斷湧現。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更是催生了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移動數字終端的出現。根據2012年7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公佈的《第30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39.9%,其中通過手機接入網際網路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1]。各種新型數字媒介正逐漸擴充套件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

新媒體的發展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資訊獲取方式,同時也對整個傳媒業產生了重大影響。谷歌新聞產品總監金格拉斯在今年慶祝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協會(AEJMC)100週年年會上所做的《新聞的未來展望》演講中指出:“技術變革的步伐不會減弱,它將只會加快。我們正處於一個特殊時期,媒體景觀正在發生改變,新聞業也正在經歷著重大變革”

[2]。新媒體的發展給傳媒業帶來的改變正日益顯現,媒介融合的腳步不斷加快。在內容生產領域,新舊媒體相互補充、相互借鑑,促進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形式不斷湧現。在傳統的新聞傳媒業中,新媒體帶來的改變不僅僅體現在傳播技術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對新聞生產正規化的重構。其中,一個鮮明的變化是,新聞報道由過去追求短平快式向全景式方向發展。 夏文輝還提出,現在的新媒體有三個原則:受眾導向原則、點選導向原則和安全導向原則,這和傳統媒體的政治導向原則、重要性導向原則、輿-論導向原則截然不同。我認為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下的新媒體會對當下造成衝擊,這種衝擊包括對媒體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在寫作、外語、視訊製作、美編、電視製作、程式設計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而新聞寫作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斷被壓縮,但不會去除,綜合性、複合型是新媒體環境下對媒體人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夏文輝指出:在新媒體業態下,新華社由以發稿中心為核心的機制轉變成了以發稿中心和國際多媒體採編中心為雙中心的機制,新華社國際部也開始了與國內分社的業務互動,這些都是新華社內部的重大體制改革。而新華社國際部新媒體的發展方向則分為四個方面:探索轉型升級之路;做大做強自有平臺;傳統與新媒體報道互補互融;形成有效盈利模式。夏文輝也提到要做大做強自有平臺是非常困難的,而未來新技術的不斷產生,比如Google眼鏡,可能會使得國際報道更無國界,在人人都可以採集、報道新聞的自媒體時代,媒體人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夏文輝在講座中所說:“大家都會畫畫,並不是說就

沒有了藝術家;大家都會寫字,並不是說再沒有小說家。任何行業都永遠需要專家存在,來做它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