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職場/列表

特色鄉村旅遊社區策劃方案

一、指導思想

特色鄉村旅遊社區策劃方案

根據現代鄉村旅遊從觀光型向體驗型發展的大趨勢,立足市場,充分發揮鄉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與產業資源潛力,將觀光為基礎,體驗休閒為目的的複合型鄉村旅遊作為發展的主導方向,圍繞體驗經濟自主創新,農家樂傳統模式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綜合治理和社會和諧發展,做精做好貴妃園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產品,構建特色鄉村旅遊社區和產業新村,探索餘家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貴妃文化不僅是經典的歷史文化,同時還具有國際性色彩,其影響之大,歷來備受世人關注。貴妃文化在省內至今尚無主題化的旅遊景點,以貴妃文化包裝鄉村旅遊具有開創性和獨特性。貴妃園以當地流播久遠的楊貴妃歷史傳說(相傳馬嵬坡之變,楊玉環未死,潛行羅江縣境內寶峰寺隱居)為人文資源和切入點,結合獨具特色的生態資源(羅江觀光避暑勝地,白馬關後花園)和產業資源(以貴妃棗為代表的名特優林果業,當地名棗相傳系貴妃攜食重現閉月羞花容貌之棗繁衍而來),融創具有人文旅遊風情和體驗經濟特色的貴妃文化(美女文化、歷史傳奇)、休閒農家樂、莊園經濟,將其與景點營造和專案開發有機結合,以唐風標誌性形象,貴妃祠墓,詩碑畫廊,傳說遺蹟為人文標誌,以發展特色林果和生態養殖為產業依託,以唐風水生活度假會館、民居農家樂庭院、林果莊園為經營構架,三位一體,互動推進,合力營造具有唐風古韻的特色鄉村旅遊社區和莊園經濟為導向的產業新村。

三、開發思路

(一)以人文主題化的鄉村旅遊開發為突破口,圍繞這一支點統籌整合當地生態、產業和市場資源,發揮優勢潛力。一三產業整體推進,在加速打造白馬關後花園示範基地的同時,大力發展莊園經濟,構建特色種養業規模化經營的新體制新模式。

(二)著力抓好特色農業——生態環境——人文主題——鄉村旅遊——體驗經濟——示範農戶——莊園業主——招商引資——經營造勢——市場開拓——和諧發展的系列結合點,在此基礎上,形成與白馬關珠連璧合互為表裡的旅遊景區整體發展格局。

(三)開發按照先質後量的原則,緊緊圍繞發展目標(貴妃園主題形象景觀群氛圍營造和基礎配套建設)集中投入,示範農戶(10-15戶)集中轉型升級換代,核心經營專案(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貴妃宴)重點招商,莊園業主按規劃要求產業複合發展。

(四)高度重視當地水資源匱乏是制約開發的瓶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步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徹底解決長期困擾民生和產業發展的難題。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既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舉,又為加快鄉村旅遊開發提供有力的基礎配套支撐。

(五)鑑於園區複雜的山地特點,開發要注重道路塘堰的改造建設,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為鄉村旅遊的可進入性提供保障,促進當地資源潛力的有效發揮。

(六)開發要與“三建五改”(建房、建園、建池,改水、改廁、改圈、改路)的人居環境改造有機結合,有序集約集中,組團化發展,推進村容村貌建設和現代生活方式。

(七)發動群眾,廣泛發掘鄉土化的貴妃文化遺產,有機融入鄉村旅遊的經營活動之中。

(八)推進政府引導(重在發展導向和提供公共產品),集體組織(統籌資源,協調利益格局,集中組織力量推進),農戶主體(自主投入、建設經營),莊園業主配合(複合轉型同步發展),市場參與(多渠道引進市場開發力量和市場行銷體制)的開發組織架構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資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開發的投入模式。

四、總體佈局

根據環境資源和發展目標,貴妃園主要以餘家庵村

一、四組為核心,包括餘家庵村二組和白馬關鎮新村與貴妃園聯絡較為緊密的區域作為集中發展區,按照交通走廊形象區、農戶休閒農家樂庭園區、招商開發區、莊園經濟發展區四大板塊進行總體佈局,在集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環線格局。

(一)交通走廊形象區:貴妃園標誌形象景觀群帶,以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進入貴妃園至寶峰寺入口牌樓一線為中心區域,集中在三叉路口、一組入口、四組入口組團佈置主題鮮明具有連續性標誌性的形象景觀造型。該區沿道路兩側散居農戶結合走廊形象景觀整體打造,發展休閒農家樂庭院。

(二)農戶休閒農家樂庭院區:米園、綺霞溝、香樹灣

出於對交通、地形、景觀、農戶聚落和市場功能的綜合考慮,將前山三叉路口至四組沿線農戶民居按照鄉村旅遊的發展歸併為帶狀分佈的三個組團。米園:白馬關鎮米氏農家樂等相關農戶構成小型聚落(3戶)。綺霞溝:四組入口道路環線平緩地帶農戶是貴妃園休閒農家樂庭院發展的主要區域(5-8戶)。香樹灣:四組入口側與招商開發區配套聯動,形成小規模的農家樂聚落(3-4戶),開發集中打造,逐步推進發展組團的規模。

(三)招商開發區:繡嶺

四組入口山樑平臺區域是貴妃園最佳的觀景勝地,其閒置土地和周邊成片棗林等資源可利用價值較高。圍繞楊貴妃紀念性景觀、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等複合主題集中開發,打造園區觀景祭拜中心和休閒娛樂中心,形成核心經營功能。該專案設計旨在營造特色,提升品質,啟用市場,帶動發展。

(四)莊園經濟開發區:紅棗坡、美人谷生態莊園

一、四兩組入口縱深坡谷地(前部為紅棗坡,後部為美人谷)現已初步形成外來業主成片租賃發展特色林果業的產業格局,部分業主在此基礎上開始投建莊園型體驗型的度假村,發揮資源潛力拓展市場。由於這種業主莊園經濟效益較明顯,進一步擴張將是發展趨勢。貴妃園的開發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整體規劃,制度創新,加速推進其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轉型。主要發展思路:引導現有業主在發展特色種養業的基礎上,圍繞貴妃園開發主題,以特色經營為路線,向鄉村旅遊轉型複合發展,打通一三產業,延長農民收益鏈,拓寬就業空間。同時統籌資源,集約利用,土地合理流轉,引入公司化、企業化的投資經營主體,轉變粗放型低效益迴圈的生產方式,進一步拓展莊園經濟開發區,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合力打造新莊園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五、景觀設計

貴妃園景觀設計以貴妃文化唐風古韻為核心理念,以鄉村旅遊開發為導向,以多元組團和整體構架相結合,營造人文主題化的'特色旅遊社區氛圍和產業園區風貌。

(一)交通走廊形象區

系列主題景觀造型:

1、在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臺地佈置唐風石塔,以貴妃園為標誌符號,地面石材鋪地,方形圍合石欄杆,柏樹群陪襯,兩翼配置石木結構造型的園區指南標示牌,作為前山入口的標誌性形象,導引白馬、萬佛兩處過境遊客。

2、在一組入口處佈置照壁窗花結合的主題景觀,材料組合:青磚、青瓦、石材、木窗花,以綺霞溝為標誌符號,其風格與一組休閒農家樂庭院叢集統一。

3、在四組入口處佈置唐風石木牌樓作為主題形象,樓身刻繪侍女圖、出行圖等。以繡嶺為標誌符號,配置園區指南標示牌。風格與該區佈置的貴妃祠墓、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貴妃宴相吻合。

4、對四組入口處公路橋欄加以簡約裝飾,突出唐風古韻。走廊道路兩側進行環境整治,增加景觀樹、景觀花卉等。

(二)農戶休閒農家樂庭院區

1、民居外部改造:以唐與明清結合的四川居民建築為特色,突出具有唐建穿榫結構和屋頂造型元素,藝術雕飾符號以貴妃文化為主題,如壁繪、燈籠、楹聯匾額、貴妃供奉形象等。

2、室內改造:按照城鄉一體化和體驗型農家樂經營特點,對室內環境進行綜合改造。在重點突出單一居住功能向居住經營一體化轉型的同時,為形成鄉村旅遊消夏避暑的停宿功能預留空間。

3、戶外經營環境營造:擴充套件庭院,佈置多層次的觀景休閒坪地和停車空間(貴妃園以分散停車為主),擋土牆以石材為主,卵石鋪地,庭院門樓,花架涼棚,石砌護欄,種植景觀樹景觀花卉,形成經營功能。

(三)招商開發區

1、在繡嶺入口左側前沿高臺地佈置小型化的貴妃祠墓,前祠後墓,與觀景樓臺結合,南北朝向。祠前佈置開敞式庭院,佈置華表(賢君盛世)、翼鳥朱雀(瑞獸祥禽)、石馬石人(乘騎侍衛)。祠內塑楊貴妃像,祠壁長恨歌琵琶行詩畫圖,楊貴妃寶峰寺隱居傳說記文,祠中廊柱吊掛楹聯匾額,祠後建貴妃衣冠冢、石碑、祭臺,祠周種植柏楊,成為貴妃園歷史尋蹤、祭拜與觀景中心。

2、繡嶺條狀臺地在保留過境道路的基礎上,兩側臨坡佈置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引入當地美人谷貴妃神泉傳說)和興慶食坊(貴妃宴)為經營主題的專案組合。會館和食坊建築風格為唐建和日式建築結合,木石材質為主,貴妃澡以室內和半露天四季溫情浴、觀景浴、休閒浴為經營特色,休閒娛樂度假避暑一體化。興慶食坊以貴妃野宴、唐風鄉膳、觀景酒廊、笙歌品茗為經營特色,並與貴妃民間會所文化融合,打造“拜貴妃祠、洗貴妃澡、賞貴妃園、品御棗茶、吃貴妃宴、住貴妃閣、交貴妃友”的特色度假中心,成為白馬關後花園的核心景點和名勝所在。專案開發規模:中型。

(四)莊園經濟開發區

按照貴妃園的主題和建築景觀風格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突出園區的個性特色、私家莊園風情、園藝氛圍和文化品味,生態養殖發展在設施建設上要注重人文形象和環保意識。

六、營銷策略

(一)貴妃園營銷以貴妃文化為核心主題,以棗林生態觀光、歷史人文尋蹤、山地特色休閒娛樂度假、農家樂和莊園經濟生活體驗為重點發展方向。

(二)招商開發區、農戶休閒農家樂和生態莊園在業態與經營上採取差別化運作模式,發揮各自特色,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進行經營組團,功能互補,避免同質化傾向。

(三)發揮資源優勢,借貴妃園集中發展區整體打造之勢,加大招商力度,加速核心經營專案和莊園經濟開發的突破性推進。

(四)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水、路為主)以政府為主導,推行多方參與共同受益的集合投入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共同營造經營環境。

(五)與市場按軌發展體驗經濟,引入家庭訂購、遊客團購生態林果禽畜產品等城鄉互動型的體驗消費。

(六)圍繞貴妃園人文主題和產業特色,配合縣鎮旅遊整體開發(尤其是白馬關、萬佛寺旅遊景區),通過節慶活動聯合促銷,同時圍繞棗林等特色果園文化、貴妃文化、莊園文化、農家樂休閒文化發展自身特色,舉辦系列化的主題營銷活動,如棗子節、貴妃鄉祭、人文尋蹤、消夏避暑營地等。

(七)與羅江鄉村旅遊景點聯合推出鄉村旅遊黃金路線品牌景點,共同為羅江旅遊造勢。

(八)通過網路、媒體、市場多渠道宣傳推介貴妃園的鄉村旅遊形象和貴妃文化,廣泛吸引客源,特別是成德綿地區的自駕遊遊客。

(九)舉辦貴妃文化為主題的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題活動,廣泛邀請各界名人蔘訪,借名、借智、借力為貴妃園造勢。

(十)籌建貴妃園鄉村旅遊協會和貴妃文化鄉土研究會,統籌就業培訓、特色創新、文化傳承、經營管理、文明服務的規模運作。

(十一)爭創羅江星級農家樂景點,實施品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