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職場/列表

分析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原因

本文是由上傳的:解析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原因。

分析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原因

[摘 要] 審計質量由審計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共同決定。如果一味單方面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 同時引導和創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本文從審 計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這個頑症久治不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審計市場缺乏有 效的審計需求,並對審計需求主體缺乏真正有效的審計需求原因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為治理審計失敗、提高審計質 量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 審計市場;審計需求;審計質量 [作者簡介] 胡 敏,江西科技師範學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 會計 與審計。(江西 南昌 330038)

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相繼爆發了一系列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案件,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因審計失敗而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這再一次把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推到了風口浪尖,嚴重的審計失敗問題已經引起了立法機構、監管部門以及會計界人士的強烈關注。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政府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針對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措施,試圖解決審計失敗問題,但是實踐的結果並不理想,這引起了筆者的反思。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多地專注於從對審計服務的供給方——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監管的角度去研究問題,而忽視了對審計服務需求方的關注,不注意引導和創造審計需求。

一、審計需求:一個分析視角

資訊的充分和恰當的披露是實現資本市場公平交易的前提,而資訊中首要的必然是會計資訊。資訊接受者在使用這種資訊前,必須評價其質量,獨立審計就是幫助資訊使用者評價被傳遞的 經濟 資訊質量,從而提高資訊價值的一種服務手段。如果把審計服務看作一種商品,註冊會計師和審計服務的相關利益集團便構成該商品的供需雙方,會計資訊使用者為辨別資訊質量特徵需要審計鑑定服務。只有存在這種審計需求,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審計。可以這樣講:審計是基於審計相關主體的需求才產生的,審計需求是審計產生的前提,沒有審計需求就不會產生真正的審計,而且產生這種需求的主體必須是真實存在的,人格化的,不能是模糊的。因此,在探討審計質量問題時就必須考慮審計需求方面的因素,如果一味單方面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同時引導和創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以下就我國審計市場上的審計需求現狀及其成因進行分析。

 二、相關文獻回顧

由於學者們大多從審計供給的角度研究審計質量問題,因此,有關審計需求方面的文獻比較少。劉峰等(2002)通過對原中天勤 63家客戶的流向分析,發現沒有證據支援我國審計市場已形成良性的、追求高質量審計的結論。孫錚、曹宇(2004)通過實證的方式檢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管理人員選擇註冊會計師策略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國有股、法人股及境內個人股股東促進上市公司選擇高質量審計的動力較小,審計市場對高質量的審計需求不足。硃紅軍,夏立軍,陳信元(2004)通過檢驗事務所特徵與其IPO審計市場份額之間的關係,對我國IPO審計市場的需求特徵進行了實證考察。研究發現,IPO審計市場上存在著對管制便利、事務所規模和事務所地緣關係的需求,但依然缺乏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以上學者採取的研究方法的一個共同之處是選擇與問題有關的一個方面,通過對相關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利用經驗資料支援他們的結論,而對形成審計需求不足的成因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李樹華(2000)通過對為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進行迴歸分析研究,發現提供高質量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審計市場份額集中度過低,從而得出我國證券市場缺乏高質量審計的需求,而且他對缺乏高質量審計需求的原因也進行了分析,認為是我國證券發行機制和上市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三、我國審計市場上的審計需求

在我國,從註冊會計師行業恢復乃至多年 發展 的過程看,推動其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市場中各種相關資訊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於因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所產生的委託代理關係,而是出於政府部門監督管理的需要。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從事審計、資本驗證等法定業務以及管理諮詢等非法定業務,但當前仍以法定業務為主,其服務也主要是滿足於相關主管部門的需要。絕大多數 企業 聘請註冊會計師不是出於自身改善經營管理的需要,而是應付政府部門的要求,將註冊會計師服務視為“過關”的一道程式性工作。簡言之,即我國審計市場上缺乏自發性需求。那麼,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就這一問題我們現在作進一步地探討,我們主要從政府、投資者、經營管理層和債權人等審計需求主體的需求狀況進行分析。

(一)政府的審計需求 2.政府有關部門作為會計資訊市場的監管者,他對會計資訊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作為 中國 資本市場的“監護人”,中國證監會希望資本市場不出現任何危機和事故,特別是不希望出現源於自身工作失誤所導致的事故,從這一角度看,中國證監會不希望上市公司釋出虛假會計資訊,他們需要高質量的獨立審計幫助鑑別虛假會計資訊,以整頓資本市場秩序。但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又是政府職能部門,它理應貫徹中央政府的巨集觀經濟政策,比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為貫徹執行“為利用股票市場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促進地方經濟協調發展”的經濟政策,證監會就不得不對資本市場上流行的“包裝上市”、“捆綁上市”等明顯的會計資訊操縱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由於證監會的多重角色決定了他們不大可能大膽去履行自己的監管職責,他們的審計需求也就不是真正的高質量的有效需求。

(二)投資者的審計需求

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分為兩種:大股東和中小投資者。從理論上講,大股東作為戰略投資者,最迫切需要經過審計的會計資訊,以便自己作出決策。但由於我國政府建立證券市場的初衷是為國有企業募集資金,為國有企業“脫貧解困”服務的,不鼓勵甚至限制有勢力、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入市,這就導致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而且國有股絕對控股,一股獨大,因此,我們這裡討論的大股東就是上面提及的政府所有者。根據上面已做的分析,作為所有者的政府——大股東,由於多種原因,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有效的審計需求。 (三)經營管理者的審計需求

在一個有效的經理人市場上,經理人的報酬與經營業績直接掛鉤,他會主動要求通過審計人員對他的業績真實性進行鑑定評價,以向股東說明其努力程度及有效性,從而獲取報酬或職業聲望等。但我國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經營管理者一般通過行政任命產生,加上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客觀評價經理人的市場機制,還遠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充分競爭的經理人市場,潛在的競爭者對現任經理人的威脅很小,因此他們缺乏高質量的審計需求。再者,地方政府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出於地方政績的考慮,政府部門及其官員會干預企業的經營行為,比如,為了爭取“股票發行資格”、維持“配股資格”、避免被“摘牌”或被“特別處理”,與企業管理當局合謀共同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甚至暗示或強制企業管理當局提供預定的資料。這樣,企業經營的好壞不是管理當局單獨能決定的,經營業績與管理者的報酬、升遷也沒有明顯的聯絡;更加嚴重的是,在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權結構下,股權相當集中且非流通股佔絕對優勢,社會公眾股股東的“用手投票權”和“用腳投票權”無濟於事,社會公眾股股東的利益幾乎沒有真正的制度保障,他們不可能成為長期投資者,而只可能是牟取短期收益的投機者,因此,上市公司管理當局也就很難自願向社會公眾股東提供高質量財務資訊,也沒有聘請高質量審計服務的動機。

(四)債權人的審計需求

債權人出於債權能否按期收回的考慮,必須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信用狀況進行評估,以評定企業的償債能力,這就需藉助企業的會計資訊來判斷。而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又要靠審計鑑定,因此,從理論上講,債權人需要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但實際情況是我國的 金融 體系是依託 中國 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建立起來的,國有企業的債務性融資主要來自四大國有銀行,四大商業銀行是國有企業的最大債權人,所以,國有四大銀行理應成為企業會計報表的重要使用者。但由於國有銀行同樣存在國有企業的通病,銀行對企業會計報表的鑑證質量也缺乏足夠的關注,表現在:四大銀行商業化之前,由於承接了過多的政策性業務,對債務人的會計報表的資料以及可靠性的關注程度較小。商業化之後的四大銀行也許會重視會計報表的資訊及其可靠程度,因而會關心會計報表的鑑證質量,但是由於存在著金融工具單一、風險意識淡薄、缺乏合理的信用風險控制機制、政府行為嚴重等問題,故其不可能真正依據會計資訊來作出決策,對會計報表及其鑑證質量的關注程度也不會有根本的提高。

 四、結語

審計報告雖說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也和其他商品一樣,其質量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共同決定。如果一味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同時引導和創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本文從審計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這個頑症久治不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缺乏有效的審計需求,並對我國的審計需求主體缺乏真正有效的審計需求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為治理審計失敗、提高審計質量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和方向。

參考 文獻 : [2]孫錚,曹宇. 股權結構與審計需求[J].審計研究,2004,(3).

[3]硃紅軍,夏立軍,陳信元.轉型 經濟 中的審計市場需求特徵研究[J].審計研究,2004,(5).

[4]李樹華.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5]蔣堯明,羅新華.有效需求主體的缺失與會計資訊失真[J].會計研究,2003,(8).

[6]宋一欣.借鑑美證券法規定向中國的“安然”開刀[N].環球時報,2003-01-15.

TAG標籤:上市公司 審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