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職場/列表

職業技術院校應將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

一、職業教育融入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職業技術院校應將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

《規劃綱要》文字第六章(十五)明確提出:“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這是在國家層面的正式檔案中首次提出。它不僅對於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意義深遠重大,對於從根本制度層面解決長期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具有突破性,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已經成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高職院校實施高職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堅持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並重,積極培養為社會企業生產、服務、管理一線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這樣的目標與定位說明了高職院校必須以特色求生存,靠特色求發展;必須適應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需要,加強和改進特色人才的培養工作。因此,高職辦學的特色只能來自高職院校服務企業生產和發展的實踐過程中,而這就是高職校園融入企業文化元素、建設高職特色校園文化的必要性。筆者所在的學校通過自己幾年的高職教育實踐,並從事多年校企合作辦學溝通,發現將企業文化很好地融入到職業教育中,吸收借鑑企業文化中積極向上的內容,培養學生企業認知感與認同感,將更有利於學校進行教學、科研工作,共同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二、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異同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通過物質、行為、制度等各種載體所表現出來的,對包括成員、管理層等所有企業成員、企業甚至股東都發生作用的價值觀、信念等指導行為的意識形態。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藉助文化力量的管理哲學,其核心是價值觀,表現在員工的行為,即企業的凝聚力、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範。因此,企業文化體現在管理理念上,要求員工對企業的價值觀有一致的認同,並通過行為規範對員工產生一定的約束力,使員工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以崇高的職業道德服從企業的規範和需要。

以往我們在學校教育方面更多強調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以各種教學手段及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喜歡用懷疑的目光看世界、對待社會問題。處理個人生活問題,處處尋求獨立。因為追求個性的發展,常常缺乏企業所提倡的團隊精神。所以由於這種文化差異的存在,目前有相當數量的高職畢業生不能很快適應崗位的.要求,甚至對用人單位產生種種抱怨;同時,也有不少企業反映畢業生與企業氛圍格格不入,難以融入企業環境。這樣的案例在本校就有:由於新辦專業,企業與學校溝通合作不是很默契,沒有把企業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見習及實習階段問題就暴露出來,學生從根本上牴觸見習和實習等教學活動,把企業認為是勞動力的剝削者,甚至厭惡企業,導致學生在企業崗位流失率到達75.3%。由於吸取了經驗教訓,在以後的教學中,強調對企業文化宣傳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知感與認同感,使得學生把自己從入校就看做是企業的一分子,注重思想教育,就大大降低崗位流失率至6.2%。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迫切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和企業文化灌輸,使他們加深對企業的認識,做好就業前的心理準備,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 "

高職校園文化在許多方面與企業文化相融,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都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組織文化和管理文化,二者有大致相同的內容結構,都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次;二者對學校或企業內部各自所起的作用也是基本相同的,都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輻射作用、凝聚作用。特別是二者在物件與內容方面的相融性:針對物件方面,在學校接受高職校園文化薰陶的學生終究要走進社會,融入到各個企業中,併成為企業生產和管理的中堅力量,他們將進一步接受企業文化的影響。在文化內容方面,如遵紀守法、愛校(廠)如家的思想、團隊協作精神、競爭參與意識,追求經濟效益觀念等都是相通的。要在職業教育實現企業文化的融入,就應加強校企合作,強化企業文化教育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另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子文化,在追求目標、文化核心、輻射作用和競爭程度上都具有本質的區別,絕不能全盤互套。

三、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途徑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文化認同感就必須先培養授課教師對企業的文化認知及認同,長期任職教師必須具有3-5年在企業工作的經歷之外,還要鼓勵行業兼職教師到學校講課,以最新的職業技術來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行業人員以到學院當教師或兼課為榮,兼職教師可在晚上或雙休日上課。行業的高水平專家也接受學院的邀請定期或不定期到學校進行專題技術講座。同時在制度保障上要制定專門的進修獎勵制度及措施,督促專業教師去企業,保障教師與企業的正常生產相協調,促使企業願意接受專業教師輪流每學期到企業工作,並吸收教師成為行業協會會員,建立“教師實踐鍛鍊的質量監控管理體系”,並制定督察方式如信訪、實地檢查、目標考核等。這樣的制度保障,使教師下企業活動真正取得了‘實效,從而確保學院教師的教學不脫離企業實際,能把最新行業知識與技能帶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其次,專業教學及實踐活動開展過程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必須科學有效地融入企業文化元素。在課堂教學環節上,不管是公共課或其他社會科學課程,還是專業知識技能課程,都必須滲透基本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技能、創業精神等)的教育。在這種課堂教學主渠道建設方面,關鍵就是專業課程建設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在實踐教學活動環節上,學校應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參觀、學習、課後見習、頂崗實習等,使學生進入企業,體驗企業文化氛圍;在校園活動開展環節,假如把校園文化比喻為一池水的話,那麼師生單個個體就好比一條魚。沒有流動,就會死水一潭,魚就沒有生機。引進活水就有利於促進魚的生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這句詩正好揭示了高職校園融入企業優秀文化元素的意義所在。當然,環境的變化也容易引起水質汙染,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在做好潔淨工作的同時,積極引進校外的活力因素,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使水裡的魚都得到較好的成長條件,可採取的措施很多,大致可分為:可以邀請企業界人士到學校作報告,與學生交流,傳播企業文化理念;請往屆畢業生回校園現身說法,介紹自己成長的過程;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比如演播廳、報告廳、體育設施場地等)與合作企業定期聯動開展活動,甚至積極免費為企業提供場所舉辦國家或國際範圍的高規格會議及活動,專業學生參與籌備服務工作,藉此擴大學校知名度及影響範圍;在專業實踐基地張貼企業標語,宣傳企業服務理念等。

最後,大力支援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學生見實習、就業制度。這既是企業文化融入的途徑,又是其基礎。要促使行業幫助學校建設實訓基地、接待學生實習,並參與學校的實踐教學工作。企業為培養掌握先進技術的新員工,將最先進的生產裝置提供給學院用,以加強校內實訓實習基地建設,並負責不斷更新。在見習、實習方面,學生的工作實習單位和實習崗位由企業招聘和學校推薦共同完成。企業定期向學校公佈擬聘用崗位的情況、學生工作的情況;學校則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推薦、聯絡和落實學生的實習工作。學生還可登入網站直接查詢工作實習資訊,找到合適自己的招聘崗位並聯系企業應聘:也可以自己公佈個人資訊尋求相應的企業職位。更為重要的是,應該爭取學生在實習期間應獲得的企業報酬,具體額度學校與企業可商討制定。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所融入的企業文化才能得以鞏固、提高,才能達到職業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