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職場/列表

如何成為一名職業美食家

美食家是指善於品評食物,善於對美食從色、香、味、形方面提出專業獨到的見解,並善於把美食推薦給吃貨們的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名美食家呢?今天小編分享的是成為一名職業美食家的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如何成為一名職業美食家

  成為一名職業美食家的方法

第一,有錢,超級有錢。

這是作為美食家最基本的要求,有錢吃山珍海味,也有錢吃六塊錢的關東煮,只有多吃、猛吃、狠吃,才算半隻腳踏入了美食界,必須得有錢,沒錢,呵呵。

第二,懂交朋友。江哥作為長者跟大家分享一個人生經驗:朋友貴在精,不在多。若你做到了這點,很明顯的一個好處就是,到了美食之都順德,地頭蛇便可帶你吃遍當地最正的美食。為什麼一定要地頭蛇帶你去吃呢?因為有些美食你花錢也買不到。

沒有地頭蛇帶路,你去當地最豪華最旺的餐廳吃,只能吃得你滿嘴情懷,而地頭蛇朋友能讓你充分見識到高手在民間的江湖傳說。鄉野小路,質樸無華的飯館,一個破碗便可讓地頭蛇把食材、吃法、傳說全部盤托出來。

第三,有文化,非常有文化。

如果你沒文化,地頭蛇朋友在跟你講眼前的這道菜的歷史,你怎麼理解的了,沒文化的表現是,滋溜滋溜的吃完,一抹嘴,放個屁,呼呼大睡去了。有文化的表現就是像江哥一樣。

第四,對美有追求。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美食家都像江哥一樣那麼瘦,就是因為太難吃的東西,根本不吃,嘴巴刁得很,寧願餓也不吃。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吃貨都那麼胖,因為對美食沒有任何追求,飢不擇食,色中餓鬼。既然美食家的嘴巴都那麼刁,是不是嘴巴的構造和吃貨有本質的區別呢。在這裡江哥可以很負責的說,有本質的區別:美食家的舌頭味蕾全部打開了,相當於功夫裡的打通任督二脈無敵了,對食物氣味、味道、口感、溫度等及其敏感,吃得出食物的層次感、豐富度,得到極大的享受。而屌絲吃貨得到的只有兩個字:好吃。第五,對生命抱有敬畏之心。這是美食家的最高境界,技術上來說,地球上任何東西都可以吃,如果你對生命毫無敬畏之心,你不覺得你的肚子就是一座小型墳墓嗎?沒有靈魂,只知道吃,只知道滿足自己的舌頭。

  現代知名華人美食家

蔡瀾

新加坡出生,祖籍廣東潮州。電影製片人、電影監製、美食家、專欄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商人,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

唯靈

原名麥耀堂,原籍廣東順德。香港資深飲食評論家,現為潮州城集團董事、專欄作家、國際美酒佳餚鑑評家。

樑文韜

廣東中山出生,香港廚師、食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元朗大榮華酒樓董事總經理、現任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

莊臣

曾在英國學習酒店管理,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打造國際五星級酒店的先行者,曾擔任餐飲總監一職多年,目睹過眾多政要富豪的飲食愛好,見證了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

  典型的美食思想

茶飲思想

茶,就其與人養生活命的利害關係來說,絕非是必需品。有菜飲之事以前,中華民族的祖先便早已生活得有聲有色,甚至也很偉大壯烈了。茶進入人們的社會和日常生活之後,亦有相當多的人與其無緣。正如我們在第六章所講的那樣,茶飲的區域、民族與民眾的逐漸普被,有一個歷史漸進的時間過程。其中既有價值認同、習慣養成和風俗感染因素,也有消費承受能力因素。對於果腹堪憂的普通市民來說,茶屬於奢侈品,喝茶被認為是一種不應有、也不必要的浪費性嗜好。然而,這並不影響茶飲藝術和茶飲思想的發展。等級制時代的歷史文化發展正是如此,藝術和思想本來就與大眾很疏運。正用為不是生命和生活的必需,才可能是消遣、品玩的,也可能精緻和藝術化;正因為首先屬於有閒階級和可以不是大眾的,才得以在知識分子的文化氛圍藝術起來,思想開去。

茶事的美食家,不是嗜茶或僅以品茶為務的一般意義的茶人,而是能使展示於生理需要和過程之上的茶事完全超越市面上俗文化層面進行創造性鑑定、品賞、思考的人。在他們那裡,不公茶事技術操作匠必妙手臻於藝術化,要在茶事程式把持上進入一種從心所欲、有所思解的意境。中國歷史上的茶事美食家,主要是指文人中的“嘉客”式茶人和佛門中的“上人”茶人。這兩種人同時也是彼此靈性相通、形神關應的,“嘉客”多少是知佛悟禪的。“上人”也在多是善詩能文的。這無疑是儒、佛兩種文化融合的歷史使然。嘉賓茶事,文氣洋溢流動,儀度嫻熟自若,意韻脈脈嫋嫋,充分地體現著一個“雅”;形式、儀態、意境,從外到裡、自始至終的一個雅;嘉客們既竭力體現各種外象的雅,同時更刻意追求意進極致訴雅,。以茶清心滌憂,以茶聯誼抒情,以茶悅志冶性,的確是嘉客茶人茶事思想的準則和文化基本特片。顯然,他們茶事的指向和思楊的核心是在於個性修養的社會功能與精神結果,崦絕非物慾滿足。茶的理化屬性本無關飲人的文化效果,文化效果無疑是飲者的感受覺悟,是中國士的傳統心理與文化修養的假物演釋放大。

酒飲思想

美食家的酒飲思想,不是普通酒人耽於嗜好感覺的觀點;酒的美食家,是酒的品鑑技能和酒飲藝術的專門

家;他們的酒飲旨趣在於通過酒品的品味和功能借助以達到助興抒情、解愁忘憂、行禮儀、孰友誼、壯志氣的目的。酒飲與茶飲的自然屬性有很大的不同。酒飲一般都是宴飲或佐以餚品的酌飲,而茶飲通常是清飲(無茶食相佐,亦非元明時期雜以它物的傾家蕩近乎食飲),故其生理嗜求和物慾色彩理濃,因而腐良生活中耽於酒者遠過於嗜茶者。歷史上因酒廢業、失德、敗事、傷身、致禍者不可勝數;比較而言,酒飲濁、茶飲清,可謂基本史實。故數千年來禁“湎”、戒“逸”是酒思想的第一要義。一個很值得注意的歷史現象是,古往今來凡於酒不的深入思考且有足可稱道之研究者,幾乎無一是有飲量之人。這無疑是他們沒有物慾,以至未被酒精的麻醉與戕害功能所傷。正因為酒是易於亂性悖禮的特嗜品,故歷代酒禮和酒飲思想的一個基調便是“戒”——戒律之戒,而非戒絕之戒,即約束防範。古往今來無數的酒事詩文生動地體現了這種思想指向:

“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春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禮儀宴飲必備酒,俗語所謂“無酒不成席”,但要適度,過了界限即是違禮,即是不義。此為成禮之酒。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詩經·鄭風·女曰雞鳴》)新婚夫婦聯句抒發甜蜜和好家庭生活的滿足歡快之情,是典型的助興抒情之酒。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清·沈德潛《古詩源·漢詩》卷二,原作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二,但近人考非李蘇之作,時當在東漢末)這首漢詩憂情難抑,愁腸百結,充滿了惜別得誼之情。曹孟德(155~220年)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三國·曹操《短歌行》,《古詩源·魏詩》卷五)更是解憂遣愁酒詩的千古絕響。左思(?~306年左右)的“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高盼邈四海,豪右何足陳。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兩晉之際,左思《詠史》八首之六,《古詩源·晉詩》卷七)是一首頗具代表性的壯志酒歌,酒壯氣豪,氣勢凌雲。

中國古代酒事專家們的'酒飲思想,是努力將酒事營造成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方式,並於其中品味適意,滿足於酒趣的感覺。明末大書法家董其昌(1555~1636年)論及酒人操守風格時說道:“凡夫醉於無明,二乘醉於涅盤,惟大聖人能飲酒不及亂。”(明末·董其昌《酒顛》“序”)最終還是一個戒的範疇,其最佳境界則應當是“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策二》卷第二)。

膳食思想

狹義的美食,指的就是精美的飲菜,計多情況下又是僅指餚饈——美味菜餚;故狹義的美食家,亦即於餚饌品質鑑定、膳事志趣情有獨鍾、藝有所擅的人。因為平居飲食是人的活命之需,與菜的清飲品玩和酒的酌飲享樂具有明顯愉悅傾向因而很容易上升並獨立成藝術化的方式有明顯的不同,在歷史上一直被置於充飢適口而止的地位,過此則被認為是耽於口腹的奢侈的品位低俗的“養小”。正因為如此,這類美食家的事蹟幾乎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既往文字史上留下應有的充分和公正的肯定性記述。茶人的清雅瀟灑,酒人的風流豪邁,可以愉快片自由地肆意表現,並被以欣賞的心態描繪入各類史籍;他們本人也可以自娛自賞之情無怕顧忌地表白。而餚饌養食家則沒有這樣的幸運,對於他們來說,至少二千餘年的歷史都是不公平的,它將懷著不同心態和眼光關注餐桌的人不中區分地一概打入饕餮者另冊,鄙視為“小人”。


TAG標籤:美食家 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