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早期教育講座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1

幾天來和國家特級教師們零距離接觸,專家們對國小數學的前沿引領,對課堂的高超把握,無不讓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讓我經歷了思想的洗禮,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領略到名師課堂的精彩,欣賞到名師的教學和獨到的見解,讓我豁然開朗,發現了數學教學的新天地。不禁讓我感覺到:越是名師,上課越有激情、越對學生親近,大概是他們身體中文化積澱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樣的教學功底。學習後給我的是心靈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頓悟,思想上的淨化,認識上的昇華。通過這次學習,整理筆記、盤點收穫、幾多感悟在心頭:

一、異彩紛呈的講座收穫頗多。

海淀區著名的特級教師田麗麗老師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但是對我們來說,每位教師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作為一線的國小數學老師,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個人又身在不同的學校,面對不同的學生,因而專家們的新潮觀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適合我們每個人,這就要求我們用心研究分析,對照自己的實際,為我所用。

二、注意了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教學活動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幾位教師用各種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強調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真實地遵循了學生認知過程。展示了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個真實的課堂,以人為本的課堂,以學定教的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彰顯。課堂中生成的許多新課程資源,真實寫了學生間的認知差異,啟發了學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如:田老師在教學《認識體積與容積》時,當學生回答錯誤是,她並不是馬上否定她們,而是從側面誘導他們。如果此時我們的老師對這樣的學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麼這位學生就可能無所收穫,甚至會影響到他今後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此時的田老師及時地給學生以鼓勵,儘可能知道學生的亮點。學生也很舒暢,在教學中,田老師或點撥、或點頭、或巡視、或參與談論……真正履行著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

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1.多創造一些讓學生髮言的機會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師生觀已經是教育界的共識。所以我們的教學應多創造一些讓學生展現自我個性,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的發言的機會,決不能讓少數“精英學生”包攬課堂發言權,作為教師應具備這樣一種教學民主意識,即不管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學習狀態如何,都應讓他在一節課上至少發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關注學困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我們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創設數學問題,通過數學問題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進數學學習的殿堂。

2.多創造一些讓學生自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判斷,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要改教師的“講授”為學生的“自主”,必須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時間和空間。有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來,學習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最終並不會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什麼值得回憶,回味的東西(哪怕你塞給他許多知識)。有的甚至造成學生後繼學習的困難。這些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驚醒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動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去實驗,去猜測,去交流,去概括,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牢固的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情感,形成穩定的,積極的情感態度。

四、浮華退去,盡顯本色。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師執教的觀摩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樣簡單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動手實踐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

五、高效成為衡量課堂教學標準。

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著“高效”,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重難點的落實。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抓住重難點的好習慣,上起課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師不容易

幾位老師的課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首先要苦練教材關。只有把學科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目標鑽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設計出精彩的教學過程。其次教師必須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不斷實踐,因此要有計劃的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最後,教師要有真本事。國小數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學的藝術是教師鑽研教材、研究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通過這次學習,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於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2

昨天下午2:30我園召開全園家長會。會場上坐滿了各班的家長,有的家長還拿著筆記本認真地坐著筆記。家長會的主講人時從北京來的家庭教育專家――常海教授。

風趣的常教授做了題為“陽光教育――和孩子一同成長”的演講。他結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教育女兒的親身經歷,從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教育孩子。

一、期望教育――激勵孩子

以貴州孩子壯壯媽媽育兒的故事,詮釋了美國權威心理專家羅森塔爾的期望效應。點到了兩個核心: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成長中的孩子是需要鼓勵的。

二、養成教育――成就孩子

從以下四點入手: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務事放手做。幼兒園的事搶著做。不會做的事學著做。並特別提出了看電視上網每天不能超過30分鐘,防止養成網癮或電視癮的惡習,懷習慣好養難改啊。

三、挫折教育――磨練孩子

核心是6個字“教孩子吃點苦”。

四、懲罰教育――管束孩子

重點講了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並提出了教育孩子的四心“決心耐心恆心狠心”。

常教授有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父母是學出來的。”深感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女兒做得不好,以後要努力啊。他要求家長每週每月都看點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也正是我們的欠缺之處。

謝謝蘇園長組織的這次家長會!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3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英穩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於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洩,並表示同情;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4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很慶幸能有機會參與此次的科學領域基地活動,通過昨天的第一次活動,已使我收穫頗豐、受益匪淺。更加讓我對組織方安排的後期活動充滿期待。

在第一次的基地活動中,南開區居華里幼兒園的董園長為大家做了精彩的講座。講座中闡述、講解了科學的基本概念,讓教師們對看似最平常的字眼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讓教師在實施相應的科學教育活動前,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方向,幫助教師避免了科學活動設計與科學學習目的之間的脫節。聆聽董主任的概念講述和梳理,絲毫沒有以往對定義學習所固有的枯燥感,力求每條概念都能用最淺顯易懂的例子為老師們講解透徹,從董主任的話語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對教育的熱愛和用心。

正如董主任所說,探究是一個提問和質疑的過程。我用這句話反思著自己的科學領域教育活動,我意識到孩子們的提問大多都是概念性問題,鮮有探究性問題的提出,而質疑就更談不上了。通過此次的講座活動,我認為自身的科學素質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不僅要讓幼兒知道科學方法的五個步驟,更重要的是要讓幼兒學習和使用科學方法,要和幼兒一起通過探究去解決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探究是每個個體從出生之日起就開始進行的活動,從學前階段就讓幼兒認識、學習和實踐正確的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是極為重要的,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關係到每個孩子一生的發展,作為一名一線幼兒教師,培養幼兒從小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雖然培訓活動才剛剛拉開帷幕,但我已經躍躍欲試地想要把新的理念和新的想法運用到我的教育實踐之中,迫切地希望能儘快地在實踐中糾正之前存在的認識偏差或錯誤,真正地使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具有操作性和嚴謹性。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5

今天星期六,沒有休息,去中心學校參加繼續教育“上好課”專題學習培訓,聽專家講座。這次主講的專家是至德國小的秦斌老師。秦老師是省教壇新星,人很年輕,30歲左右,戴著眼鏡,面容消瘦,顯得文質彬彬;秦老師普通話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兩個小時的演講很有激情;秦老師理論聯絡實際,從一線教師的視角為我們詮釋了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的理論,講座深入淺出,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節好的語文課首先應該是真實的。有許多語文公開課、競賽課,教師在設計時就把追求完美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課前訓練學生的有之,課中“誘導”學生的有之。於是,教學變成了演戲。這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殊不知,真實的才是最動人的,真實的也才是最美麗的。虛假的美麗只能取悅於一時,真實的精彩方能恆久地打動人心。讓語文課遠離虛偽的美麗,永遠煥發青春的活力與真實的生命力。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一節好的語文課還應該是科學的。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規律,語文教學也不例外,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的語文課才是好的語文課。教學目標要科學,要體現三維體系,要符合學生實際,要突出教材的重難點;教學過程要科學,要過渡流暢、銜接自然;教學方法要科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形成能力。

一節好的語文課更應該是高效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講求效率。語文教學也不應例外。一節好的語文課,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展。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賞與運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發展和提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對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樣的效果”是評價一節課的最終標準。

早期教育講座心得6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於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樑扯到對面的山樑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樑上。然後,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後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

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別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是事與願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當初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鑑於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TAG標籤:講座 早期教育 #